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书名:桃花正美 作者:宸萱 本章字数:4860字 发布时间:2024-05-08

场景46:淑香坊

唐伯虎第一次去妓 院是在祝枝山的怂恿下才去的,他们有时会去妓 院淑香坊喝酒 ,但是两人受到的待遇有天壤之别 。基本上祝枝山是自己要掏钱的,还要被妓 女们挑剔长得不好看、个子太低、皮肤太黑、长了六指等等;

但是她们争相给唐伯虎发白嫖卡 ,无论他走到哪,都会被美女主动招呼,希望唐伯虎与她们亲近。唐伯虎毫无准备地被她们惦记着,这让他既骄傲又惶恐,内心有些膨胀,自己却又觉得很不着调而感到深深的惭愧。唐伯虎本无心在这多流连 ,但是自从看到沈九娘,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让他想起一只让人爱怜的小猫,她从来不会对唐伯虎拉拉扯扯,反倒让唐伯虎对她有一种渴望和憧憬。

场景47:

唐伯虎扮演叫花子作诗一个月后,和祝枝山,约了妓 女徐素和沈九娘乘船游览石湖,岸边的青山逶迤秀美,让人舒心 。徐素倚着船舷,微笑念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香楼上 。

低头红床白玉身,妩媚含情痴一望。

唐伯虎的脸有点红,定定看着祝枝山说 :“枝山兄,难免是你嘴巴里野花野味地乱讲的!”祝枝山肯定地说 :“素素和九娘可是有文采的女人,你能‘一上一上又一上 ’,就不允许她们‘一上一上又一上’呀” ?

徐素笑成一朵花 ,说道:“唐相公扮成叫花子,在知府大人面前作诗赢酒喝,传遍了整个苏州城呢 ,相公现在可是咱们老百姓的大明星呢 !大家都在和唱唐相公的‘一上一上又一上’呢 。”当时的苏州就是这样的情形:


场景48:田园

耕田的农民唱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田垄上 。

伸手禾苗清水流,五谷丰登皆一望。

场景49:商铺

招揽生意的商人唱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市场上。

抬眼商品琳琅满,国泰民安皆一望。

场景50:屋内

在家做家务的家庭妇女唱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灶台上。

怀抱娇儿弄玉砖,家和人兴皆一望。

场景51:学堂

在学堂里读书的学子们唱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科举场。

舞文弄墨报国忙 ,大展宏图皆一望。

场景52:练武场

在军队里练武的士兵们唱道: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战场上。

勤兵苦练保太平,民强国安皆一望。

唐伯虎为了好玩的一个举动,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让苏州百姓都记住了他,也许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趣的灵魂。

沈九娘长得眉目清秀 ,气质清新脱俗 ,她举杯饮了一口茶,望着唐伯虎说道:“要是我看到唐相公扮演叫花子的样子 ,该多么有趣哦。”唐伯虎和她相视而笑。


场景53:河边

1497年,在唐伯虎去南京参加乡试时 ,祝枝山带着这两位美女到河边为他送行,沈九娘还将自己的伞送给了他。从那时起,唐伯虎和沈九娘两个人内心都悄悄埋下了美好情愫。


场景54:沈九娘家和淑香坊

沈九娘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 ,被父母卖到妓 院讨生活 ,性格本质很纯良,她向往普通人的生活,对风月场上的浮华非常厌恶,在强颜欢笑中勉强度日。

场景55:淑香坊

唐伯虎感受到她对自己有小心思 ,就画了一幅《李端端图》 试探她。

他给沈九娘讲故事:有一个典故,唐代诗人崔涯与妓 女李端端关系还不错,经常去找她 。崔涯是著名的狂士 ,他写下一首诗嘲笑李端端长得丑 ,结果她门前冷落, 赚不到钱了 。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诡异———她为此跪地向崔涯求情,让他重写一首诗 ,把自己说的漂亮一点。

唐伯虎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幅画, 画面上崔涯像个审判官一样坐在罗汉床上,目光关切地看着李端端,她站在旁边 ,手拿一枝白牡丹,似乎在说着什么。唐伯虎在这幅画上提了一首诗 :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

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数穷酸。

唐伯虎给九娘说:“扬州城有很多有钱人,美若白牡丹的李端端 ,受不受欢迎, 却是由一个穷书生崔涯来决定的,你觉得奇怪么?”

唐伯虎自信又忐忑不安地看着九娘的反应, 看她不说话,估计她没看懂,他又说 :“李端端是跪在地上求崔涯写诗的 ,但是我改成李端端站着和崔涯评理 ,这幅画里的美女其实就是你呀,嘻嘻,我让你站着。”

沈九娘反应过来, 说道:“我是李端端,坐着的那个人和你很像呀 ,感觉那就是你。但是你和崔涯又不一样的。”

唐伯虎问 :“我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崔涯也不一定是在捉弄她呀。”

沈九娘回答 :“嗯,他们可能意见不统一,因为在现实中有难处吧,其实他们两个人是相互在乎和喜欢的。”

唐伯虎问:“我其实和崔涯一样穷酸,你不嫌弃吗?”

沈九娘说 :“你的性格本身并不浮夸 ,是现实时的生活逼得你苦中作乐;我不会嫌弃你呀,其实很仰慕呢 。”

唐伯虎点头说道:“你看明白了我,也许我们两人可以长相厮守呢。”

唐伯虎认为人的价值是因为自己本身而决定的。唐伯虎和沈九娘都改变不了出身,但是又不会和庸俗的世风同流合污,是既不幸、又幸运的人,所以唐伯虎不会看不起沈九娘,

唐伯虎的幸运在于,至始至终,他都以不违背内心为原则,这成就了他人生的诗与画的境界。


场景 56:苏州城内热闹景象,日

1498年,通过了提学考试后,唐伯虎在南京乡试中高中解元,刚回苏州就看到城门上贴出了知府衙门的庆贺公告,内容是“祝贺唐寅乡试夺魁, 欢迎解元荣归故里”。到处彩旗飘飘 ,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令唐伯虎感到无限荣光 。

场景 57:伯虎家,日

张灵为唐伯虎刻了两方印章,一方阳文是“南京解元”, 一方阴文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高兴地将这两个印章郑重其事地给唐伯虎,由衷地说:祝贺伯虎兄夺魁,这个风流的意思是英俊潇洒,才能出众,并不是喜沾花惹草的含义。

唐伯虎高兴地抱住张灵说道: “两方印章令我称心,知我伯虎者为张灵也!”

场景58:秀才家的庭院

二仙亭赌酒、榜上有名成为南京解元之后,向唐伯虎求画的人骆驿不绝。

有一年冬天,一名秀才走了几百里路从安徽到苏州,找唐伯虎求画。唐伯虎看他衣着普通又很虔诚,有心给他一份大礼,就给他在扇面上画了一幅桃花送给他,叮嘱他回家再看。秀才回到家,拿出桃花扇一看,上面怎么没有一朵桃花呢,觉得很奇怪,没有桃花的扇子并不好看。

他郁闷地坐在院子里喝酒,醉得不省人事,把扇子遗忘在院子里的草丛里了。三个月以后的一天早晨,他刚出门,蓦然看见一株盛开着桃花的大树,把他的眼睛都照花了,他跑到树下一看,树根那有一柄扇骨,他捡起来看,回想起这是我给他画的扇面图,画面上的桃花树已经不见了,化作真树长在了院子里了。

有人来看桃花时,他就骄傲地介绍说:这是唐伯虎为我作的画呀。


场景59:竹亭寺,日

1498年的冬季,乔知县派人向竹亭寺索要新茶,条件十分苛刻 ,寺庙主持恰好不在,众和尚无人做主,一位年纪稍大的和尚提议,不如采一筐嫩树叶冒充。众和尚忙活了半天,又是采树叶又是放锅里炒。


场景60:街上,日

果然不出所料 ,第二天把茶叶送去县衙不过两个时辰 ,县衙就来了十几个衙役,手持水火棍 ,把那位为首的和尚抓了起来,带上刑枷游街示众 。

唐伯虎带着书童在街上走 ,碰到这一情形,听旁边的老百姓说,对这位新任知县向僧人派捐又动粗十分气愤,他准备帮帮和尚,向众人说道: 是新任县太爷向佛门僧人征捐 ,并没有为难老百姓, 大家不要和这些当差的过意不去 。衙役的面色十分缓和,夸赞道 :“还是江南才子唐解元懂得事理呀!”唐伯虎顺势说道:“来来来 ,让我写几个字, 替百姓们赞扬新来的县太爷 !” 从书童手里接过递来的笔 ,就在和尚脖子周围的枷板上写下一首诗 :

有眼无珠到苏州 ,错把和尚当锥头 。

下树嫩芽是叶子,时间未到何香有?

围观的群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衙役们目瞪口呆 ,他和书童扬长而去 。

场景61:县衙,日

衙役们回到县衙,向乔知县汇报,他听说唐伯虎在木枷上题了诗,就下令把和尚放了 ,让师爷将那副木枷收藏了起来 ,感叹道:“本县能收藏到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题诗木枷,不胜荣幸, 传它几世必然价值大增!”

场景62:淑香坊

沈九娘尽她所能帮助唐伯虎安心画画,她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准备好笔墨纸砚 ,在其他妓 女都忙着接待客人挣钱的时候, 沈九娘都在虔诚地为唐伯虎磨墨铺纸,自己花钱张罗饮食,为唐伯虎作画做好服务———九娘对他十分敬重 。

唐伯虎非常感激九娘为他所做的一切, 不由得对她另眼看待 ,从不把她当做妓 女,有时也会给九娘说一些内心深处的话。

从南京回到苏州后,有一天画完了画,唐伯虎问九娘 :“你知道我为什么去参加了科考吗 ?”

沈九娘回答 :“你这么有才华不参加科考都可惜了呀 ,再说,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高中状元,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唐伯虎摇摇头答到:“不是的, 我本无心仕途,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 ,也就是为了孝道 ,才走上了这条路 。”

沈九娘叹道:“那你尽力而为 ,不要在乎结果吧,我只愿你做一个按照内心真实想法去生活的人,也许这样才是你最想要的,不要总在矛盾中为难自己。”

唐伯虎感动地点头说:“是的,我总有一种感觉,支撑唐家的门楣就靠弟弟唐申了 ,我作为哥哥 ,虽然才华被世人所敬仰 ,我并不自信我能成为一个安心在朝中做官、循规蹈矩生活的人。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安排了我。”

沈九娘答到:我感觉你做好自己非常重要,也许朝中并不缺一个大官 ,民间就缺了你这样一个能够画出好画,写出好诗好文章的人呢。

唐伯虎说:哎,我既然已经参加了乡试, 那只有继续往前走 ,后年去京城参加会试了。但愿我能够满足父亲在天之灵的心愿 。说罢双手合十,仿佛在向父亲的在天之灵祷告 。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唐伯虎一边和张灵、祝枝山这样的好朋友时不时聚会喝酒,一边准备着1499年的京城会试。

场景 63:张灵家,日

1499年,唐伯虎最敬爱的老师,被他当做父亲一样看待的文林叔叔去世了,而其时他正准备去京城(南京)参加会试。

唐伯虎到张灵家来找他,张灵正在劈柴。唐伯虎一进门,他迎上去。

唐伯虎搂着张灵的肩膀,手里拿着文征明写来的信,告诉他文叔叔去世的消息。

他放下信,给张灵说:如果我前往温州往返两三个月时间去为文叔叔料理后事,就恰恰错过考试 。你能不能替我去一趟温州,帮征明护送文林叔叔的棺材回苏州?

张灵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还用说么,我当然乐意效劳。只是我没有钱。这盘缠还得你出。

唐伯虎:来去路程很辛苦又操心,你让我专心参加会试。你是给我最多支持的好兄弟啊。

张灵答:“你托付给我办理这件事情,就不用多关照了,放心去参加会试,我等你好消息。”


场景 64:赶考路上,一座亭子

唐伯虎去京城参加会试的路上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徐经。他正在赶考路上的一座亭子里歇息,一位衣着华丽的翩翩公子路过,也准备在这休息一会儿。他认出这位气质不凡的书生是唐伯虎,就上前问好说:这是伯虎兄么?

唐伯虎:这位仁兄,幸会幸会。请问你怎么会认得我?

徐经笑道:多年未见,别来无恙?我们小时候曾在一起玩耍。我是徐经哦。伯虎兄可是大名鼎鼎的南京解元,咱们苏州城谁人不知?而我早已是伯虎兄的粉丝了。

唐伯虎呵呵地笑道 :我们同为学子,共赴考场如何?

一路上,徐经殷勤地为唐伯虎安排饮食住宿,承担了所有的花销。两人一路非常高调,无论在酒店还是客栈,都高谈阔论,让路人侧目,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唐伯虎一心坦荡,徐经是有点自己的小心思的,一方面,他整天和唐伯虎在一起,自己觉得沾了光,感觉很荣耀;另外,他还是处心积虑地想和以前一样,想提前弄到考题。


场景 65:望月楼客栈

两个人到了京城(北京)以后,徐经整天拉着伯虎到处跑。

唐伯虎坐在客栈的窗下读书,徐经找唐伯虎,说:咱们今天晚上和参加会试的江浙一带的才子们聚会,他们都听闻大名,你可一定要去哦。伯虎微笑点头。

唐伯虎站在窗前看景,徐经找伯虎,说:明天中午,咱们和美女游河,十几个对赋曲感兴趣的才子们一同前往,怎么能缺了你呢?伯虎看看徐经,说,好吧。

唐伯虎正躺在床上遐想,徐经找他,说:很多人都去拜会此次会试的主考官程敏政,我已让书僮送去了拜帖,等确定好日期,我们一同拜会如何?

唐伯虎从来无心与人拉私人关系。说:拜会是可以,但是我感觉没有实际用途,不如潜心再复习。

徐经:结交考官是一种风尚。你是著名的江南才子。程老师早闻你大名,也盼望着早点见到你呢。伯虎苦笑,说:好吧。

场景 66:望月楼客栈

唐伯虎和徐经身着正装回到客栈,徐经哈哈笑着说:程敏政见到你如见到珍宝,伯虎兄不愧是才子中的翘楚啊。状元之位非你莫属。

唐伯虎自信地说:我只想赶快参加会试,坐等发榜,迎接高中状元的好消息。但我绝不相信结交考官能让我金榜题名。

徐经打着哈哈说:那是那是哦,你可是有才华傍身的人呀。

场景 67:会试考场

在考试的时候,唐伯虎突然发现有一道题是徐经向他请教过的(情景回忆)。徐经可能花钱买到试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桃花正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