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观涛山庄 ,第四十八节、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476字 发布时间:2024-05-20

第二章     观涛山庄
四十八节、再遇清虚道长
    观涛山庄建有杨家的私塾——‘松鹤书院’专门招收杨家子弟和他朋友的子弟。‘惠民局’骨干师傅、工坊的骨干师傅们的子弟,甚至一些工人庄丁的子弟等也都可以进书院读书,一切开销都是免费的。
    这段时间由于局势有些紧张,很多孩子都回家去了,留下的多是杨家的子弟和山庄的孩子,书院由老杨的好朋友、亲家赵海的弟弟赵亮打理,赵亮可是有举人身份的大儒。赵海、赵亮两兄弟出身成迷,他们并不是利州本地人,据说以前曾经是匠作司的官吏,因不满上司,不愿作韩侘胄的走狗的走狗而愤然辞职,不知什么原因到了成州,因姓赵有人甚至怀疑他们与韩侘胄的死对头赵汝愚有什么关系呢。
    八月初五,老杨准备去利州采购一些过节所需的物品,(前段时间他已经安排人员将中秋节聚会地方改在观涛山庄的想法通知了在成都祖宅的祖父祖母,老父亲这次出门回来精神状态不好。)顺便通知本家及亲戚朋友,于是就和老二杨遥一起划着竹筏沿白水江顺流而下。
    在利州码头拴好竹筏,准备进城时,看到两个人似曾相识,虽然进出城门的人较多,但这两人却很特殊,一人高大挺拔,身上褐色麻布单衣已经破烂不堪,已经洗得发白了,虽破却很干净,足有六尺高的身材。老杨觉得好象在哪里见过,他右臂扛住一个老道,本来是扶,可老道确实有点高,应该不比青年矮,行动十分困难,几乎全身靠在青年身上,所以有点象扛的样子,灰色的道袍,同样洗得发白,头发如银丝披在肩上,把脸给遮住了。年轻人的左手挽着两个大包袱,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时隐时现。与老杨擦肩而过时,老杨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这药味老杨很熟悉,是他不轻易给人的名贵金疮药。他一下起想起来了,莫不是清虚道长和彭玉。
    他立即止步回头,问了一声:“是清虚老前辈和彭小哥吗?”
    青年止步回头,便看到一身绅士装束的杨巨流和英俊萧洒的杨遥。“是杨大叔和杨兄,真没想到在此又遇上您俩。”
    真是清虚道长和彭玉,只是彭玉把杨遥认作了杨逍,其实他们两兄弟倒有六七分相似,在石峡那天晚上,彭玉一直在洞中躺着,光线不好,又加上当时他身体极度虚弱,今天在大白天,认错人也算正常。
    清虚道长只是艰难地抬了抬头,看样子又有了新伤,很重的伤,不然以老道的修为,不可能这样。老杨来不及给一脸错愕的杨遥解释,马上叫杨遥将道长扶起,老杨则从彭玉手上接过包袱。
   “走,进城。”
    城门口有几个等生意的滑杆,他们一起将清虚道长扶上滑杆,径直抬到‘张氏惠民局’。
   ‘张氏惠民局’已暂停营业了,郑损这货带着大小官员和家眷,下了放弃关外五州的命令后,在上万兵将的护卫下,跑了,搞得利州城人人自危,大部分的市民都躲到乡下去了。
    清虚道长和彭玉到利州找到了‘张氏惠民局’,可是门是关着的。彭玉的中原方言在此能听得懂的不多,所以问不出个所以然,清虚道长则处于半昏迷状态,当然没法问,于是就想到出城到码头上去打听、询问。码头上的人走南闯北的比较多,也许有人能听懂他的话,在利州举目无亲,找到栖鹤山庄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老杨将钥匙交给彭玉打开房门,轿夫和杨遥一起将清虚道长扶到后堂客厅的一张凉椅上躺下。给了两个轿夫各一百文钱,并约定未时末再来接送,轿夫千恩万谢后离开了。
    一百文钱可不是小钱,一只大公鸡也就十几文钱就可以搞定,普通百姓十天的生活费也花不了一百文。
    打发走轿夫,杨遥关上大门,老杨立即从贴身的百宝囊中取出药葫芦,倒出两粒归元丹,用随身带的水壶给道长喂下,叫杨遥拿了一床熊皮被子给道长盖上,然后给道长号过脉,在柜上快速地捡了一副药,吩咐杨遥煎药。并要求彭玉小心看护,等服药后要注意观察,有汗要立即用干巾擦拭掉,特别注意衣服如有打湿需立更换,更换衣服前需换伤药。然后给杨遥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老杨出了“张氏惠民局”,随手掩上大门。
    他先去了成衣店,给道长和彭玉买了几套衣裤,由于成衣店没有适合清虚身材的道袍,老杨吩咐其赶做了两套灰色精麻道袍,请伙计送到“张氏惠民局”。又到“赵氏鞋帽店”给道长拿了两双千层底黑色的麻布鞋,给彭玉拿了两双爬山虎快鞋。顺路叫了“张氏惠民局”的两个伙计去市场买些母鸡、鱼肉、蔬菜、水果什么的送到店里。老杨则到酒坊拿了两坛酒,并吩咐掌柜的午后送几大瓮酒到码头。
    回到“惠民局”后,道长已服药,出了一身臭汗,杨遥已经给道长换好了衣服,现在已经睡熟了。
    老杨安排杨遥带彭玉去城里转转,并顺便购物,他看到仅一个时辰不到,杨遥与小彭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两人年岁相若,又都有江湖历练的阅历,同样的文武皆修,现在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加之两个近段时间所接触的人都与自已相隔两三代,年龄相差巨大,志趣爱好更不可能有共同点,生活得较压抑,如今有了志趣相投的伙伴,老杨当然得让他们多亲近亲近。
    他们走后,老杨再给道长号了次脉,然后配了几副药,用纸包了。并从内室拿了几支老山参一并包好。
    未时许,道长睡醒来,精神大有起色,老杨吩咐杨遥给道长先喂了一碗鸡汤,道长坚持要起来自已进食。老母鸡炖老山参,鸡汤当然大补,其实道长的伤之所以比较重,是内伤本来就没好完,又遇到了什么特殊情况,不得已勉强用内功全力一搏,结果导致伤后脱力,又受了几处外伤,失血过多,更加上餐风宿露,囊中羞涩营养又跟不上,等等原因造成的。
    奇怪的是,清虚老神仙近来老走霉运,每次见到他都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的!这跟他的名头有点不符啊!
    其实这很正常,人过中年后,气血开始由旺转亏,功力不减弱已经不错了,普通武者四十岁前如果没有大成,这辈子就不要指望能大成了,练内家功夫的最多撑到四十五岁,练先天真气、罡气的最多撑到五十岁。
    清虚道长恐怕已有两个五十还不止了,现在的鸿钧罡气能保持到顶峰进期的七八成就该是奇迹了,何况他还象个壮年一样在江湖上浪来浪去。
    老杨给的归元丹早已用完,老道自己的治伤药物根本来不及配制,也没原料配制。内外伤加风寒入侵,哪里受得了。还好,老杨留下的金疮药还有一些,不然道长可能还拖不到现在。老道的生活成迷,也许世外高人都是这样的吧,可如今贫困潦倒如斯却令老杨有些不解,三四年前老杨藏在给他的行李里的金银足够老道十年用度了,在石峡再会时还看到老道有大包小包的行李,现在两人似乎又变成了穷光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