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苦也要笑一笑2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吴学刚,孙穗英 本章字数:6921字 发布时间:2024-06-06

讲点实际——享受眼下的生活

      活着的人,都应该记住,生命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紧紧抓住它吧!珍爱生命,享受生活。

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体验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功效的有用性,他是一个缺少快乐“心眼”的生活者;一种是追求生活的快活,他才真正是一个会生活有“心眼”的快乐者。

一个樵夫上山去砍柴,看见一个人正躺在树下乘凉。樵夫见状忍不住问那人:“你怎么躺在这,为什么不去砍柴呢?”那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非要砍柴呢?”

樵夫说:“砍来的柴可以卖钱呀!”

那人又问:“卖了钱又有什么用呢?”

樵夫满怀憧憬地说:“有了钱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那人听后笑了,说:“那你认为我此刻在做什么?”

人类的欲望没完没了,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片刻满足,但当另一个新的欲望生成时,又会义无反顾跳进另一个大陷阱中。

有时我们就像寓言中那头愚蠢的驴子,总是死盯着眼前那根永远吃不到的萝卜。

假如太阳在我们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那么每个人都不会放弃这惟一的观望。我们会提早准备,决不会错过。

只因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落下,所以我们就纵容自己几个月都不去抬头关注它一次。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一想,早上还没有起床时,你就开始担心起床后的寒冷而错失掉享受被窝里最后几分钟的温暖;走出家门你又开始担心路上可能会塞车;坐在办公室里,你又开始设想下班后是该去看场电影,还是与朋友约会;刚刚开完薪水,你又开始盼望下一个月发薪的日子赶快来临。

      我们就是这样,总是生活在下一个时刻。

      我们总是急着等周末来临、节日来临。我们总是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己赶快退休在家呆着。等我们真的老了时,又随时担心生命会在下一分钟结束。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过日子,一刻也不停地瞎转。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别人可能会有的好评,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轻松。

      她就在你心里,就在你看见的每一个地方,根本不用费心就能找到。

      其实美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

      适当的幻想对人的心理是有益的,但过多沉溺于幻想里,就会忘记眼前真实的生活。

     “生活在此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将要做的。必须摆脱对“下一刻”的迷恋和幻想,它们大多数不切实际,有的虽然最终会得到,却剥夺了我们此刻的生活。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办公室中的工作,不要一边工作又一边担心下班会不会塞车。

      摆脱不必要的幻想,学会欣赏和体验已经拥有的此刻,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我们要为每一天的日出欣喜不已。

      我们要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带来的生活体验而高兴。

      我们要分享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的甜蜜。

      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去聆听风雨之声,去仰望璀璨的星空,与无穷的自然生命力相连接。

      停下你追求名利的脚步,静下心来学会欣赏和体验此刻的生活。

      摆脱不必要的幻想,学会欣赏和体验已经拥有的此刻。

      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知足是快乐之源

      不要以为分数、名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能带来多少快乐,它们的多少、高低与快乐与否无关。关键在于你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是否心满意足。

      给自己定好位,知足也是快乐的动力。

知足和不自满并不矛盾,想要有很好的心态,就要多个“心眼”,不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现在的目标,可以瞄向下一个,但不要贪婪。

      你我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双目昂视,面色凛然傲气冲天,旁若无人。也有一种人,就怕人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这样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是让人很难承受的。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时常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不忧不怨的人,是属于知足常乐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外在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地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就一定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自己的客观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平和渡过。

      那些骄傲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依据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都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恋心理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地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

      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以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今天的社会无时无处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坦荡胸怀。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乐,不与人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怕比别人好,也不怕比别人坏,不用处心积虑,每天都拥有真正的快乐。

保持和气,享受家庭的快乐

      有人将家庭比作避风的港湾,有人将家庭比作温暖的火炉,也有人将家庭比作温馨的摇篮。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人都关注家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古也罢,今也罢,大凡一个人生活的乐苦,心情的好坏,乃至事业的成败,都与家庭是否和美紧密相关。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得之不易的。

      如果你要保持家庭生活快乐,就要给自己找个保持和气的“心眼”。中国有两句老话:安居乐业、家和万事兴。家,恰如其表,它就像是一把保护伞,替我们挡风遮雨,祛暑避寒!“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

家庭和睦对一个家庭的健康发展,一个人的顺利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和万事兴,中国人就认这个理。我们都在追求富足的生活,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强盛、富裕。“家和”真的很重要,因为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是手段,“兴”是目标。我们的生活就是为了安康、幸福和美满。

      纵观那些成功的家庭,男人事业的兴盛和发达,背后无不有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内助在支持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一个女人每日光彩的笑容总是和她丈夫的体贴和关怀息息相关。小蔡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她嫁了一个好老公。她丈夫是一个公司的经理,工作繁忙,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小蔡必须照顾家庭,照顾他,而是兼顾小蔡的需求,让她干她自己喜欢干的事。现在小蔡还在读硕士学位,在学校里,她的压力在她的笑容中是看不到的。从她的笑容中能感受到她在享受做一个女人的幸福,她说虽然丈夫对她没有要求,但是也要体谅他工作的辛苦,尽可能地帮助丈夫解决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困难。但是她在学业上并不是停步不前的。在快乐中她依旧迎风飞翔,她热爱自己的专业,而且在这方面她做得很好,她还是自己所在学校百年校庆庆典上学生代表的发言者,这些荣誉是每个人都艳羡的。但是她并没有忘记去照顾自己的丈夫。有一次,小蔡的丈夫出差回来,刚好是她忙完学校公派的事情之后,她立刻脱下工作服,不顾劳累,精心准备去迎接他的回来。而她的丈夫一方面为她的成就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在得到她的爱护中又激起奋斗的动力。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拌嘴,但是他们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在一种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他们的婚姻是成功的,是“家和万事兴”的一个典型。

“家和”,就要做到:

     (1)不要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句俗语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了,并且有不少人都把它当作一句至理名言,在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不免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婚前的甜蜜和温馨都被婚后生活的琐碎所替代。确实,婚姻是两性感情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恋爱时期感情的结束,走进婚姻的人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爱情。这种爱情已经失去了很多包装、虚幻和浪漫,而是多了更多的平淡和真实。它要求双方对他们的感情做进一步的接触,需要更亲密的关系,需要更稳定的关系,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更亲密的爱情,从而作出把各自的生活完全重叠的决定。结了婚的男人无法再像往日一样,保持自己的完全独立,或者回到自己父母的家中,寻求父母的慰藉。女人也不能再像恋爱时那样春风得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受男人宠爱。反之,我们要面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琐的事情和不快的矛盾,也许我们会争吵,会大动肝火,闹得家庭鸡犬不宁。当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包括无数的挫折和风雨,也包括柴、米、油、盐的生计安排时,我们也许会有一种挫折和气馁的情绪产生。我们再一次印证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而事实上,“婚姻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成败全在于你”。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延续你的爱情,并为你的爱情果实建立一个贮存地。在现实中,许多夫妇婚后感情与日俱增,两情愉悦,恩爱有加,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例子也很多。究其原委,全在于夫妻感情巩固、发展得法,追求一种平淡、恬然的生活。其实只要你善于经营你们的这种亲密而现实的爱情,你们的爱情也会继续发展,升华,绝不会被扼杀在婚姻的摇篮中。

     (2)不要让子女在第一起跑线上错位

      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是从一个家中诞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当他睁开惺忪睡眼,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家是子女的第一起跑线,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爱的学校,是塑造子女健全人格的第一环境,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个家庭被吵架、暴力、酗酒、婚外情等等包围,孩子受其影响是无疑的。若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仅无心照顾孩子,甚至还会将孩子当作“出气筒”。这种家庭氛围会使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压抑,健康和智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而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一些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智商高。

      父母离异往往会在孩子的心里投下阴影,容易造成孩子压抑、自卑、孤僻、冷漠的性格。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受父母离异的影响,致使心理多憎恨、少爱心。由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伤害而变畸形,如不小心加以呵护,最终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离异双方如果能正确处理个人感情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无疑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做人要有为人和善的“心眼”,在社会交往中要和气,在家庭中更要和气,人性和善是美丽的一面,同时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境,发挥它的优点,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学会放松——让心灵喘口气

      记住:当你感觉自己有些不习惯、有些紧张或者有压力,甚至是恐惧的时候,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

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渐激烈,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感,即人们常说的“活得累”。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使点“心眼”,学会放松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疲倦是人体对外界压力的自然反应,是健康状态已处在警戒线的信号,机体已经用红灯在警告我们了。

      例如,情绪紧张焦虑可导致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现象;情感打击会使人感到沮丧,劳心的工作会使人感到精疲力竭。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能量过度耗损,以致使人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既然压力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压力产生的原因:

      择业困难带来压力。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造成就业机率相对较低带来的压力。压力来自于赶时尚、追潮流、爱虚荣。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惑着青年人,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于是,便产生了压力。

      知识更新快带来的压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人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地更新。这给人们带来了紧迫感而产生了压力。

      竞争带来压力。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到处充满着竞争。岗位竞争,从而带动知识竞争、能力竞争、业绩竞争,这些竞争无形中带来很大的压力。

      急于求成造成压力。如果对一个问题思考了一整天,却还是想不出个结果,则很容易产生紧张、忧虑的情绪。

      压力来自于心理。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量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烦心事也不算什么,但我们就是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自于心理。如果我们心理上能轻松承受,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压力。

      压力来自于自卑。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对原本能够完成的工作也不敢去努力,就会产生压力。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从心理上肯定自己能够完成这份工作,做起事来,就会感觉轻松多了。

      压力来自于优柔寡断。如果你平时总爱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对工作、生活、家庭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无疑是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压力来自于情感婚姻。感情生活、婚姻生活不顺带来的压力,包括离异、丧偶、夫妻感情不和等都会造成压力。

压力来自于追求尽善尽美。一般来说,中年人都会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应开花结果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便形成了压力。

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对自身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生理疾病的威胁。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而不善调适者,却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

(1)消除内心顾虑

      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根本无法存在。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为了放松紧张的情绪,往往选择一些过激的方式来缓解压力,然而,这样做往往不能达到轻松的目的。

     (2)培养幽默感

      当你嘲笑压力时,压力也会害羞,不妨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与失误友好地讽刺、幽默一番,如此便可减轻心理压力。

     (3)强化压力抵抗力

      ①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反复思量自己究竟在烦恼什么,然后想想怎样做才能防止压力的产生。

      ②如果找不到预防压力的好办法,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③试着告诉自己,那些目前困扰自己的情况并不严重。

      ④发现压力的当天就要尽力消灭它。

      ⑤对可能产生的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⑥不要指望以休假来埋葬压力。

      ⑦自信,对人生持乐观态度。

     (4)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条件允许,你要尽可能为自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样便于你实现理想。在从事这种职业生涯时,你不是作为奴隶出现,而是在独立地进行创造。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不一定是最高尚的职业,但却是最可取的职业。

     (5)顺应时代的变化

      一定要打破陈规,抛弃那种“以前是这么做的”、“这么做能行”、“不,办不到”、“所以不可能”的思维定式。应把目光转向“试着想想别的办法”的方向。不要企求一步登天,向极困难的问题提出挑战,而应从身边的、手头的问题开始。

      社会在变,整个世界都时刻变化着,如果你在工作中仍是一成不变,那就势必会落后于时代,现在的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人的工作也应该求新、求变、求突破。

     (6)放松精神

      闭上眼睛,训练思维“游逛”,假想在蓝天白云之下,坐在草地上观望远处成群的牛羊,使心灵小憩。

     (7)分解法

      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列一张表,各个击破后,你会发现这些压力原本是如此简单地就能消除。

     (8)想哭就哭

      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通过哭可以释放内心深处的压抑情感,获得一份轻松。

     (9)参加体育运动

      运动是减少忧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国外还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运动消气中心”。该中心教人如何发泄怨气减轻压力,如大喊大叫,砸“玻璃”,打枕头等。

     (10)吃零食

      咀嚼吞咽运动,可以转移紧张情绪,咀嚼过程中,大脑产生另外一种兴奋,可以抑制压力,放松心情。

     (11)找人倾诉

      一个人如果心情郁闷时,最好找亲人、朋友聊聊天,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

     (12)养宠物

      一项试验表明,当人精神紧张时,同可爱的宠物玩耍一会儿,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国外一家公司的老板,为了消除雇员的工作压力,每周都将自家养的憨态可掬的牧羊犬带来,让雇员逗弄一会儿,以缓解压力。

     (13)阿Q精神

      风雨总会过去,太阳终会出来,明天会更好,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份好心情。

      总之,好心情是自己创造的,奔波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点“心眼”,找些余暇,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