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明的谈话者,不仅能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体谅别人各种复杂的情感。他会以饶有兴趣、欣赏、友善的目光看着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对方看到他那种友善的目光时,就会像春风解冻一样,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法利先生是一个知道如何让人喜欢自己的专家。有一次,费拉德菲尔城举办“读书和读者”的联谊会。当法利先生和其他演讲者到宾馆去吃午饭的时候,在走廊遇到了推着餐车的女服务员。他们绕过餐车走了进去,这位服务员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这时,法利先生却向她走了过去,并且伸出手说:“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很高兴认识你。”当这群人走过大厅回头看时,她嘴巴仍然张得大大的,显得十分惊讶,随即,她的脸上绽开了甜美的微笑。这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社交场合中平易近人,善于营造舒适、自然、轻松气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妙的例子。
在开口交谈之前,不要冷不防地与人搭讪,这样无法指望获得自然的沟通。此外,如果一开口便说些讨好的话,对方反而会感到紧张。在座席上安定下来之前,趁着忙乱时说些不经意的话,能使对方以轻松的心情回应攀谈。总而言之,你最初开口寒暄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没有敌意。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住别人的姓名,并且在下一次见面时喊出他的姓名。”
姓名是人的标志,人们出于自尊,总是最珍爱它,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尊重它。如果你与曾打过交道的人再次见面,能一下叫出对方的名字,对方一定会感到非常亲切,对你的好感也油然而生;而如果只是觉得“眼熟”,再次向对方请教“贵姓”,双方一定觉得非常生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礼貌”在沟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事实上,它却是表述友好不可缺少的。在日常生活里,一个简单的“请”字,一个热情的“谢谢”,一个亲切的招呼,即使在熟人中间,也不是多余的“形式”和“客套”,而是对人尊重、诚挚的一种感情流露,它能使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愉快。这小小的细节,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他的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