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节、大转移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186字 发布时间:2024-06-11

八十节、大转移
    蒋承宗夫妇要和杨遥一起讨论投军人员的组织管理问题,以及转移人员的护送问题,这都是一些棘手的事情,他们预估投军人员可能在八百左右,最少不会低于五百人,多则甚至可能超过千人,这些人员中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民兵出身,但一定会有一些只为混口饭吃的人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自备干粮的情况,可能有些人根本无粮可备。

此次去投军如果一切顺利,路上至少也需七八天,路途中的管理是个大问题,蒋承宗必然是公推的首领,但蒋承宗没有管理这么多人的经验,也没有跟随大军作战的经验,且对行军路线也不熟悉,与曹友闻倒有过数面之交,但和其它将领不熟,所以杨遥必须与其一起行动。
    杨遥的责任也很重,既要带路,又要与军方沟通联系,还必须协助蒋承宗管理。这样安排后,转移到松鹤小筑这一队人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队。蒋夫人能起的作用不大,只能以堡主夫人的身份和在堡中的威望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也就是说蒋夫人的管理只能在人的方面发挥作用,而对转移过程中的事务管理却是外行。
    那年头的妇女被禁锢在家中,还有各种传统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多妇女自己也养成了依赖男人的习惯,蒋夫人多少也不能免俗。必须另外安排人员来处理路途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当然杨年必须在这一队中,一个十三岁不到的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应变处置能力,更不可能有什么经验,偶尔能出点有建设性的主意还行,肯定不可能作领队,所以蒋承宗只好安排曾经与其一起去过松涛小筑的四位堡丁随行护卫,共同组成一个六人领导小组,最后决定权由蒋夫人来掌握。
    讨论好后,大家只养了养神天就亮了。
    私下里,蒋承宗给妻子特别交代,路途中如遇到难作决定的事情的时候多向张姨请教,张姨跟他曾祖父蒋老堡主二十多年,在老堡主那里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蒋家早已把她当成家庭主要成员了,一直以来蒋承宗兄妹都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还有如果真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多问计于杨年,不要以为杨年年纪小而不重视他的意见,杨年的武功可能是目前堡中最高的一个,甚至可能高过妹夫,他有时出的主意可能是最佳方案,现在他缺的只是经验和历练而已。
    天亮后,蒋承宗先安排堡中民壮分别出外打探了各条出行的道路,以便大家能安全也撤离蒋家下院,再领着杨遥在堡中走了一圈,把他介绍给相关的首领,又特别给计划跟转移人员一行行动的四位堡丁交代了一些事情,再带着蒋荣一起去给留下的堡中老人们去作了一些交代。
    早饭后,蒋承宗又检查了一遍堡中投军人员和转移人员的准备情况,然后是牲口的准备和处置工作,这是最棘手的事情,都必须批成钱,下院中的徃口有些是各家私有的,有的是堡中公有的,特别是私有的蒋承宗只有先批成钱后,算作堡中公有的,然后再处理。而堡中公款早已用罄,他只能用自家的钱先垫上。妻子的陪嫁早已用得差不多了,这次不够只能向妹夫借钱了。妹夫出门在外又哪里能带多少,还好杨年所带的金银颇丰,第一次出远门,杨母将杨年的随身行囊中塞得满满的,差不多都是一些金银。铜钱太重,会子虽然轻便,可在蜀口的山区根本没用,只是用在内地大宗货物的买卖上。好不容易忙完,回到家中还没有顾得上吃口饭,各堡寨来告别的人又陆续到了,又开始了送别的工作。
    凄凄惨惨的送别差不多进行了两个时辰,蒋家堡自定的行动时间不得不后移了一个时辰。本想再推辞到次日行动,但是能提前一个时辰是一个时辰。
    申时初蒋家堡的老老少少都集中到堡门了,又是一次凄婉的送别,此别有可能就是永别,哭声、抽泣声、叮嘱声、道别声、保重啊!保重!蒋承宗含着热泪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申时末大家终于挥泪完成了告别,蒋承宗走在最后,向还伫立在堡门的堡中父老叩了一个头,然后转身隐入到山林中。
    他们一行一百八十余人,前后相距近三里路,由于才开始远行,青壮年将孩子们或背在背下,或骑在肩上,老公搀扶着老婆、哥哥搀扶着弟妹,行进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天黑时一个半时辰走了差不多十七八里。
    第四天上午,大队到了西汉水边时,已有一两批人先到了,他们伐木作筏,蒋承宗和杨遥带了十几个人留下组织、招呼,其它大队则渡河准备再送送转移去松鹤小筑的人员。这些都是自已的亲人,他们宁愿自己多走点路,将转移人员送过大小龙王山,过了阶州到将利的官道,再回头追赶大队。

过西汉水后的第三日未时末,他们在大小龙王山麓过阶州到将利的官道时,遇到了麻烦。这里到阶州二百余里,到将利六十余里,阶州到将利马程两天,步程四天。
    他们一百六十余人,前后拖了二里多路,连续几天赶路,大人都吃不消,何况这些婴幼儿,小孩、妇女,原计划是在大龙王山中找一地方休息,由于有投军的青壮年帮忙,比原来的计划累计已快了半日程了,所以大家都想多走三十里,将转移人员送过最危险的官道,然后开始回程。
    在大家过官道时,警戒人员在管官道前后布置得不够远,且这鬼地方全是沟壑,一队从阶州开往将利的蒙古骑兵正由由一个百户率领刚好在他们过到中途时开了过来,待警戒人员发现后发出警报时,蒙古骑兵距转移的大队已不足两里了,两里对轻骑兵来说也就一次冲锋的事。
    一场遭遇战已不可避免,在这狭窄的山谷中步兵遇上骑兵,步兵还必须死守,其后果难以想象,这时的情况已经不容名誉领队蒋夫人来作决定了,对蒋家堡这些训练有素的效用兵的后代来说,已不需要人来指挥调度,有人催促转移人员加快行动,其它投军人员全部自发地向蒙古骑兵的来向迎了上去。
    当时,这队蒙军还没有发现转移人员,但以转移人员的速度,被发现也就是转瞬间的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