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峰百仞,傲立燕子巅。人心志不移,深谷水见天。
燕子山是墨国境内的一座大山,西北略低,东南渐高,王屋峰便是其最高峰,与华阴山华阴峰仅数里之距,其间有三十余里峡谷山路。王屋峰亦是扎陵河发源地,山间溪水流至北坡,蜿蜒流向榆筑草原腹地,继而再转向东方,将至华阴山最高的日出峰下。
王屋峰虽不是名山险峰,但是却流传着一个古老神话,体现着神对人的尊重。相传在潜龙纪时代,燕子山与华阴山是连在一处的,此地生活着一个小部落,以燕子为部落图腾,故而后世称之为燕族。
燕族中有两位老人,分别叫做智公和昧公,均是寿高百岁的长者,极受族人们的尊重。智公对天象、狩猎等技巧极熟,以部落传承者自居,经常在部落领地巡视,指导族人狩猎采摘,利用山涧蓄水为池,开辟更多的生存之地。
昧公与智公不同,人显得有些愚笨,每天呆呆地发愣,看着连绵起伏的大山,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昧公的子孙极多,成为燕族最大的一家。在古代生产力落后之时,子孙多代表着出力的人多,更意味着在族群中贡献多,其话语权自然便不小。
有一日,部落族长请来两位老者,谈及族人人口增加,领地不够用了,需要迁徙一部分人,翻过大山另辟族地。智公与族长关系极好,对此提议双手赞成,语带嘲讽地对昧公说,他的子孙太多太笨,不如翻越大山自谋生路。
昧公没有反驳智公,却说出一句令众人吃惊的话:为什么不劈开大山?族长、智公与众人哈哈大笑,说昧公一定是年纪太大,脑袋已经不灵光了,应该赶快回家休息。
昧公似乎不为所动,一言不发地回了家。第二天一大早,族人发现昧公独自一人拿着斧子,真的跑到大山之中,砍伐树木、移动石块。起初,族人都认为昧公开玩笑,不用几天便回家了。没想到,昧公竟然坚持下来,一连数月每日不辍。昧公的子孙见状,以为昧公得了失心疯,纷纷跑去规劝,却一点作用没有。
就这样转眼过了十年。智公与族长先后死了,昧公则一直坚持着。虽然力气越来越弱,翻山用时越来越长,劈出来的小路越来越窄,但昧公没有放弃的迹象。受到持之以恒的昧公感染,越来越多的族人加入其中,仿佛真要将山劈出一条道来。
那大山有一位山神,乃是西北部落苍神之子,已经足足沉睡了几百年。昧公年复一年的劈山,正劈到山神的脚上,终于将山神劈醒。山神见燕族人用刀斧劈砍自己,心中十分震怒,发出一声巨吼,大山剧烈地抖动着。燕族人见势不妙,纷纷逃离了大山,只剩下昧公一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开山。
山神觉得好生奇怪,于是化成一个人形,沿着山间小路走到昧公身边。他问昧公为何劈山,昧公便将前因后果说了,然后继续抡起斧子,一下一下地劈砍。山神被昧公的精神感动,化作了一股真气,注入到昧公的身体里。昧公浑然不觉,斧子再次劈山时,发出了惊天动地之声,两山最终分开,便成了后来的燕子山与华阴山。
眼见大功已毕,昧公坐在一块山石上,渐渐地闭上了眼睛。山神动用真气助力昧公,导致经脉受损极巨,于是化身至山石中,慢慢地高耸入天,变成了燕子山的王屋峰。
这个传说是源起于西北诸多部落,虽然远没有廊中传说动人,亦没有亚夏中土流传的传说荡气回肠,但却真真切切地体现本土部落精神,以及对山川河流的敬畏之心。
山木青翠,玉峰叠起,溪水潺潺,沐风而暖。
仲世纪的第一个夏节就要到了,王屋峰郁郁葱葱,显得格外生机昂然。燕子山与华阴山之间的山谷曲折向北,宽处约有两里远,窄处则不足一里,两山的陡崖起起伏伏,如同一对各执刀剑的侠士。
这道峡谷本无名气,加之草木繁盛,路面崎岖不平,自古不是商旅往来之地。然而,如今峡谷被命名为王屋大道,还成为墨国纵横路网重要的一条,作为通向北方苍岭的商道。
不仅如此,王屋大道向北开拓,跨过宽阔的扎陵河,与榆岭南坡重镇察尔罕连接。察尔罕镇极有名气,本是察尔族的发源之地,数百年前风光无限,控制着榆筑草原。后来,察尔族被敕胡诸部打败,返回到榆岭老寨,追随莫窟率领的部族,成为其极忠诚的一支骑兵。
察尔族没有选错人。为了回报察尔族,莫氏封其族永踞老寨封地,令靖氏贵族出任榆梁城主。不过,前年夜月狼团与灰蛇战团突袭,迫使苍陵割让榆筑草原,榆梁也被铁铎强占,而城主靖丰负气致死。
风水轮流转,今又至我家。
铁铎安于享乐,周薇率军奇袭,将敕胡王击杀于泉山。曾经风头强劲的草原王国,转眼之间土崩瓦解,成为血驼部落的天下。铁铎的弟弟巴宁本率部下驻守榆梁,得知铁铎被杀的消息后,主动向苍陵献降。巴宁刀法精妙,所率骑兵战斗力极强,仍被任命为榆梁这主。当然,苍陵并非对巴宁没有顾虑,于是派了学士张夜辅佐,以便了解榆梁之情。
张夜在苍陵王国颇有名气,与学士何维仁关系不错,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文史,还对苍陵受制敕胡愤愤不平。张夜本族居于燕子山北的多玛镇,与察尔罕镇相距百里。如今察尔罕镇大乡绅叫做靖白,乃是靖丰的亲弟弟,为人十分豪爽,手下有一支百人死士。
巴宁希望与靖白结交,盼其率部归顺自己,共同治理榆梁封城。之前榆梁在敕胡手中,靖白自然心中怨怼,不肯与巴宁合作。张夜来到榆梁之后,主动代表巴宁出访,晓以利害劝说靖白,使他心甘情愿来到榆梁。
张夜对泰平非常佩服,知道墨国欲开拓纵横路网,劝说巴宁主动请缨,调动封城属地役夫与流民,参与修筑王屋大道。
此刻,王屋大道上仍有役夫劳作,拓宽加固十马大道,将路边的树丛、草丛清除,确保快马飞驰不会陷入树坑。除了一队向前赶路的役夫,偶尔骑着劣马赶路的商人,一支车马部队显得十分醒目。
这支部队全是黑甲黑盔黑马的骑士,足足有千人之多,腰间悬着长剑与弓箭,显得威风凛凛。队伍的最前列有二十骑,各执一柄黑色大旗,上面绘着墨国飞马,龙腾虎跃,气势非凡。
旗列之后有几十骑,既有强健的公马,也有略显娇小的母马,最显眼的便是一匹红色的高头大马。这匹全身火红,如同一片红烧云,又似一块烧红的火炭,令人观之觉得身置火中。此马眼睛微微鼓起,鼻孔向外翻出,不断地喷着热气,偶尔摇晃着脑袋,显得有些躁动。
红马背上坐着一人,正是墨国的大王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