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总!”
“哟哟哟,王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啊哈哈哈!”麦陇青展露笑颜,快走几步上前与王总握手,“咦,王总,你的领子上好多口红印啊,今晚回家可要小心夫人的脸色哦!”
王总哈哈大笑,应声附和:“是啊是啊,所以你看,我把司机打发走了,自己走路回家,散散酒气!”
“那你可要小心喽,这里附近不少美女,随时把你掳回家,哈哈哈!”
两人又寒暄一阵,麦陇青与王总挥手作别。
他向前走,没有目的地,但有目的心。不像他方才所说的知道这里美女多,事实上,他从未来过这附近。
这里是明州城市中心老城区的偏僻角落,大量的简易平房和老旧小区挤在一块,每当夜幕降临,烟火气和寂静总是同时出现,矛盾地纠缠在一起。而在两条马路之外,便是华光流彩的高楼大厦和昼灯长明的商业中心。在许多人看来,这里是动荡之下的安乐窝,也是繁华背后的落寞。
他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最近刚跟自己签署下广告合约的王总。他曾送王总回过家,知道他住的地方位于凤鸣街,别墅装修得富丽堂皇,至于这个城市里的小角落,只是王总长大的地方。
“兴许他这人比较念旧吧,不喜欢住高床大房,反而愿意缩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麦陇青沿着没有路灯的狭窄小巷往深处走。他对这类阴暗的小巷有种近乎痴狂的迷恋。
与其他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不同的是,麦陇青并没有童年阴影或充满挫折的成长经历。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父亲是一家私人电台的老板,母亲是商界小有名气的独立投资人,他从小就吃穿不愁,父母的爱灌满了他的整个世界,可以算是最幸福的人。
而对阴暗小巷的迷恋,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十二岁那年。
那年某个无风的夏夜,小陇青的父母都要出去谈生意,便将小陇青一人留在家里。偌大的套房空空荡荡,小陇青不甘寂寞,便偷偷跑出。可今夜炎热,小区里少有人在屋外,除了热闹的空调外机轰鸣声,便只有与小陇青同样寂寞的蟋蟀声。
他只好一个人在小区里面闲逛,时而追逐萤火虫,时而捕捉月光,倒也不算无趣。后来他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像银狐幽怨的哀啼,又似阴魂无助的啜泣。他忧怖于骇人的想象,却生怕错过新奇的际遇,最终好奇心战胜了恐惧,他弓起后背,提心吊胆地循声探往。
幸好,只是一个蹲在地上不知所措的小妹妹。
原来她家与小陇青家只隔了两幢距离,她的父母与小陇青的父母一样,因外出工作而将她独自一人留在家中。她出来玩耍,却不慎摔倒,膝盖跌破了一层皮。从小养尊处优的她从未自己一人在外受过伤,六神无主之下,唯有低声抽泣。
小陇青听完她的遭遇,深有同感,于是两人相拥坐在灯火昏暗的角落里,直至深夜。自那夜以后,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孤独的灵魂相互缠绕,生出璀璨的星光。
几年之后,小陇青的父母出于工作关系,变卖了这个高档小区里的套房,搬去另一个大房子居住。
小陇青逐渐长大,跟着父母学习经商之道,用远见抢占市场先机,用创意改写市场现状,总算学有所成。但他始终对那个整日围在他身边雀跃欢呼着“哥哥、哥哥”的小女孩念念不忘,于是在谈婚论嫁的年纪,他重新回到曾经陪着他度过最好童年的高档小区里,想要再续前缘。却得知,小女孩早就在他搬走后一年,被查出罹患绝症,不治身亡。
那天,他在当初昏暗的角落里坐了一夜。
那夜之后,他再也没说过有关那个小女孩的只言片语,但谁都知道,他因此留下了心理障碍。
对昏暗小巷的过度痴迷,就是这种心理障碍最明显的外在表征。
随着距离的深入,麦陇青越发陶醉在当下的环境中,直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啜泣声钻入他的耳朵。
他循声望去。
三十一年前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重现。
这一刻,他眼中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暗淡无色,唯一刺目的,就是那件粉红色T恤。T恤的主人抬起头来,麦陇青目光一颤。
这张脸,与她太像!
“哥哥……”小女孩蠕动稚嫩的嘴唇,向麦陇青投来求助的视线。
麦陇青含着激动的呼吸,蹲到小女孩身边,触摸她膝盖上的伤口,如触电般的感觉穿越三十一年的光阴传递到他的神经,叫他浑身战栗。
“不用怕,哥哥带你回家。”
……
康如初握着职员证匆匆跑进大堂,四处看了看,将目光锁定在一名神情严肃的安保人员身上,他一个箭步冲过去,举起手中崭新的职员证:“你好,我是刚来实习的初级撰稿员,请问戏剧部怎么走?”
保安看了看职员证,没有怀疑:
“戏剧科办公室在隔壁那个单元的三楼,你从旁边那个玻璃门过去坐扶手电梯,比从这里上去快。”
“好,谢谢!”
康如初抬表看了看时间,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内心却松了一口气:雷安排得不错,居然连保安都没有怀疑我。
这是什么地方?哦忘了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TVN明州城总部,虽然地址位于比翼区,但离定雨江有不少距离,据说只有在楼顶董事长的办公室里才能看到一线江景。
TVN又是什么?TVN——Television Network Limited,是全国最早做网络广播电视的公司,前身是一家小规模的私人电台,后来转型做电视,早期凭借两部贴近现实生活的都市情感剧《他奔向月光》和《我陪着你为我写的二十一行情诗入睡》成功在电视业站稳脚跟,也在当时掀起了看网剧的热潮,借势迅速发展,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原创网络剧集制作和发行公司。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们讨论起最近网剧台又有哪部剧火出了圈,这里的“网剧台”,指的就是TVN。
而TVN的创始人正是麦陇青的父亲麦艺,在麦陇青的建议下,麦艺将当时还叫做“麦艺不麦声”的电台改组成如今的TVN,从此电视界诞生了一个传奇。麦艺提早退休后,麦陇青就接手了他的位置,继续大力发展TVN,在早期剧集中,囿于设备和资金限制,同时也为了照顾跟着父亲创业的一班电台主播,麦陇青明令所有的剧集全部使用后期配音。就是因为这个决定,使这些配音主播的声音和语调成为了后来包括康如初在内的整整一代人的少年回忆,到现在,TVN每年推出的剧集中还有一部分剧集使用了这些配音演员。
至于这次的计划……这次的计划非常困难,大致是接近麦陇青骗取他的信任,然后找机会调查、干涉他的私生活,必要时,使用肮脏手段达成目的。
这个计划是康如初和雷一起构思出的,因为康如初对麦陇青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会打咏春和嘲讽别人时喜欢用“哟哟哟”的口头禅。跟麦陇青结识了这么多年,雷对于麦陇青的风影或多或少都有些耳闻,主要是说他私生活混乱、乱搞男女关系之类的。在找康如初之前,雷也做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没有实际收获,但他敏锐地察觉到,麦陇青本人从来没有反驳过这些传闻,反而对此自鸣得意——以麦陇青的性格来看这很反常——似乎是在利用这些传闻转移别人的注意力,掩盖其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实麦陇青在几年前就已经做起了甩手掌柜,所以想接近他,以初级撰稿员这种极端底层的低级职员身份是做不到的。雷最初给出的方案是安排康如初做TVN戏剧部的助导,毕竟他有一个朋友的朋友与戏剧部高级主任游本适恰好有点交情,游本适又是从创立之初就跟着麦陇青打江山的功臣,如果康如初能做他的左右手,得到麦陇青赏识的机会能比那些在其他小监制手下做事的正式导演拥有的更多。
但康如初并非科班出身,平日里只知道对着喜剧里的台词哈哈大笑,对电视剧的制作本身则一窍不通,让他做戏剧部总监制的助导,跟让一只狒狒当美国副总统没什么区别,只会惹得一身臊,最后适得其反。
因此康如初提议当编剧,反正都是编故事嘛,臭写网文的和底层编剧在他眼里相差无几。但原来TVN的编剧不好应聘,最低标准首先要有三年以上的经验,之后相关部门的监制会出一个主题,要在时限内交出剧本给监制过目,监制觉得满意才能进入试用期。这是死规矩,是最重视剧情本身的麦陇青亲自定下的——TVN不养废物——连游本适开口都改变不了,他最多能做的就是让康如初以初级撰稿员的身份进入TVN,先实习,再想办法上位;不过他已经与雷私下达成交易,会安排康如初跟戏剧部最好的编剧学习,并且在最近资源投入最多的剧集里安排他的名字,让麦陇青更容易注意到他。
若是换作旁人去扮演一个刚刚入行、没有心机的实习生,雷说不定会发愁怕穿帮,但康如初对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以康如初的身型与五官,只消把胡子剃干净,再穿得青涩一些,说他是高中生都能让人深信不疑。
对于康如初来说,这个计划最终能否成功并没有什么所谓,这里可是TVN啊,自己终于可以与少年时代喜欢的那些电视明星做同事了,到时候利用职务之便要些签名照或者合影之类的,也算是了了自己一个夙愿。
“踏踏踏……”
康如初脚步不停,踩着扶手电梯飞奔上楼,终于赶在九点之前到达了戏剧部。
本来我不会迟到的,每当我要去一个新地方办事时总会提前做好出行计划,但我如果选择开车就会导致与年轻实习生的人设不符——反正只要我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而且这个社会没人愿意尊重一个三十岁的trainee——只好转坐公交,没想到公交车又偏偏半路抛锚,才会险些迟到。据游本适告诉雷的说法,我将要面对的那个TVN戏剧部最好的编剧性格刁钻,稍不满他的意就会对人冷眼相看,所以我今天一定不能迟到,要不然这个计划还没迈出第一步就得夭折。
“如初老师!”
康如初还没进入戏剧部open office的大门,就有人在背后叫他。
惊了个呆的,上来就叫老师,演艺圈这么有意思的吗?
康如初回过头。
原本在背后叫他的人见到他的面貌,困惑地收起脸上的笑容,用挥手来表达自己的歉意:“对不起,认错人了。”
他转身离去,康如初却愣在原地。
刚刚……刚刚那不就是当年TVN六小生之一的马明明?
康如初最喜欢他主演的那部《降魔机长》,他当年就是凭借这部笑中有泪的奇幻剧集荣获了TVN“全网最受欢迎男主角”奖,后来这部剧还追拍续集,成为TVN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系列剧集之一。
不过他说认错人?难道有人跟我同名,背影也很相似?
康如初心里想着这件事,习惯性啃咬右手大拇指指甲,埋头走进戏剧部,不巧与人撞了个大满怀。
“哎哟!”
“对不起,对不起……”
康如初连声道歉,抬头间却看见一个身高跟自己差不多的男人,圆领卫衣外披着休闲的条纹衬衫,扮相年轻,虽然面貌与自己不同,但竟然莫名地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亲切感。
真是奇怪……
男人揉了揉胸口,不解地看了康如初两眼,没有说话,径直与他擦肩而过,出了大门。
康如初没有在意他,四周望了望,办公室很宽阔,过道很宽阔,连办公桌都异常宽阔,不过桌子上摆满了杂乱的纸质文件和办公用品。康如初注意到,这里没有台式电脑,所有人都使用笔记本电脑办公,不时有人拿着文件起身一起交流其中的内容。
大房间里除了开放区域,靠墙的位置还有一个用雾化玻璃隔开的单间,门边上的名牌表示那里正是戏剧部高级主任游本适的独立办公室。
房间里开了恒温器,不似室外那么寒冷,但即使没开恒温器,光看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样子也足够使康如初感到暖和。周围看了一圈,没发现有人空下来,于是康如初走到最靠近玻璃隔间的一张桌子边,递上职员证,“你好,我是来实习的初级撰稿员。”
座位上的人将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抬起头来与康如初对视。这是一名五官标致的中年女子,眉宇之间富有独特的成熟韵味,脸上没有过于浓厚的化妆痕迹,但酒红色的微卷长发为她素雅的妆容增添了几分妩媚,再加上她身上清雅脱俗的香水味,仿佛春风化雨,只一眼,康如初便对她好感大增。
她接过康如初的职员证,露出温煦的微笑,“康如初,我知道,游监制跟我提过,你是来跟……郎编剧学习的吧?我是游监制的秘书,你跟大家一样叫我Rosa就可以了。那,这是我的名片,有事可以找我。”
康如初扫了一眼名片:叶蔷薇。
果然人如其名,好一朵艳丽优雅的野蔷薇!
“好的,Rosa姐,”康如初收好叶蔷薇的名片,“不知道郎编剧今天上班吗?”
“原来你还没见过他……”叶蔷薇露出古怪的笑容,“他今天上班的,刚刚你撞到的那个人,就是郎编剧。”
“啊?这么巧?”惊了个呆的,听说他心眼比针眼还小,那我刚刚撞了他,会不会就这么得罪他了啊?
“是啊是啊,真是无巧不成书,”叶蔷薇用手拄在下巴上,笑眼盈盈,“不过今天比较忙,我没办法抽空给你带路。”
“没关系的,我自己去找他好了。”
“OK,他就在大门出去左拐第二个房间,记得进去之前先敲门啊。”
“好的,谢谢Rosa姐。”
康如初来到郎编剧的门前,门边上有一块名牌,上面写着:高级撰稿员|郎如初。
原来TVN真的有跟我同名的人。
康如初刚想敲门,房间的门就被人打开,正是刚才认错人的TVN艺员马明明。
“OK,拜拜,如初老师。”马明明告辞,转身见到康如初,对他点头示意。
康如初进了郎如初的房间。
房间不大,没有窗户,地面还算整洁,想来是每天都有清洁人员来打扫;房间的墙壁以素色为主,但不是裸露在外的寻常白色墙漆,而是素净的灰色防撞软包墙;顺着墙壁往上看,天花板上中央空调出风口的边上挂了几盏款式复古的日光灯,照得整个房间没有阴暗死角,最特别的是,几盏日光灯的开关全部都是当下几乎绝迹的拉绳设计,墨绿色的拉绳一直往下垂,刚好离桌面半米高,随手就可以拉到;相比于其他地方,桌面就显得比较杂乱,各种用蓝色圆珠笔或铅笔画的人物关系图手稿随意摆放,但细看之下又觉得乱中有序;桌面正中间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外接的机械键盘上有几个键帽被拆掉,露出光秃秃的红色轴体。
康如初一眼就认出,他用的键盘与自己用的键盘是同款,而且自己也喜欢把那些平常用不到的键帽拆下来以防误触。
“看够了?”从康如初进房开始郎如初就一直盯着康如初看,直到康如初将目光从房间的装饰上转移到他身上,他才发问。
他的语气冰冷,表情也充满厌烦,但康如初居然没来由地一点都不感到害怕,他笑嘻嘻地自我介绍:“郎老师你好,我叫康如初,是来跟你学习的。”
“嗯,”郎如初淡淡地应了一声,随手丢给康如初一本剧本,“先学格式吧。”
“哦,好啊。”康如初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翻开剧本,“惊了个呆的,这就是剧本?怎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好复杂的格式……郎老师,有没有基础攻略呀?”
“没有,我不会教基础。要想学我的东西,就得跟我现在的认知水平同步,”郎如初拿起桌上的水杯去饮水机倒水,“先把最好的学会,再去谈基础。当年,我也是跟着这本剧本学的。”
最好的?康如初翻回封面,剧本的名字叫做《他奔向月光》。
“游监制带着一班编剧在上面倾注了很多心血,如果你一定要学做编剧,从这本学起最好不过。”
郎如初的神情轻松随意,好像一副“你爱学不学”的样子,但康如初能从他的语气中感知到另外一层意思——“如果你真的想学,我一定把最好的都给你”。他很少有这样轻易看透别人真实想法的时刻,而此刻郎如初的思想在他面前居然就像一层透明薄膜之后的玻璃杯,里面有没有装水,一眼便知。
这种感觉很怪异,毕竟他们二人既互不相识,又非嫡亲血脉,怎会心意相通?
接下来,两人都没有再说话,郎如初带上降噪耳机盯着电脑里写了一半的剧本思考遣词用句,康如初则翻动手上的纸质剧本自学。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郎如初敲了敲康如初面前的桌子,提醒他吃饭时间到了。
康如初从剧本中抬起头来,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伸个懒腰,跟着郎如初出了房间。走之前他瞥了一眼郎如初的电脑屏幕,发现他的剧本一个字也没动。
郎如初没有进展,但康如初的收获不小。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明白了剧本和小说最大的区别:束缚感。
在小说里,你可以天马行空,尽情使用夸张和比喻手法,甚至可以写一些连自己都看不懂的莫名其妙的句子让读者去猜,但剧本里就不行。在剧本里,一切为了拍摄方便,最以直观的画面感为优先,尤其是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就算你外景写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随时也可能变成“河边青青草,蟋蟀唧唧叫”。这一点,令康如初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