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D
书名: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传 作者:能慧 本章字数:1359字 发布时间:2024-05-12


一三四.顿渐渊源

 

  饭前饭间,不待圆梦开口,慧能便主动将自己所来所去作了扼要告诉…… 

  ——怪不得呢!

  门外对坐之后,圆梦又问了些相关问题,那想说能说,心里已是大致有底了。

  季春时节,高高山上午时阳光格外明丽。暖暖一派醉人之中,倾巢的蜜蜂于眼前桃花正盛、梨花方艳馨香不失时机恣情肆意。而清晨兴奋难抑那些鸟儿们,此刻却不知忘情何处了,像是刻意在给春阳之下花儿流光溢彩及新翠伸枝展叶以更充分自在、更专致用心。

  天地多情,万物承意。

  慧能和圆梦此时面对这迷人醉心春光春色却视而不见,反心心念念执着一些艰涩枯燥议题在绞脑汁,假若周遭有灵看着想着他们,会不会有一种怪怪感觉,会不会还有所发问、有所思启呢?

  因为,天地如此深情敞开了怀抱,人那丰饶敏感之心,此中不为忘我陶醉、忘我沉浸,这究竟是有负刹那生命美美时光,还是这类功课之时之中更之后,人反会于天地之美别具只眼,于生命所贵更解其义。

  就说有佛吧,

  是不是也只千年之远、万里之遥他乡异国之事,其与我们九州何干,谁又见过了什么?

  若说无佛吧,

  那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佛陀更佛法,却又那么真真切切影响甚至决定着世人的生活和生命。这究竟是佛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生生闯进了人们的生活生命,还是佛本来就是人生活生命至关要紧且生活生命本身呢……

  此中此时,慧能轻声相问了:

  “师父,道生大师‘顿悟成佛’里佛为何佛,人又如何着落,望师父教我?”

  “不知善知识对顿悟成佛渊源是否有所了解?”圆梦和尚却是反问。

  “师父,于顿于渐,弟子除闻阿含不时有点儿意会之外,还真一无所知。”

  “但愿贫僧能为善知识说个大概。”

  圆梦和尚目光幽渺,思绪显然已在千年之远、万里之遥了:

  “佛陀创教之前,古印度普遍信仰的婆罗门教认为其社会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是从宇宙至高之神大梵天口、肩、腹、足分别降生世间的。因此,人的高低贵贱,不但生来截然有别,且死后去路,也有根本不同。

  四姓之中,

  只前三族能再生人世,故称再生族;

  首陀罗出生卑贱,只一世而已,不能复生,故谓一世族。

  但人再生,也非自然而然,更非一律平等。

  专司祭祀职能的婆罗门所出高贵,因此不用修行,只须死前诵经,即能与大梵天合一归元,此再生之道,便谓顿悟法。

  而刹帝利和吠舍族人,一生除必须祭祀诵经外,还得苦练禅修,才可不断接近并终归梵天,此谓渐证法。

  这种与大梵天合一再生之顿渐,贫僧以为,或修佛成佛顿渐渊源吧?”

  “原来木有本,水有源呐!”

  听了此说,慧能对某些问题已似有意会了。

  “梵生万物,人亦梵出。

  其所谓顿渐,也只保再生而已。那高低贵贱及成仙升天等等,全在人的修行。于此水土生长起来的佛法,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有顿悟渐修于人成就润浸了?”

  圆梦和尚进一步为慧能诠释其义。

  “为人归梵,唯求来生。而人修佛成佛,却在解脱生死、自在生命。

  师父,那顿那渐,或更在于佛本义理解不同吧?”

  ——那顿那渐,或更在于佛本义理解不同!

  圆梦一闻,惊异之中不仅顿有开窍之感,内里更觉十分欣慰,这不正是自己不得他人理解关键所义吗!想不到这南来年轻求法者不但与自己多年所思不谋而合,且还更为直接、更为清晰,与之展开“顿悟成佛”之论,谁师谁……

  ——“首座师父……”

  这时,一年轻和尚背着背蔸,远远大声招呼。

  “是来摘莱的,顺便也送些日用。”圆梦告诉慧能。

  “师父,我去帮忙吧?”慧能说到。

  “行。我们一块儿去,早点儿弄完好安心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