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他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当然可以,你想知道什么?”
我整理了一下思绪,问道:“曹子建平时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或者有没有跟什么人结仇?”
男生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曹子建平时表现很正常,他性格很好,经常辅导我们学习。而且他的人缘也很好,大家都喜欢他,不会有人跟他结仇。”
我点了点头,心中却更加疑惑了。如果曹子建真的如大家所说,是一个开朗、阳光、与人为善的孩子,那他为什么会选择走上自 杀这条绝路呢?
就在这时,一个轻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也是来调查曹子建的事情的吧?”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同学。她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决心,“我觉得他不会自 杀的,我们可以一起调查真相。”
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揭开这个谜团,为曹子建找到真正的死因。于是,我们两个人开始了对曹子建的调查之旅。
我们首先来到了曹子建的家。他的父母看起来很憔悴,但仍旧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告诉我们,曹子建一直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孩子,他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乐观的孩子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曹子建的房间里,我们找到了他的日记本。他写了很多本日记,我们只好一本本查阅。翻开日记本,一行行字迹清晰地映入眼帘。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在其中一本日记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线索……
日记里这样写,“9月10日,我初入高中不久,遇上生平最强的竞争对手,胡叶,她的学识与我不分上下。”
我有些失望,接下来是普通的事,我无趣地翻看着。
“12月12日,三个月来,她的成绩与我名列第一,这让我很有挑战性,很兴奋。我发现居然喜欢上这位竞争对手,她的身影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读到这里,胡叶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悲伤,她紧紧地咬住下唇,试图抑制住泪水。
我们不忍打扰她,继续往后翻看着。直到一行字再次让我们停下了手——“12月21日,我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墨,散发出一股奇香。突然,墨在我手中化开成液体,随后黑色的墨迹消失在我掌心。”这个奇特的经历似乎预示着什么,让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与紧张。
随着日记的继续,曹子建的变化越来越明显——“12月22日,我脑中的知识多了很多,思路更加开阔清晰。我突发灵感,边走边作诗,竟然七步之内就做了一首诗。”这一切的转变都如此突然而神秘,让我们不禁怀疑是否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子建的成绩越来越好,直到他成为了全班的第一名——“2月15日,两个月来,我的成绩排名第一名,不再是和胡叶并列了。”这个变化似乎验证了之前的猜测,那块神奇的墨似乎真的给了他某种力量。
然而,在这之后的日记里,我们却看到了曹子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他喜欢上了胡叶,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直到高考前夕,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向她表白——“4月24日,我真的很喜欢胡叶,要不要向她表白?想了很久,还是打算高考过后告诉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天曹子建却选择了自杀。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无法想象胡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会有多么的伤心与绝望。
胡叶已经泣不成声,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无声地滑落。我们默默地递给她纸巾,她接过纸巾擦拭着泪水,但眼中的悲伤却难以掩饰。
既然曹子建心中对胡叶情根深种,怀揣着未来的表白计划,那么,他的离世便无法简单地贴上“自杀”的标签。
月色下的胡同,寂静而神秘。我轻声对胡叶说:“此事蹊跷,你还是远离为妙。”
然而,胡叶的眼神坚定如磐石,她摇了摇头,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意:“不,我必须查清真相,为子建讨回公道。”
我凝视着她,神情严肃:“恐怕此事非人力可为。”
胡叶微微皱眉,露出困惑的神色:“你的话,究竟是何意?”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心中的猜测:“自从他捡到那块墨,一切便变得诡异起来。”
胡叶陷入沉思,片刻后,她抬头道:“你是说,那块墨有问题?”
我望向她,眼中带着询问:“你相信世间有神鬼之说吗?”
胡叶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不是不信,只是从未亲眼见过。”
我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是个理性的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见。”
我们离开了曹子建的家,我嘱咐胡叶先回去等待消息。在月光的照耀下,她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胡同的尽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每当有人经过曹子建离世的地方,他们都会突然停下脚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他们的神情变得诡异而迷离,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他们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边走边低声吟诵着诗句。每当他们走到第七步时,一首诗便在他们口中完成,随后他们便恢复了正常,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这些诡异的现象让整个学校陷入了恐慌和困惑之中。人们开始议论纷纷,猜测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深入研究了那块墨的来历,发现它竟源自清朝时期。那时,有位名为柳子瑜的才子,他的诗才横溢,名震一时。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反而因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使他郁郁不得志。柳子瑜心中的苦闷无处发泄,最终选择了跳楼寻死。
在他离世的那一刻,他的灵魂并未消散,而是附在了他生前最珍爱的一块墨上。这块墨经过两百多年的沉淀,最终被曹子建捡到。当曹子建手握这块墨时,柳子瑜的灵魂融入里面。
柳子瑜的灵魂决定借助曹子建的身体,再次展现他的才华。于是,曹子建开始拥有了超常的智慧和灵感,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甚至在七步之内便能作出一首诗。
曹子建死的那天,可能刚好是柳子瑜的忌日,因此从楼上跳了下去。
那个地方其实是柳子瑜残留的一丝执念造成的,他想借此抒发才华,所以经过的人才会不自觉七步成诗。等他发泄完,这种现象自会消失。
我将真相告诉胡叶,她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发呆。三天后再见到她时,她似乎释怀了,充满斗志继续准备高考。
而我们的班主任,自从曹子件这件事后,不允许我们趴在走廊的栏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