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节、奔赴蒋家下院二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335字 发布时间:2024-06-04

七十节、奔赴蒋家下院二
    蒋承宗他们走的这条支流算是西汉水较大的支流了,距河口不远便接纳了从西面流入的石峡河,过了石峡河入口,河边的山势就突兀得多了。两岸树林茂盛,大白天也感到阴森森的,这也许就是黑谷称谓的由来吧。一行人在河谷中行进,能听到脚步的回声。

其实那时的地名各有各的称呼,除非官府定名的,一般的都是你称呼你的,我称呼我的,从不同的人口中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官府的行政区划也变来变去,路、府、州、军、监、县------的名称也老是在变来变去。某一位大老爷认为名称不好就改,特别是官家的一定禁忌,每位皇帝登上大宝后,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威,或者地方官为了拍拍皇帝的龙屁,都得改一些地名,弄得老百姓更搞不清楚了。
    在一些地方问路,老百姓的回答也许让你越问越糊涂。聪明人往往问老地名,也许还能得到正确的信息。不是老江湖问路也不是易事,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官话只流行在衙门中,官员外放前还得进行官话的培训,百姓能听懂官话的也不多,更不用说方言了。
    严格地说,黑谷是河谷中靠北的深处。
    冬天出行,能沿着河谷走那真是一种福气,比爬坡上坎方便且安全多了。你可以想象,陡峭险峻的羊肠小道被白雪覆盖着,你根本不知道这一脚下去踩中的是实地还是什么,不小心就会摔倒摔伤。虽不至于摔下山崖粉身碎骨,多少会受些惊骇,还可能会受伤。走河谷沿着水边走,就没有这种烦恼了,水边暂时还没有积雪,石头突出水面,只要在石头上走,就安全多了,也不用到处去找路,河流是在山野中行走时最好的坐标。

走出一两里,没有杨巨流等老辈在场,年青人自然话就多了起来,特别是杨年初次和这么多人出远门,好奇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蒋承宗和杨遥也乐于回答。
    沿着河谷走还有一种好处、吃喝不愁,河水基本上都是泉水,河里面还有很多鱼儿,这边山区产冷水鱼,他们一边走,一边用手中的小斑竹竿刺鱼,到午饭时,连晚饭的鱼都有了。

午饭是在崖壁下一块平地上进行的,相当的丰盛,水煮杂鱼加烤鱼。比干粮可口多了,杨遥的手艺还不错,佐料也齐整。

大家坐下用餐时,细心的蒋承宗抬头看了看来路,他发现他们一行七个人,在河滩的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只有四双十分明显,另外三双脚印也有深有浅,深的是他的,其次较浅的脚印是一双大脚板,那该是妹夫杨遥的,而年龄最小的杨年的脚印却是最浅的,不但浅且脚印的深度几乎一至。虽然小家伙体重比他们成年人要轻一点,但脚印能浅到这种程度,且深浅一至这就不能用身体轻来解释了。他自已就是行家,先前一直对杨伯伯放心地让十三岁不到的杨年跟随他们一起行动有些不解,现在看来是自己肤浅了。
    蒋承宗想,这小家伙的功夫怕是比自己还要强些呢,不知小家伙是怎么练成的!他还不知道,杨年的蛰龙功,在赶路时也能练,如果他没有跟其它人交谈,他就可能在练功。在观涛山庄看到从杨年身上取下四十多斤重的铁砂袋,蒋承宗还认为是杨年偶尔练功时所为。现在看来,妹夫的这个小兄弟将来的成就无可限量啊!而从表面上来看,小兄弟却生着一张人蓄无害的娃娃脸,他本来也还是个娃娃嘛,只不过比其它同龄人高一点而已,他也没有其它孩子那么强的表现欲,似乎比其它同龄人略成熟一点,少言寡语,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问的问题多且几乎没有什么空话。
    其实他还不知道,杨年初次去除铁砂袋,现在还不习惯呢,他还在重新找着身体的平衡,他正在按自己的方式在向自然,向亲朋好友,甚至是向敌人学习,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能力。
    午饭时闲谈,蒋承宗预计以现在的脚程到蒋家下院,还要三天左右,越朝山里面深入,路越难走,而现在大局不明,更不想节外生枝,路途中最好不要与其它人相遇,特别是最后一两天,将由蒋承宗带两人在前面探路,边探边走,由杨遥两兄弟和两个兄弟在后面接应,路上不管遇上了什么人,都由蒋承宗应付。
    在秦岭西部山区,蒋承宗的知名度很高,隐隐有这一带抗蒙民兵领袖之势。本来廖员外的势力是最大的,但他年纪太大了,以前又与金人、蒙古人作过生意,也许现在还有着联系,一些这几年家破人亡而奋起抗争、报仇雪恨的年轻人反而更支持蒋家堡的后人——蒋承宗。
    也是因为自蒙军患宋以来,蒋家堡及蒋承宗的表现抢眼,廖员外才多次派人说合,将女儿嫁给了蒋承宗。自蒋承宗成了廖员外的女婿后,在财力上得到了岳家的一些支持,声誉更浓了。
    这几年与蒙军游击,他蒋家堡损失惨重。当年蒋家堡被攻破时,仅青壮年突围出来了,还好一些迁入下院的老弱妇孺没有重新迁回蒋家堡,不然蒋家堡将后继无人。
    蒋承宗这次答应杨巨流迁入松鹤小筑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只是准备将家小和部分人员迁入,精干的青壮年还得留在秦岭山区,故土难离呀!必须在敌后留下种子,将来局势好转还是得迁回去的。
    当晚宿营也还是在河谷中一个崖壁下的山洞里,他们将以后两天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预案。
    四个堡丁分两组两班值夜,蒋承宗和杨遥两郎舅紧挨着休息,而杨年则挨着二哥在山洞的最里边。
    两郎舅还有很多事情要商量,杨年插不上嘴,也不想插嘴,他有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每天睡觉前一个时辰的内功,早上寅时起床,先练一个时辰的内功,再练一个时辰的招式。鸿钧一百零九式,他可以连贯六十三式了,单独练习可以练习七十余式,现在招式使出来风雷声虽然越来越小,但声势还是很大,所以早起练习时,他都是远离人群单独练习的,他不是怕别人知道,只是不想影响大家而已,其实他练功的阵式反而比一般人文静多了。
    那时尚武之风盛行,这是保命必须的呀!各家族、各村各庄、各寨各堡都有自己的教师爷。武师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吃香的,作教头的收入也不错。一些武师为了一个好名声,往往在一些传统招式上加上一些壮声势的东西,比如在发招时增加一些大吼大叫。吼声在有时还真有点用,特别是在对战时,既可提升自己的声势,提整自己的信心,突然间这么一声大吼,甚至还可以给对手压力,让对手受到惊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