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对建国后形成数年一贯制的文学体制产生了强烈冲击。文化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使文学刊物、文学出版机构的生存环境出现了重大转变。
而后,随着政府拨款的一再减少,最后,直至彻底断奶,相当一部分纯文学期刊无法自负盈亏,相继就被迫停刊,转刊了。1998年是文学期刊运行最艰难的一年,《昆仑》、《漓江》、《小说》相继宣布停刊,被称为“天鹅之死”。随后,陆续停刊的还有《湖南文学》、《东海》等省级文学期刊。
这些文学刊物的转刊停刊,直接冲击影响着杏儿这一代70后文学爱好者,许多文学爱好者就此弃笔,文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杏儿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还是断断续续地写作。因为多年的写作习惯让她停不下来,多年的精神生活也让她停不下来!
那天,杏儿看看自己当前贫病交加的状态,打电话给朋友介绍的省文联主席张皓天,说:“张老师近来好吗?”张浩天说:“还行!这不,老伴病了,省文联派专人在家伺候她!”杏儿说:“真不错,你在省文联混到这份上,也算是到顶了!”张皓天忽然问:“三凤,你还写作吗?”杏儿说:“写啊,偶尔写,只是大不如从前勤奋了!”张皓天说:“我早不写了,写那东西又顶不了吃,顶不了喝的!现在好多文学期刊都转刊停刊了,你知道吗?”
杏儿说:“见新闻报道了!”张皓天说:“写作已经不行了!”杏儿听见一个省文联主席说出这样的话,心里难过异常,惊讶地问:“你果真不写作了?”张浩天肯定地说:“早就不写了!”杏儿听了,一时就怔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张浩天可是省文联主席,他的身份代表着一种权威和文学界的走向,杏儿本指望他对自己真正走上文学之路有所帮助,没想到,他竟说出这般话,这让她无法相信,也无法面对。
杏儿实在不甘心,跟省报编辑聊张浩天的事,编辑一听,呵呵地笑起来,说:“我经常去省作协开会,你别看都是作协的,不一定作协的人都在创作,他们每天都在那坐着,这道是真的。”杏儿惊讶道:“作协的专业作家都不写作,那谁还写作?”编辑说:“那都是体制内的作家!他们每天到处开会,到处应酬,谁还能静下心来写作?”杏儿说:“写作的人每天被这会那会的捆绑应酬,倒不如不入会,最后,写作的人根本就不能写作,那真是写作人的悲哀。如果这样,我情愿啥会都不入,只安安静静地在家写作!”编辑听到此,一时就没了声音!
后来,杏儿还是不甘心,请教省文联的二级作家:“老师,你现在还写作吗?”作家说:“早就不写了!”杏儿忽然惊讶道:“你不是二级作家吗?咋早不写了?”作家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自嘲道:“你知道写作是什么吗?写作是连扫马路都没人要的人才去写作。”杏儿一听,忽然心就凉了,说:“你咋能这样说自己呢?写作,再咋说,也是很高雅文明的脑力劳动,你咋把写作跟扫马路联系在一块呢?”作家说:“写作,说白了,就是在意淫!”杏儿听见,更不知该啥好了?作家说:“现在,我不写作了,只是专心画画!画了画卖钱,一幅画还能卖几千块钱呢!”杏儿顿时一下子被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管杏儿怎么认真,可眼下,纯文学刊物的转刊和停刊,标志着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文学爱好者的前途和命运更是无从谈起。杏儿听着连专业作家都弃笔了,她一个文学新人想在文学有所造诣和成就,几乎是天方夜谭。看着毫无起色的文学,想想每天投稿都如石沉大海一般。这时,她的写作水平正处在一个瓶颈期,作品很肤浅,咋写都写不深刻,她无法超越,更无法面对。此时,杏儿对文学写作已经心如止水。她看看日益拮据的生活,她病了,快死了都没钱治。为她写作,赵二虎每天没命地反对,和她生气打架成为家常便饭。她为了自己,为了三个孩子能有一个安定的家,为了一家人能生活的好一点,杏儿痛定思痛,终于做出弃笔决定!
2000年,杏儿正式彻底放弃写作,弃笔从商了!
杏儿不写作了,看着新店100平米的面积,想利用起来,给新店正式命名:利民商店。因为手头没有启动资金,只能做铺货垫货之类的生意。杏儿就多方联系,经朋友介绍,没过几天,县种子公司就拉来一批玉米种子。杏儿一看满心欢喜,她终于如愿以偿了。
赵二虎看见,张大嘴巴谨慎地对杏儿说:“种子说拉就拉来了,挣多挣少不说,卖种子可是有风险的。种子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不是卖种子挣得那点钱能解决的。到时候,恐怕把咱家房子赔进去都不够!”听到赵二虎这样说,杏儿漫不经心地说:“咱不是给县种子公司代销吗?咱们只赚两毛钱的中间差价,出了问题有他们担着,你怕啥?再说了,县种子公司也是国家正规单位,没你说的那么可怕!”赵二虎说:“话虽如此,恐怕出了问题咱们也脱不了关系,到时候把你赔进去都不够,咱还是让他们拉走吧!”杏听见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说:“别急!再看看吧!”
后来,杏儿经过详细的走访调查,认为种子是农民种地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只要把握好进货关,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虽说一斤只挣两毛钱,可在自家商店不用投资消耗,能挣两毛是两毛。县种子公司再怎么说,也是国家正规单位,有事他们担着,杏儿并不担心。
这样,赵二虎不让干,杏儿偏认中这条生财之道,为此,二人经常争论不休,最后,竟到了白热化程度。赵二虎愤怒地瞪大了眼睛怒视着杏儿,说:“今天,我非把种子请到马路上不可!”杏儿挡在面前说:“你不干,我干!我已经问过公司了,出了问题他们全权负责!”赵二虎听见,继续怒斥着:“杏儿,如果你非干,这样,卖种子挣了钱是你的,赔了钱还是你的,种子出现质量问题,你自己负责,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杏儿听见,倔脾气上来了,嘴里就不甘示弱:“自己干就自己干,有啥大不了的?”
尽管赵二虎坚持己见,杏儿还是不顾反对,坚持干了起来......
种子因为是农民种地的必须品,刚放下没几天,杏儿就把样品摆到门外,有老百姓前来咨询,咨询完,回去,拿了钱就来买了,可那时,因为种子都是100斤的大包装,没有称,生意根本就没法做!
这样,卖种子急需称,杏儿就跟赵二虎商量买称的事。赵二虎听见,眼睛就瞪得跟个铜铃一般,怒气冲天地嚷道:“你别想,我没有,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我不能让你拿钱打水漂,你要干就凭你自己的能力干,不干拉倒!”杏儿一听,牛脾气就上来,走出商店,到有称的老乡家借了称,解了燃眉之急,说:“我还真不信这个邪,没有你赵二虎,我顾雨华自己就干不起来?”赵二虎瞅了杏儿一眼,脸阴沉下来,并不知声!后来,杏儿卖种子攒够了买称的钱,坐公交车到县城才把天平买了回来!
后来,杏儿认真阅读各类种子详情单页,向种子公司的业务员学习种子知识,播种技巧,要领和注意事项。
每逢集市,利民商店就被一圈圈的农民围了起来,而且,走了一批又一批,杏儿不厌其烦地把每种种子的品性特征,播种时间、技巧、注意事项,侃侃而谈地分享给他们。农民们就用一种非常信任,渴望知识的目光,静静地听着看着。杏儿见状,感到自己的价值终于被社会尊重和认可。这里的老百姓需要她,这里的农民需要她,她心里闪过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自豪,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听完她的专业讲解,农民们从兜里掏出崭新的百元大钞结账。结完账,乐呵呵地背着种子走出利民商店。
种子,那是农民生存的希望,那一张张百元大钞,是农民攒了一年的辛苦钱,杏儿看着那些钱,就如同看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汗流浃背劳作的场面。她卖了一季种子,收过好多大面额的钞票,却没有一张假币,这让她深感意外而又感慨万千。
赵二虎眼见杏儿的种子生意越做越火,眼馋起来,伸手说:“老板,给两块钱买盒烟!”杏儿见状说:“你不是说挣了钱是我的,赔了钱也是我的,与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吗?”赵二虎却嬉皮笑脸地说:“我养活你一辈子了,还不该你养活养活我吗?”杏儿从包里掏出两块钱递给赵二虎,说:“你养活我?我每天挣的钱,自己能花完吗?”赵二虎也不反驳,接过钱,转身向附近的百货店买烟了!杏儿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既难过又悲伤,这男人说话,前面说后面变,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又想花钱,这世上的好事就都让他占了!
说归说,闹归闹,利民商店增加了种子项目,不管是早晨5点钟,中午1点钟,还是晚上9点钟,农民们种地不管三七二十一,老百姓需要种子了,就来敲利民商店的门,啪,啪,啪!那种敲不开誓不罢休的野蛮劲让杏儿大为恼火,等她穿好衣服,走出来,看见急着用种子的农民,尽管生气,嘴里也不好说啥?这样,以前安逸惯的杏儿,只能重新适应农民的需求。好在,到下雨,麦收时节,生意也格外地好,看着农民买了种子乐呵呵走出利民商店,她也满足地笑了!过完麦收,农民播种完秋季作物,这种子的生意也算是做完了。杏儿清理账目,除去一切消耗,最后,存了900块钱。这样,杏儿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笔存款。
这时,她心奋的整夜整夜都无法入睡,开始筹谋着将来更大更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