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主豪强割据一方,战乱四起, 百姓民不聊生,在这样混乱的年代里, 一代枭雄——曹操登
上了历史的舞台。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 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是家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 侍曹腾养子,故改姓曹。曹操自小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 的能力,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中平六 年(189年),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因镇压黄巾军, 选编其精锐,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 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 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 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从陈留起兵,到病逝于邺城,曹操的一生叱咤风云, 跌宕起伏, 他是一位有理想、有热情、有魄力的政治改革家,是一位文韬武略、抚平乱世的军事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他本人也是集猜忌、勇武、风流于一身的真英 雄……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 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 即“道、义、 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让县自明本 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 王。”足可见曹操怀有天下之心,但同时曹操生性敏感,他 为父报仇屠杀徐州百姓,杀荀彧、华佗,都无法被原谅,晚
年遭头疼折磨的他更是身居高位,难掩孤独。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沧海桑田,岁月也抹不掉曹 操在历史上的影响,我们无意于评价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我们只是还原真实的曹操,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正说”传记。
本书主要以史料为基础,用平和的语言阐述了曹操在汉 室末年从陈留异军突起、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终在纷 乱中夺得一席之地的经历,将曹操人物性格中既智又诈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