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节 突入白环堡
曹友闻和杨巨流他们两人骑着矮壮的滇马将身体俯靠在马鞍上却十分安全,牵着近五十匹马连成两条线穿林越山而过,将追兵远远抛在后面,追兵即使沿着他们的踪迹穷追,永远也不可能追上了。
原来,老杨看到滇马和川马时,就有了主意,他发现它们是驮马,可能是在大宋境内缴获的,蒙古战马损失太大,就把缴获的马用作了坐骑。驮马虽然矮小,但耐力好,由于经常驮运东西,虽然跑不快,但他们在树林中会选择前进的路线,通常会选择离树枝较高的路线走,因为他们知道绑在身上的货物,树枝是挂不掉的,反而增加自已的负担。而一些高大雄壮的马匹,在树林中行驶时,则往往只考虑自己能过就行了。一些经过特殊训练的并与骑手长期配合的马匹才会顾及到骑手。而一些没有训练好的马匹或者是一些本就不愿意被人役使的马匹,更希望树枝能将役使者扫下马背,还它们自由。
在来到白环堡对面的半山腰时,他们放慢了速度,看到一队队蒙古骑兵正在集结,已有两个百人队冲向由白环堡通向湫池堡的小路;有两个百人队则分散警戒白环堡,两座兵营还不断有骑兵队涌出。
下降到一个山湾里,这里只有一些小树和几丛芦苇,沟底肥沃暖和,野草茂盛嫩绿肥美,马儿倒还本份,他们跃下滇马,先将将马匹重新作了连接,奇怪的是,这些马倒还听他们的招呼,特别是滇马、川马和河西马,对他们的抚摸还很受用,似乎听得懂他们的指令,异种黑马和大宛马虽听不懂他们的指令,但却很喜欢他们的抚摸。他们将剑和刀背在背下,再将身上的物件结扎结实,各取出神臂弓,腰间各带了两壶箭,每壶三发,各有七十二支箭应该够用了。然后上了两匹雄骏的异种黑马,将连接马缰的毛绳绑在马鞍上,必要时可以割断毛绳弃马。
他们现在的位置距堡门略有五六百步,从山麓到白环堡需过季节河,堡门方向的河床较宽,有八丈左右,河滩到官道有四五十丈,现在也基本上被蒙古骑兵踏平了,仅河床边上还有几丛芦苇,起不到掩蔽的作用,一旦下到河床甚至还等不到下到河床就会被蒙古兵发现。
这么多马匹动静一定不小,很多在刚才嚼子已经跑掉了,其实刚才也忽视了马嚼子的问题。五十多匹马,弃掉确实可惜且多半又会回到蒙古人手中,不心甘呀!
“廷鹤兄、怎么办,拼一下吧!”
“曹大人、您作主定,从现在起我是您的随从。”
“岂敢!廷鹤兄、暂时委屈您一下,不能再等了。”
“那就行动吧,在蒙古兵没发现前,我们先不攻击,一旦被发现,就立即下手,我们的弓箭射程比他们远,一旦我们攻击,堡内也应该有响应,如果堡内没有接应那就麻烦大了,但现在只能赌一把了。”
“好。”
他们缓缓驶入河床,马儿们本来吃得正香,他们这一动就不太愿意了,立即引起了骚动,还好由于距堡前的蒙古兵还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且又有一些芦苇遮掩,加上蒙古兵本来也在出动,他们没有被发现。
他们迅速下到河床,通过河床,刚上河滩便被蒙古兵发现了,由于蒙古兵正在背对着他们列阵,阵形后面的几个蒙军听到响动,回头刚好看到这么一大群马,起先还以为是自己人回来了,一楞神的功夫,就开始警叫起来了。
他们此时距蒙古兵约一百五十步,面对的刚好是一个百人队,曹友闻立即开弓,第一支箭射向一个排在队尾正回头看,满脸惊愕正张口惊叫的蒙古兵,正中背部,箭射透了背部的防护甲,但未能透穿,箭头在体腔内,哪里还受得了,轰然从马背上栽倒下来,老杨的箭又到了,又有一个正准备掉转马头的蒙古兵掉下马背。
突然的袭击,又刚好人马又都背对着对手,只有被挨宰的命,待到阵列前面的百夫长回过神来,人马已乱成一团,地上已躺倒了十几个蒙古兵,失了主人的坐骑有的中了箭开始乱窜,排在阵列后边的多是刀手,根本不可能反击,且这时马也回不了头,聪明的就策马往前、往河滩两边逃跑。缓过神来的百夫长仓促之间一边逃跑,一边指挥前边的弓箭手、盾牌手向两边展开,掉头。
已经来不及了,堡墙上的床弩已开始支援,堡门也打开了,从堡门冲出五十余骑,最前面的壮汉与曹友闻有五分相像,也手持一张神臂弓,不断地发箭。在堡侧面防守的另一个蒙军百人队正打马赶来,离现场至少还有四百步,刚才驰向湫池堡小道的两队人马也掉头回赶,可惜距离太远,从两个营门中也有大队骑兵赶来,都太远了。堡门这个百人队已经跨了,伤亡已经过半,人马四散、溃不成军!
曹友闻见到前来接应的人是他二弟,一边用箭攻击蒙古兵,一边高叫:“友万,改防守阵形、撤。”
接应的五十余骑自动两边分开,让曹友闻和杨巨流牵着马匹直奔堡门。堡墙上的床弩改变了攻击方向,射向正从堡侧赶来的百人队,原有的百人队还剩余三十余骑在箭的射程外发抖。等蒙军军营内的大队人马带着崭新的弩车赶到时,只留下一地的尸体、和哀号的伤员,还有一些几匹中箭乱跑的战马在哀鸣。
进到堡门,驻守白环堡的天水军副使李大人已经带着一干中低级军官和白环堡内的仕绅迎了上来,曹友万叫来两个家人接过曹友闻和杨巨流的坐骑去安顿,自己则给大哥介绍白环堡的一众将士,少不得又是一场官场上的礼仪。
原来,曹友闻的二弟曹友万得知大哥调任天水军后,就带着部分曹家堡的堡丁和一些曹家子弟到了天水军,他们到时,蒙古大军还没到,他们本以为曹友闻会从老家走小路上任,从粟亭走小路到天水必经白环堡,所以准备在白环堡等大哥。曹家子弟在天水也颇受人尊重,和一些仕绅和军官熟悉,于是就住在了白环堡。
昨晚曹友闻射书信进堡时,刚好有曹家的子弟在堡墙上,得到书信后,曹友万立即来见李副使,定下了今天的接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