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定计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089字 发布时间:2024-05-12

三十七节、定计
    由于有‘李老弟’的引路,曹友闻决定大家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行动。
    当晚戌时初,廖老六和杨逍他们相继回来,报告了他们所见。向西的蒙军今天在长道县城停留下来了,没看出有什么意图。向东的蒙军则折向东北方向,意图想必是去进攻被金军占领的皂郊堡。昨晚在距皂郊堡约三十里的地方宿营,今天中午却又不慌不忙地在距皂郊堡约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扎起了简易的营寨,杨逍他们回来时,他们已经在晚餐,这有点不象蒙军一贯的作战作风。
    就大宋来说,步兵一天的行军速度是四十至六十里,骑兵的行军速度是六十至八十里,主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蒙古军的速度也差不多,可参考大宋骑兵,这种进军速度,让曹友闻和老杨感到有些不解。他们分别将目光看向对方,又几乎同时张口,最后曹友闻让老杨先说:“廷鹤兄、您看蒙古大军的调动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曹大人、愚以为这极有可能是蒙军为天水军设的一个陷阱。”
   “对,久攻不下,摆出撤退的姿势,引天水军的守军出城追击,或者让已成孤军的天水宋军撤往他处,蒙军或伏击或追击,都占主动,步兵哪里快得过骑兵,蒙军一定会杀个回马枪,在长道的蒙军看是没有什么行动,也许在撤往长道的路途中已经分兵在什么地方埋伏了。”
    “向东北这支蒙军也有明堂!摆出要去进攻皂郊堡的姿势,而又不展开行动,蒙古与金国已打了二十年,为什么不立即展开行动呢?在下认为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在看天水军的宋军的反应,还是意在天水军。区区几千骑兵,他们应该还没能力去捣完颜仲德和汪世显的后路,两面受敌是兵家大忌。”
   “廷鹤兄、您分析得对。”
   “曹大人、您这么一说,小生想起了,我们整个打探过程似乎太容易了些!按理说,大军开拔应派出大量斥侯才对,我们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抵近侦察。”
   “廖壮士、你们有没有其它发现,比如说鸟啊,野兽啊什么的。”
   “曹大人、我们没有------呃、是有点奇怪,我们回来时,路过祁山时,惊飞的鸟比以往多,以往夜晚没这么多的鸟。”

“廷鹤兄、蒙军在祁山有伏兵。”
   “曹大人,这可能就是一个诱敌之计。”
   “张大人该不会中计吧!还是尽快进城为好。李老弟,你来安排今晚进城事宜。”
   “曹大人、有您在,在下可不敢造次。”
   “李老弟,你就不要推辞了,你对军城的情况最了解,你们以前与军城也早有秘密联系的方法,这个重任当然非你莫属。”
   “曹大人、这也没什么特别的,以往我们多从北门入城,先在南山上向城内北门方向射两支响箭然后我们从西汉水用竹筒游水到北门外,北门离西汉水近,码头以前十分繁华,渡口边有一些小商店和一些小客货栈,蒙古兵来了后,人早跑了,蒙古兵就把这些简易的房屋、草棚烧掉了,晚上除了巡逻的,几乎没怎么防守,他们也巴不得我们从北门出来呢,出门就是水,怎么跑。”
   “这么冷的天,你们就不怕冻坏?”
   “我们这些传递消息的人,都是挑选水性好的,且现在国难当头,哪里顾得上冷不冷,受点冻总比丢命强。”
   “哦、那你们都是固定从北门进出吗?时间又怎么把握呢?”
   “也不是固定的,以我们发的响箭为信号,您看。”
    李老弟从箭壶中拿出两支响箭,箭杆比普通箭杆大一倍不止,用竹制成,没安装金属箭头,箭头部分是半个竹节,头部用黄泥塞住,跟尖约两寸处开孔,箭杆批二节后被打通,内装火药,药量根据需要控制,然后塞住,再从箭尾处也开了一个小孔,里面伸出一条火药的引线。
   “曹大人,我们的响箭都是火箭,里面的第一节都装了火药,引线的长短我们都经过计算试验过的,发射时用一石五斗的弓,发射前点上引线,当箭到最高点时爆炸,周围十里都能看见。如果不爆炸,那支箭不算在约定的箭数之内。第二支箭在哪个城门方向爆炸,就是在哪个城门进城。时间约定在第二支响箭发出后一个半时辰。”
   “李老弟、你们真不简单呐,居然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曹大人、我们哪里想得出这些办法,这是张大人想出来的,我们可不敢居功,张大人待我们真不错,所以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
   “是啊!张大人是个好官呐。廷鹤兄、李老弟、你们看我们从哪道门进城好?”
    老杨明白曹友闻不想从北门进城,教授是文官,从河中游上来进城,一身水淋淋的,既受不了那个冷,也有辱斯文,不然他也不会走祁山道,走粟亭到天水的小路早到了,也免去了他奔波之苦。
   “曹大人、愚以为走东西门都可以。”
   “哪就走西门吧,我们先去发箭。”
    一行八人四马经过一个时辰才摸到天水城南的山坡上发出了响箭,响箭射出在空中爆炸后,老杨感觉到城南的山麓、西汉水北岸东北的山上、天水城西面的山区,惊起了不少夜鸟。发完响箭后,他们便迅速潜伏到城西南的山坡上。
    一路上,老杨和曹友闻交流c了自已的想法,蒙古兵可能已四面设伏,也许他们经过之时已被伏敌发现,没向他们发起攻击只不过是不想破坏他们的阴谋。
    他们原来没打算让廖老六他们三人进城的,现在计划得改,凭他们三人的能力和经验,肯定是逃不脱被蒙古兵俘虏或屠杀的命运。老杨一个人不可能保全他们在重重包围之中安然突围。
    老杨决定在城西南的山下给他们作掩护,待他们进城后就返回蒋家堡。他一个人突围方便些,在这山林中,要想对付同在暗处的他没那么容易。
    老杨将儿子杨逍拜托给曹友闻照顾提携,并约定一个月内如果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找他,可以让杨逍或曹杰到蒋家堡找他或留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