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入:
黑屏。
急促的哨声响起,夹杂着一片拖沓的脚步与沉重的喘息,还有痛苦的呻吟。
1、 绥东要塞
数百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劳工从一座山洞里走出。
劳工们蹲在地上吃饭。
残阳如血。
字幕:绥东要塞,1942年
两辆带篷军车的尾部冲着洞口,篷帘遮挡,看不见车内。
一声哨响,一辆军车的帘子突然掀开。警觉的劳工们忽地站起身,几个鬼子从车厢里站起来,搬起成箱的酒,分发给劳工。
虚惊一场。
劳工们痛饮,不大一会,都醉眼朦胧了。
少顷,另一辆车的帘子猛地掀开 ,一挺机枪喷出火舌。还未来得及看清是怎么回事,劳工们成片倒下。
鬼了往叠起的尸堆上浇上汽油,燃火焚烧。 火焰中,一只胳膊扬起,又缓缓地落下了。
画外传来一个女人甜美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绥东是一座美丽的边陲都城……
2、民航客机
一张报纸,我们看不见看报人的脸。
广播员甜美画外音:六十年前,第二次大战最后一幕在这里上演。当年,日
本侵略者在中苏边境绥东摬内秘密修筑了一批军事要塞……(声音渐隐)
那张报纸掀开,跃出醒目标题:要塞迷踪
画外传来哒哒机枪扫射的声音。
又一页报纸翻过,赫然标题:当年的战俘劳工来绥东祭奠死难的劳工
新闻照片中几位战俘劳工拭泪讲述当年的苦难。
又一页报纸翻过,蹦出大字号黑体标题:寻觅失踪的绥东要塞
新闻图片中几个背着行囊者行走于深山中。
镜头拉开,看报的人是来自省城某大学博士赵梦回(男,32岁,典型的文弱书生)。
赵梦回放下报纸,陷入沉思。
广播传来即将降落绥东机场的信息。
赵梦回身后传来哒哒的枪声。赵梦回转过头,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拿着玩具冲锋枪在射击。
赵梦回莞尔一笑。
3、绥东民航机场
一架客机滑行。
4、候机大厅
一位漂亮的女人(26岁)双手举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迎接赵梦回的字样。她是绥东市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川月。
赵梦回出现。
他快步来到杨川月跟前。
赵梦回:我是赵梦回,辛苦您了。
俊男美女四目相遇,情愫顿生。
杨川月的脸腾地红了。
杨川月:赵博士,我代表绥东市历史研究所欢迎您莅临。
赵梦回:谢谢,您的芳名。
杨川月:杨川月。
赵梦回一愣,然后一笑:川月?很好,人生每天都在时空中“穿越”。
杨川月:梦回不也是另一种穿越吗?
俩人对视。
赵梦回心旌摇动。
俩人朝停车场走去。
杨川月:赵博士,您此行主要调研什么课题?
赵梦回:寻找失踪的绥东要塞。
杨川月惊喜:太好了!
赵梦回:我怕失望。
杨川月:希望也许会在前方恭候您的到来。
“先生!”赵梦回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
“你要干什么?”赵梦惊回身,见一个光头男人(28岁)冲着自己笑,那人手里拎着一个大号军用背包。
光头男人身后跟着一个矮胖的小伙子,一头黄发在脑后系成一个马尾巴,他叫黑子(25岁)。
光头:先生,我跟你半天了,你的穿戴、眼神和走路的姿态告诉我,你是一个文化人,对绥东的历史一定感兴趣,我这里有一兜子半个世纪前东西,老珍贵了,有东北军的军服,有苏联红军军功章,还有日本……(对身后的伙伴)黑子,你说是不?
黑子:老大,这年月不识相的人多着呢。
杨川月:走,别搭理这些乱七八糟的贩子。
杨川月 拽他离开。
光头拦在前面,从军用背包中拎出一顶带网的钢盔炫耀。
光头:正宗的二战日本钢盔,绝非赝品。
赵梦回拿在手里,轻轻弹了弹,眼睛一亮。
赵梦回:哪弄的?
光头:从深山里一个放羊的手里收的。
赵梦回心头一喜。仿佛在黑暗中望见一缕阳光。
赵梦回:这个我要了。还有吗?
光头:要多少?
赵梦回:有多少?
光头:一箱。
赵梦回兴奋得有点晕。
光头朝早就站在不远处一个黄头发的瘦子(23岁)用手指捏了一个响。黄头发拎着大号迷彩背包走过来,从里面拿出沉甸甸一叠钢盔。
赵梦回按捺惊喜,佯做不以为然:那个放羊的是哪个村的?
“是老黑……”黄毛刚吐出半句,被光头一脚踹到一边。
光头:黄毛,怕憋死咋的?!
黄毛不再吱声,习惯地用右手按了按脑袋,头发竟整体移动,原来是假发。
杨川月:赵博士,这些贩子手里的货多是赝品,别听他们胡说八道。
光头一口痰吐到杨川月鞋尖前。
光头:最近,绥东的东山上出现了一只臊狐狸,有时还蹿到机场这疙瘩放臊气。
“你!”杨川月气得发抖。
她拽着赵梦回离开。
身后传来光头的声音:先生,要是有意联系,百度搜索绥东光头二战军用品专卖店。
5、通往绥东市区的路上
杨川月驾车。赵梦回在副座。 他一边在电脑笔计本上搜索光头的信息,一边与杨川月交谈。
网页上跳出绥东光头二战军用品专卖店的信息,并有光头的照片与联系方式。
杨川月:绥东要塞是侵华日军于1940年秘密修筑的,日本人为了保密,在苏联红军进入绥东之前,将劳工全部屠杀,并隐蔽了要塞出入口。
赵梦回:据当年驻守绥东要塞的日本军人披露,1943年,绥东要塞的劳工举行了一次暴动,有少数人逃出了要塞。如果找到这些见证者,一定会掀开绥东要塞的神秘面纱。
杨川月:即使找到他们也未必找到绥东要塞。
赵梦回:这怎么可能?
杨川月:你太天真。
赵梦回神情不悦:……?请赐教。
杨川月:这很简单,就是修筑要塞的劳工们也无法知道要塞的具体位置,何况绥东市千里边境线,林海茫茫,山峦重叠,人迹罕至。
赵梦回:难道一点线索也没有?
杨川月:前年,听山里的一个九十二岁的老乡说当年日本人在老黑山掏了好多年山洞。
赵梦回的心一动。
赵梦回:川月,你刚才说是什么山?
杨川月:老黑山。
赵梦脑海闪回在机场与光头对话的情景:
赵梦回:那个放羊的是哪个村的?
“是老——”黄毛刚要吐出,被光头一脚踹到一边。
光头:黄毛,怕憋死咋的?!
闪回结束。
赵梦回大喊一声:停车!
紧急刹车。
杨川月:出什么事了?!
赵梦回:失踪的要塞肯定在老黑山!
杨川月:十年前,绥东市政府曾组织人马对延绵百里的老黑山区进行过搜寻,一无所获。
赵梦回:川月,我相信直觉。
杨川月:黑格尔说最不可靠的就是直觉。
赵梦回:没有时间探讨哲学,今天晚上我要见到“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