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亡三人,这是三支队上下对三大队的印象,三大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因为机构改 革,上级没有配备新的教导员,而是由大队长党政工作一肩挑,没有蒋教导员的时代,也没有谁再提改建营区大门的事情,警队各项工作依旧开展得有声有色,事实证明这个地球离了谁照样会转。
三大队和九中队隶属关系很近,地理位置却较远,朱振华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受影响,还是整天乐呵着发着中华烟。他知道去年单位评了先进中队,那是前面领导打下的基础,他只是有幸摘了现成的桃子,所以并不知足,前几个月只是熟悉情况,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没烧起来,他意气风发,信心满满。
朱振华世代经商,天生就遗传了经商的天赋,但他不求财只求官,因为一般的小钱他看不上,只想混个官职回家光耀祖宗,这和蒋教导员又求财又求官的目的不一样,工作目的不一样造就了工作方式的不同,他绝不求着监狱给经费,更不向监狱领导送礼和给回扣,凡事都按正常程序打报告要钱,监狱不批准他绝不公关。
监狱领导习惯了过去的潜规则,大队部不公关,中队也不公关,突然有种被冷落的感觉,就像天天给糖的小孩子,突然之间拒绝给糖的滋味。所以监狱方在经费方面当然是能不给的尽量不给,还给朱振华扣了一顶不善于交际,不主动作为的帽子。朱振华依然笑面如春,不急不躁,他不求财是因为他自有生财之道,但是他不求财,让监狱某些领导也求不了财。
朱振华第一把火是问政于人,新兵上勤后,他召集中队全体干部士官召开诸葛会,还邀请大队长,支队作训股、组织股、财务股几个重要股室的领导莅临指导,这次活动有新意,得到了支队领导的支持,本来支队即将解散,支队领导是不原意搞这些活动的,介于朱振华先期攻关积累的良好人脉,只好网开一面,朱振华攻关能力很强,但是他不为钱财,只为工作,所以要显得高尚一些,当然他干好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个人升官加爵。诸葛会,是连队的老传统,源自古代诸葛亮运筹帷幄、集思广益的故事,意在鼓励官兵们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面临的难题。
某个晴朗的上午,南宫的营区内异常安静,南宫的会议室里却热火朝天,一场别具匠心的“警队建设诸葛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朱振华站在讲台前,环视四周,脸上始终挂着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的微笑,眼神中充满了期许。“同志们,为发扬民主,搞好我们中队全面建设,今天召开一个金点子会议。今天的会议有幸请到了支队作训股廖股长,政 治部组织股谭股长,后勤部财务股夏股长和我们大队长前来指导,对他们的到来表示忠心的感谢……”
请支队重要股室的领导来问政,相当于提前把教练和裁判都请来了,年度工作怎么布置怎么考核都是他们说了算,工作思路自然很清晰。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为方便后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当然相互交流的方式过于平淡,自然少不了物质助力,他叫司务长找来了四个信封,每一个信封里面装了500元钱,信村上面写着“咨询费”三个字,3个股长和大队长经过简单推迟,最终都乐意接受了,如果说是受贿,金额又太少,如果说不算受贿,那么又是收取的真金白银,最后还是“咨询费”三个字解了危,让一切变得落落大方,顺利成章,把区区500元送出了5000元的大气和档次。
中餐是在南宫饭堂吃的,菜谈不上有特点,酒却很有特点,一箱飞天茅台摆在饭桌旁边的角落。
“各位领导,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指导工作,给我们研提了宝贵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智慧的火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我们一定将这些智慧结晶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书写中队建设的新篇章,在此我敬大家一杯”
平时肯定是“人生短暂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但蒋教导员刚喝酒出事,大家都低调了不少,谁也不敢刻意劝酒。朱振华灵机一动说道:“各位领导,酒一定要喝高兴,我也不劝,总量控制,就这一箱”
“喝不了这么多,随意就好”政 治部谭股长说道。他怕大家喝多了,被领导知道了影响不好,毕竟刚刚蒋教导员喝酒出事。
“朱队是说喝酒有上限,没有下限呗。哈哈”大队长打趣道。
朱振华陪笑道:“有下限,下限喝完,上限一箱,喝不完打包”
“这个可以有,哈哈”大家笑着答复。
那天全桌人共喝了两瓶酒,一箱茅台酒6瓶。剩下4瓶他叫司务长放到了领导们车上,不用说3个股长和大队长1人1瓶。
“刚才开玩笑的,不用,不用”
“没喝好,回去再补喝一下”
直到车辆离开南宫,也没有人将车上的酒搬下来,开玩笑嘛,总是一半真一半假,只要双方内心认同,那便不再是玩笑。自古以来送酒没有送一瓶的规矩,朱振华却堂而皇之地做到了。
这次诸葛会讨论的结果是影响中队建设的最大因素是中队硬件设施太差,影响了警队的发展,其实开会之前大家都知道是这个结果,两年之前廖队长都分析过了,但朱振华开这个会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是为了融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二是为自己不参加训练不善于训练找一个理由。
诸葛会后的下午,朱振华趁热打铁召开了队务会落实诸葛会精神,对中队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明确,并对全面工作进行了分工。中队的奋斗目标定为争创标兵中队,因为己经连续两年先进中队了,具备参加标兵中队的评选资格。先进中队是支队负责考核,标兵中队是总队负责考核,标准要高得多,其他工作还可以灵活变通,但硬件设施却做不了假,那是需要真金白银的。面对困难,朱振华勇挑重担,他负责中队的基础建设,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难事,对他来说是最容易的事情,对于朱振华最难的事情其实是搞训练。
最后的分工体现了人尽其能,孙指导员负责思想政 治工作,刘八百负责后勤工作,两个排长和班长们负责训练和执勤工作,朱振华本人负责总协调和基建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朱振华是肯了硬骨头,实际上他是当了甩手掌柜,以后他不参加训练也不指导训练变得顺理成章。他没事就坐在旁边的石桌上玩智能手机,他的手机很时髦,当时就可以手写输入了。他不停的发送着信息,好象和谁在交流着什么,旁边放着一杯茶一包烟,给人休闲轻松的样子,就像诸葛亮在实施空城计在城楼上弹琴时那样气定神闲。
大家都好奇朱队长去那里找钱来搞基础建设,动则几十万,监狱是不可能出那么多钱,支队也不可能拔款,难道他自掏腰包,他再有钱也不可能如此大手笔,不是几千几万。当然朱队长既然能够揽下瓷器活,肯定有他的金钢钻。
诸葛会后第二周的周末,上午十点左右,南宫营区来了十几辆豪华轿车,奔驰宝马和一些不知牌子的豪车把营区的蓝球场塞得满满的,这天是官州市wen州商会与九中队签定共建协议的日子,从此九中队就多了一个共建单位。在签订共建单位协议后,又进行了揭牌仪式,然后给每个官兵赠送了一套球服,球服上印着“wen州商会赠”五个大字,吃过中午饭,朱振华组织他们去打靶场打靶,算是过了第1个军事日活动。
商会领导阶层论经济实力排序,有钱就当老大,杨振华老婆赚了不少钱,交了4万会费后也成为了副会长,在她的协调下才与温州商会达成了警民共建协议。
甲方为官州M警九中队,乙方为官州wen州商会,鉴于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警民团结,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活动不影响甲方的执勤训练和其他任务,以及乙方的正常业务运营情况下,强化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双方团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共建内容为,一是定期组织双方人员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交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国防教育、应急救援培训等活动,增强民众国防意识。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乙方支持甲方的文化和生活设施建设,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国防教育资源。四是甲方为乙方提供军事训练体验,乙方则分享行业知识与技术,促进相互学习。
根据共建内容的第3条,wen州商会第一期援建的项目是中队饭堂和进营区的大路,这是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项目,多年来遇到下大雨天,车子上坡打滑进不了营区,饭堂漏水没法吃饭,苦不堪言,wen州商会承诺首先给予解决。
商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有,当然包括建筑类的,二三十万的小工程不在话下。商会出钱,不用招标,不用规划审批,设计图纸经朱队长确定后就开工建设。
为解决饭堂重建时的吃饭问题,朱振华借了支队后勤部的炊事车,饭堂就零时设置在了学习室,比过去宽敞多了,因学习室和电视房共用,吃饭时也能看电视,活跃了大家的愉乐氛围。一个战士说道:“班长,新饭堂能安装电视就好了”
班长答道:“做梦吧!饭堂怎么可能装电视”
这句话提醒了朱队长,将饭堂装个电视边吃饭边看新闻频道,顺便了解时事多好,于是连忙打电话增加了预算。
开工这天,杀了黑狗,放了鞭炮,举行了开工仪式,商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也有宣传报导的需要。朱振华还上台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说得像眉像眼的,加上高大的身材,显得气场十足。这让刘八百刮目相看,朱振华读书成绩不好,训练也差,这些方面的能力好像与学习训练并无关系,这些能力只和他的家境和生活阅历有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吧。试想,如果朱振华一出生都在八里沟种地放牛,他最多只是一个傻大个,甚至因为吃得差营养不良,个子也没这么高,傻大个也当不成,只算一个傻小子,投胎真是个技术活,刘八百感叹道。
饭堂项目六月初开工,七月底完工,工期两个月,施工场景紧锣密鼓像那个夏天一样热火朝天,终于在那年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前竣工。饭堂从一层石棉互房变成了两层钢筋混凝土楼房,一楼是饭堂和厨房,还是沿用过去的旧餐桌,只是墙壁上挂了一个60寸的电视,但整个环境干净整洁,比过去好了不少。
二楼是个大包间,中间放置了可坐二十多人的大餐桌,桌子一端的墙上挂着硕大的电视,占去了整个墙壁的三分之一,另一端放着一套红木沙发,来自某老板友情赞助,沙发一侧的墙上挂着巨型八马图,给人一种马到成功的感觉,很明显二楼要建得气派得多,这里后来成了商会的私人会所,为什么他们要舍近求远建会所,因为有些愉乐游离于法律边缘,这里绝对安全,比如较大赌注的打牌,直白点说就是开赌场。所以平时二楼总是锁起来,只有商会搞活动和上级领导检查才能使用,商人总是逐利的,什么时候也不忘了为自己考虑。
八一节这天,中队搞了重大的庆典活动,朱振华特批了除开执勤哨兵外都可以喝酒,商会的老板在二楼,战士们在一楼,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营造出了过年才有的喜庆。虎口监狱驻警二十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被朱振华几个月就解决了,大家都对他表示赞赏,曾一度认为朱振华不能胜任工作的刘八百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不得不佩服支队领导的用人艺术,如果领导真让他来当队长,肯定做不出如此成绩。
饭堂建好后,又用挖机将进营区的路扩宽了1米,将修饭堂拆出的水泥砖块全部压在路基上,又从县里用水泥罐车拉了几车搅拌好的水泥,三两天时间就将路铺好了,班长们想想几年前自己动手硬化执勤便道的辛苦,不得不感叹钞能力的强大。
路面硬化好了后,又按朱振华的要求在路边栽种了几米高的银杏树,一排9棵整齐排列。朱振华喜欢银杏书,因为它一年有四季,四季不同景,春天生机勃勃,让人充满希望,夏季绿树成阴,给人带来清凉,秋季树叶金黄,让人感到收获满满,冬季又落叶归根,尽显冬日暖阳,这正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人生态度,只是一般人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