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塔没一会就缩小至巴掌大小飞回了沈云阳手中,沈云阳满意的抚须大笑。
“那金塔是什么宝贝,这么厉害…”有人向旁边人问道。
众人沉默…
这时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开口得意的说道:“这你就孤陋寡闻了吧?这宝贝可是大有来历。”
提问那人听此人说话虽有些不舒服,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满脸堆笑的问道:“这位大哥,在下确实是孤陋寡闻,还请大哥给我介普及普及这些知识!”
“嗯,我就给你讲讲吧!”那干瘦男人似乎十分享受这人的态度,志满意得的说道。
听见有人知道这宝塔的来历,不少人都慢慢靠近这边一些,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时只听那干瘦男子用自认为还算磁性的声音讲道:“不知道你们看那宝塔像不像是上古时期某位天王的法宝?”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都想不起来。
“这莫非是托塔天王的那座宝塔…”有人惊呼道。
“怎么可能那可是仙人用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有人嗤之以鼻道。
“对啊,怎么可能是仙宝…”有人道。
“要是仙宝那得多大威力啊…”有人道。
那干瘦男子不理会他人议论笑道:“说起这塔,就不得不说它的传说了。”
“那大哥快给我们讲讲吧”有人道。
那干瘦男子笑了笑说道:“传说上古时期,在一个叫云水郡的地方,有个玲珑塔镇,镇的北面山上有座“玲珑塔”。当地民谣说:“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据传这塔是镇妖塔,塔下压着一个蟒蛇精,塔是一个叫玲珑的仗义勇敢的姑娘变的。
早年间,北山上本没有塔。山下有一个蟒蛇洞,洞里住着一个蟒蛇精,它虽没修炼成人形,却会说人话,经常出洞来伤害百姓。当地人请了很多个法师都治服不了,没办法大伙只好一起去求它,并许下愿,每月初一送给它吃的,蟒蛇精答应了。
人们先是送素食,后来素食蟒蛇精不愿吃了,便要肉,而且还必须是活物。再后来,蟒蛇精变本加厉,坚持要吃人肉。每年的冬天,它都下令在腊月二十二那天上送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吃,不然就把方圆百里的人全部吃光。
人们害怕蟒蛇精的淫威,纷纷迁居外地,只有一个叫玲珑的姑娘家里没有搬。
玲珑当时年方十二岁,是贫苦人家的女子。爹娘在四十岁时才生下她,老两口视她如掌上明珠,特别宠爱。
蟒蛇精令传出后,唯玲珑家没搬,因为玲珑坚持不搬。她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搬到哪儿它都会找到,还不如想办法将它杀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方平安。”
爹娘说:“大人都没办法,你一个黄毛丫头能对付得了那神通广大的蟒蛇精? ”
玲珑说:“爹,娘,秤砣虽小压千斤,斩妖除魔,我和它斗智不斗力。”
玲珑听说古洞仙已经修炼成仙,有制服蟒蛇精的办法。她决定向古洞仙求援。
可爹娘还是不同意,玲珑就趁着爹娘熟睡,半夜溜出家门,偷着去找古洞仙了。 她翻山越岭,跨沟过河,走了两天两夜,好不容易才来到古洞仙的山洞前。谁知洞门紧闭,她喊破了嗓子,好话说了不计其数,古洞仙就是不肯打开洞门。
这古洞仙修炼千年,神通广大,确实有制服蟒蛇精的办法。只是此仙不染红尘,不理凡事,也无意帮助玲珑姑娘。
玲珑急得没办法,只好跪在洞门前放声大哭。她跪了七天七夜,膝盖跪破了,碎石子嵌进肉里,血把土染红了一大片。她的眼泪流干了,眼眶里流出了殷红的血。
古洞仙终于被玲珑姑娘感动了,他打开洞门,把玲珑抱进洞里,用仙丹救了她, 并为她止了血,治好了腿伤。
玲珑的伤已经痊愈,她就不得不离开这里。不过临走时,古洞仙送给她一颗仙丹,并把如何才能制服蟒蛇精的办法吿诉了玲珑姑娘。
玲珑回到了家乡。她按照古洞仙的办法,先请石匠打出一块半寸厚一丈见方的青石板,又请乡亲们帮助她用黄米掺糖稀。
到了腊月二十二那天早晨,她和乡亲们端着掺好的糖稀,抬着青石板,来到蟒蛇洞前。大家齐心协力,用掺了黄米的糖稀把蟒蛇洞灌满了,烫得蟒蛇精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此时,玲珑不敢怠慢,赶快用青石板盖住洞口,坐在上面,拿出古洞仙送给她的仙丹,对大家说:“我吃了这仙丹,变成啥大家都别动,更不能叫人在这附近挖洞,不然,蟒蛇精要是从糖稀里挣出来,谁也拿不住它了。”
说完,玲珑抬手把仙丹扔进嘴里。
玲珑刚刚吞下仙丹,忽听天上响起惊天动地的霹雷,接着田地间金光闪烁,刺 得人睁不开眼睛。
大家稳下神来再仔细打量时,发现玲珑姑娘已经不见了,她坐的地方出现一座宝塔,严严实实地压在盖洞的青石板上。
人们惊讶的看着这座宝塔,他们知道玲珑再也回不来了,她为了大家的安危,甘愿化为宝塔镇压住了蛇妖。
后来,没几年,这里又来了一个修炼有成的妖怪,他同样也要村民们献祭小孩,村民没办法,只得将其引至宝塔边上,希望宝塔有灵,能再次镇压这妖怪。
说来也怪,那妖怪被村民引至宝塔周边百米之处,那宝塔瞬间放出金光,便把妖怪吸了进去消失不见,村民们这才知道玲珑一直守护着这里。
从那以后,这镇上风调雨顺,再也没有出现过为祸一方的妖怪,人们为了纪念舍身铲除蟒蛇精的玲珑姑娘,人们管这座塔叫做“玲珑宝塔”,管山下的 村子,叫做“玲珑宝塔村”。
又过了百年后,一个道人从天而降,看向宝塔说道:“念你小小年纪就知舍身取义,更有镇守此地百年的功德,贫道就渡你成道吧!”说完他大袖一挥,宝塔和道士就消失不见。
村民知道后都为玲珑高兴,又在原地仿照宝塔的样子,建起来一座石塔,还是叫做“玲珑塔”,只是名字中少了一个“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