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 转移妇孺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709字 发布时间:2024-05-15

四十一节  转移妇孺
    老杨听取了他们的方案后,也没有提出异议,于是决定:由老杨负责指挥,蒋承宗兄妹协助,蒋承宗领路为老杨打头阵,蒋婷婷第一队殿后,第二队由今晚参会的两个后起之秀蒋荣带队、蒋之龙殿后。由于出西和州境这段较危险,决定堡中先派五十人掩护,都是老弱妇孺,山路奇险,撤走速度不会很快。
    乐观地估计第一天能走四、五十里,且必须超过四十里,因为第一天是最危险的,既要防止突然出现的蒙古兵,又要防蒙古兵的暗探,谁也不能保证有汉奸出现的可能,宿营地距湫池堡约十里,也有可能发生意外。第二天也是关键,第三天以后就是未知数了!进入人迹罕至的山区丛林中,豺狼虎豹和山路将是最大的威胁。
    人与人之间打得热火朝天,原本生活在西北大漠草原的野兽不知有多少成群结队地逃到了山区,如是零散的还好对付,如果成群结队了,那将是最大的麻烦。
    在第一队撤出两到三天到达较安全的地方后,由蒋承宗兄妹负责,老杨回头带第二队。第二队经过危险地段后,再由老杨决定是否一起行动,掩护人员将撤回守堡。而蒋老堡主和参会的几位老者一至决定留下作堡中的主心骨,与蒋家堡共存亡。
    所有撤退人员在蒋家堡没有解除危险以前不准再回来,到下院的所有人员必须听从少堡主蒋承宗的指令,蒋承宗继任堡主已是大家公认的了。
    决议方案确定后,蒋承宗兄妹提出异议,要求他们在完成护送任务后,回堡参与防守,再由蒋老堡主到下院主导下院的事务,他们的要求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
    其实蒋家堡这次安排都是有深意的,即使蒋家堡灭亡了,也能保证每家都有人留下,掩护撤退的人员都安排的青年。这表现出蒋家堡男人们的担当,留下的都是希望,为了希望他们愿意去面对不可知的牺牲------。
    他们研究决定,第二天作准备,第三天早上寅时在广场集中秘密出发。
    由于堡中食品已经不多,撤退人员只能带七天干粮,而大部分的人却只准备了五天的食品,除带走牛、马等大牲畜外,其它家禽他们都留下了,只带走了一些有羔的母羊,怀孕的母猪,其它的全留给守堡的人员。蒋家堡的这次大撤退的安排和大家的态度,令杨巨流感动,更对蒋家堡上下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能作出这种安排,需要多大的牺牲精神和勇气呀!同时也说明蒋家堡这个团队成员的团结友爱和奉献精神。老杨从中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自己能建立起这样的团队吗?这是蒋家堡经过长期的战火洗礼而建立起来的精神,是需要时间的。
    三天后的早上寅时,广场上传来婴幼儿和妇女的哭泣声,多少个家庭在这里分开,诀别,很可能从此之后再也不能相见了!老杨在队伍中极力忍住心酸,向蒋老堡主告别,然后与蒋承宗带领二十个青壮堡丁打前站出发了。
    其实他没有这么早走的必要,昨日黄昏就已派出了人沿行进路线进行打探,早已约定了一路的信息传递方式,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离别的场面。
    缠绵了一个时辰,卯时初终于在麻麻的曙光中出发了。一百余人踏着满是白头霜的山间草丛,渐渐隐入到远处的崇山峻岭中------
    由于准备得比较充分,前期路途中又安排了人员先行打探,第一批人员撤退都还比较顺利,第一天行进了约六十里。第二天行进三十余里后,有一个现象令老杨不安,他们在山坳里看到了一些动物的新鲜的骸骨,骸骨大部分都被破碎的,上面几乎没一点肉,只看见到一些动物毛和发黑的血迹,皮都不见一点!根据骸骨和残存的毛来看,是几只狼或可能是家犬,和一只幼小的虎,这说明前途中遇上猛兽的可能性极大。
    他根据现场推想,可能是狼群,遇上幼虎后饿极了想捕食,结果与猛虎家族展开了大战,两败俱伤。猛虎家族战败了,幼虎成了狼的食物,倒霉的狼也被饿狼裹了腹。这说明狼群不小,极有可能是从西北大漠草原来的饿狼团队,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和伤害性。
    蒋家堡的老少们的捕猎经验不比老杨差,老杨想到这些,他们当然也想到了,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大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狼群有没有远离?离开得有多远?山坳里是没有防狼能力的,周围都是树,没有空旷的地方,而大漠狼又是极其狡猾、残暴且极有耐性的,往往躲在人不易发现的地方仔细观察,找准时机才发动突然袭击,可以说是防不甚防。成了群的饿狼是不顾一切的以夺取食物为唯一目的,几乎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老杨与蒋承宗商量后,只好决定停止前进,就近找一个较理想的地方宿营,他安排了二十人结队带上武器,沿着狼群留下的痕迹打探,并立即组织所有人砍伐树木结营,这可不是小工程,但又不得不进行。
    他们在一个山谷中选了一个带小山包的营地,一边有条小溪,营地大约有十余亩,是小溪边的个半岛,林木茂盛,这段溪水深约五尺,野兽进入不易,重点防住一边就行,在陆地这边他决定先建一道高一丈五尺左右的栅栏,除去栅栏外五丈内的树木,再在溪边建栅栏,营地的主要功能是防兽。营地弄好后必须在此停留两到三天,也许还得待更长时僮,得找出狼群的去向,能避则避,不能避开要么得歼灭或驱逐,要么得把狼群引开。
    现在是箭已离弦,不能退只能进了,他们准备将第二批人员到达后利用营地为依托,将狼群歼灭,不能让狼群再来祸害本已走投无路了的普通百姓。至于可能耽误的时间,和可能付出的牺牲,现在已不能计较了。
    还好,效用军的后裔及老军人们虽然行动不便,但都有经验。且大家都有军人处事不惊的坚毅品格,在老杨和蒋承宗提出自己的主张后,都极力支持,并积极参与。
    大家一齐上阵,他们分工合作,体质单薄的在营地内整理场地,除草、除小树、除灌木,强壮的则一刻也不愿休息,立即开始伐木建栅栏,一些女人孩子则先在小岗的顶部较大的一片平地周围生起了几十堆火,将平地围起来,如遇上危险,大家可以在火堆中暂避。
    每个人,似乎都明白自己该作什么,根本不用老杨去分工督促,也许在老杨去天水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有了应对各种情况的预案。
    由于工具不称手,只有准备用于开路的砍刀和作为兵器的刀具,没斧子,更没有锯子,对付小树还行,对大树则无可奈何,伐木建栅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而营地周围至少五丈内不能有影响观察的物件,这太难了,但又不得不作。怎么办?老杨只得先安排大家尽可能地砍小树,先建栅栏把营地围起来。
    他叫来蒋承宗,吩咐他先盯着,请他注意管理好火堆,安排腿脚快的迅速招回前出打探狼群踪迹的人回营地。一定得分出部分人员就近警戒,如有狼群靠近,全部人员都必须退到火堆圈中间,用弓箭射杀狼群。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建营,只有先建好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他得去想办法看能不能在湫池堡的蒙古军营中搞到锯子等工具,凭他的经验判断,围攻湫池堡的蒙军肯定有这些制作攻城器械的工具,他在白环堡蒙营外面就听到蒙军为制造攻城器械搞出来的动静。
    交代完后,问清了去湫池堡的方向,他本想挑选两个人跟他一起去帮忙拿东西,想了想就放弃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跟得上他的速度,留下来的青壮年越多,营地越安全,他也耽搁不起,天已将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