许多预备役军人在受训期间都不太喜欢理发,最常抱怨的就是必须理发的这一规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仍是普通老百姓。一级上士哈里·恺撒有一次奉命训练一群预备役士官。按照过去一般军人管理办法,他大可对那群士官吼叫,或出言恫吓。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先生们,你们都是未来的领导者,你们现在如何被领导,将来就要如何去领导别人。诸位都知道部队对头发的规定,我今天就要按照规定去理发,虽然我的头发比你们还短得多。诸位等一下可以去照照镜子,如果觉得需要,我可以安排时间到理发店去。”结果,许多人真的去照镜子,并且遵照规定理好了头发。
委婉本是一种修辞手法,是语气温和、言语柔美、语义曲折含蓄的一种言语技巧。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些事情委婉地说出来,比我们直言直语地说出来,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懂得委婉艺术的人,更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据说,过去北京有一家新开的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直来直往的对联,磨刀霍霍,令人胆寒,吓跑了不少顾客,自然是门可罗雀。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就以含蓄见长:“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典故,含有准备做官的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即人人中意,心情舒畅。此联语意婉转,使这家店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书面语言的委婉含蓄有其长处,口头语言也是如此。
一天中午,斯瓦伯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碰见几个员工正在抽烟,而头顶上正挂着“请勿吸烟”的牌子。斯瓦伯先生是如何处理这一情况的呢?他没有指着牌子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而只是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支雪茄,然后说:“孩子们,如果你们到外边去抽,我会很感激。”员工当然知道犯了错,但是斯瓦伯先生不但没说什么,反而给每个人一支雪茄当礼物。如果是你,你能不敬重给自己面子的老板吗?
有时,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会给人风趣之感。有人谈及某人相貌丑陋时,说“长得困难点”,谈到某人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不满情绪时,说他对此人此事有点“感冒”等,均曲折地表示了事情的本意。
贾可布太太请了几位工人盖房子。刚开始几天,每次她回家的时候,总发现院子里乱七八糟,到处是木屑。由于他们的技术较好,贾可布太太不想让他们反感,便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她等工人们离去之后,便和孩子把木屑清理干净,堆到院子的角落里。第二天早上,她把工头叫到一旁,对他说:“我很满意昨天你们把院子清理得那么干净,没有惹得邻居们说闲话。”从此以后,工人们每天完工之后,都把木屑堆到院子角落,领工也每天检查院子有没有清理。
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达效果。
要做到语言含蓄需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心应手,别有新意。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已经没有空余的座位了,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在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您得先过去。”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顿时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连声说:“不客气。”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争吵。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谢谢”,后果又会如何呢?
实际上,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多说些委婉的话,更能体现你的亲和力,很明显,具有亲和力的话语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委婉艺术的运用可以避免许多争吵与矛盾,它既把事情的原本意思表达出来了,又不伤害当事人,这对建立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作用。若一味地用强硬直白的语言,无疑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这样,即使别人错了,也不会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