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E
书名: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传 作者:能慧 本章字数:1052字 发布时间:2024-05-14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善知识……”

  “师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当刚一坐下,圆梦和尚便对慧能展开了话题:

  “慧能哪,你好像说过人给诵过四阿含的吧?”

  “是过了一遍,师父。”

  “好像你还说听闻之中,于顿于渐不时有些意会,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师父。不但有印象,刚才受师父顿渐渊源开启,现在更有回味了。”

  “说来听听。”

“师父。佛祖当年面对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诫‘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1),就是复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过程中唯由‘精勤自护’(2)‘不放逸故’(3),才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

  而于那些颖悟之人,则谓只要对大千世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实相深入观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5)。‘如是精进住故’(6),‘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且时人闻法当下有证菩提者不计其数,更是说明了问题。

  师父,弟子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圆梦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之中,更是决计要尽全部心力来成就这个异常颖悟的求法者了,于是想了想便有所展开了:

  “说得好。

  贫僧以为,刚才所言一切更在于佛本义理解,或才问题关键。

  因为教下普遍认为,佛乃万劫万修终极果位,所以世人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并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渐近渐达。

  这种情形到了东晋,一代高僧支道林却是于中提出,修行至修道位第七地时,便可顿悟无生法忍,使人到达一个脱胎换骨境界,之后若继续努力,就能成就佛的果位,其说便是人谓小顿悟。

  此顿悟之说,已在强调于佛本义理解了。

  因为,这一思想旨趣,已如中阿含罗摩经中所意世人成佛,是在走上了一条趣智、趣觉、趣涅槃修习正途。

  而道生大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8),当然更是阿含常谓智慧成就才是人学佛得佛第一义的回归和强调了。

  为此,大师不仅坚信‘一阐提人皆可成佛’(9),还惊世骇俗提出了‘善不受报’(10),‘佛无净土’(11)之义,不但将世人成佛更是着落在了与佛精神相契之上,还使人皆能佛从此有了可依可凭深厚义理。”

  “师父,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人皆佛性之人,只要达佛境界,即是成佛了?”

 

———(1).《杂阿含经.上.六入处诵第二卷第十.二六三经》;(2.3.4).《杂阿含经.上.六入处诵第二卷第八.二一一.二一二经》;(5).《摩诃般若经》卷1;(6).《杂阿含经.下.道诵品第四.卷第三十五.九八七经》;(7).《增壹阿含经.下.卷第四十一.四O六经》;(8).《续藏经》第150册;(9).《佛祖统记》卷二十六、三十六;(10.11).道生《注维摩诘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