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节、初出茅庐
转眼杨巨流回到观涛山庄已过四天,第五天午饭后,老杨正在听涛居内用茶,杨遥带着一身风尘的蒋承宗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老汉、承宗哥有要事禀告。”
“承宗贤侄、快来坐,先喝点茶,有什么事慢慢说,不急在一时。遥儿,你去叫婷婷弄点吃的来,承宗还没吃饭吧。”
“见过杨伯伯。”
蒋承宗躬身给老杨行了个礼,然后在客位上坐了下来。
“婷妹已在准备。”
杨遥给大舅哥和自已泡上茶,然后在老爸下首坐了下来。这时杨年也带着吵吵闹闹的一双侄儿女进来了,两个小家伙听说舅舅来了,哪里还睡得着午觉。
见到舅舅也不认得,当然也有点想见又怕见的感觉,蒋承宗已有两年没来过了,一是交通不便,又加上战乱时期,他是一堡之主,哪里走得开。见到一双金童玉女似的外甥,自然喜不自胜,立即站起来伸出双手,两个小家伙也羞羞答答地偎到了舅舅怀里,自然有一番依偎和抚爱。
这时杨老夫人也进来了,承宗起身给老夫人行礼,“见过伯母。”
“他大舅,不要多礼。”老夫人福了一福。向两个孙儿女伸出手来,“快到婆婆这里来,你舅舅和你爷爷他们有要事要谈。”
“舅舅、等会儿来跟我们玩哟。”
小家伙俩乖巧地给舅舅道了别,跟着婆婆出去了。
杨年也自己给自已泡了一杯茶,在蒋承宗旁边坐了下来。
“承宗哥,我猜到你要说什么。”
“年儿,不要多事,听你承宗哥细说。”
“杨伯伯、让年弟弟猜猜看。”
“我真的猜得到。承宗哥,是不是汪世显已经投降蒙古人了?”
“是呀!年弟你是怎么猜到的?”
“我还猜得到,汪世显不但投降了蒙古,而且极有可能作了蒙军的先锋。”
“杨伯伯、看样子您老人家早有预料了,我岳父一直与汪世显有些生意往来,和其属下也较熟,上次妹夫从巩昌回来后,给我谈起了他们见汪世显的情况,我就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事出异常必有妖,于是我就提醒岳父特别留意,果不其然,我岳父打听到。阔端的使者到汪古部已经两三个月了,最近他们终于达成了协议,汪世显归顺他们,原有地位不变,阔端还许愿,郭斌的地盘以后也归他所有,还给了他大量的马匹和财物。我来时蒙军裨将按竺迩正在进攻会州,郭虾蟆部本来军心就不稳,哪里是蒙军的对手,估计现在应该已经不保了。”
“承宗贤侄呀、目前的形势十分的不妙,你们恐怕很危险了,蒙古大军如果确定了要进攻大宋,他们肯定是要花大力气扫靖后方,你们想要偏安恐怕已不可能了。虽然令岳与汪世显有些交情,但在国家利益面前,私人的交情是靠不住的,甚至汪世显为表忠心,极有可能拿令岳开刀也说不准。”
“啊!这极有可能,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岳父不知道有没有防守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那就危险了。”
“令岳也不是平常人,他如果没有准备就不是廖员外了,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局势恶劣,贤侄,我建议你们蒋家堡迁到内地来,如果暂时没去处,可以先到松鹤小筑,我们松鹤小筑现在防守的人力也有限,如果你们能够加入进来,应该能给我们很多帮助。”杨巨流这老江湖,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啊!给了杨承宗足够大的面子。
“杨伯伯、那不是要给您增添许多麻烦。”
“哪里是添麻烦,是给我帮忙还差不多,何况我们已经算是一家人了。”
这时蒋婷婷来请哥哥去用餐,老杨父子三也一同来到餐厅。他们虽然已用过餐,但蒋承宗是贵客,大家作倍饮了点小酒。
饭后,蒋承宗就要回去,他这次带走了四位堡中得力的助手,现在既然已预感到情势不妙,他必须尽快赶回蒋家下院。
杨巨流不得不修改他自已的计划,他决定一起先去松鹤小筑,然后由杨遥、杨年(他准备让杨年早点去适应这种战乱的情势,他对杨年有充分的信心,也许杨家以后要靠这个小儿子来撑场面,虽然让一个孩子去面对血雨腥风,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太残酷了,谁叫他生在这个多事之秋呢!杨母再舍不得,但看到丈夫这么坚决地安排也没有说什么了,也许对儿子来说反而是好事。)一起护送蒋承宗一行去蒋家下院。有杨遥这个老江湖带领,他也比较放心,等接着蒋家堡的人一起回到松鹤小筑后,杨遥再和杨年一起到石门曹友闻军中。老杨则准备将他们送过西汉水后,走水路回曹友闻军中,从时间上来看比从观涛山庄去松鹤小筑再回转利州去石门也差不多,另外他还有其它考量。
蒋承宗对老杨安排十三岁不到的杨年随行虽有些不解,但他也不好说什么,有老杨和妹夫同行当然既方便,又安全,他对杨伯伯和妹夫的功夫知之甚深。
杨母含泪给小儿子准备行装,而小杨年心里既兴奋又茫然,他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一旦真要成行了,心里面又感到空落落的,还有点小恐惧。以前虽然喜欢在外面疯跑,一个人也曾经跑到阆州去看三姐,跑到摩天岭去找小白、大黄玩,但这些都不会有大的危险。上次在渡口破坏蒙军的浮桥第一次杀人,后面想起就直打哆嗦。而今要去闯蒙军的天罗地网,杀伐和血雨腥风将是常态,也许从此将开始过上刀光剑影的生活。
杨母给他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天寒地冻的,她老家的冬天比夫家冷得多,而儿子将去的地方应该并不比老家暖和。她给杨年准备了一个新作的皮毛睡袋,一小包救急的药品,还亲自给儿子穿好了用生牛皮制作的皮甲,加了护心镜,再配上一条五寸半宽的皮护腰。杨年自己则准备了两个空袋子,他准备在过白水江时在河谷中捡些小石子备用,上次感觉到用鹅卵石的威力大,准头好,比狩猎时随便捡的山石好用多了。他在皮护腰上插了二十四支五寸柳叶飞刀,三十六支六寸三棱飞针。
柳叶刀打磨得很锋利,很薄,重仅八钱,他已基本上能驾驭。这玩意比普通飞刀难练得多,他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用技巧让飞刀改向,且能控制飞刀的轨迹和速度。而他的三棱飞针却是特制的,赵亮特别给他打制的,重心在前,打磨得很精致,三棱突出没有开锋,但针头却打磨得很锋利,开了三条血槽,重约二两,使用时不必带手套。他经常用来打猎,专射猎物的眼睛而不至于伤到皮毛,猎物的皮毛如有伤口就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