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明媚,春风料峭,浮云乍起,燕雀腾飞。
黑石山没有显出巨石原貌,像一头石雕巨兽,屹立于逐鹿的北方高原上。东方的光线从云层的稀薄处,缓缓透射到这片高原上,人的视线变得越来越开阔了。地气很快散去,变成一层轻薄透明的雾气,在草上飘来荡去,仿佛一个飘逸的仙子舞者。
黑石山位于青冥湖的东北方,乃是烈马族最早的发迹之地。烈马族乃是西北强族之一,控制过青冥湖大片疆域,以放牧牛马为生,逐水草而居。
莫氏先祖亦属于上古时代的马族旁支,由于族人数量极少,无法与其他马族对抗,因而躲在秦山的山谷中,以打猎采摘为生。到了灭龙纪初,敕胡草原爆发大战,吉犁、乌塞、高车、平湖等部落皆参与其中,相互争夺草原霸主之权。铁棘部虽然并非最强大的部落,但其首领铁毕木很有韬略,最终在残酷的大战中胜出,建立了部落共国,并在海泉建城定都。铁毕木就是铁铎祖先,而海泉不断发展,有了如今的规模。
由于在敕胡草原大战中失利,磨迭部穿过苍岭,逃到了秦岭之中,与莫氏部落融合起来,势力渐渐强大,控制了榆筑草原。彼时,烈马族与其他部落争斗多年,战争消耗极大,兵源补充更是捉襟见肘,于是邀请莫氏助阵。
那时,莫氏先祖名叫莫窟,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组织精壮勇士,与烈马族部队并肩作战,继而又占据了风吟岭至西望山间的地方。正当西北游牧之地部落相互征战时,廊中强支持商队西进,以武力威胁征服土著,控制了苍岭以东的大片土地,势力范围直抵草敕草原。
为了应对廊中在当地扶植的部落,感受到威胁的铁毕木派出使者,与莫窟暗中联系。铁毕木除了希望相互成为强援,共同抵挡东方强国的推进,还提议支持莫窟取代烈马部,成为函陵高原的强者。莫窟野心勃勃,受到铁毕木鼓动后,便在烈马部落主力外出征战时,率部下攻陷黑石山烈马部大本营。
烈马部得知消息后,迅速回援老寨,与莫窟在黑石山鏖战,最终未能取胜而兵败西逃。莫窟乘势扫荡周围部落,控制了高原大片领土。到了灭龙纪末、元世纪初,烈马部与天域高原诸部东进,意欲与莫氏再次相争。那时,莫氏首领叫做莫仲,主动向崛起的鹰族示好,得到了卓英鹰族精锐支持后,又在黑石山大败来犯马族,最终统一了函陵高原,建立了苍陵国。
为了铭记先祖之功,元世纪中期的国主莫过下令,在黑石山建丰碑柱,撰写历代君主功业。有人传言,莫过是受灰子影响,利用丰碑柱压制烈马族。
如果烈马部足够强大,靠一个丰碑柱能够压制吗?泰平遥望着黑石山,对莫氏的愚昧感到可笑。然而,对于墨国的未来,泰平突然感到有些迷茫。我是为了莫柏富强苍陵,还是为了墨白重塑一个墨国呢?
黑石山的东北方向是卡阳山,两山被王国大道东西分开,由一条发端于卡阳山东坡的小河连接。卡阳山下有一个丹卡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士绅,乃是乐善好施的南格子。
南格子游历甚广,学识十分渊博,经过多年研究,改造了印刷术,发明了用构树韧皮枝茎造纸的办法。如今,南格子发明的纸在墨国全境推广,甚至售卖到了党、蕃等郡。为了颂扬南格子,墨国百姓将南格纸又称为新纸,而将柴仑造的纸称为旧纸。
泰平右边跟着离获、乌兰与巴托,左边则是凌雨涯与腾格诺,全都骑着高头大马,继续沿王国大道向逐鹿而去。
远远望见逐鹿城时,泰平看到一支骑兵等在城外,为首者是大将戎悍。
“大良归来,戎悍真是高兴。”戎悍纵马迎上来。
“戎将军气色不错啊!”泰平笑道。
戎悍向泰平介绍了墨国近况,亦说了收集到的各地信息,与泰平路上了解的情况,倒无太多出入。
“墨白大王听说大良返回逐鹿,非常高兴,已在王宫设下酒宴,准备替大良洗洗风尘。”戎悍说道。
穿过王城北门,转过雨王塔,泰平一行来到墨国王府。王都一切如旧,城池扩建有序进行,太学院等建筑如期推进,与泰平离开时并无二致。泰平与离获众人进入王宫,宫人的引领下,进入海内归一殿。
海内归一殿灯火闪烁,宫人侍从来回穿梭,为殿内朝臣布菜置酒。眼见泰平走入大殿,墨白连忙走下王座,大步地来到近前,伸手抓住泰平的双肩,用力地晃动了两下。
“大良总算回来了,实在是想死本王了。”
“泰平有辱大王使命,未能促成与天后之婚,真是有些羞愧。”泰平颇为真诚地说道。
墨白的秘密,会成为墨国的隐患吗?泰平心中暗忖。
“周薇在四王山突遇变故,谁也无法预料到,大良何必为此忧心。这三位壮士是何人?”墨白问道。
“我在龙鳞镇时遇到了离获三位壮士,因为墨国正缺勇士相助,便替大王答应命他们为禁军将领,将来为大王镇守逐鹿。”
“大良选贤任能无人可及,墨白自然万分信任。我早听人说大良回国,于是命人备下欢宴,大家还是边喝边聊吧!”
“泰平恭敬不如从命。”
墨白重新登上王座,泰平与众臣依位次落座。
“泰平大良喜回墨国,众臣一起满饮此杯,算作大良的接风酒。”墨白将酒杯高高举起,面向大殿内的大臣。
秦程、木燃、荣泽、宋奇、梁尘、姬浊、杨清、屠燕、景谦、屠燕、商雉、吴、里耳、蒙佑、万山、蒙佐、巴根、芈雄、肖鹰、肃慎、秦简、多巴扎仁和戎悍等人全都举起酒杯,一起面向墨白。
“祝大王指点江山,成为亚夏之主;祝大良挥师东进,尽取帝国之地。”众臣齐声说道。泰平与众臣一饮而尽,然后看了看几位新入朝的大臣。
“大良,你未在墨国之时,招贤馆又来了几位贤人,墨白各许以重任。我来向你一一介绍。这两位是任云、奕云学士,乃是望海金香湖畔竹贤镇人,因为受到国内乱局影响,辗转去了帝国,继而又来到墨国。”
“我们曾得乾国墨老指点,听说墨白大王与墨老相知甚佳,故而千里迢迢投奔墨国。”任云说道。
任云与奕云相貌俊朗,颇有儒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