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觉得赚钱难,其实,财富的真相,是敛财容易散财难。
创业的人群中,曾经流传着一句很经典的话:“全国13亿人,如果能让每个人都拿出一块钱,那么你就可以获得13亿的收入!”
时至今日,身家过亿的富豪已有很多,但晚年平安、结局美好的却寥寥无几。
有些富人自作聪明,以为逃到国外,就可以逍遥自在,结果机关算尽,最终还是逃不过胡雪岩、沈万三那样的悲惨结局。
史上的富豪,唯一获得好结局的,就是陶朱公范蠡。他之所以能平安一世,是因为他洞察了权力与财富的真谛,身居庙堂高位时,决不居功自傲,发现自己功高震主时,毅然放弃一切财富地位,辞官归乡、激流勇退,做到了全身而退。
成为平民的范蠡,到齐国隐姓埋名,经商致富,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被齐王请去宫中做相。但范蠡仅仅做了三年丞相,便又一次散尽家财、激流勇退,辞官离开齐国,隐居到陶。又经过几年的奋斗,第三次成为富甲天下的商人,范蠡最终还是选择散尽家财,淡泊度日,最终家业兴旺,长寿88岁。
现在的富豪,多数只知道疯狂敛财,却不懂得财富背后的逻辑,以至于受到钱财的反噬,最终难得善终。
一个国家的财富,就好比是一池活水;而平民百姓,就好比是水中的鱼;死水是养不了鱼的,只有活水,才能把鱼养的又肥又壮。高层决策者,就如同是洞察一切的养鱼人,他们会时刻关注鱼池的动向,看鱼儿存活状态如何。
总有那么几条自做聪明且凶悍无比的鱼,喜欢圈地自萌,自己占有一大片水域,却把其他的鱼逼到角落里。时间一长,那几条自做聪明的鱼长得又肥又壮,活得滋润无比;而另外的大多数鱼,却拥挤在狭小的水域,又瘦又小、死亡率极高。
养鱼人是不可能长期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他们会把大鱼捞起来吃掉,再把更多的水放给其他的鱼。
有一些更聪明的大鱼,预料到了自己会被养鱼人捞起来吃掉的结局,便绞尽脑汁跳到其他的鱼池,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多么的愚蠢!殊不知,无论他跳到哪里,结局都是一样!
唯一能让自己平安的解决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水域与其它鱼分享,成为众多鱼中的普通一员,就可以安睡度日、逍遥自在了!
小故事引申到现实中,百分之二十的富人,占有了百分八十的财富,这就导致百分之八十的平民,靠百分之二十的微薄财富艰难度日。财富池子失去平衡的时间越长,蕴藏的危机就越强大,这种危机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明智的富人,往往用敛财的过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用散财的过程,来证明自己的人品,从而化解潜在的危机。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鱼池,所有的鱼都要安份守己、和睦相处,才能平安度日。每一条想要占有大片水域的鱼,最终要么是被其他鱼群吃掉,要么是被养鱼者吃掉,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