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九月份,所以出兵之事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么就必须尽快起行.
等大军赶到襄阳的时候已经入了冬,若是再拖下去,仅仅是严寒中行军对于士兵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送走了呼乞那朵颜,回到天策上将军府之后沈宁就开始准备亲征之事。
如今他麾下猛将大部分都分派了出去,在身边可用的将领只剩下程知节,雄阔海,程名振等人,且还必须留下一人坐镇大业,在调兵遣将上留给沈宁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
杜如海以丞相之职居文官之首,朝政上的事沈宁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至于如今被幽禁在寝宫里的沈承德,就更不必担心什么。
没了沈原为依靠,沈承德就就如同被困于干旱河床上的鱼。
但大业初定,只以文官留守显然不够稳妥,必须留下一个强有力的武将站在杜如海身边,两人合作方能震慑诸臣。
而这一文一武,又不能有所冲突。
雄阔海,程知节,程名振,裴廷玉,还有和胜,这几个人皆是宁军嫡系出身,从其中选一人协助杜如海留守大业,这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件太轻易就能决定的事。
景慎之已经率军南下,雄阔海,程知节,裴廷玉为当世之猛将,自然还是随军出征为好。程名振和和胜两个人心思灵动,倒是适合留下。
可程名振在军中威望不够,而和胜……
想到以往的种种,沈宁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一时之间难以取舍,沈宁便令人将杜如海,房彦藻,魏征,和已经降职但爵位没有降低的几个沈唐旧臣都召集了来。
不多时,虞世南,刘政会,张公谨,唐俭等人也先后赶到。
天策上将军府不大的书房,顿时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孤率军南征之际,朝中诸事,杜如海可与诸位朝臣商议着定夺,若有大事不决,可让胜屠小花用通闻府的方式迅速送往军中。”
沈宁看了众人一眼道:“这次进兵,不同以往……朝廷大军皆在河北之地,孤若调兵,无异于给茂功肩膀上的胆子又增加了不少分量。
窦士城若平,河北数十郡之地尽归大唐,而且张亮的人马才到东平郡,若是再调往襄阳,莫说打仗,行军也能将人马之锐气尽数挫掉.
所以,只以大业城中诸军出征之事不变。”
“现在只看茂功和朝英登两个人能不能解决了李道宗那边的事.
虽然当初李道宗有心思靠过来,但那是基于孤打算诱沈世永回大业然后斩之,沈世永若死,李道宗再无别的选择。
现在沈世永不回大业,李道宗和沈孝恭这两个人都是变数。”
“孤已经给茂功和朝英登写了信,若是李道宗肯降,那立即将那十万唐军重新整顿,并入北征大军中,分在各营统调。
然后自司徒惊云军中抽调三五万人马,走水路即刻赶回大业坐镇。
徐鸿雁的水师已经开拔,再用不了多久就能与司徒惊云汇合。”
“不过这事不是一两日,甚至不是一两个月内能解决的。
李道宗还指望着他手下那十万唐军做筹码,若是轻易就降了,他怕无法在朝中立足,这一点孤也能理解,所以才会让朝英登赶过去与他商讨。”
“至于沈孝恭那边倒是无需理会,辅机本已经快到了武当山,却被孤让通闻府的人追上拦了下来,令他在原地等候景慎之的先锋军。
沈孝恭不是喜欢观望么,那孤亲提大军南下之际,便看他是否还有心思观望!”
沈宁将大势说了一遍,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本来大业城中,有诸位坐镇便已经极稳妥,但为保万无一失,孤打算自军中选一大将留守,你们看……谁最合适?”
沈宁伸出几根手指点名道:“程知节,雄阔海,裴廷玉,程名振……此四人,谁可留守大业?”
文官以杜如海为首,他不说话,下面的人也不好先开口。
杜如海沉吟了片刻说道:“臣以为……小程将军可担当此重任。”
军中有大程将军和小程将军,大程者,程知节。
小程者,程名振。
这话里有私心。
沈宁立刻就听了出来,但却明白杜如海这私心不是什么龌龊心思。
程名振在四人中资历最浅,杜如海说留下他,便是因为这个缘故。
若是留下程知节,雄阔海或是裴廷玉,资历比杜如海还要老,难以调度。
“臣以为,雄阔海将军的重甲陌刀营坐镇大业,当保万无一失。”
房彦藻垂首道。
“臣附议”
唐俭,张公谨,刘政会等沈唐旧臣纷纷开口道。
重甲留在大业城,确实极有震慑之力。
“臣以为……”
虞世南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小程将军合适些,杜大人之举荐乃老成持重之言。那日……”
他抬起头看了沈宁一眼,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那日大业城中通闻府缉拿叛贼,小程将军率军巡城,不知通闻府的安排,求见主公未果.
随即率军分驻城中各要处,调军戒备天策上将军府,甚至与通闻府的人有所冲突.
但恰是因为如此,臣觉着小程将军行事谨慎持重,乃是合适的人选。”
沈宁嗯了一声又问道:“和胜此人如何?”
“兵部侍郎和胜……”
杜如海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道:“只怕难以当此重任。”
房彦藻看了他一眼,垂首道:“臣亦如此认为。”
“那就留下程名振吧!”
沈宁笑了笑道:“张公谨,你回去准备一下,随孤南征!
另外……和胜以兵部侍郎暂代尚书事,也留下。”
九月中旬
城中诸军调动完毕,自原来守城的唐军中选两万人马,宁军选四万人马,合计六万,誓师出征。
之前水师大部已经返回东郡一线,接应司徒惊云和张亮的人马渡河北上,所以这次出征只能走陆路。
沈宁入大业城的时候,率军十余万而来。
这次出征没有尽调宁军随行,而是选了两万唐军,这样做也颇有深意。
沈唐拥兵数十万,总不能这些人马都不用。
分出去一些功劳,也能让沈唐旧将看到希望。
大军出征,不是上面人一句话第二天就立刻能开拔的事。
所需粮草,辎重,都要调拨,各营还要分发冬衣,所当天策上将军府里出征的命令发出来,也最少还有三五天才能成行。
通闻府北衙
胜屠小花站在二部档头独孤胜的小院门口,看了一眼靠在躺椅上盖了一床薄被晒太阳的女子。
“大档头……主公即将出征,咱们通闻府也要调派人手随军,您看派多少人,派谁领队合适?”
在屋子里休养了这么多天,秦若薇好不容易才求了容若让她允许自己到院子里坐坐。
她放下手里的书册,看了看胜屠小花微笑道:“现在你是通闻府的代理大档头,通闻府的事自然是你自己拿主意的好。
你跑来问我,若是让下面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你没有决断?”
“被笑话,好过于做错事。”
胜屠小花认真的说道:“若没有襄阳那件事,我或许不会这样谨慎小心,可通闻府出了这件事,便是烙印上了耻辱……选派人手,我不敢擅专。”
“你打算派谁去?”
秦若薇问。
“秦开泰……所以才来请示您。”
“秦开泰倒是可以,如今通闻府里的档头们都是因为资历老,真正有能力的其实反倒是下面几个人。
万玉楼调派去了江都筹建南衙,吴不善就在襄阳……通闻府里需要新鲜血液了……独孤是个药痴,邱鱼老了,冷亦职责所在不能轻易离开大业,能用的人也就一个秦开泰。”
胜屠小花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件事主公也提过。”
秦若薇想了想说道:“吴不善和万玉楼,还有下面几个虽然年轻带极有能力的都可以提一提,你手下有个叫关小树的,是个人才。”
胜屠小花点了点头道:“关小树确实是个人才。”
“既然这样,主公安危之事就交给秦开泰,其他的事,等到了襄阳之后让吴不善接手……至于清查叛逆的事,交给关小树吧。”
“好”
胜屠小花嗯了一声又说道:“我一直在想……若真是李飘峰叛了,以他对通闻府的了解,会做什么?”
秦若薇一怔,脸色为之一变:“是我疏忽了……你现在就让通闻府们都动一动!
尤其是主公出征之前这几日,绝不许城里出什么乱子。
李飘峰若是没死,他最先要做的……只能是……”
后面的话她没有说出来,但胜屠小花却明白。
“我已经安排人在各城门盯着了,这几日,倒是确实有些异样的人进来。”
“那就盯紧!”
秦若薇想了想说道:“我要亲自去见主公。”
松柏楼
二层雅间
李飘峰将窗户推开一条缝隙,看着熙熙攘攘的大街眼神有些飘忽。
他在通闻府任职的时候,虽然同样是生活在暗处的人,但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业城的大街上。
但现如今,他只能鬼一样缩在角落里,阴森森的看着大业百态。
“都尉……宁王要率军南征了,咱们怎么办?”
他手下亲信雷泽有些不安的说道:“宁王离京,身处千军万马之中,咱们就算带了不少精锐来,可却极难有下手的机会了。”
“他想出征就出征?”
李飘峰冷冷笑了笑:“那咱们来还有什么意义?”
他看着窗户外面,语气森然道:“虽然杀几个人会让宁王起了戒备之心,但只要死的人都恰好在关键的位置上,宁王还能放心大胆的出兵?
事情有变,那计划就也要有变,既然杀宁王难……那就让他出不了兵。
只要宁王大军滞留大业,在秦王那里这同样是一件不世之功!”
“打草惊蛇……咱们就让这大业城里,变得风声鹤唳!”
他紧了紧拳头,眼神盯着远处那巍峨的宫城。
“让程东他们都小心谨慎些,大业城里到处都是通闻府的暗桩,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窥破了身份.
今日晚间,让他们几个都来我这里,咱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最迟三日之内,宁军就要出城,三日之内,要做的事太多了。”
他转身在椅子上坐下来,忽然笑了笑道:“你们说,杀了谁……宁王就再也没心思出兵?”
“属下愚昧。”
雷泽等人垂首道。
“女人。”
李飘峰眼神中闪过一丝狠戾,格外的狰狞:“如果他的女人死了,他还能出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