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王莽奋力欲从纵目铜人像手中夺取玉器之际,置于铜像旁威斗上,司南的勺柄乍然转动起来。
此时刘怀能体内刘秀秀的意识愈发独立,瞥见威斗柄端雕龙,司南上刻罗盘,不禁用现代普通话喊道:“这个像是在倒计时!”
顷刻间,纵目铜人像对面的神树上的九只鸟亦华光四射。刘怀能惊呼:“不好!司南斗柄距离正上方不远了,若我没猜错,斗柄指向罗盘最上方之时,山洞便坍塌完毕。快逃!勿再贪恋玉器了。”
见王莽无意逃离,刘怀能只得上前相助,然刚至威斗旁,体内刘秀秀的意识仿佛就被吸入威斗,与刘怀能的躯壳彻底分离,随司南旋转而去。
刘秀秀似见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日月更替、星辰轮回,转眼便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夕,她兴奋地向王莽和刘怀能挥手告别,“我要回现代去了,后会无期!”声渐微弱,终消失于威斗之上。
恰此时,一声巨响震彻山洞,无数巨石如暴雨般坠落。王莽拼命拉扯铜像手中的玉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玉器随着洞顶的碎石一同落下。
刘怀能一把拉过王莽,在坠石和尘土中艰难前行。每一步皆似与阎王争命。洞内光芒在不断坍塌的石块中闪烁,宛如生命尽头之微光。
“快!此路!”刘怀能见洞门仅余一线,竭尽全力撑出一条生路。王莽紧随其后,二人如岩石海洋中之小鱼,奋力逃向洞口。
终于,二人冲出洞穴,背后是轰然倒塌的山体,前方是自由的呼吸。王莽轻抚着手中碧绿玉器,望着已成废墟的山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身,对刘怀能说:“刘秀秀已离去了么?真个回到两千年后了么?”
刘怀能此时方回过神来,摸了摸头:“应该如此,我已不再头痛,且脑中亦感觉不到刘秀秀的意识了。”
王莽苦笑:“此次到蜀郡来,本意是寻扬雄,问其是否有法助刘秀秀回到现代,未料尚未见他,刘秀秀便自行归去,真是天意弄人。”
刘怀能道:“你答应过我的两件事,此事也算办成一件,另一件便是查明向石显告密,害死我父亲的真凶。不知你是否记得?”
王莽点了点头:“安能忘怀?事虽久远,查之不易。待归中原,再细究此事。既然刘秀秀已归现代,吾等即刻便回中原,着手查清此事。”
刘怀能微笑:“亦不急于一时,既来之则安之。此地距扬雄居所不远,何不先访之,再回中原?你不是一直念叨,他是甚么西道孔子,欲向其求取治国良策么?”
王莽道:“也好!待寻访完扬雄,再回中原!事不宜迟,咱们速以蔓藤结绳,攀爬上去罢。”
二人以蔓藤结绳,绑在一起,刘怀能引王莽艰难攀登,足足攀爬了一日,方至崖顶,二人早已累得腰酸背痛,只好躺于崖顶歇息喘气,此时月明星稀,二人仰望着星空,心生无限感慨,继而沉沉睡去。
直到日上三岗,二人才醒来。蜀道难行,加之二人又失了马匹,王莽与刘怀能历尽艰辛,终于来到扬雄隐居之地。此处山清水秀,竹林深处,一座茅屋隐约可见,门前流水潺潺,屋后青山如画,真个是世外桃源。
二人整肃衣冠,轻敲柴门。不多时,门扉轻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缓步而出,正是名动一方的“西道孔子”扬雄。他目光如炬,神态悠然,一见王莽与刘怀能,便知非凡之辈,开口道:“二位远来...来....辛...辛苦,不知有...何...何贵...干干?”
刘怀能心想:“此人仪表不凡,却有些口吃。会是那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扬雄?”
王莽早听闻扬雄有些口吃,忙上前一步,恭敬行礼:“在下王莽,此来特为求教先生治国之道,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扬雄微微颔首,引二人入内。茅屋之内,陈设简朴,一几一榻,几上摆着笔墨纸砚,榻旁堆满了各式经卷。扬雄请二人落座,便开言道,却有些口吃:“治国...治国之道,首在...在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养之...养之有道,教之有方。养之有道,务在丰衣足食;教之有方,务在...在礼义廉耻。民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刑,觌德则纯...纯,觌刑则...则乱。”
王莽听得入神,不禁问道:“先生所言极是,然则如何养之有道,教之有方?”
扬雄抚须微笑:“养之道,在于轻徭薄赋...赋,使百姓不疲于奔命;教之道,在于兴学育人,使百姓知礼节、明大义。此外,尚需明君贤臣...臣,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国家自然...自然昌盛。”
王莽与刘怀能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扬雄的见识佩服不已。三人言谈甚欢,不知不觉日已西斜。扬雄邀二人在茅屋用饭留宿,王莽取出玉器,并将三星堆中的遭遇一五一十告诉扬雄。
扬雄闻言大惊,便在油灯下细细端详那玉器上所刻文字与图形,过了半晌,方才缓缓开口道:“新都侯所言甚是,此确乃《归藏易》无疑!然扬某亦不通晓古蜀文,唯有从图形中揣摩其大意。观其意,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阴阳,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
刘怀能虽听不明白,却见此时扬雄目光炯炯、言谈流畅,竟无半点口吃之态。王莽此情形,也觉诧异,遂问道:“先生莫非已洞悉《归藏易》之奥妙?”
扬雄摇头叹道,此时又有些口吃了:“吾不过从图形中略窥...窥其皮毛,却受用无穷...无穷,今日方知何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莽闻言,心生向往,忙道:“愿闻其详!”
扬雄沉吟片刻,手指玉器:“观此图形,融阴阳、五行、天文、历法于一体,将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皆精妙绘出,妙哉!妙哉!”
王莽亦兴趣盎然,追问道:“先生可知何人通晓古蜀文?能破解此《归藏易》全篇?”
扬雄含笑答曰:“世间或许只有一人略通晓些古蜀文。”
“是何方高人?”王莽急切问道,“先生可知此人现居何地?吾等可否前往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