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小云托着小巴说:“植物,是植物吧?”
“是的,”秦帆点点头,“植物是制造氧气的主力军,首先可以引进可以适应低氧环境的苔藓植物和真菌,后面再逐步引进高等植物。大概用三十年的时间,火星将被绿色覆盖,变成一个以陆地为主、海洋为辅的生机勃勃的星球。”
卜小云听得滋滋有味,露出期待的表情,但旋即表情沮丧地说:“想想挺美,但是要十几、二十年,想想好漫长啊。”
“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秦帆说,“实施起来还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最终要三十年、四十年都有可能。”
这也太不懂得安慰人了,但这就是理工男,真没办法。卜小云一脸无奈地说:“我们还能活那么久吗?”
“肯定可以。”秦帆语气十分肯定。
“那还可以。”卜小云露出微笑,“你要好好努力,加快进度啊。”
秦帆呵呵笑道:“我说的是火星改造,这里的改造,我还得好好规划一下,但大致都差不多,就是分三步走。”
经过秦帆一周的严密规划,天卫三改造计划提上了议程,但真正实施的时间还早得很。这可不是小事,每一步都需要反复论证,甚至试验,才可能实施。
改造火星第一步提到的超级温室气体正是甲烷、氢氟碳化物和水蒸气,尤其是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其在地球暖化效应贡献率达到了25%,仅次于二氧化碳。
氢氟碳化物则不会破坏臭氧层,但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某些氢氟碳化物的全球暖化潜能值比二氧化碳高几千倍。而看似寻常的水蒸气,也是温室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占36%至70%的温室效应。
这些气体因其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被视为“超级温室气体”,是地球人需要减少排放的对象。但改造地外行星时,却是宝贵的资源。
天卫三上有取之不尽的液态甲烷。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它们气化,成为超级温室气体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加热液态甲烷,但大面积的增温并不现实,能源是一个瓶颈限制。
如果只靠月球飞船提供有限的能量,恐怕一百年都不能消耗掉多少液态甲烷,不可能形成浓密的大气。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卜小云问。
秦帆摇摇头,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顿了一下说:“还有一个大胆的做法。”
“什么做法?”卜小云迫不及待地问。
秦帆又顿了顿,才一字一句地说出来,“把整个冰湖点燃起来。”
“这样啊,”卜小云张大了嘴巴,“那不会爆炸吧?整个天卫三都被炸飞了。”
秦帆说:“如果有氧气,能够把冰湖里的液态甲烷点着,理论上倒是不会爆炸。”
“那么多的甲烷,为什么不会爆炸呢?”卜小云追问道。
秦帆不急不慢地说:“这就像开采天然气一样,不是都会在天然气基地里点一支永不熄灭的火把吗?也不会造成整个天然气井爆炸吧?”
这么具体化的例子往往比高深的理论好使。卜小云点点头,“不会爆炸就好,怎么点着呢?”
怎么点着呢?这也是秦帆想破脑袋的问题。
燃烧液态甲烷的目的是产生温室气体,制造温室气体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氧的宜居环境,而点燃液态甲烷则需要氧气。这简直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烧脑问题。
同样,如果只是靠月球飞船制造的那点少得可怜的氧气,也许一百年都不能产生足够的氧气,用来燃烧冰湖里的甲烷。而分解冰湖里的冰可以制造出氧气,但需要同样量级的能量。
所以,这就是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怎么获得无穷无尽的能源或能量。当然,这些能源或能量应该是可控的,可以存储的,否则将毫无意义。技术突破的前提是能量获取方式的突破,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什么是空中楼阁,这不就是空中楼阁吗?去哪里找这么多能源呢?”卜小云沮丧地说。
秦帆一时也想不到办法。莫非两个人就只能在天卫三上好吃懒做等死了吗?上天给了他这么一个伟大的实践机会,他不应该这么轻易放弃。
俗话说,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只要省吃俭用,能量可以从月球飞船上一点点节余出来,氧气可以一点点收集起来,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容器存储氧气。
用什么储存氧气呢?用什么储存氧气呢?到底用什么可以储存氧气呢?有什么适合用来储存氧气呢?这个问题随时随地都萦绕在秦帆的脑海里。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直没有可行方案。但无论能否改造天卫三,对天卫三的勘察、全面了解天卫三的目标一直都在推进中。这个任务主要由勘探机器人来负责。
秦帆根据测绘的情况,将整个天卫三分为二十六个区域,月球飞船所在的地区为A区,然后依次向前后左右推开,分别为B区、C区、D区、E区……X区、Y区、Z区。
为了节约勘探机器人的能量,大部分时间,秦帆都亲自驾驶彗星车将勘探机器人送到目的地,勘探机器人只需负责按照指令对所在区域的地质进行钻探。
钻探工作进展顺利,也就意味着没有在钻探中发现异常的现象。即便神秘如天王星的最大卫星——天卫三,其地质结构也没有超乎来自地球的理论。
一切都很寻常。在对天卫三的钻探中,先后发现了与地球类似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那么,天卫三地底下是不是也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这真是一件激发求知欲的事。
经过五个月的钻探,勘探机器人已经抵达了围绕月球飞船的第二圈层的F区。对F区的钻探从一开始就相当艰难,这里的地质要比第一圈层里的地质硬得多,每天钻探的深度有限。
钻探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往地下岩石钻探,取出的岩石样本越来越多,成分也一模一样,似乎看不到头。就在秦帆犹豫是否停止该区域钻探的时候,高速旋转的钻头突然打空,就像一个人一不小心踩空掉进万丈深渊一般。
怎么回事,岩层下面是空的?从勘探机器人传回来的数据判断,在岩层底下确实存在一个硕大的空洞。这样的地质结构在地球上也可以见到。
空洞?一无所有的空洞?这不是天然的储存空间吗?
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秦帆突然来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