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节、谋局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232字 发布时间:2024-06-01

六十五节、谋局
    未时末,杨年一脸得意地回到观涛山庄,刚好二哥回家来了,他的得意劲立即没了。二哥是老江湖,没他母亲那么好胡弄,于是便老老实实地将在渡口见到的情况和听到的消息报告给母亲和二哥,当然他破坏浮桥遇险的事情是万万不能说的。
    原来杨巨流和杨遥到了曹友闻军中,为曹友闻出谋划策,建议联合原来金国的巩昌府的便宜总帅汪世显,共同对付蒙军,请汪世显部袭击蒙军后方。并派人联合关外五州的抗蒙力量,特别是蒋承宗领导的蒋家堡,这几年蒋承宗已有西和抗蒙民军领袖的风范。让他把各股抗蒙力量联合起来,袭扰蒙军,让蒙军的后方和行军途中一直不得安宁。曹友闻则亲自率军抢占剑门关、葭萌关等重要关隘,重修关防。
    曹友闻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派曹杰、杨遥带他的亲笔信函去联络汪世显。
    汪世显是金国灭亡后,在陇西地方除蒙古军外,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拥有五六万兵力,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能够左右战局的力量。曹友闻在天水时,曾经与汪世显交厚,这次曹杰和杨遥二人去往巩昌,还是想对汪世显部作最后的争取。
    汪世显看过曹友闻的信后,欣然接受了曹友闻的建议,但提出一个条件,希望曹友闻能尽快催促赵彦呐向朝庭报告其归顺大宋的意愿,并给予封赏任命。
    杨遥却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他以前常与汪世显打交道,他出道时,老杨安排他负责关外的业务,汪世显一年在他手中要购买价值几万两银子的药物,汪部的很多将领没少在他那里得到好处,大家算是算老熟人了。他对汪世显也是十分的了解,汪世显的几个儿子以前还是他的迷弟呢。
    曹杰也感觉到了,以前在给曹友闻送书信时,汪世显都是在军中接待的,而这次却改在家中接待他们,只作了口头承诺,没给回信。虽然答应得很爽快,整个接待过程却显得异常神秘,送他们出城时还派了一队亲兵,直将他们送出城十里,当他们走出去很远后,回头看时,还看到那队亲兵在那里逗留,绝不是难舍难分的那种。事后想来似乎是怕他们与其它人员接触,回程时,曹杰先去给曹友闻复命去了,杨遥则去蒋家下院找他大舅哥蒋承宗。
    蒋家堡蒋老堡主已经去世四年多了,绍定元年,杨遥受父命去天水军看望大哥时,曾经代父亲去看望蒋老堡主和廖员外,在蒋家堡刚好遇见了蒋婷婷,结果两人对上眼了,居然暗许终身,双方家长都满意,五年前结了秦晋之好。
    蒋家堡现在是蒋承宗继任堡主,五年前蒋承宗也成了廖员外的女婿。现在蒋承宗是天水、西和一带的民兵首领之一,深得关外五州人民拥戴。
    杨遥江湖经验丰富,在杨家可以说除了杨巨流外,无人能出其右。他根据杨年报告的情况判断,杨年听到的可能是真的。蒙古大军是真的在撤退,看来曹友闻与阔端的初战已经收到了奇效,曹友闻的军队很可能这几天就会光复利州,如果进展顺利,还可能光复大安军、沔州等地,但要突破现在被蒙古大军占领的三关就有点难了。
    蒋承宗的力量有限,区区几百人的民间武装,怎能与蒙古大军对抗,只能袭扰而已。而汪世显部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短视的朝庭和昏庸的理宗及权臣郑清之等,似乎并不在乎汪世显这五六万有生力量。
    已经盼了两年没得到宋廷的任何保证和封赏,没得到希望得到的好处,汪世显怎么可能把与曹友闻的那点点交情看得比汪家及汪古部的前途和命运更重要。如果朝庭那怕有一点点战略眼光,这已是削弱蒙古势力的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能派出一两支奇兵,联合汪世显部与曹友闻部夹击阔端,阔端这所谓的十万大军未必不可战胜。
    此时的朝庭正处于史弥远死后的权力争夺中,当今官家皇位是怎么得来的,郑清之最清楚,也可以说官家的痛处是被郑清之拿捏住了,本来君臣想通过端平入洛好好表现一番,结果赵范兄弟俩的真本事与他们的嘴上功夫和野心不能匹配,再加上赵彦呐和史嵩之并没有按照郑清之的意愿,全力援助,既不给兵,也不给粮,结果赵癸、全子才大败,弄了个灰头土脸,被革职,赵范也却还能革职留用,还可以继续行使京湖制置使的权力,而郑清之的相位反而更稳固了。
    这帮人现在正与其它势力争得不亦乐乎,那在乎在他们眼中本就想放弃的川峡地区,中原大地他们不是已经放弃了百年了吗!更不要说蜀口那些贫瘠之地。
    面对蒙军的三路进攻,朝中权贵们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便宜皇帝理宗主要精力是巩固自己的位置和得来不易的权力,在朝中大搞平衡,他起用了一些以前被史弥远压制的旧臣,而这些新贵旧臣大多是靠推行理学而获得‘知音’,牟得高位。
    这帮人的共同点都是文人出身,不懂军事,且一个个还都盲目自大,先前本是恐金的,现在金国已被我们灭亡了,孟珙还运回了金国皇帝的半片尸体,我大宋是战胜国,战胜国有什么可怕的,特别是对待原金国的官吏、军民,那更是不可一世。这帮假道学们,他们讲究的是‘失节事大’根本看不起原金国的降兵降将,你汪世显算哪根葱,居然要提那么多的条件,而作为中间人的曹友闻又人微权轻,赵彦呐也本来是罪臣,是走史弥远的路子被起复的,后来得到郑清之的提拔,可这货却居然在端平入洛时不听主子郑清之的命令,既不发兵,又不提供粮草。郑清之当然有想法了,你赵彦呐是不是想得到汪世显的支持后对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不利呢?是不是想作第二个吴曦呢?哪能再给你坐大的机会。国家利益哪能与自己这来之不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相比。
    杨年似懂非懂地听着二哥分析,他其实也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二哥说得很精采,看着二嫂正用欣赏崇拜的眼光看着二哥。又怕精明的二哥进一步询问他的消息来源,岂不把他冒险玩恶作剧的事情给抖了出来,便插科打浑地让母亲安排二哥回房去了。但杨年心中却认为汪世显可能真靠不住了,为什么要防备信使呢?为什么不回信呢?这中肯定有什么玄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