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赵云跪下朝着二人说道:“师父、师兄,请受子龙三拜!
一拜七年前救我与兄长的救命之恩!若不是您们伸出援手,恐怕我们早已命丧黄泉。这份大恩大德,子龙没齿难忘!
二拜师父对我的及冠与赐字之恩!自今日起,我便是真正的男子汉了。师父所赐之字‘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之路。
三拜师父与师兄这些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授业之恩!没有您们悉心教导,何来今日之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啊!”
童渊:“哈哈,好徒儿!”看着眼前英气勃发的赵云,童渊心中满是欣慰。
曾孜:“师弟不必如此,同为师父的徒弟,相互护持乃理所应当之事!更何况我还是你的师兄,那更该如此。所以……”然而话未说完便被赵云打断。
赵云一脸认真地说道:“师兄,这是作为一个人必要遵守的道理!师兄常说授业之恩如同再造之恩!今日得以拜谢,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所以师兄这三拜理所应当。”
曾孜听着赵云真挚的话语,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两世为人的人竟会在此刻被深深触动。眼前的赵云,让他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与纯粹。
童渊原本并不想打断这感人的一幕,但他深知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必须要与曾孜、赵云两师兄弟道别了。于是,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说道:“孩子们,为师有话要说。”
童渊一脸凝重地对赵云说:“子龙啊,为师希望你以后能尽心尽力辅佐你的师兄,就像刚才你所承诺的那样。”赵云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师父请放心,子龙必定不辱使命!”
童渊看着眼前这个英气勃发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感慨和欣慰,但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子房啊,如今你已年满二十一岁,也是时候考虑成家立业之事了。这封婚书,不知你可还记得?”听到师父突然提及婚书,赵云不禁有些诧异。他努力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却怎么也想不起何时与这封婚书有关。
于是,他皱起眉头,诚恳地向童渊请教:“师父,关于这封婚书,徒儿实在毫无头绪。烦请师父明示,其中究竟有何原委?”童渊微微叹了口气,似乎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缓缓拿起那封泛黄的婚书,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开始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注:东汉蔡京将造纸术改良,记载和出土文献中已有纸,历史必考哦)
童渊缓缓地说道:“记得那年你方满十四岁,我们师徒二人云游至长安蔡家。蔡家家主蔡邕听闻消息后亲自出门相迎,并盛情款待了我们师徒俩一番。期间谈到你的时候,蔡邕对你赞赏有加,表示若能得此贤婿,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当时为师看蔡邕如此喜爱于你,便顺水推舟地向蔡邕提议道:‘蔡大人,既然您觉得小徒如此优秀,何不就此定下这门亲事呢?’蔡邕闻听此言喜不自禁,但仍有所顾虑地说希望等你建立功业之后再谈婚论嫁,以免将来亏待了他刚刚出世的爱女。”童渊回忆着往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接着,蔡邕带领他们去拜见了那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只见那孩子粉雕玉琢、可爱至极,一见到我们就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蔡邕见状哈哈大笑,打趣道:“瞧这架势,我这宝贝闺女尚未学会说话,却似乎已经挑选好了自己未来的夫婿喽!”言罢,众人皆开怀大笑。
蔡邕看着怀中可爱的婴儿,眼中满是慈爱之情,他转头对一旁的童大师说:“童大师,小女至今尚无芳名,您学富五车,见识广博,不若替她取个名字吧!”
童大师见蔡邕言辞恳切,不似作伪,便开始思考该给这个孩子取一个怎样的名字才好。正当童大师沉思之际,一直站在旁边默默观察的徒儿突然开口说道:“蔡伯伯、师父,晚辈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得到允许后,徒儿继续说道:“依晚辈之见,可以给这位小妹妹取名'蔡琰',表字'文姬'。这个名字既寓意着她文采斐然,又能体现出她的美丽和聪慧。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蔡邕和童大师闻言,皆是眼前一亮,忍不住齐声称赞道:“好名字!好名字啊!”他们没想到徒儿竟然能够想出如此贴切而美好的名字,心中对他越发赞赏起来。
于是,蔡邕当场拍板决定,就用“蔡琰”作为爱女的名字,并以“文姬”为其表字。次日,蔡邕正式写下婚书,约定待徒儿成年且有所建树之后,前来蔡府提亲迎娶蔡琰。同时,蔡邕也希望徒儿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成为一个足以让天下人信服的人物,这样他们的婚姻才能得到众人的祝福和认可。(注:历史上蔡琰也就是蔡文姬是在公元177年,但是因为这是小说所以有些改编,将出生年份提前了4年也就是公元173年。)
时光荏苒,七年已逝,昔日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才女!而且,各大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曾向蔡府提亲,但都被蔡邕婉言回绝了,这足见蔡邕是个重诺守信之人!
不过,你若达不到蔡邕的要求,他或许就会毁约另择佳婿了。因此,你必须在未来的五年里做成大事,方可迎娶你的未婚妻。”
曾孜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断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他喃喃自语道:“真没想到,当年的那些事情竟然还历历在目,而我自己却早已淡忘。我真是太愚蠢了!那位可是赫赫有名的才女啊!也许这一世,我的运气真的比以往要好得多!”
曾孜转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童渊,郑重地回答道:“师父请放心,这五年时间里,徒儿必定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达成婚约中的所有要求!待到那时,徒儿定当风风光光地迎娶蔡家之女蔡琰为妻。”
说完,曾孜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接过童渊手中的那份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婚书。他将婚书轻轻地放在自己的衣襟内,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需要用心呵护。然后,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让婚书妥帖地存放在怀中。
童渊看到曾孜如此重视这份婚书,心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他微笑着对曾孜说:“很好,不愧是我的得意弟子。既然如此,那么过几日你们就准备一下,带着你的师弟一同下山吧。下山后,你们要先前往南方游历求学,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寻找那些与你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助你完成未来的大业。”
曾孜谨遵师命,朗声回答道:“徒儿定当听从师父的教诲,往南方游历求学,并寻觅志同道合之士!待徒儿有所成就之日,必定归来迎接师父颐养天年;”
言罢,曾孜紧紧拉住赵云,一同跪地向童渊叩拜后,缓缓离开大堂,回到两人的居所整理行装。
大堂之中,童渊伫立,他凝视着远方,仿佛在穿越时空的隧道。
“此子生来便具帝王之相,天命所归,未来的天下必将属于他!而我,所能做的也仅限于此了......”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画卷,而自己只是这幅画卷中的一个微小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