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书名:无寂降世之破轮回 作者:子为鱼 本章字数:3521字 发布时间:2024-05-22

秦国的兴起与灭亡,真实的计算也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秦国为什么会灭亡,他的灭亡比起他的兴起更有意义。或者说,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讲,更有宝贵意义!把秦国从兴起到灭亡当做一件事的话,那他就是在告示着后人这件事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也许弄懂了秦国的始与终,始皇帝的大秦万世不灭之梦会在两千年后的中国人身上实现!

 

简介一、排除秦灭亡低级原因——酷法暴虐暴 政

 

如今我们对分析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总会有这一点,那就是秦始皇的暴虐统治,秦国是榨取民力,更有甚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秦统一之后乃是作为殖民者殖民六国,最后招致的六国人民造反。

里耶简中明确的记载了秦法对民力的征用,况且秦国的强大是靠法制治国来强大的,若非如此,施行了一百多年的秦法怎不见关内秦人的反抗暴 动?

秦统一后,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秦法等,这是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应有的手段,在如此统一的一个制度下又何见秦来殖民六国?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秦之亡非酷法暴 政,或者说,秦之亡非因法制之亡!。

 

简介二、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

 

秦亡若非法制之变,那最高权利统治者秦始皇又是什么样的人?真正能用来评价始皇帝的,那就是始皇帝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法治改革家,法治推行者。

秦统一之后,没有像后来朝代的‘明君’一样,杀功臣,杀敌国的王公大臣,而是将他们囚禁于咸阳。囚禁我们自然能理解,为何囚禁而不杀,这是始皇帝仁慈?非是始皇帝仁慈,而是没有杀这些王族,贵族的法律依据。

这些到接下来的‘焚书坑儒’,这一结果让始皇帝背尽了残忍嗜杀的千古骂名。作为法治的推行者,始皇帝自然要将‘法’的理念推广到帝国的每个角落,而这些儒生倡导的‘礼制’的儒家文化自然与法家相冲突,这也就不难理解始皇帝为什么要杀这些方士(所谓的焚书坑儒不过杀害400人的方士,这些人也并非只是儒家学者,而是以儒家为主,散布违背统一理念,提倡分封制等)。

修直道,修长城,修阿旁宫,修帝陵,是在彰显一个强大的法治国家象征,可惜的是这些代表性的建筑违背了民心,民意。不过修这些大型工程也并不是秦帝国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简介三、秦亡的重点之一——经济的对抗

 

公元前221年,统一后的秦国经济是个动荡的经济,统一货币造成山东六国几乎从上而下的群体资产开始大幅缩水。

公元前216年,秦国颁布了一项重要土地政策——黔首食其田,承认之前的土地归属。这本是一项重要的利民措施,结果适得其反,物价的飞速暴涨让百姓苦不堪言。

结合当时的历史状况,稍懂一点经济的都知道,货币的难以印发让整个社会有物无币,缺少了秦币这些货物自然难以周转。

如果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我们怎么做能从中谋取暴利?这里要适当的说明一下,古代的铜币可非现在的纸币,想大量制造那需要一定的期限。

依我们当今的眼光自然是大量的囤积货币,造成货币的价值不断的攀升。在国家推出新一批货币之前,在抛出货币大肆收购粮食(民以食为天,动荡或者战争的本质原因几乎离不开粮食的原因)。

等到新货币的下发,另一种的格局又再次产生,币贱物贵!这时手中的粮食足够我们赚个钵满盆满。

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的只会是货币贬值,可秦代偏偏货币的价值还如火箭一般往上猛蹿,这显然是不同于后世的巨大经济隐患。

在当时的时代,肯定有人看中这一点或是比本人了解的更透彻,看中帝国创立之初这个巨大的经济隐患,兴风作浪,攻其薄弱环节,不然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带来的负面隐患绝不至于成千百倍的放大。

沸腾的民怨,为复辟者提供了强大的民力。

而始皇帝本人呢?或许他看到了这一点,也许是根植于内心的法制理念让他做出的是后发制人的决策。或者说他根本就没看到这一点,只是认为这是货币统一后留下的后遗症。(不得不可惜的是,秦代没有出现‘交子’这样的货币,不然这会是稳定民心的强大保证)

不管看到还是没看到,有了矛盾,就必须要得到解决,或者——转移。

公元前215年,一场征伐匈奴的大战随之而来。

公元前214年,兵发50万南征蛮越。

经济矛盾就这样被‘覆盖’了。

一场场大战下来,始皇帝沉浸于这场胜利喜悦中,喜悦总是短暂的,天下分封制的提议又被提了上来。

 

简介四、秦亡的重点之二——文化的对抗

 

文化包含的元素很多,政 治文化就算其中一项。

文化的对立不单是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对立,而是法家与诸子百家思想的对立。

身为法家文化的极力推行者始皇帝,自然是要将秦国百年传承下来的法家治国思想推广到华夏每个角落,这并不是要榨取民力.始皇帝的理想太高大了,要建成一个太平美满永世不衰,人人守法向善的美好国度,就跟他修建的阿房宫一样,似要将天上的宫阙修建在凡间。

山东学者为什么要倡议分封制?分封也好,集权也罢,这些学者都是要为人臣子,唯独偏偏要集体倡议分封呢?

历史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大胆假设。或许有人看到的是眼下的形式并不适合集权,如六国的统一仅仅只是军事上的统一,那经济、文化政 治、人文、信仰等等都未达到统一,如果强行实行集权制,无疑是将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统统的揽在了怀中,这势必会造成帝国内部的隐患,因此不赞成集权统一,应当分封,然后缓缓图之。

或许还有一种人,是彻头彻尾的反对秦的中央集权制。我们后人说秦属于封建时代,秦的三公九卿制度(中央集权制)就是封建帝王统治国家的证明。但是在这个制度之下是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运行,各级官员要依照法律的章程来处理大小公务,而不是凭自己主观臆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管你官爵大小,你只是代国家掌管公器,不同的是所掌管的公器不同而已。没有所谓的官大官小,法律之下一律平等。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职务大小没有高低贵贱,只是革 命分工不同而已。

如果这样的话,这些学者,这些名士哪还有什么特权存在。三日不知庙堂,便其心惴惴,一月不知庙堂,便心肌梗塞。这些靠‘法’不靠‘人’的制度,还如何能让他们孜孜不倦的求官?还如何让他们充满意境的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丽诗词?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提出的分封制,在始皇帝的眼里都是不允许的,法家的神圣权威不容亵渎,以法治世的理念不容动摇!此刻法家的‘强霸’一面表现的淋淋尽致!

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开始!

那还得到还未得到的民心开始抱怨了,那本来就反对的学者变得更加反对了,那复辟者还是复辟者,秦始皇秦帝国离他们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简介五、六国之后还有‘一国’

 

秦国做到了统一,只是做到了国土的统一。

齐鲁儒家文化犹在,燕赵的侠义狂放深入骨髓,南楚文化本地的盛行,四战之地韩魏的‘容纳百川’。不同地域的风俗,不同属国过去的荣耀与骄傲,过去的光辉历史,人们刻进骨子里的思维理念,这些像一个国家的基础组成部分一样,无形中组成了‘一国’。

所以,六国之后当有第七国!这些都是需要秦国慢慢来征服。战争可以摧枯拉朽,破尽一切敌,这些不能!这些都是深入每一个人灵魂的战争,以文化为首,带领政 治、思想、经济、人文的战争。他需要强大的文化压势来扫灭他们心中固有的认知,固有的文化归属感。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是兴了衰,衰了兴,兴了又衰,衰了又兴往复循环,能被外族打败打倒,可就是打不亡,因为在民族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凝结成的——文化国家。文化不倒,国家的败亡不过是一次浴火重生。不是有人说过嘛,要想灭了中国,得先灭了汉字。

 

简介六、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统一之后,经济的原因造成人民对帝国不满,再到这些学者为代表的思想未灭又变成与之敌对,再到接下来的修筑大型工事,更让人民对帝国充满了怨言.

杀扶苏,立胡亥,昏君与奸臣同时并存,破坏百年来秦国奉行的法制.这是一道强大的让帝国走向灭亡的催化剂。

何为王?参通天地人之法者为王。显然推行‘法治者’的始皇帝为王。法家治国,法家治理人民的始皇帝清楚的意识到法家是强大国家,富国安民的基石。以法来构建国家制度,以法来建立社会制度,以法来管理人民,以吏为师以法来作为国家的统一思想。

却不知,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大秦帝国如何能做到天长地久,何又为天长地久?天地从不进行自我生产,而是向宇宙一样不断的演化,扩大自己,容纳这一切,是故能长存。

始皇帝太过执着于他的法家理念,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法家来服务,以至于于法家以外的一切对立。

大道至简!如果统一的大秦,仅以人民向善人民幸福人人平等,国家太平兴盛为法,只以此为准则底线,任由人民在制定的框架内自我发展,无形中释放的包容一切的态度,会让六国人民慢慢归心。更会让那些学者无法敌对,只因你的思想更为博大,博大到涵盖对立者的一切。

始皇帝在临终都未能解决的国家症结,在二世即位更是不值一提,无法力挽狂澜不提,而是伙同丞相赵高,大肆破坏国家法制,最终被始皇帝未能解决的隐患给吞没。

所以,根本原因,秦国以法而兴,也以法(这里的法不同于开篇狭隘的法制)而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无寂降世之破轮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