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暗剑出鞘 反政变二次喋血
书名:唐明皇 作者:左云霖 本章字数:5970字 发布时间:2024-06-13

公元713 年,即唐玄宗开元元年,七月三日凌晨,一场由皇上李隆基 亲自主演的宫廷血斗在武德殿拉开了战幕。

这是一场特殊的政变,是一个已经即位的皇帝从自己姑母和自己父 亲手中夺取更大权力的武装政变,也是从宫廷内杀向宫城外的一场反 政变。

李隆基一夜未睡。他处在极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中。

卧榻之旁,岂容虎狼酣睡! 多谋善断又专横恣肆的太平公主,近年 来苦苦与他作对,是他身边的一只恶虎;她手下的一帮死党,就是一群凶 恶的豺狼。不除掉这一伙人,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皇上做得碍手碍 脚,提心吊胆,太不舒服!

现在,太平一伙谋反的证据确凿,杀之有名了,他就要名正言顺地除 掉这批心腹之患了!他就要舒舒服服地做皇帝了!

天亮之后,他就要凭借皇帝的权威,发号施令,翦除这帮政敌了,但 他又不能不想了许多。

太平公主,无疑是自己政治上的死敌,但她是自己的姑母,也是自己 父亲唯一的同胞了。天亮以后,一旦动起武来,他想饶她不死也不可能 了。因为既然大张旗鼓地动兵用武去杀掉她那一伙人,就必须公布她谋 反的罪名和证据,而谋反和图谋推翻皇帝,是十恶不赦的罪名,是无法宽 恕,必死无疑的。杀了自 己的姑母,自 己的父亲会怎样? 会痛不欲生? 会惊忧成疾? 如果父亲因此而猝然过世,那将会引起什么反响? 世人会

怎么议论? 后人会怎么评说?会说我贪权背义吧?会骂我忤逆不孝、逼 死生父吧? 可是,现在我还顾得了这些吗? 顾不得了! 毁与誉,由人之 口吧! 功与过,任后人去评说吧! 为了大唐江山,为了社稷苍生,也为了 我自己,为了除去自己的政敌,为了自己能心舒意畅地做皇帝,我又一次 动手了!

天过四鼓,两人两骑驰到武德殿前。跑在前面的是高力士,后面的 是羽林军将军王毛仲。

武德殿里灯烛辉煌,李隆基端坐在御案后,旁边立着王琚、姜皎、李 令问、王守一等亲信朝官和李隆范、李隆业两个兄弟,还有羽林将军李 守德。

王毛仲参拜李隆基。李隆基板着脸喝道:“高丽奴,你有三条死罪, 你知道吗?”

王毛仲是高丽族人。他闻言一惊,偷眼看李隆基,只见皇上满面杀 机,不由得双膝一软,跪下磕头道:“陛下开恩!”

李隆基说道:“予来问你,诛灭韦氏之夜,你跑到哪里去了?”

“臣……臣在太平府里,公主命臣…… 执兵宿卫…… ”王毛仲没想  到皇上突然问起这件事。那天夜里,他实在感到李隆基的行动有些冒  失,唯恐自己跟着白丢了脑袋,便在最后一次为李隆基向太平公主报告  行动计划后,藏在太平府里坐观胜败,直到大局已定他才出来见李隆基。

“予养你多年,正要你用命之时,你却临阵脱逃,此一死罪也! 予再 问你,太平公主怎么知道了予与王琚在杜曲相识的事?”

“这……去年冬天,有一天,臣被太平公主叫进府去,当面问臣,是 谁向陛下保荐的王琚。 臣照实说了…… 陛下在杜曲与王大人相识的 事……”王毛仲觉得今天皇上的态度非同平时,紧张得回奏的话也说不 连贯了。

“哼!予为一国之主,你怎么敢随便同他人议论? 你不知道 ‘伺察 至尊 ’是什么罪名吗? 这是你第二条死罪!”

“臣罪该万死!”王毛仲跪在那里,头上冒汗,小腿肚子也哆嗦起 来了。

“予再问你,你身为羽林军将军,可知北门军中有人要谋害朕躬?” 王毛仲大吃一惊,惶恐地抬头望着皇上:“这个,臣实所不知!”

“你身为宫廷宿卫将领,谋逆之人就在你身边你都不知道,予还要 你何用? 这是你第三条死罪!”

“这个臣实在不知。陛下试想,谋逆之事,岂能人人皆知? 恕臣有 眼无珠 … …”

李隆基停了一会儿,脸色缓和一些,又问道:“这些年来,予待你 如何?”

“恩重如山! 诛灭诸韦,臣未曾出力,陛下仍弃瑕录用,擢臣为将 军,臣由衷感激,常思报效。这实非面谀之词,皇天后土,此心可鉴!”

“那是念你与李守德随予多年,擢拔了李守德,也就同时擢拔了你, 不想你还是不成器。今予命你办一事,事成之后,既往不咎,加官晋爵; 若有差池,数罪俱罚,夷灭九族!”李隆基说到这里,站了起来。

“臣恭听圣旨,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毛仲连连磕头。

李隆基口谕:“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与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图谋 大逆,罪在不赦。予命你带禁兵三百,骑闲厩马,伏于虔化门内,俟其入 门,不用多问,立即就地正法!”

闲厩马,是宫廷中皇上的仪仗马;虔化门,在武德殿正门之西。

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接到宣召他们入宫的  圣旨,都感到几分奇怪。皇上怎么这么早召见他们两个武官呢? 但圣旨  不可违,不能不从,只得跟随来宣谕圣旨的宫闱丞杨安进宫而来。李隆  基登极之后,高力士升任内给事,杨安便接替高力士的位子成了宫闱丞。

常元楷祖宗三代都是靠告密得高官的,有一种吃惯了告密甜头的家  风。常元楷本人更是深得家传。他知道,图谋推翻皇上,这可是性命攸  关的大事,而且年轻的皇上精明英武,也不是好对付的主儿。所以,他随  时准备着使用家传的法宝:告密。他奉到召见的圣旨,就拿定主意,皇上  如果问起太平的事,就可以肯定,太平谋反的事泄露了,他就马上反戈一  击,将太平的计划全部报告皇上。如果皇上另有旨意,另有差遣,就说明  这个可怜的皇上还蒙在鼓里,明天这个时候就做不成皇上了,活该倒霉!

李慈昨夜做了一夜乱梦,现在脑袋里还是乱七八糟的,他想,还有今 天一天时间,大唐朝廷就要又一次出现大流血了,我也要升官了。佛祖 保佑,这一天时间里可别出什么意外。他拿定主意了:只要这次进宫能 平安出来,他就连家也不回,一头扎进北门卫军中,直到明天早上从那里 带兵攻入武德殿,推翻当今的皇上。他认为,在这政局不稳的时候,只有 生活在兵营里,指挥着铁骑,才是最安全的。

二人随着杨安,心事重重地向前走着。刚迈进虔化门,突然,身后两 扇门轰隆一声关上了。原来,两扇门后各藏着一个力士,见二人走进门 来,猛力推动门扇,合上了大门。

常元楷和李慈吃惊地停住脚,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王 毛仲带着十几个人冲到了他们面前,将他们围住了。

常元楷和李慈完全明白出了什么事了。李慈飞起一脚,踢翻了一个  靠近他的兵士,随手夺得一把长刀。常元楷却举起双手,对王毛仲喊道: “且慢动手! 王将军,我要面见圣上,有要事启奏!”

王毛仲是一个胆大时胆大得出奇,胆小时又一步三回头的人。现 在,正是他胆大的时候。奉明旨诛灭叛逆,身边是自己带来的执刀披甲 的禁兵,远处又有三百铁骑做后盾,皇上带着亲信文武在武德门的城楼 上看着自己,而眼前这两个倒霉蛋又成了笼中之鸟,他怕什么呢? 由于 气盛胆壮,加上自己有一身好武艺,那个夺刀在手的李慈,在他眼里不过 是一个拿着小树枝的孩童。他先不理李慈,笑嘻嘻地向常元楷凑上两 步,故意装出悲天悯人的腔调说:“常大将军,你要见圣上干什么? 还要 告密吗? 咳,迟了!若是昨晚来告密,我今天还得归你统辖,可惜呀,这 个时候才想自首,晚喽—”

说到这里,他陡地一变脸,猛地抽刀在手,对身边的武士喝道:“闪 开!”随着喊声,他蹿上一步,刀光一闪,就将常元楷的脑袋从脖子上剁 下,常元楷的脑袋滚落到地上,发出“笃 ”的一声响,紧接着,常元楷的无 头躯体也扑通一声栽倒了,脖腔里的鲜血喷出三尺多远。

王毛仲一转身,用带血的刀指着李慈说:“吾奉诏诛灭凶逆,你还敢 执刀抗旨吗?”

李慈犹豫了一下,忽然抛刀在地,朝王毛仲双膝跪下道:“李慈自知 今日必死。将死之人敢烦将军转奏圣上,臣一介武夫,不识顺逆,误入歧 途,现已悔恨无及。所遗一子二女,乞圣上天恩怜护…… ”说完闭上双 眼,泪如雨下,伸长脖子,等候王毛仲来砍头。

王毛仲本以为李慈会和他对杀一场,那将是多么有趣的事。对方武  艺平常,又身置必死之地,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他杀了执刀抗旨的李慈, 在皇上面前可以炫耀两句,在同僚中间也可作为吹嘘的谈资,可是,这个  李慈竟然跪在那里瞑目等死,他感到很扫兴。但所奉的圣旨是明确的, 他不敢拖延,只得对身后的一个武士一挥手,示意那武士去砍下李慈的  脑袋。

这时,天已放亮。武德门城楼上的李隆基见王毛仲顺利地除掉了常 元楷和李慈,便命令李守德、陈玄礼带着他的亲笔圣旨去夺取北门卫军 的全部兵权,并守住宫城北门,同时,命令自己的兄弟李隆范、李隆业去 南牙夺取十六卫军的全部兵权,守住皇城南门。 自己则带着文武亲信和 王毛仲统领的几百名禁兵向朝堂进发。

宫城里人喊马嘶,骚动起来了。

朝堂在承天门外,是左右两栋厢房。这里名为百官上朝前的休息之 处,实际上,百官到这里都是规规矩矩按次序站着,等候着“九天阊阖开 宫殿”的上朝时刻。

李隆基一伙人直奔朝堂而来,远远望见有一二百人守住了通向朝堂 的嘉德门。

原来,太上皇李旦听到骚乱声,心里发慌。这些年来,他被残酷的宫 廷斗争吓破了胆。他召来吏部尚书郭元振保自己的驾,从太极殿跑到了 宫城南最高大的承天门城楼上,紧闭了通向城楼的大门,并命令一名侍 御史召募宫廷门卫、太监、宫女共二百来人,守住了承天门下通向朝堂的 嘉德门。

陆续来到朝堂里的文武百官不知出了什么事,谁也不敢乱动。岑 羲、萧至忠已预感到这骚乱与自己有关,但情急无智,不知如何是好。是 逃出宫城呢? 是随太上皇逃上承天门呢? 还是装作无事的样子硬着头

皮撑着呢? 一时拿不定主意。

然而,李隆基一伙人目标是明确的,是毫无犹疑的。他们没有停止 前进的步子。

被临时召来守卫嘉德门的杂牌军,见皇上亲自带兵来到这里,都丢 下武器,自动散开。高力士和姜皎指挥几名武士冲进朝堂,直奔岑羲、萧 至忠,将他俩反剪双臂,牢牢捆住,推到李隆基的马前,与被王毛仲捉来 的李钦、李猷、贾膺福等人站在一起。

李隆基传旨:将这几个十恶不赦的谋逆者就地斩首。

没有人求饶,没有人喊冤,也没有人哭叫。政变与反政变,向来是你 死我活的。成功了,便夺取了权力和富贵,失败了,便会丢掉性命。这个 道理,久游宦海的岑羲等人是深知的。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挣扎是徒 劳的,呼天抢地也是没有用的,也用不着去思索和悔恨了,一死而已!

他们的尸体被拖走了。嘉德门下的青砖地,贪婪地吸吮着殷红的 鲜血。

李隆基胜利了。捷报一个跟一个到来。

李守德、陈玄礼派人来报,已经杀光了北门军中常无楷、李慈的亲 信,完全控制了羽林军和万骑营。

李隆范、李隆业派人来报,南牙军中太平公主及窦怀贞等人的亲信 党羽已经廓清。

追捕窦怀贞的人报告,窦怀贞走投无路,在御沟旁的一株柳树上自 缢身死。

胜利的喜悦涌上李隆基的心头。他迈着从容而坚定的步子,带着王 琚、高力士等人,登上了承天门城楼,向躲在那里的太上皇李旦问安 请罪。

李隆基跪奏道:“窦怀贞等不臣图谋大逆,儿皇不得已以兵诛之,惊 扰了父皇,请父皇回宫治儿皇之罪!”

李旦见儿子跪拜在自己跟前,知道自身的凶险已经过去,心里安定  下来了,但他也明白,太平一党的土崩瓦解,李隆基君臣的同心合力,使  他这个太上皇有名无实了,他的话没有人再听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儿皇诛逆除叛,何罪之有? 咳,为父治家尚且无方,何能治国? 军国之 事,从今后悉由儿处置吧,为父只求一静殿颐养余年了。”他的话,既有 真心,又有牢骚。

父皇话里话外的意思和此时的心情,李隆基都明白。他做出诚惶诚 恐的样子,连连磕头说:“父皇之言,实使儿不胜惶恐,也未俯鉴儿今 日 动兵的初衷。况且儿尚年轻,如何能担起统治天下之任? 还望父皇悯儿 驽钝,继续为儿操劳军国大事!”

李旦连连摇头叹气,声音钝滞地说:“不必喽。天下事,儿好自为之 吧!望儿慎终如始,胜过乃父!”

第二天,李旦正式下诰,宣布从即 日起,军国大事,悉由皇帝处分。 自己迁到百福殿颐养天年去了。

李隆基总揽朝政,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便下诏让王毛仲去捕捉 太平公主,并继续追查处置太平公主的党羽。

太平公主本是一个爪牙遍朝野的人。直诏令常元楷、李慈立即进宫 的消息,在他们刚迈进虔化门的时候就传到了太平公主的耳中。她马上 意识到大事不好了,李隆基先发制人了,她慌忙带上自己的亲信和一些 金银细软逃进了终南山的寺庙中。

三天以后,她被搜捕出来,同时被搜出的还有随她出逃的崔湜等人。 她被押回太平公主府软禁起来,崔湜被押进刑部的监狱中。

太平公主成了笼中鸟。

她感到了死亡的恐怖,也还有着求生的欲望和希望,同时深深感到 失去权势、命运操纵在他人手中的空虚和悲哀。

傍晚,宫闱丞杨安带着几名小黄门,穿过监护太平府的羽林军的人 墙,直奔太平公主的寝宫而来。

太平公主的心怦怦乱跳,她知道,宣布她命运的使者来到了。是生 是死,就决定在这个小小的宫闱丞手中那幅印有金龙图案的御笺上了。

太平公主没有想到,杨安手中捧的不是诏制,竟是太上皇的诰命。 当时,皇上李隆基的命令称敕、制,太上皇的命令称诰命。

诰命宣布了太平公主谋逆的罪名,命她在府第中自尽。

听杨安宣读完毕,太平公主怔住了。突然,她哈哈大笑,一把夺过那 纸诰命,撕得粉碎,朝杨安脸上摔过去。

完了。死亡,摆到了自己的面前。 在此之前,她一直怀着希望。

她希望李隆基能动恻隐之心。 自己的党羽已被诛杀殆尽,自己成了 没有羽翼的鸟,再也飞不起来了,再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李隆基不一定 非要我死不可吧?

再说,还有我哥哥呢,他是太上皇,能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妹妹被杀 死而不援救吗?

现在,她明白了,李隆基这一次行动,是一箭双雕,既除掉了自 己的 一伙,又从太上皇那里夺去了大权。此时,李隆基不但控制了朝政,也控 制了他的父亲、我的哥哥! 这纸诰命,肯定是李隆基凭着大权在握的皇 上的威势,逼迫我哥哥写的。不然,我那素来仁弱的哥哥是决不会忍心 对我下这样的诰命的。这也是李隆基玩的借刀杀人之计! 明明是他要 杀我,却叫我的哥哥出面来杀!

李隆基这小子也太狠心了。你既然得手了,杀光了我的亲信,怎么 还非要我的命不可呢? 为什么不留我一条命,容我做一个富家寡妇呢? 你是怕我东山再起吧?你是怕别人见谋逆之人可以不死,都来效尤吧?

我哥哥也太无情无义了。李隆基再威逼你,总不会杀了你吧? 你毕 竟是他的生身父亲啊!你若是以死相争,以死相要挟,还怕救不了我一 命吗? 为什么只图自身苟安,依顺逆子的意思,把我送进鬼门关呢?

哼,哼哼,你们都只顾自己了,把我作为刀下鱼、俎上肉了! 哈,哈 哈,我死,也要向你们脸上抹一把灰!

太平公主突然当众脱光了自 己的衣服,脱得赤条条一丝不挂,像一 段剥光了树皮的树干,立在台阶上。

杨安,小太监,后面的王琚、王毛仲,都被太平公主这意外的举动惊 呆了,都背过身子,不敢再看。

太平公主大声冷笑着,从容地转身走进寝宫。

半个时辰之后,薛崇暕带着几个侍女走进寝宫,太平公主已经用白

绢自缢而死。

薛崇暕让侍女们为太平公主穿好衣服,然后抚着母亲的尸体恸哭。

李隆基传下圣旨,命令将太平公主的几个儿女及其直系亲属全部处 死,只特赦了薛崇暕,还保留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赐他改姓李,并允许他 收葬亲人的尸体。

第二天,崔湜也被发落了。 因为他的妻女与李隆基有过特殊关系, 被从轻处理,发配到窦州。可是,他刚上路两天,就被查清他就是串通宫  女元氏阴谋毒死李隆基的首犯,那个顺御沟漂送菌药的人也正是他。李  隆基再也不顾崔湜妻女的情分了,一道圣旨颁下,追令尚在流放途中的  崔湜就地自杀。

扫清了朝廷中的异己力量,李隆基要实现长期隐藏在心里的愿望 了:治国安邦,富国强兵,使过去和将来的任何皇帝在自己的功业面前都 相形见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唐明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