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黯然已矣 金粟山长眠明皇
书名:唐明皇 作者:左云霖 本章字数:7338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终南山不改,渭水河长流。

一场浩劫过后,逃散的村民又陆续返回,咸阳县东郊的郭家村又恢 复了昔日的模样。

郭从谨一家人都在。郭从谨本人年已九十三岁,仍耳不聋,眼不花。 他的孙媳杜敏已为他生了三个重孙。大重孙六岁,二重孙四岁,三重孙  刚刚落地一个月。三世单传的郭家,第四代一下子有了三个男孩,郭从  谨整天乐得合不上嘴,常做些修桥补路、扶老济贫、礼佛斋僧的好事。

杜耕老人和老伴不在了。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和崔乾祐攻入长安时, 因这里离长安太近,村民都向西北、西南四散逃亡,杜耕老夫妇在逃亡路  上染病先后死去了,他们的儿子和儿媳把两位老人埋葬在异地他乡,只  捧着灵牌神位回到了郭家村。

一年来,朝廷多事,朝野议论纷纷。郭家村的村民也常在池塘边、打 谷场,还有灯前月下,议论听来传来的消息,有的是千真万确的,有的是 真假参半的,他们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说够了,听够了,便各自散去。

确实,从今春开始,朝廷上连续出现大事,也出现怪事。 第一件大事是太上皇李隆基死了。

宝应元年(762) 四月五 日,太上皇李隆基驾崩于太极宫神龙殿,他 在帝位共四十五年,又做了七年太上皇,终年七十八岁。

接着,十二天后,皇帝李亨驾崩于大明宫长生殿,在帝位七年,终年 五十二岁。

父子两人的灵柩,都停在太极宫内,将在第二年三月运往墓地。李 隆基的墓地在同州奉先县东北二十里的金粟山,称泰陵。李亨的墓地在 京兆醴泉县东北十八里的武将山,称建陵。

太上皇李隆基死后十天,李亨病情加重,下诏让太子李豫监国,大赦  天下。被流放到巫州的高力士接到大赦的圣旨,离开流放地,返回长安。 走到距长安还有两千二百五十九里的朗州时,听说太上皇早已归天,不  禁失声大哭,呕血而死。

皇太子李豫是在李亨死后第三天正式即位的,他就是历史上的唐 代宗。

李豫即帝位后,李辅国一度交了好运,官至司空兼中书令,又进爵博  陆王,皇上称他作 “尚父 ”,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可半年之后,一天夜  里,李辅国在自家府第里忽然丢了脑袋和右胳膊。皇上下诏命京兆府和  金吾卫大搜刺客,却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未查到,只在李辅国府一个茅厕  的屎尿坑里捞出了李辅国的脑袋。后来,杭州一家酒馆里忽然来了个腰  缠万贯的武夫,酒醉后对人说,“尚父 ”是他奉了圣上密旨杀死的,李辅  国的那只胳膊被连夜送到了泰陵祭陵的献殿里。当时,泰陵还没修好, 太上皇的灵柩还没到,而这味祭品就到了,这是当今皇上对祖父的一点  孝心。因为逼迁太上皇时,李辅国曾几次无礼地在太上皇面前挥动右  臂。只是由于后来李辅国平灭了张皇后和越王李乐的叛乱,扶当今皇上  登基即位有功,皇上不想公开杀死李辅国……这人说的是醉话,第二天  又突然失踪了。这件事虽然人口相传,不胫而走,而且近乎情理,但谁敢  去问新皇上这事是真是假?

郭从谨有时也参与村民的议论,但他很少说话,只是跟着哄笑。他 年纪太大了,经的事太多了。他喜欢这些村民,但他知道,朝廷上的勾当 复杂得很,不是村民所能理解的。

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太上皇和大行皇帝的死因。“大行皇帝 ”指李 亨。按习惯,皇帝从死亡到正式下葬前都称“大行皇帝”。

是啊,这父子二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悄然去世,怎能不引 起人们的议论?但村民们七嘴八舌,谁的说法也不能完全服众。有的人

好奇,甚至跑到长安东、西市上去探听,可听来的消息也是支离破碎。

村民们都盼望郭方回来,也许能带来可靠的消息。可自从太上皇晏 驾之后,不知为什么,郭方一直没有回村。

不知是因京城的紧张形势已经过去,还是因他又得了儿子而被长官 准了假,今天傍晚,郭方冒雪骑马赶回了村子。

郭方现在是郭家村里众人瞩目的人物了。他十八岁时便骑着太上 皇赐予的闲厩马,追随太上皇到了剑南,在成都时,他在平定郭千仞叛乱 时又立了功。太上皇回京走到凤翔时,解散了随从卫队,他受好友张小 敬的再三鼓动,没有解甲,继续留在军队里。进长安后,张小敬被编在英 武军中,他被编在金吾卫里。因为资历已不算浅,先做队长,是五十个金 吾卫兵的头儿,后来又擢为校尉,成了一团三百人的头儿。所以,每当他 回乡探亲,村民们都要来看望他,听他讲一些见闻。

这一次,已近年关,村民们正杀猪宰鹅,准备过年。听说郭方回来 了,都丢下手里的活计,三五成群拥进了郭家大院。

半年多不见,郭方似乎老成了许多,已留了黑黪黪的小胡子,也不像 以前那样爱说话了。

村民们可还像往常一样热情,围着郭方问东问西,问得最多的是太 上皇和大行皇帝的死因。

郭方拗不过乡亲们的情面,才断续讲了大行皇帝李亨的死因,至于 太上皇的死因,他一口咬定什么都不知道,不肯讲。他说,大行皇帝是被 变乱惊吓而死的,发动这场变乱的是张皇后。

张皇后原来只是李亨的一个良娣,李亨聚兵于灵武的时候,她在李  亨身边,生下孩子三天之后便动手为将士缝征衣。李亨劝她节劳,她说: “国家多难,殿下日夕忧劳,岂是妾保养自己的时候?”每当夜晚就寝时, 她都让李亨睡在后帐,她睡前帐,以防意外。李亨说:“夜里御敌,不是  你们女人的事啊!”她却回答说:“妾虽无力操刀抵敌,但万一有变乱,妾  可用身体挡一下刀剑,殿下或许可以趁机从后帐脱险呢!这里比不得东  宫,还是多防着点好!”这些用尽心机的甜言蜜语,使李亨对她爱得发  狂,即帝位之后,就册封她为皇后了。

此后,她便开始干武弄权,李亨对她也凡事迁就,于是,她插手的事 也越来越多。把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到太极宫,并遣散太上皇身边的高力 士等人,是她串通李辅国一起为李亨出的主意。后来,她发觉这件事干 得有些过火,一些大臣也有异议,连李亨也有点后悔,便想把责任都推给 李辅国。加上她感到李辅国权力太大,又不肯听她的,便视李辅国为仇 敌了,几次鼓动李亨除掉李辅国。李亨因李辅国握有禁军大权,未敢 下手。

李隆基死后,李亨的病情也日重一 日。张皇后唯恐李亨一旦死去, 手握大权的李辅国对她下毒手,便想乘李亨未死之前,先发制人,除掉李  辅国。

她先找到皇太子李豫,问他:“太上皇登遐之前,曾留给殿下一样东 西?”“登遐”,是死的委婉说法。

李豫点了点头。李隆基死前,曾命宫女宫媛把一个玉笛交给李豫留 作纪念。玉笛用两块绸子包着。

“殿下明白太上皇的用心吗?”她又问。

李豫当然明白太上皇的用心,但他对她摇了摇头。

“凭殿下的聪明,怎能不明白? 笛,就是‘敌 ’呀! 这敌人就是李辅  国!绸,就是‘仇 ’,两层绸子,不就是‘复仇 ’吗? 太上皇一向钟爱殿下, 嘱殿下为他复仇呀!”看得出,张皇后此时的心情,比当年在灵武鼓动李  亨即帝位还要急切。

对于张皇后的恃宠专权,李豫早已心怀不满,早在收复两京前,他就 想凭借手中天下兵马元帅的权力除掉她,由于当时李亨手下的谋士李泌 的劝阻,他才没有下手。现在,他自然不会做她的帮凶,尽管她的话不无 道理。

他默不作声。

“现在皇上病危,已命殿下监国,殿下大权在手。眼看着李辅国逼 死太上皇,阴谋作乱,殿下怎能姑息养奸,不思为君父除害,不思为上皇 复仇?”

李豫退后一步,推诿道:“父皇病重,李辅国又是勋旧大臣,不请示

父皇而诛之,恐怕会使父皇震惊,病情转剧,这不是孝子应做的事。儿臣 不敢做。”

见李豫执意不听自己的主意,张皇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一个更疯狂  的计划迅速在头脑中闪过。她先稳住李豫,对他说:“你的话也有道理, 你暂且回府吧,待我再好好想一想。”

李豫出宫后,她派人悄悄找来越王李系。李系是李亨的二儿子。收 复两京之后,李系也曾一度做过天下兵马元帅,但李亨知道这个儿子志 大才疏,只让他挂个空名,一直住在京城里。

李系应召来到大明宫,张皇后对他说:“皇上病危,李辅国阴谋作 乱,太子又仁弱,不足以平祸乱。你能办这件事吗?”

“能!”李系回答得很干脆。在他看来,有父皇和皇后做主,杀掉李 辅国太容易了。

“事成之后,你就可以代太子监国,承继大统!”张皇后不加思索地 说,仿佛天下大事、国家命运,都在她一个人手中。

“那……兄长是太子啊”李系跃跃欲试,但也有顾虑。 “先把太子请进宫来,然后再除李辅国,一箭双雕!” “儿臣谨遵母后之命!”李系也疯狂了。

当下,张皇后把心腹宦官内谒者监段恒俊介绍给李系,让他们二人 协同行动。 内谒者监是内侍省的六品官,职务是负责内宣外传皇上的 旨意。

他们三人的行动是很大胆的,大胆到荒唐可笑的程度,无异乎拿自 己的性命当儿戏。

先是由段恒俊出面,召集大明宫内有力气、会点武艺的太监,发给盔 甲刀枪,埋伏在皇上李亨的寝宫长生殿后面,然后先派人去假传圣旨,宣 召太子李豫进宫。他们想先把李豫控制起来,用皇上和监国皇太子的名 义除掉李辅国,然后再废掉太子李豫,由李系继承帝位。这样,李系便可 当上皇帝,张皇后便成了拥立新皇帝的皇太后,可长保富贵,而段恒俊也 可成为佐命元勋,出将入相了。这真是妙不可言。

然而,他们几个人的这个小闹剧,哪里瞒得过老谋深算的李辅国?

直接统领英武军的内射生使程元振,早把他们的行动计划探听明白,原 原本本地报告了李辅国。

张皇后想拥立一个新皇帝,李辅国又何尝不想拥立新皇帝再立奇 功?他从东宫一个小小的宦官,到今天势压文武百僚,颐指满朝公卿,气 焰熏天,贵极人臣,还不是因为他当初拥戴李亨做皇帝时立过大功吗? 现在李亨不久于人世了,他必须再在拥立新皇帝中立奇功,才能保住自 己的权势富贵。张皇后既然要废黜太子李豫,他便要反其道而行之,捐 弃前嫌,拥立李豫做皇帝,在他看来,他在这个时候扶李豫一把,李豫做 皇帝后,会对他感激不尽,他的爵位还会更高!

李豫成了张皇后和李辅国共同争夺的一块招牌。他是册立多年的 太子,又是皇上李亨降旨宣布的监国太子,也就是代理皇帝。谁把他抓 到手里,谁就得到了致对方于死命的武器。

接到太监传达的召他进宫的口谕,李豫心里也犯嘀咕。父皇病重, 把守宫门的禁军兵权在李辅国手里,宫内的事情都由张皇后掌管,这次  突然召自己进宫,谁知道张皇后又有什么新花样? 张皇后的具体计划他  还不了解,但他知道,张皇后这个人在这个时候是不会停止动作的。而  且传旨太监又说,皇上命他傍晚从凌霄门而入,这就更使他生疑。这凌  霄门又称青霄门、凌云门,是大明宫的西北门。按常规,他出入大明宫应  走南门,右出左入,现在怎么要他在傍晚鬼鬼崇崇走北门呢?

然而,李豫是有办法的。

他故意大排仪仗,招摇过市,缓缓而行,让人们都知道,他又奉诏进 宫了。他知道,这样一来,李辅国肯定会知道这件事,他不用主动去联络 李辅国,李辅国便可采取行动。他现在需要借用李辅国的兵权,先搞掉 张皇后,再慢慢除掉李辅国。

其实,李豫是多此一举。在这风云紧急的时刻,李辅国连睡觉都是 睁着眼睛的。皇上、太子、皇后,他们的任何动静都在李辅国的掌握中。

程元振早已奉李辅国之命伏兵于凌霄门,李豫的队伍一到,程元振 便拦住去路,把张皇后和李系的阴谋和盘托出。

李豫心里也暗自吃惊,但他却做出不相信的样子,说道:“哪能有这

样的事? 父皇病重,召我必有大事,我怎能不进宫呢? 我宁可死在他们 手里,也决不愿做不忠不孝之人!”

程元振做出对李豫无比忠诚的样子,哭拜于李豫跟前:“殿下,臣宁 死也不愿见殿下以万金之躯轻蹈险地,臣明日领罪,万死不辞…… ”说 着,他立起身,指挥手下人将那假传圣旨的太监当场杀死,又把李豫等人 请进附近的飞龙厩的长官官署,派兵保护起来。这飞龙厩是皇家六个闲 厩之一,设在玄武门外—大明宫和太极宫一样,北门的正门也叫玄 武门。

李辅国露面了。他和程元振一起,指挥禁卫军冲进大明宫,捉住越 王李系和段恒俊以及参与其事的太监们。张皇后见大势已去,装作什么 也不知道,跑进长生殿李亨的病榻边来侍候皇帝。李辅国哪肯放过她? 指挥甲士明火执仗地冲进长生殿,对病榻上的李亨连个招呼都不打,硬 是把张皇后揪出殿去。

经这一场惊吓,奄奄一息的李亨没等到天亮便断了气。天亮之后, 李辅国却秘不发丧,先杀了皇后、李系、段恒俊等人,又搜杀了宫内外一  些张皇后的同党。直到第三天,才请出太子李豫,勒兵护卫李豫与朝中  的几个宰相大臣见面,并拥立李豫正式即位称帝。李辅国也因为平定张  皇后、李系篡位叛乱,拥立李豫登基立了功,而被加官晋爵 … …

村民们怀着不甚满足的心情散去之后,郭方无意识地呆望着灯烛和 乡们亲用过的茶盏,像是有什么心事。

他的父亲很不高兴,抱怨道:“乡亲们一盆火似的奔你来,就是想听 听新鲜事儿,你倒冷着个脸,吞半句吐半句的!”

“父亲,不是孩儿无礼,是有些事儿不能讲,会惹祸的 … …” “不能讲你不还是讲了?”

“讲这件事儿不要紧,宫内外知道这件事儿的太多了 … …”

“哼,你出息了,对乡亲们爱搭不理的,这个家也半年多不回了!”父 亲还是气哼哼的。

“父亲错怪孩儿了,当今皇上登基后,儿刚想回家看看,却被差遣押 解流人去岭南越州,未来得及到家拜辞老人 … …”

“越发胡说了,”坐在灯影里的祖父郭从谨忽然说话了,“押解流人, 都是京兆府的事,金吾卫的职事是巡警六街,哪有金吾卫的人去押解犯  人的?”

见老祖父也责怪自己,郭方只好把事情的原委说出,“孙儿在蜀时, 和一个叫张小敬的要好,回京后他在英武军,孙儿在金吾卫。后来张小  敬突然不见了,英武军的长官说他升作越州司马了。孙儿感到奇怪,升  了官,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就突然走了呢? 后来又听人传说,张小敬当  了张均的替死鬼。孙儿早就想到越州去看个究竟。那次巡街时抓了个  夜盗案,京兆府让金吾街使处置,是孙儿自己讨了这份苦差,押解犯人去  越州 … …”

“见到你那个朋友了吗?”郭方的父亲显然被这离奇的事儿吸引住 了,脸色和语调都和缓下来了。

郭从谨却没有作声,显然,连这样的事也不能使他感到惊奇。

“儿到越州交割人犯时,见那个司马真像张小敬,可比张小敬老一  些。”郭方继续对父亲解释,“儿向越州吏员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张小敬  已做过两任司马了。按朝廷惯例,地方官三年一考核,或升或贬或调任, 可这个张小敬似乎要在这里当一辈子司马。儿虽没见过张均,但儿断  定,这个假张小敬就是张均,真张小敬肯定做了张均的替死鬼 … …”

“事儿真挺玄乎呢!”郭方的父亲晃悠着一只胳膊说。

“这样的事儿,传出去没有好处,儿才不愿意讲。父亲也别对乡亲 们聊这件事,知道了也就算了!”郭方叮嘱父亲。

“我不说,我不说,乡亲们要知道的也不是这件事,是太上皇是怎么 死的……”郭方的父亲说。

郭从谨已不像儿子和乡民那样好奇了。但他还想知道太上皇李隆  基到底是怎么死的,他对李隆基还是有些感情的。他从孙子的言语表情  上判断,孙子肯定还知道太上皇死因,可他不愿意直截了当地让孙子讲, 现在听儿子提起话茬,便诱导道:“是啊,乡亲们传得可热闹了,有人说, 太上皇是元始孔升真人下界,那天晚上天帝派白鹤前导,鸾鸟驾车来迎  他归位,太极宫顶祥云缭绕,仙乐阵阵;也有人说,天帝接走太上皇,是让

太上皇来世做元始孔升真人;还有人说,太上皇是服了张皇后派人送去 的樱桃蔗浆后死的;有人说的就更离奇了,说是太上皇开元之后即好神 仙,常服金丹和玉屑,脑骨已变成玉石了,刀剑砍不进去,李辅国派刺客 去刺杀太上皇,刺客是用铁锤击破太上皇的脑骨取出脑中金丹,太上皇 才晏驾归天的……真是越传越玄,叫人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 … …”

“爷爷别听这些胡说,那一夜,孙儿 … …”

那一夜,就是今年四月五 日 的夜晚,下半夜是郭方当值率人巡警。 出发前,金吾街使特意向他交代说,要特别留心巡查靠近宫城的几条街, 这是监国皇太子的教令,遇到夜行人,一律悄悄活捉,秘密监禁候审。

夜,温馨,神秘,恐怖的无边黑暗啊!

天交四鼓,郭方带领的一队金吾警骑第三次巡查到太极宫西侧、辅 兴坊东侧的大街,忽见前方有两个黑影从宫墙飞下。他大吃一惊,率众 紧紧追了上去。火把光中,只见那两个黑影闪进了辅兴坊南的东西横 街,其中一个大个子黑影极为矫健,一蹿几步远。这身影郭方似乎在哪 里见过。

他率众尾追,那两个黑影跑出不远,便跳上了早已等在那里的两匹 马,打马南下。那两匹马,无铃无鞍,驮着两个人奔驰如飞。郭方只追了 两坊之地,那两匹马便不见了踪影。

郭方断定,这两个人的背后必有大人物主使,因为他们骑的马跑得 太快了,决不是一般的坐马,很可能是皇上飞龙厩里的飞龙马。若是一 般的马匹,今夜那两个黑衣人决逃不出他的手,因为他们金吾卫的马也 是上乘的呀!

郭方无可奈何,又率众折回黑衣人跳下宫墙的地方。他们发现,有 一条用上等绢绦拧结成的长绳从宫墙的垛口直垂地面,显然,那两个黑 衣人是缒着这条长绳跳下这三丈五尺高的宫墙的。一个内行的金吾卫 兵把几柄长枪首尾相接,用准备捆人的绳子绑扎上,顺着那条绢绳伸到 宫墙垛口上去,再用顶端的枪尖刺住那绢绳,向高处又挑又抖,只听“叭 哒”一声,一个五爪铁钩子连着那绢绳一起落下来。那个金吾兵说,这 东西叫“五虎爪”,是飞檐走壁者身上必备的。接着,又有两个金吾卫兵

拿给郭方一具假面,是在黑衣人上马的地方发现的。郭方接过一看,这 假面具制作得很简单,一块黑绸子两侧挖了两个窟窿,可以套到人的双 耳上,正上方挖了两个窟窿,边缘画着大白圈儿,显然是眼孔;正下方画 着两排大白牙 … …

“这么说,太上皇还是被刺客刺死的了!”郭方的父亲听到这里,不 禁插言道。

“不是!”郭方肯定地说:“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说太上皇归天了。我 特别留心,向皇宫里的人打听,都说太上皇遗体没有任何伤痕。那时,皇 帝病重,没有亲到太极宫,可当时的监国皇太子还是到了太极宫,据说他 也亲自检视了太上皇遗体 … …”

“哪,两个黑衣人进宫干什么去了?”父亲又提出疑问。

“谁知道。也许是没找到太上皇的住处,也许是找到了住处没敢下 手,也许是想下手时发现太上皇已经死了 … …”

“你说好像在哪儿见过那个刺客,后来想起来了吗?” “想起来了。”

“谁?”父亲脱口问道,连郭从谨也不禁耸了一下身子。

“很像在成都围攻行宫,索要传国玉玺的那个郭千仞!”

“嗯,这么说来,乡里传说李辅国派刺客去刺太上皇,还是有影儿的 事儿! 可是,太上皇死前,身旁一个人也没有吗?”父亲还是追根刨底。

“听说有一个宫女在身边,那宫女后半夜睡了一觉,醒来时就发现 太上皇气绝了,被子滚到了床下 … …”

“是刺客用被子把太上皇捂死的,闷死的!”郭方的父亲又是一个 论断。

“行了行了,天不早了,方儿也该回房休息了!”郭从谨打断了儿子  的话。他明白,太上皇到底怎么死的,下面的人是弄不清楚的,孙子知道  这么多事,也就算是难得的了。而当今皇上李豫大概有种种难言之隐, 也不愿把事情真相查明晓谕于天下。总之,太上皇还算寿终正寝了,但  死得不甚明白。

三个月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三月十八 日,李隆基的灵柩运到 了泰陵下葬,庙号玄宗。从此,他便被称为唐玄宗;又因其谥号“至道大 圣大明孝皇帝”,后世又称他作唐明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唐明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