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一、充满美丽的儒家文化
《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之一,几千年来无数饱学之士对其是孜孜不倦的参读参解,本人概莫能外,勉强算是个儒家文化的追捧者。
经书当中告知着儒家的谦谦君子,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让我一度幻想若人人都能这般谦和有礼,待人温和,那这世上一定是月清风和,一片美好。
简要二、法家的务实
直至有一件事情的出现打破了我的这种幻想,彻底颠覆了我对儒家的看法。又让我开始去了解法家,原来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甚至所谓的‘仁义’之下竟是吃人的东西。也算终于明白庄子所谓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法家的严苛自不必说,若追本溯源,一切的法律的制定必是抛开一切幻想立于‘性恶’之上,以保护良善惩治罪恶为前提,从而达到人人向善,国家富强。不然法不能立足,还要亡国。
简要三、六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历史上的山东六国并非软弱,亦非君主无能。楚国的山河广袤,民风彪悍;韩魏的占尽天下地利,军队勇武;燕赵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歌;齐国的君主贤明,物资雄厚。这些都是从可笑的《过秦论》中列举了六国中的规模宏大,只是来证明秦国统一华夏后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悲剧中看出的。(哈哈,诸位可以在读过秦论)
国不施仁义?确实没有!万事皆靠‘法’!善恶皆有“法”定,法定乾坤。六国呢?《过秦论》列举了战国四君子以及名将名相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西出不过秦的孔子,更是铮铮铁证。以及后来的孟子,他在六国行道布施,施行了仁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六国接受的政治文化。
这却是一言以蔽之,民如何贵?为了人民万事皆可以仁义来实施来脱让?真是这样人民得到的实惠不及君王得到的赞会万分之一!
如此这样,便是真正的‘君主决定’,或者士大夫从中谋划。君主决定对与错,自有后世来担当评判,自然这些士大夫献策的对与错由君主评判一人承担了。
那么,‘以人治国’的六国与‘以法治国’的秦国孰优孰略一比便知。中国的现今的社会谁敢不是说人情社会?万般好商量,万般可权衡,与秦国大出天下,明确统一天下的法制理念怎么想比?
君主贤明,商业发达,上河广袤,能臣良将等等,数十倍于秦国,就在于没有一个合理的理念,无法使国家这些力量得到凝聚,就跟五根粗壮的手指一般,却不能紧紧凝握成一拳!无法发挥自己最有效的力量,试问,又有何不败?
简要四、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秦国扫六国而统华夏,这是铁的历史。这让我们不得不细细解读,一个西陲小国,六国卑之的小国,怎么一跃成为强国,最后又一统华夏?
这个问题,它与后世少数民族入侵华夏,打的后来的汉民族国破家亡,差点亡族灭种有着相似的原因。
也许弄懂了历史本源秦朝的兴起与灭亡,以后的中国会跳出历史周期律,中国必将会是长盛而不衰!
秦国奉行的理念或者制度乃是卫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治国的主张,自法家治国以来衍生了很多,如富国强兵,人才济济,民勇公战,百工兴旺!
只是以后的世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却是眼中只看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人才济济,民勇公战,百工兴旺,却不愿意提及这一切的根源自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得到的极大改善。
以“法”为国家体制的秦国更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策略得到合理的声张,如同一个人粗壮的手指一般,握起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完美无瑕。打出的那一道力量更是无懈可击,摧枯拉朽!
简要五、六国与秦国的横向对比
秦国,一件事物的决定不是靠人来决定,而是靠‘法’来决定,法制之下产生的国家策略一旦确定,几乎不可更改;六国,一件事物的决定是靠所谓的‘仁义’为先,何为仁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个人内心产生的善良情感,这个善良的情感自然是由君主来指导。
那如此我们得出的秦国能灭六国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时代下,以‘法制决定’的国家来对抗‘君主决定’的六国,岂有不摧枯拉朽,六国覆灭的道理。
简要六、整个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横向对比
被消灭的六国,对比往后的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元灭宋、清灭明、无不是以小灭大,以落后战胜先进,以野蛮摧毁文明!
西晋东晋可谓山河广袤,北宋南宋可谓富甲天下,明朝更为轰烈,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君王可谓胸怀天下。可是这些却偏偏被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征服。哪怕上述所说的这些朝代在腐败在昏暗,可国家的实力仍远强于这些少数民族,还是被这些‘蛮夷’的少数民族征服。这究竟何解?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祸乱也断不会是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国家民族危亡时刻,只会让国家民族更加团结来抵御外敌。
本质原因就在于国家没有自上而下明确如一贯通如一能调令全部国力的‘法’!
反观这些‘入侵’的少数民族做到了高度统一。他的统一来自于‘灭了大国,灭了强国’就能得到‘整个天下肥肉,大块分金银’的‘打家劫舍’意识。以至于让整个民族群情激奋,热血澎湃,下马为民,上马为兵,做到了真正的全民出击!
简要七、儒家的虚伪举例论证
说起儒家,提倡的是‘仁政’,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乍一听非常合乎天下百姓的口味,身为政府就是要敬爱天下百姓,为天下万民来着想。这听起来让人是无从反驳,实际却是纵容罪恶,满足人之私欲!
如今法制社会讲究的预防为先,那可以虚拟的假设一段。假设有一很贫苦,但作风良好,口碑极佳深得附近人喜爱的鳏寡老者犯了法,犯的罪名也不大,不过得接受法律的惩罚。可是他的境况都这般惨淡了,平时周围的人缘也很好,我们该怎么处理?要不要以法律的手段来制裁他?
相信有人会同情心泛滥,会说他都这样了还去罚他,国家真不体恤百姓等等。如果这位老人能免除罪责,那以后有过社会巨大贡献为人民付出了很多的高官犯了法,又该怎么处理?我们是不是念他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就该做相应的减免呢?
依据当今的社会心态可能不会对这位官员进行赦免。没错,可是做官的会说民众是人犯了错可以减免,我虽做官也是人还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有过巨大贡献为什么我就不能减免了?老百姓能减罪,那我也能减罪!
这些‘仁政’看似减免了一个普通人的罪责,其实是祸害了国家,害了一群人民,这些有功于社会又身犯罪责的官员,一旦得到宽容,那以后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他身犯的罪责,因为你不知道他无形中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法制国家无形中也渐渐变成‘人治’国家。
所以看似对百姓的‘仁义’,到头来只会让百姓更加遭殃。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那些所谓倡导圣人贤者之教,还有那些圣人,实际上是在一边愚弄百姓一边偷窃人民的权利,最后达到所谓的目的“刑不上大夫”。
如果这是虚例,不已为然的话,那接下来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曾接到过一位退休老人这样一个电话,他说他是养老退休,医保却是参加的居民医保,今年的居民医保忘记缴费了,到医院需要看病就医,现在用不了能不能把医保补缴上。
按说四个月的时间,足够你抽出一天时间来缴费了。我依据政策解释,当年的8月1号至11月30号是下一年的医保缴费日期,过了这个时间段缴费系统关闭,无法补缴。
老人一听不乐意了,社保欠费我怎么看病就医啊,系统关闭了可以在开启啊,你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这点是都解决不了,怎么为人民服务等等抱怨之言,到接下来破口大骂,骂政府,骂到整个国家工作人员等。
政策一旦给出,下发执行,若人人都想更改,那这些政策岂不是形同虚设,毫无权威可言?法定的政策一旦失威,岂不是在削弱法律的威严?人人都想逾越,那受罪的又将会是谁?
这个老者所为用现在的说法叫‘走后门’。如果你一普通百姓能‘走后门’,那些有权有钱的人不是比你更会‘走后门’。法律的口子一旦打开,你将如何制裁那些身居要职的犯错之人?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长此以往引发的局面可想而知。
简要八、总结秦国统一华夏的根本原因
结合现今秦国统一六国的说法,如今的说法还有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百姓眼厌倦了战争,最后才使得秦国统一了六国。
天时何来?纯粹无稽之谈。地利何来?我们知道秦坐拥崤山,函谷两大关隘,是秦国据守六国的绝对门户,如果两大门口一旦失守, 八百里秦川将直面六国刀兵,那时秦人将躲无可躲,逃无可逃。这算地利吗?人和又何说?六国厌倦了战争就甘愿被秦国来统一天下?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可信。
唯此一条,法制立国使秦国生生不息,越来越强,奉行仁政或者‘人治’使的山东六国在与秦国争霸的路上越来越疲软。一个强则恒强,一个弱则恒弱!由此,六国只能慢慢的被秦国吞并。
所以,现今的我们在《过秦论》中思考某种理念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从‘过六国论’中也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