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箭啸朱家堡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216字 发布时间:2024-05-03

第十八节  箭啸朱家堡

这时,堡门的警训声也已经传来,远处的马蹄声已清晰可闻。老杨与曹友闻商量了几句之后,转身回到堂屋,提了一捆箭,用鼠窜术快速抢到堡门右边的角楼上,只见堡门外一箭之地有五十余名蒙古骑兵已经下马,封锁了出堡门的大道,正在排成阵式,前面的是盾牌兵,盾牌兵后是弓箭兵,弓箭兵后的蒙古兵则手持套马绳、枪、予、狼牙棒------等长重兵器。二里以外约有三百骑兵正分成两路向堡外的柏树林冲了过来,一路是奔堡右和堡后来的,另一路则奔堡门和堡左,看样子是想先快速包围起来,再进攻,也可能还要等后续的部队。这支骑兵似乎有所准备,六七里的距离,战马一个冲锋就到了。
    老杨站在右角楼上才看发现些此堡设计的奇妙之处。堡墙居高临下,看外面十分清楚,防火带是最后一道防线,防火带外的灌木带外面,从堡墙看过去根本就躲不了人,普通人马又进不来,进攻者到了这两处都是活靶子。而柏树带距堡墙也就六七十步,柏树带外除了后山外其它地向两百步内没有任何遮拦,都是堡中弓箭的杀伤范围,射界宽阔,即使有重型攻城设备也到不了堡墙外。这柏树林恐怕还有另一种功能,那就是在敌人攻进堡墙下面时,可以用火箭将柏树林点燃,那么突击到堡墙下面的敌人将被切断退路,不被烧死也会被堡墙上面的人用箭或都其它方式杀死。
    老杨见到蒙古骑兵已到距堡四百多步了,他也没空去思考堡寨的奥妙了,他快速从背上取下铁胎弓,左手持弓,右手从箭壶里抽箭,一只一只快速发射,这张弓太给力了,该有四石,在老杨手上,两百五十步内收割人命如探囊取物。跑在前面的蒙军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不死也会被后面的马踏残。倒下三十余人后,箭壶里仅剩五支箭时,杨逍终于赶到了,立即用剑割开那捆箭,快速地补充到父亲的箭壶里,倒下七、八十人后,后面的蒙兵终于醒悟过来了,堡门这五十余蒙军也给吓呆了,看到四百步外的蒙军停了下来,开始取盾牌,准备防守望了。
    堡门内,曹友闻叔侄和五十余名民壮已经整装完毕骑在马上了。老杨将射击目标换成了堡门外龟缩在盾牌下面的蒙军。
    距离太近了,百余步的距离,对四石的强弓来说,盾牌形同虚设。箭剌穿盾牌后强大的冲击力将后面的蒙古兵带倒,全成了活靶子。一个个连滚带爬,马也不要了,比赛谁跑得快,但怎么也快不过四石的弓射出来的利箭呀!这时堡门大开,曹友闻叔侄率五十个骑手从堡门杀出。此时房顶上、望楼上、堡墙上喊杀声响成一片。
    杨巨流又将猎杀目标改成了正犹豫不决的准备包抄的骑兵。指挥官早就被射杀了,见了这比他们的哲别还奇绝的箭法,不害怕的也怕了,何况现在又开始收割人命了。来时雄纠纠的三百多人,转眼间仅剩下两百来人,不跑的才是傻瓜,聪明的立即调转马头开始逃跑了。
    见敌人逃跑,老杨装满一壶箭,从望楼上飞身跃下,快速来到堡门外,从先前那位长须老者手上接过马缰,翻身上马,这是曹友闻专门为他挑选的一匹河西马,在他们冲出时,由老者给他送来。
    老杨不走大道,快速纵马驰入柏树林,这柏树林的奥妙又突显出来了,柏树排列整齐,丈五以下无树枝,人骑马在里面可以飞驰不受任何影响,从外面又看不见里面,而从里向外看则清清楚楚,能清楚地看到两三百步外的攻击者,人还可以在里面骑马射箭。
    驰出柏树林,老杨越野飞驰,双腿紧夹马腹,挂起马缰,不停地发箭,他的箭已经超过了曹友闻他们的箭,蒙古兵人仰马翻。最后逃掉的不足三十人。
    原来,那位蒙古千户虽然看不起全真老道,但对他们先在苟都头那里问出来的消息还是有几分相信的,没有等到他自己亲审就就事先作了一些布置。在他自已审问苟都头时,得知有民兵黎明要来营救被虏的妇孺后,又作了布置,在围墙内,大门内,以及房间内都安排了埋伏,可惜时间仓促,并没有来得及布置完善,横空又来了一个杨巨流。老杨也低估了蒙古人的办事效率,他为救壮汉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蒙军千户仓促之间的部署也有很多缺点,他和几个主要人物又全被老杨一人堵在屋内给解决了,没有人统一指挥,遇上的又是久经战阵的比宋朝禁军还能打的关外民兵。他们都是为了解救自已的亲人而战,战斗意志和战斗都极其强烈。
    杨巨流判定蒙古兵已有准备后,与曹友闻的一通商量,决定了战法。
    杨巨流箭壶里的箭已用尽,其实攻击的后阶段,他的箭已经大失水准了,由于他开始的气势和表现已令蒙军闻风丧胆了,还是击跨了蒙军的战斗意志。
    老杨也是在兴头上才不顾一切地用强弓射杀敌人,到最后他已经不能开弓了,于是只好停止追击,他累得吐了两口血,连忙收好弓,服了两颗‘归元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打马回走。
    见他们凯旋归来,堡中早已欢声雷动,民兵和村民们把他象英雄一样围在中间,老杨看到人群后面的曹友闻,高声叫到:“曹大人、收拾好没有?收拾好了马上撤退到安全的地方,这里并不安全,最多半个时辰,蒙古大军就会卷土重来。”
   “收拾好了”。
    曹友闻转头对身边的长髯老人耳语了几句,老人招呼着民兵组织妇孺先行。在刚才蒙军来犯时,老人已经对民兵和青壮年村民进行了分工,有的组织妇孺撤退,有的在给受伤的民兵和村民包扎,有的在追赶着满山遍野的马匹,有的安排马匹将重伤员和死难的壮士驮在马上,有的在将从堡中缴获的粮食往马背上驮,有的在抬死马,有的在收拾箭簇------。
    这次出动的民兵和村民有四百人之多,民兵和村民的伤亡也不少,死了五六十人,伤了七八十人,其中重伤的有二十余人,代价沉重。
    死马、伤马对村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家财已被蒙古兵洗劫一空,食物已极度短缺。
    大喜大悲之后,人们收拾着心情,有序地做作这一切,这些饱受战祸之苦的普通村民们对这些似乎已经习惯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