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托后事二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596字 发布时间:2024-05-08

三十节、托后事二
    老杨洗漱毕,来到老堡主卧室,老堡主早已经叫曾孙女给他泡好了一壶茶。见其进来,想从炕上起身迎接,老杨立即用手式阻止了,老堡主请其在炕上坐下。
   “老前辈,我知道您老还有重要事情要交代,请吩咐吧。”
   “贤侄、我没把你当外人,所以安排承宗将你请来,是想请你帮我把鄙堡的老弱妇孺转移到东面的大山里去。当年建堡时我们已经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一天,蒋家堡不能保全,老弱妇孺的安置之所已经作了准备,就在东面山区长道、粟亭、天水三县交界的大山里面,我们存有供两三百人半年的粮食、食盐等用品。安排了几家伤残军人及家属照看打理,这次几位受伤较重的我已经安排过去了。”
   “老前辈思虑长远,我辈万万不及呀!”
   “贤侄啊!你就不要恭维老朽了,兵祸连连,稍有远见的都会准备后路呀!你应该也是有准备的吧。”
   “哈、哈------”两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计划什么时候进行?”
   “我是想过几天等山下、山腰的雪基本化完,道路不再那么湿滑时开始。可能要分几批进行,一次转移几百老弱妇孺目标太大,山路难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路。又加上蒙古和西夏的战争,原本在戈壁、草原上猎食的饿狼加上陇山的狼群大部分被迫冒与秦岭山区的猛兽争食之险,进入本州东部山区,也给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增加了无穷风险!”
   “贵堡也没几百老弱妇孺呀。”
   “鄙堡虽是叫蒋家堡,但并不是一姓堡,基本上都是些老效用兵的后代。”-----
   “你们是效用兵?”
   “老朽祖上是效用兵,到老朽父辈这一代才因功调到‘太师、信王、武顺吴璘吴唐卿’的麾下任职。老朽也是以效用兵的身份跟从吴挺的,其实,老朽也有些小心眼,那时效用兵的待遇比禁军的好多了,且升迁快呀!嘿嘿”老堡主发出了难得的带点自嘲的笑声。
   “老前辈,您与吴家的关系不错嘛。”
   “他家对老朽照顾还算不错了。人老了,说话也啰嗦了!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吧。”
   “好吧。”
   “正是因为鄙堡是效用兵的后代,亲戚也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那家没几个呀!还有鄙堡要加强抵抗力量,也需要招募一些青壮年,我们也得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老朽想请贤侄能带领承宗兄妹帮我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晚辈已答应帮助曹大人赴天水军上任,我怕时间上安排不过来,误了老前辈的大事。我得先和曹大人商量一下,看看怎样安排两不相误。”
   “没问题,这十几天内也不可能准备好转移工作,且老弱妇孺的转移也不好在明面上进行,必须作周密的计划和万全的准备,不是老朽小气,鄙堡下院的确也容纳不下太多的人,老朽也不希望再给乡亲们带来恐慌!”
   “老前辈思虑周全。那晚辈就再打扰老前辈几天,与承宗作好计划,晚辈还得去打探一下情况,再去廖家堡找曹大人商量。十天之内晚辈将和承宗拿出具体的方案,到时再请老前辈定夺。”
   “有劳了,贤侄最近身体恢复得怎样?”
   “托您老的福,已恢复了三成左右。”
   “难为你了!贤侄。”
   “没什么了,尽人事吧!老前辈要坚持吃药,您一定要多多保重,您老可是定海神针呐,一定要多多保重。我就不打扰您老休息了。”
    老杨回到卧室,练了一个时辰的功才开始休息,这是他这一个月来睡得最安稳的一个觉。
    次日,老杨向儿子了解了他们打探的情况。原来,他和曹杰,在第三天便到了长道县城,县城很小,也就几百户人家,由于蒙古兵是出其不意地占领了长道县城,没有受到抵抗,所以也没怎么祸害居民,很多店铺还可正常开门,当然已没了往日的繁荣,一些事先得到风声的百姓拖家带口地逃走了一部分。
    来到县城次日,曹杰就遇上了正在街上和几个混混鬼混的廖老六,于是杨逍就和曹杰分开了。第四天曹杰和廖老六便去了白关堡,白关堡被蒙军围得死死的,他们并没有见到廖老六想找的人,第五天去了祁山堡,这里已落入蒙古人之手,居民基本上跑光了,成了蒙古兵营,他们只能远远地观察,没打探到什么消息,第六天到了天水南边的山区,与一队蒙古兵遭遇了,廖老六中了两箭,曹杰也中了一箭,在杨逍暗中掩护下,曹杰和廖老六才得以逃脱,他们回了廖家堡。杨逍没有和他们见面,便按约定来会父亲,由于对路径不熟,只好照当初去廖家堡的路径往回走,结果在近蒋家堡时正好遇上回蒋家堡的蒋承宗兄妹,便随他们到了蒋家堡。
    了解概貌后,老杨便和杨逍及蒋承宗兄妹等四人对转移老弱妇孺之事,作了初步计划,然后写了一封信,安排杨逍次日回廖家堡,私下交给曹友闻。晚饭后,老杨开始了他对西和的打探活动。------
    第四天下午,老杨与曹友闻在当初他们从朱家堡转移出来休息处会面。他们根据打探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后,一致认为:所谓的蒙古大军并不是很多,在西和州和天水军方面总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分兵驻守后,目前进攻天水军城的应不会超过万人,围困西和州城的是主力,应有一万五到两万人左右,很有可能分兵进攻成州,还有可能进攻蒋家堡及廖家堡在内的十二连城,但这个可能不会很大。
    蒙军短期也不会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来报奇袭朱家堡之仇,这对他们整体的目标没有多少帮助,其进攻阶州、将利一线的军队是孤军,深入到将利的目的可能是夺取将利城北的白马关、七方关,然后进攻利副司和沔戎司结合部位的白水关和仙人关。白水关属利副司,仙人关却由沔戎司负责防守,蒙军按理说该分兵进攻成州,以作策应,否则一旦进攻失利,这支蒙军将有可能全军覆灭,现在应该是曹友闻突进天水军城的最佳时机。
    他们还认为,廖员外可能是一个商人气很重的致仕官吏,有趁机发点国难财的目的,至于其它想法可能性不大,但此人关系极其复杂,对他还是得留个心眼。那四百余匹战马,只有在曹友闻到了天水军后,才能拿出处理的方案,这可不是小事,廖员外夸大草料的困难只是想借机得到些好处,其以前既然有走私茶马的前科,搞点草料应该不是难事,也许其堡中本来就有充足的草料。即使不足,现在牧草已经生长出来了,也可以想办法,马不上战场时可以不喂精饲料。
    最后他们决定,五天之后老杨回廖家堡,第六天护送曹友闻和曹杰去天水军,杨逍一同前往,老杨完成护送后则回到蒋家堡帮助蒋老堡主完成老弱妇孺的转移工作。杨逍和曹杰则作为曹友闻的随从一起活动,并负责与老杨联系。同时曹友闻要求无论情况怎样,闰五月前老杨必须回利州,听说他的四儿媳又有了身孕,杨夫人自从生了杨年后,身体虽然康复,但已大不如前了。杨年又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奇葩,老杨不在家里打理那行。友直、友谅、友多闻,作为朋友,老杨给曹友闻的太多了,曹友闻可不能对朋友不义。
    老杨答应在处理完转移蒋家堡老弱妇孺的事后,立即回去,并请曹友闻对杨逍多加教诲、照顾提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