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元2062年,此时第三次世 界大战已结束19年,人类从战争泥潭中走了出来,许多城市在废墟上重建,个别因为核 污染只能另选他处,许多尖端科技研究事隔近三十年后重回正轨,此时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增加到了六个,印度由于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三,并且常备军规模世界第二,顺其自然地加入了常任理事国行列。而英国的位置被荷兰取代,主要是战时荷兰的高科技农业工厂养活了全欧洲的人,并且其芯片光刻设备方面的垄断实力延续了下来,再加上没有直接参与战争,此消彼长下取代了英国的位置。
此时各个大国最关心的是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验装置:巨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3.0版本。虽然三十多年前由于超导技术突破,人类仿佛已经看到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曙光,但随之而来的战争浇灭了这一希望。ITER的2.0版本于战后第三年重启,是一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在最近一次实验中Q值首次超过了10,已经摸到了商业化的临界值。这次3.0版本不同于之前总是把反应堆越造越小以节省成本的做法,这次科学家们想一举造出超大功率的人造太阳,一次性解决人类能源需求,所以3.0版本的装置比前代大上几倍,而科学家为防止巨型核聚变装置出现意外事故时对人类造成毁灭性伤害,将这一巨型装置的选址放在了尼莫点附近的海底,尼莫点是海洋中离大陆最远的点,最近的陆地也相距2688千米。
战后各大国间的协作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各大国都对ITER3.0项目倾尽所有,海底的巨型基地得以在两年内基本建设完成。现在是最后调试设备的紧要关头,参与ITER3.0计划的大国都派出了本国部长级别的要员常驻海底基地。也正因为此,另外一个国际重要组织,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干脆也把办公地迁了过来,因为各大国的部长要员同时也是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的国家代表,如此一来召集开会就方便了,另外ITER3.0点火成功后将会供电给建在周围海域的高能激光发射装置,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将此发射装置放在了未来十年发展规划里。
由于第三次世 界大战中使用的核武器对人类造成了挥之不去的巨大伤害,战后各大国终于一致同意永久停止使用核武器,并将库存的核武器用于行星防御。之所以这么兴师动众地又是用核武器,又是用高能激光发射器来对付小行星,是因为十八年前一颗直径四公里的小行星几乎就要撞上地球,最后掠着地球大气层呼啸而过,产生了类似通古斯大爆炸的效果,导致几万人丧生。在那之后联合国专门成立了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对今后可能飞向地球的小行星进行提前拦截。事实上十八年前美国曾发射了一枚携带300万吨TN T当量核 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图炸毁该小行星,但由于小行星速度过快,达到了20万公里每小时,是第三宇宙速度的三倍有余,该导弹并没有命中目标,并且由于准备仓促下弹头并没有配备类似高射炮近炸引信或延时引信之类的专用引信,也没能靠核爆冲击波打歪小行星的运动轨迹。之后在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的协调下,各个核大国交出了核武器库存,并换装了适合撞击小行星的引信,由理事会统一管理。这样一来理事会的理事长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男人”,为了制衡理事长的权力,理事会的运作机制削弱了理事长的实权,平时决议由九个核大国投票,理事长则不投票,三分之二以上赞成则决议通过,如果出现6:3的情况则由理事长复审,此时理事长拥有一票否决权。理事长的人选有几个条件:1、没有军方背景。2、有天体物理研究或宇航局工作经验并表现突出。3、善于沟通组织。现在的理事长是法国人让·雷埃尔博士 ,曾主导了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更新换代,使之兼具导航、通信、监测和传输功能,一举成为了比星链更重要的卫星系统。
这天让·雷埃尔紧急召集九国代表来到海底基地的指挥中心,他站在巨型3D投影的太阳系旁边,指着太阳系边缘一个红色移动光标说道:“各位下午好,今天格林威治时间上午六点零三分,我们位于冥王星的探测装置探测到有一个高速移动的疑似小行星飞入了柯伊伯带,当时速度大约为两倍第三宇宙速度。之后我们启动了全面监测预案,发现它的方向正是地球!”
“它有多大?还有多久到地球?”急性子的俄罗斯代表罗斯托夫斯基问道。他总是喜欢坐在理事长对面的座位上,气场十足。
“这正是我紧急召集大家过来的原因,在我们发现它不久后,它便消失不见了,我们的哈勃望远镜、韦伯望远镜、ELT、FAST等等等等,全部丢失了目标!”
“什么?怎么会这样?”高丽国代表姜再勋问道(此时朝鲜半岛已实现统一,新的国家中文名沿用古代高丽国国名),“会不会它是一个大冰块,难道是彗星?”
“别傻了,是彗星的话老雷就不会紧急召集我们了。”美国代表理查森讥笑道。
“一小时前我也怀疑过是彗星,但我们在土卫六的磁感应传感器发回了一些异常数据,数据显示在土星轨道附近存在巨大能量波动!”
一向冷峻沉默的中国代表李子谦说道:“它在加速。”李子谦穿着传统的中山装,发型干练而得体。
所有人面面相觑,三四个说英语的代表几乎异口同声叫道“难道是外星飞船?”其中包括英国代表格兰特,英国虽然被踢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因为拥有核武器和两所顶尖大学仍然是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成员。
“是的,如果按照第一次监测到它的速度,飞到地球所需时间要按月计算,可是短短几个小时,它就出现在了土星轨道附近,如果土卫六探测到的异常就是它的话。”
“那可如何是好!”印度代表辛迪有些着急了。
“你忘啦?老雷有组织我们商讨遇到外星文明时的预案。”法国代表马塞尔拍了拍老乡的肩膀。
“是的,我们有预案。”雷埃尔打开一份白皮书,说道:“我们照章办事,目前首要任务是密切跟踪这个东西。”
“让我们来重新过一遍预案吧。”荷兰的海伦娜是唯一一个女性代表,荷兰也是唯一一个无核大国。
“先知指引我”,阿盟代表拉希姆皱着眉头低声念道。此时阿拉伯地区主要国家组成了类似欧盟的组织,而欧盟在战后影响力反倒削弱了许多。
会后各国代表知会各国首脑后就各自回房休息。
午夜时分,印度和高丽代表还在和国家首脑通话,其他代表基本都在休息,这时雷埃尔又召集起大家。
美国代表理查森睡眼惺忪地说:“发现外星小杂种啦?”
雷埃尔看了一眼理查森,略一苦笑,说道:“是的,就在十分钟前,地球多处光学望远镜均观测到了它,一艘飞船突然出现在月球附近,目前已确认不是任何人类产物,各位,我们见证了人类第一次接触外星文明。”说罢雷埃尔展示了几张拍到的图像。
“一个科技比我们发达的外星文明”高丽代表姜再勋说道。
罗斯托夫斯基马上反驳:“我看也未必,这船个头并不大。”
确实,这艘船相比于许多影视作品里威武庞大的太空战舰来讲,显得有些单薄。飞船总体上是呈拉长的H型,前方有两边各一根伸出的钳状物,后面是半圆形舰桥连接着船舱,并没有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那种不停转动的环形引力发生装置,尾部是两边各一台推进器。
“有点像一只少了脚的螃蟹”荷兰海伦娜打趣道。
众人发声大笑,对这艘外星飞船的畏惧此时已经少了几分。
雷埃尔耸了耸肩,说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方的动力装置显然要比我们先进许多,并且拥有隐形技术。”此时虽然已经距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发射已经过去了85年,但在太空飞行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除去帕克号等绕太阳轨道探测器)仍然是旅行者一号,还不到第三宇宙速度。
“它看起来不像是来征服地球的。”俄罗斯代表罗斯托夫斯基说。
“也许是来和平交流的呢?”海伦娜的表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她是一个语言和社会学家。
“也有可能是来搞破坏的!” 美国代表理查森立马反驳了她。
“那我就去杀它个片甲不留!”罗斯托夫斯基是军人出身,参加过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俄罗斯空天军总司令。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时,雷埃尔示意大家都静一静,说道:“不管怎样,我们按照预案行事。”
此时指挥中心突然传来急切的敲门声,只见负责卫星与传感器信息统筹的日本人中田君冲了进来,慌张地说道:“各位,就在刚刚,我们多个无线电接受装置都收到了来自飞船方向的信号,我们很轻易就判断出是一段摩斯码!”雷埃尔示意把内容投到大屏幕。
地球人类,我们是来自麒麟座的艾瓦星人,这是我们的科考船,舷号267,隶属于猎户座悬臂第二舰队。我们来此执行任务,请立即缴械,以免引起不必要冲突。我们将在两个小时后进入地球大气层。
指挥中心除了能听到中田君的喘气声之外一片死寂,大家都盯着大屏幕。这次平时话不多的中国代表李子谦率先打破沉默:“他们为何会摩斯码,为何会人类的语言?”
“应该是他们的科技能在短时间内破译我们的信息并翻译出来。”阿盟代表拉希姆答道。
“竟然要求我们缴械!这不是还没开打就要求对方投降吗?而且对方只是一艘科考船,岂有此理!”缓过神来的罗斯托夫斯基咆哮道。
“确实有些霸道,然后他说要执行任务,会是什么任务呢?另外麒麟座在哪里?”海伦娜联想起了一些电影中外星殖民者拿人体做残酷实验的情景。
“麒麟座是现代88星座之一,其玫瑰星云比较出名,几颗主要恒星距离地球一百多至六百多光年不等。”英国代表格兰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著名天文学家。
“我看基本不会是什么好事,否则他完全可以明说。”高丽代表姜再勋说道。
“我们的预案有相应说法吗?”法国代表马塞尔望向雷埃尔。
“准确的说没有”,雷埃尔将白皮书相关章节投在了大屏上,“我们有应对外星舰队的武装挑衅的预案,有应对外星和平使者的预案,但一艘科考船要求我们缴械……这恐怕没有。”
“我主张击毁它!”罗斯托夫斯基振臂道。
美国代表理查森反驳道:“击毁肯定不合适,毕竟这是人类第一次接触外星文明,但对方又十分霸道要求我们缴械,我主张进行武力威慑,象征性射击并询问对方具体来意。”
“万一本来对方没有恶意,我们一挑衅对方反而报复我们呢?”高丽代表姜再勋问道。
“那就等他们降落,然后说一声嗨”海伦娜说道。
大家显然不太喜欢这个选项,纷纷议论起来。
“不管怎样,目前事态严重性已经不适用于代表投票了,必须请国家元首出来了。”雷埃尔说道。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各个代表向国家元首或联盟主 席汇报情况后,可能是由于各国元首都经历过政 治险恶,均不赞同坐以待毙的选项,都对武力示警这一折中方案比较认同。
这时联合国秘书长埃塞俄比亚人哈迪斯也接了进来,表示就这一事态不另行召开常任理事国会议,由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全权安排。
“既然大家都同意武力示警这一方案,那我们就在对方进入大气层之前实施。”雷埃尔开会又拟定了警告内容以及选用武器和打击目标等具体事项。
请立即退回月球轨道之外并表明具体来意。如不回答我们将对你方飞行物进行武力驱赶。
但267号飞船仍然没有停止驶向地球。
指挥中心又重复了一遍警告,对方还是没有回应并继续前进。雷埃尔向发射中心工作人员点头示意。
“五、四、三、二、一、发射!”雷埃尔按下了发射按钮,部署在地球中轨道的两颗装备了激光发射装置的卫星朝267号飞船身前的两个“钳子”发射了高能激光束。这两颗激光卫星分别为美俄双方在战时打造,本来在近地轨道准备朝地面发射,战后由行星联合防御理事会接管并改至中轨道。激光束从卫星到267号所在位置大约需要1.1秒。
众人在经过不长不短的1.1秒过后,本想看到“两只被烧焦的蟹钳”,但是两秒、三秒过去了,仍然什么也没发生。
众人面面相觑,罗斯托夫斯基首先发话:“这不可能,这种激光束可以把一架战略轰炸机都瞬间摧毁!”
“激光束有没有正确命中目标?”雷埃尔询问负责激光武器作战的指挥人员。
“两发激光束均命中目标,但没有造成伤害。”指挥人员回答道。
众人都有些垂头丧气,中国代表李子谦冷静地说:“可能是被某种能量护罩给挡下来了。”此时多个国家都有过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实验,但是没有实际应用。
“不行,我们不能任由他们鱼肉,用上我们威力最大的核 弹头朝他们发射过去!”
“你是要把赫鲁晓夫送给外星人吗?(前苏联赫鲁晓夫级氢 弹号称当量为一亿吨T NT炸药)”美国代表理查森笑着说道:“估计能把月球也炸掉一半!”
美国人这句玩笑话提醒了众人,对付外星人的核武器也不是当量越大越好。
就在这时,接收站又一次收到了来自267号飞船发来的摩斯码,这次的内容是:
我重申一遍,切勿武力抵抗,否则后果自负。
罗斯托夫斯基又一次显得极为愤怒,其他代表大多感觉很头疼。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时,雷埃尔说道:“召集各国首脑一起讨论吧。”
这次的讨论不像之前那样意见统一,美俄极力主张用适当武器摧毁267号,以绝后患。而中国和荷兰则认为打击也不一定能造成伤害,还是不要着急惹毛外星人比较好。其他几个国家元首要么在犹豫,要么在和幕僚或成员国元首商量。
“各位,267号已经飞过地月距离的一半,我们该作出决定了,请九位元首投票吧!”雷埃尔示意众人看向大屏幕。
八位元首都已投完,现在是5:3,赞同打击的多。最后轮到英国首相,英国首相表情略带伤感,说道:“经过我们一致讨论,我把决定权交给英国威廉国王。”
在战时加冕的威廉国王此时已经80岁,屏幕里只见他从椅子上颤颤巍巍站了起来,说道:“我投赞同票,主保佑我。”
这样一来就是6:3,这样并不能直接通过,而是会触发理事长复核。雷埃尔坐在主 席位,众人目光都投向了他。
他犹豫了片刻,显然心情有些复杂,但就如之前他给人的干练果断的印象一样,这次他思考片刻后站起身来,郑重地向大家宣布:“我将不行使否决票,决议通过!”
众人表情各不相同,有人长舒一口气,有人神色凝重,有人耸耸肩,但最终大家都接受了这一结果。
准备打击目标的流程刻不容缓,还好这次可以用到理事会的应急预案,发射程序很快准备完毕。
“三、二、一、发射!”雷埃尔再一次按下了发射钮,此时267号已经位于靠近地球三分之一地月距离上,科学家经过计算,决定发射三枚弹道导弹,每枚两百万当量TNT炸药,从三个方向飞向267号后同时引爆。
距离目标倒计时二十四分三十六秒……二十四分三十五秒……
由于弹道导弹速度比对方飞船慢得多,这次打击任务更像是守株待兔,弹头进入太空后虽然可以变轨,但幅度有限,科学家寄希望于能够形成核爆炸辐射网,覆盖飞船的前进路线。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这二十四分钟走完。这时实时画面已在全球各地直播,几亿人在街头抬着头共同等待命运的审判。许多人开始祷告,许多不在亲人身边的开始打电话给至亲,也有一些人闭上了双眼。
弹头自带传感器已探测到目标,目标没有改变航向,距离引爆五秒、四秒、三秒、两秒,一秒,引爆!
一号弹头引爆成功!
二号弹头引爆成功!
三号弹头引爆成功!
众人看到屏幕中绽放的巨型“三叶草”,欢呼雀跃起来。
“这下够外星人好好喝一壶了!”罗斯托夫斯基狠狠地说,然后拍拍边上美国代表理查森的背,两人竟然有种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在太空引爆核 弹并不会有蘑菇云,但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并伴随着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这些高能辐射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引发了壮观的极光现象,在地球多地,人们都能肉眼看到这一景象。看到极光的人们确信这次打击必定十分成功,在街上的陌生人也相拥而泣,人们爬上车顶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但是正在庆祝的人们只高兴了十多秒,随着巨型三叶草逐渐散去,在中心位置出现了人们最不想看到的身影——267号,它毫发无损,甚至航行轨道都没有偏离半分。
指挥室的众人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来还和理查森搂在一起庆祝的罗斯托夫斯基瞟到了一眼大屏幕,瞬间脸色大变:“这不可能,不可能!”他大叫起来。旁边的理查森看到他眼神就明白发生了什么。阿盟代表拉希姆和姜再勋目瞪口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而海伦娜甚至绝望地哭泣了起来。
雷埃尔这时仍然十分淡定,他环视了一圈众人,说道:“各位代表,你们做了该做的事,接下来只能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