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歌与秦者华从内室走出,从秦者华的口中他了解了更为清晰、客观的脉络。
那拉提在东部出兵,实则为了掩护晋北的偷袭,这一出声东击西虽然没有最终实现那拉提的计划,却大大震荡了民心,对战事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带走了他身边最为重要的亲人、挚友,看来鬼方的这位新任掌事城府、谋算都并非以往的鲁钝之人可比,这也提醒了卫子歌,日后与鬼方的战事必将更加艰苦卓绝,万不能有轻敌之心。
内室向外室走出的这一路光线晦暗,映得卫子歌的脸色极其难看,秦者华垂着头跟在他身后,每向卫子歌汇报一句战况,他都要拼尽一成力气忍住心里的悲痛,如今思绪重新被安静填满,胸中的伤怀、遗憾、内疚以及不舍交织缠绕,重新如巨浪袭来。
两人迈进厅堂,视线对着同一方向一顿,同时露出惊色。一个身形单薄、面容清隽却透着劳顿疲惫的男子跪坐在姝儿身旁,正与宋星摇一起,轻轻柔柔地为姝儿擦拭甲胄。
“柳下公子……”
卫子歌的视线掠向地面碎裂的木匣,又看向柳下蹊的身侧,在他的腿边摆放着一卷黑金卷轴,那是专用来颁布王谕的绢帛。
“臣……叩见大公子……”
柳下蹊没有站起身行礼,只借着他跪坐的姿势面向卫子歌俯下上身,他没有等待卫子歌的回应就重新爬起,拿起手巾在水中浣湿,拧干,继续查找着甲片缝隙间的污痕。
他像被抽离了灵魂一般,呆滞又专注地看着姝儿,擦一会甲片就看去一眼,只有在视线落到她的脸庞之上时,眼中死气沉沉的光才透出一丝光亮。
宋星摇看了看柳下蹊,酸楚又浮现在心头,她咬唇忍住,抬头又看向卫子歌、秦者华,眼圈一红,“柳兄……是来接……接姝儿回去的……”
她别过头抹掉眼角的泪,“可是却接不到了……”
柳下蹊笑了笑,手巾里的水搅拧着“哗啦啦”坠入盆中,他端起姝儿的手为她细细擦拭,“怎么会接不到……姝儿她已是我的妻子,无论生死,我都会接她回家。”
秦者华猛然从麻木的状态中惊醒,抬起眼睛打量着柳下蹊,“妻子?”他皱眉不解,“子姝怎么会是你的妻子?”
柳下蹊只用手轻缓地拍了拍一旁的绢轴,没有回答,继续全神贯注地拭净姝儿指尖。
秦者华向前动了半步又忍住,终究还是走上前拾起了绢轴,解开绳钩托在掌心里徐徐展开。
卫子歌也一同侧眸看过去,迅速扫过里面的一行行文字,神色转瞬浮满了哀伤。
这是柳下一族求娶灵月公主的奏表,奏章最末,书了一个鲜红夺目的“准”字,加盖君王宝玺。
听闻姝儿自请到北境自罚,在士子的清高与姝儿的平安喜乐之间,柳下蹊终于不再优柔寡断,他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带走姝儿、保护姝儿,而卫枢作为君王无法原谅姝儿的母亲,可他作为父亲,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女儿永世安好。
可惜天意难料,柳下蹊终究晚了一步,仅仅一步之遥,却令他与姝儿天人永隔。
秦者华托着谕旨的手不由自主地搐了搐,深沉而复杂的目光在柳下蹊周身不断攫取,那样遥远却又深刻的记忆碎片似的在他脑海中闪现。
阳光明媚的夏日,一个清隽秀雅的少年随他的姑姑入宫,他的姑姑身兼公主的礼乐教习,姑姑教授公主的时候,他便躲在殿外,随手摘下一枚叶片吹奏。
秦家书香世家,族人最擅乐理之道,不过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在少年的口中却吹出了婉转悠扬的音符。殿内的公主玩心大起,趁着中途休憩的功夫跑出殿外,循着声音找到少年。
她迎着光向少年跑来,像雨后的花蕾一样鲜艳,阳光落在公主的身上,将她明亮的眼眸衬得更加灵动,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却已在少年的心底打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
之后的两年,少年常常央求姑姑带他入宫,姑姑嗔斥他不知用功,却还是拗不过侄儿的再三央求。
他的姑姑只以为他贪玩,却不知少年的心里早有了想念的人。
他想念公主,想见到公主,可是见到了又忍不住捉弄她、欺负她,他会吹笛子给她听,也会诓她爬到树上掏鸟蛋,自己却偷偷挪走竹梯,仰着头,看着树上张牙舞爪的公主大笑。
有一天他们正在湖边捞鱼,他捉了一条蚯蚓藏在袖中,一步步靠近全神贯注看着水面的公主,他想说些什么分散公主的注意力,鬼使神差地问出自己藏在心里的话:
“子姝,你以后,会喜欢什么样的男子呢?”
公主回头剜了他一眼,她想着平日里受到的捉弄,气鼓鼓道:“我才不要喜欢只知道琴棋书画、经史文卷的男子,我若嫁……就嫁这世间最英勇的将军!”
那年她十五岁,似乎还不懂什么叫喜欢,可是十六岁的少年已有了懵懂的概念,他愣在原地,袖子里的蚯蚓掉落在公主脚旁,扭动着身子吓了她一跳,她一个激灵蹿起来,差点吓出眼泪来。
“者华哥哥!你为什么就是喜欢捉弄我!”
她忿忿大喊。
阳光碎裂成斑驳的残片,那些美好的回忆被一片漆黑淹没。
“为什么喜欢骗我?”
”为什么喜欢捉弄我?”
秦者华深深凝望着姝儿,片刻后又看向那位柳下公子,他为了一句话入军中磨砺四年,却不想,兜兜转转的最后竟是这样的阴差阳错。
院子里伤兵的呻吟哀嚎刺进他的耳膜,远处城墙上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战争的残酷已不再局限于境外,百姓人心惶惶,鬼方、朱厌虎视眈眈,秦者华的心境备感沉重。
他走过去将诏书送回于柳下蹊身旁,最后仔仔细细端详着姝儿,转身向院中走去,没有与她告别,再也没有机会说完他的答案:
“因为,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