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帆暂时将六箱月球飞船燃料摆放在飞船外,并计划使用两箱燃料进行低温测试,剩余的将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测试过程很简单,只要打开燃料箱,将测温设备和实验小平台放入燃料箱内,气化的液氧和甲烷马上就会形成一个低温环境,这时读取测试数据就大功告成了。
测试比秦帆想象的顺利,只用了一箱燃料就重复了三遍测试,得到了三组数据,这已经足够了。剩余的燃料被搬到了月球飞船内保存起来。
更加庆幸的是,获取的低温数据与秦帆之前推算的常数完全相符,至此修复错误代码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依托这一常数,秦帆完全使用英文编程系统在适配器程序里增加了一组代码,使原本固定的阀值变成动态阈值,实现对外界温度的自我感知及调整。
更出乎他的意料,装回登陆舱的适配器表现令人满意,算是一次性解决了问题。技术设备最怕的是反复维修测试,那真是糟糕透顶的事。
简直是顺风顺水顺心意,在解决适配器问题后,全地形探险器总算准备就绪。秦帆破天荒地提出在登陆舱上做一个鲜明的标志,以纪念即将对天卫三展开的史无前例的探索。
卜小云举双手支持,更是提出应该举办一场标志征集活动,她、秦帆和家务机器人在两天内各拿出一份设计方案,三个人再按照盲评的方式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方案胜出。
显然这个设计对理科生来说是一项挑战,但秦帆破天荒的同意了。他原来只是想让飞船的智能控制系统使用AI技术出一份设计方案,现在只能凭着自己粗糙的画工出一个设计。
经过连续两天的各自埋头苦画,秦帆、卜小云和家务机器人在规定时间内各自提交了一份设计。实际上,家务机器人从接到参赛邀请,只用了十五分钟就完成了设计。
卜小云从打草稿开始,十分用心地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直到自己左看右看都觉得满意,才放下手中的笔。她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看着自己的作品,称心如意地点点头。
秦帆同样十分用心地设计他心中的标志。他将在大学里就一直在心中酝酿的标志画了出来,经过多次调整线条和精修,终于让设计看起来像他所想象的那样。
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梦想自己能像马斯克那样创设一家伟大的太空科技公司,并以spaceX为参考在课堂上用了一堂课画了这家公司的标志。公司的名称他现在已经记不住了,但标志的线条却像钢印一样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三份设计方案收齐后,卜小云制作了打分表,将三份方案并排挂在舱壁上,然后让每个人对着三份设计各自打分,最低可以打0分,最高是100分。
最终的打分结果出来了,秦帆的设计方案获得75分,卜小云的设计方案是86分,家务机器人的方案是82分。
看到实时显示的结果,卜小云高兴得跳起来,要不是因为在月球飞船里,秦帆有理由相信她这一跳,可能就永远离开哈雷彗星了。
家务机器人对自己的得分比较满意,作为一个以家务为本的智能机器人,在艺术创作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人类对它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秦帆稍显失落,这样的得分无异于萦绕在自己心头的白夜光形象破灭了。当然,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大,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很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如果他的作品获胜,那才是意外中的意外。
秦帆和家务机器人双双向卜小云表示祝贺。卜小云也谦虚地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也让他们不要气馁,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天一早,秦帆使用激光工具在登陆舱的舱门右侧刻上卜小云的设计标志。宇宙动力公司的登陆舱,配上卜小云设计地标志,简直是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卜小云和家务机器人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一刻。
卜小云在现场对标志的含义做了简要解释:标志图案下方像耐克一样的图案表示行星的圆形外观,也是一道划过天际的光影,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光影之上是一个以菱形线条为主模仿银河卫队宇宙飞船外形的探险器形象。整个图案的含义是我们的探险器将对每一颗行星进行探索,最终走向整个宇宙。
秦帆和家务机器人伫立在舱门前,专心倾听卜小云的讲解,然后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至此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活动结束后,秦帆按计划为登陆舱加注了来自月球飞船的液体燃料,整个加注过程只用了十五分钟。随后,启动了自检系统,经过检测无误后登陆舱进入了发射状态。
卜小云原以为她和秦帆将驾驶改造后的全地形探险器上天入海,对天卫三来一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大冒险、大探秘。没想到,秦帆启动了登陆舱的自动驾驶功能。
她被秦帆硬生生地拉到一边,看着登陆舱像一个小胖墩一样突然缓缓腾空而起,随后在空中旋转一圈后,向天卫三的大冰面徐徐飞去,有一种肥胖者使出轻松水上漂的既视感。
卜小云纳闷地问道:“为啥要绕一圈?”
家务机器人竟然抢先回答道:“可能是找不到北吧。”
这把秦帆和卜小云乐得哈哈大笑。
秦帆解释说:“主要是为了飞行平衡。跟飞机造型比起来,碟形的设计可以保证维持中轴线的绝对稳定,有利于飞行安全,还可以沿着中轴线高速旋转,在飞行器内创造一个重力环境,满足人类对重力的需求。”
卜小云和家务机器人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随着这一“哦”声,全地形探险器已经降落在天卫三的表面上。
卜小云问:“登陆舱能打破冰面潜进去吗?这么大一个东西。”
家务机器人也十分好奇,附和说:“冰面应该很厚吧,能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