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为吃饭才收拾的,肖珩诧异地看向余楚,笑着说:“哎呦!我还能有这么大面子呢?你这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不加几个硬菜了。”
他伸手捶过去一拳,“我们家吃饭又没摄像头拍着,你折腾这些不嫌累啊?来,呼呼,跟肖伯伯去玩具房玩吧?”
余楚抱着孩子往隔壁走,又反手指了指身后:“你现在说我,一会儿进去,看是你尴尬,还是我尴尬,里面穿得都像是去国宴。”
肖珩把小夏放在垫子上,又给呼呼脱了鞋放上去,交代旁边的两个年轻女孩说:“看着就行了,别太管着。呼呼,”
他蹲下来看着两个孩子中稍微大点的一个,柔声说:“有什么想要,跟这两个姐姐说,我们就在隔壁,看到没?你冲那面玻璃挥挥手,爸爸就能看见。”
呼呼歪头看向肖珩指着的那面玻璃,有些困惑:“没有啊?”
肖珩揉揉孩子的脑袋,“一会儿就有了。”转头就跟小儿子说:“小夏,你在这里玩儿,陪呼呼哥哥好不好?有事就叫爸爸好不好?”
小夏坐在玩具堆里已经玩上了,抽空应了声:“好!”声音脆脆的、心不在焉的。
温家人本来是拿出了全力来出席这场宴请,谁知道这一个个进来,那是一个比一个朴素,倒像他们来错了地方。
秦吾进来也没几句热闹的寒暄,只是自我介绍:“我是这家男主人的干哥哥,姓秦,在家行三。这是我名片。”
温父接名片接得很勉强,可随意瞥了眼名片后,他的态度就变了,笑容满面地说:“原来是秦总啊,锦晖楼的生鲜食品我们家也经常买,这个品牌做得非常成功啊。我太太还经常看你们的直播呢,说你们的教学实用性非常强。”
秦吾只是淡笑:“小买卖而已,当不起您夸赞。”说完,他就没话了,一副不热衷交际的模样。
温父有些许尴尬,不过很快,温母就顶替了这份尴尬。她开口说:“您太谦虚了,上千亿的生意,怎么能叫小买卖?那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还如何自处啊?”
秦吾还是随意地应:“那都是传闻,现在生意难做,也就勉强够发工资。”
这话谁信呢?
温若瑜悄悄在桌下扯了扯母亲,及时拦住了她即将要出口的这句话。她知道秦吾,这个人的干爹跟祁五爷都不对付,又怎么会给他们家面子。
正尴尬着,祁蔓进来了,她也是一身随意的家常衣服。本来她想穿正式点,可肖珩说:“不出意外这以后就是亲戚了,咱们这又是乡下,亲戚上门吃个饭,你打扮得隆重其事的,反倒显得疏离。对吧?”
她不觉得这话有道理,只是夫妻俩一起待客却态度南辕北辙,这真会显得夫妻关系很疏离。
俞嫂就认为这话很有道理了,姑爷说的对啊,马上都是一家人了,越家常越能显出关系融洽。
基于这个想法,俞嫂不仅把肖珩对晚饭的建议都贯彻了,还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乡野嘛,吃的就是个野趣,到这儿来都是吃农家土产。这祁五爷马上就要迎娶新人了,也该透露些他的喜好让新人知道,以后有机会再来,或者平时在家,偶尔下个厨也是情趣嘛。
虽然温家人很努力在理解有钱人的世界,但眼前这一桌,炖鸡汤,炒时蔬,卤水拼盘,连红烧排骨也是一看就能看出来是猪排骨,一道像样的菜都没有。
秦吾往鸡汤碗里夹下两个大鸡腿,一个放进连陌碗里,一个放进余楚碗里,说:“都吃了,什么天了还往山里跑,你们也都喝点汤,别看清,里面可下了不少药材,最适合冬天滋补了。”
祁蔓也给肖珩盛了碗汤,同时也招呼温家人:“北方冷,冬天也没多少新鲜东西吃,这些都是我们孩子爸爸折腾的大棚里种的,也没多特别,就是干净些。宁家,潼潼,招呼两位小客人也喝点汤。”
旁边的矮桌上,宁家盛了两碗汤外加两个大鸡腿放到温家两个孩子面前,很真诚地劝:“喝吧,很香的,还能增加抵抗力。”
接着,他又给妹妹和自己盛了一碗,两兄妹就很有感染力地吃起来。
孩子嘛,也不懂什么档次高低,对食物的判断标准就是好不好吃。看对面俩孩子吃起来,他们也拿起筷子开吃,确实是很香。
温家大人们只是礼貌性地尝,没想到还真跟以前那些粗糙的农家乐很不一样,连平时最挑剔的温母都真心夸赞:“以前我们也带孩子去过乡下体验生活,那时候真没品出什么滋味来,到了这,我才算领会化腐朽为神奇这话是什么意思了。连这些土陶器皿,都古朴大气,一定也是名家手笔吧?”
肖珩笑了笑,“孩子们做着玩儿的,看还挺应景,偶尔就拿出来用用,让您见笑了。我们家这俩孩子,就是闲不住,什么都爱琢磨,还挺愿意交际,家里长辈们都有这么一套,偶尔想吃些家常菜用起来也还算新鲜。”
矮桌上,宁家小声说:“什么呀,都是我爸爸闲不住,他带我们做的。我们这儿好玩的可多了,你们别没事就去虐待鱼,我带你们去打兔子,那个才好玩儿呢。”
温若兴长这么大就没干过一件单纯为玩儿的事,就下午逮着机会逗了会儿鱼,还被胖揍了一顿。
温若楠也差不多,爸爸妈妈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堂姐那样的人,尤其是在堂姐找了个很有钱的堂姐夫之后,动不动就是:“你这样以后怎么在上流社会走动?”
结果,上流社会也就这样嘛,吃的没大伯家好,穿得也跟邻居家差不多,孩子还比邻居家更野蛮!
早知道这样,她学什么钢琴和舞蹈啊,上流社会根本不用这些,看这家两个孩子,说了大半顿饭的功夫了,全是去哪哪玩儿。
温家对肖珩之前的话都挺耿耿于怀的,但普通人能拿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下一代了,再有钱再有背景又怎么样?孩子不争气,也最多就富三代。
温母知道,这是两边第一次碰面,还是客气点好。她问:“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吧?是上私立还是公立啊?成绩应该都挺好的吧?”
肖珩笑了笑,“就凑合吧。大的在上小学,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呢,都还是孩子,童年还是快乐比较重要。”
温母当真了,还劝:“孩子都是从小抓起,我们家孩子就是从会说话就开始培养,现在教育资源紧张啊,不一路重点,以后就得事事落后,现在哪里不讲学历的?不过你们这样的家境,孩子也不用太辛苦的,我们普通家庭都得这样,孩子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一个受人尊重的未来。”
被女儿扯了一下,温母总算没继续谈教育心得,只是含蓄委婉地刺了一回。
温二婶也跟着发言:“我们家女儿从小就学钢琴和芭蕾,平时孩子爸爸可仔细了,就怕她受一丁点的伤,女儿嘛,爸爸都是当心肝肉的。我们家楠楠也争气,在区里还拿过好几次奖呢,要不,一会儿吃完饭让孩子们也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