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苦也要笑一笑3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吴学刚,孙穗英 本章字数:5909字 发布时间:2024-06-06

放得下就快乐

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你的未来在等着你,一切都尽在你的自我掌控之中,而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放弃原有的“外壳”,而寻找到更适合你的新的“外壳”。

古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句话就道出了“放得下”的快乐,而作为现代人,我们为何不像他们一样,耍点“心眼”,学会“放得下”来给自己增加点心理弹性,你就会在生活中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官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

      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的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辨证论治疗,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放得下啊!

      “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财富能否放得下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

     (2)情感能否放得下

      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感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3)名利能否放得下

      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4)忧愁能否放得下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死不放弃,结果,最终输掉了我们自己!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的确是一种幸福。当你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时,你会觉得其实在这个地球中还是有许多快乐的事情的。

      学会放得下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心眼”,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有很多事情会在我们心里留下难以忘怀的痛苦和悔恨,甚至会因此而仇恨他人,发誓不报仇雪恨就不为人。这样,你不仅给自己的一生造成不幸,也给别人造成苦恼,给社会造成危害。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这样度过,还有什么意义?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远难以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困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感到愉快。怨恨就像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怀恨的人常有的病理症状。一所权威的医学院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会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不懂得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念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面,正如同怀恨会产生破坏性一样,爱和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的那样:“宽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药。”

      与怨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首先你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那么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实怨恨很多是来源于我们自己这方面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然后加以无名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绘的那般无辜。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发现了怨恨的根由之后,我们必须尽全力对付它,因此第二桩要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仅以把宿怨淘净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怨恨,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百分之六十五至九十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男男女女对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老话大致是不会错的。”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很多的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他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必须学会人生的另一课——放得下!

      放得下是一种智慧。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便说明了这一问题。春秋时期,吴国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暂时放弃了王位和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差当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发愤图强,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不忘亡国之耻。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大军灭了吴国,做了春秋时期最末的一位霸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慧。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你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这样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因为争论的结果,十有八九是使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当你在家庭生活中发生摩擦时,放弃争执,保持缄默,就可以唤起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温馨……

      放得下是一种清醒。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得下,一种清醒。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得下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妓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得下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得下。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甚至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有一位成功的美国医生曾经苦恼地去看心理医生,对心理医生述说他的烦恼:他除了必须的工作以外,便是购买各种机械,用于维护家中的草坪喷灌系统、清洁游泳池、养护马匹和自己的汽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买的每一样新东西最后反而是要让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料它,结果自己被弄得疲惫不堪,以致于没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他的心理医生了解了他的烦恼所在,建议他抛开这些东西,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却很肯定地说,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得下。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得下。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得下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

      从前有个书生,因一度相爱的人嫁给了别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眼看他奄奄一息。这时一游方僧人路过,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他一下。僧人走到书生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体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尸体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掩埋了。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好比是你爱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个路过的人,你们之间的爱只是一件衣服的恩情与缘分,而那个最后将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与之共度一生一世的人,因为在过来过往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给了她彻底的体恤,永久的心安。”

      书生大悟,唰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病愈。

学会放得下,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时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学会放得下,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

      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营单位”,也许是个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

      学会放得下,就是发现上错了公共汽车时,能及时下车,另坐一辆。这个道理也好懂。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比方说,如果有一桩不和谐、不幸福的婚姻;一个写了一半就再也无法写下去的剧本;一项不可能有结果的发明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弃,而不要一味地索取。懂得放弃才会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累。

我的生活,我做主

快乐是什么?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保持心灵的那份宁静,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你定会找到快乐!

      杜尚,就是那位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了两撇小胡子的法国艺术家。让全世界的人目瞪口呆,当时有许多人都斥责他,竟敢对这幅传世经典名画大不恭敬。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艺术思想就此统治了整个的艺术史。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个有“心眼”的人。

杜尚说: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必要负担太重,或者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要有老婆、孩子、别墅、汽车。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还相当年轻,这是我的幸运,这使得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单身汉的生活。这样一来,我比那些按部就班、娶妻生子的人的生活要轻松许多。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的生活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的疾病,没有患上忧郁症,更没有神经衰弱折磨我的睡眠。

另外,我也从没有感到我一定要做出点什么给人家看的压力。我不给自己这种压力,我从未感到过类似的要求。我早上喜欢画素描,中午、晚上画一些草图等,我想我是生而无憾的。

      想一想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几个人可以在老了的时候说自己“生而无憾”呢?

      手握大权的人未必能说出,巨贾名流也未必能。杜尚轻松拥有的生活是那些拥有金钱和地位的人都未能得到却又极渴望的东西。

      有人会说,杜尚的生活原则与我们通常所倡导的人生原则背道而驰,因为人需要生活得紧张、充实、有理想、有目标。

      我们听不懂这一类的事情:一个年薪10万元的总裁辞去职务,去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一个律师放弃职业,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绘画。

      大多数人不会理解:一个薪水丰厚且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何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呢?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他们,最起码我们不了解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如此决定的,这种人是最有“心眼”的,他们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且认真地去做了。

      毕竟,抛开多数人所拼命追求的名利及地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在抉择时可能还要面对周围人的误解及嘲笑,尽管许多人都清楚金钱和地位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记不清这是哪位智者说过的话,他告诉了我们快乐的真相。

      每个人对生活的标准都不相同。如果你梦想过一种全新而自由的生活,首先,要为这种生活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必标新立异,目的是让你今后所走的路有一个框架和归依。这样,你就知道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坚持,哪些事可以忽略。

      遵循个人的愿望去生活。就像杜尚一样,他坚持着自己的生活原则,过一种简单而轻松的生活。没有正式职业,不置产业,不信任何宗教,不加入任何艺术流派或团体,只是自由自在地生活,用平静的心态微笑地去看世俗的人生。

      当他看得不耐烦了,就索性将《蒙娜丽莎》随便画上了两撇小胡子,不是为了叛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只是好玩而已!

      杜尚是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他所从事的艺术的,他传达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解放自己,放弃从众心理,没有必要盲目服从,盲目地轻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艺术变得不好玩了,那还是艺术吗?

      如果你选择了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的人生会自在许多,并且避免了没有来由的自大和没道理的自卑。

      杜尚说:“我喜欢呼吸甚于超过喜欢工作。”

      杜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原则,不必经常按着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生活。遵循自己的愿望,跟呼吸一样重要。

      不在乎别人认为我该做些什么,而在乎我认为自己该去做些什么。就这么简单!学会权衡轻重。

      如果你将自己定位于家庭,那么你就努力去做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而不要在乎你只是个二三流的记者,或低薪员工。因为在家庭里,你确实已是一个尽职的好父亲,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了,你已经得到了你最想要的东西。

      那么我敢说你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你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活了,并且做得异乎寻常的好。

      在你为自己定标准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及事情左右你、阻碍你,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原则去努力追求。

      当你身处其间时,你的精神将平静而满足,因为你找到了自己和生活的价值所在。相信你也会发出如杜尚一样的宣言:我是生而无憾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