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艺人说完故事离开后,夏老太太心满意足,提出要求:“光说一次有什么用?以后让说话艺人每日都来。”
千里寻说:“奶奶放心,我已叮嘱过,往后说话艺人每日这个时间来给您老讲故事。”
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二婶包氏用酸酸的语气说:“真没看出来,浩宇的媳妇比浩宇还会哄老太太开心。真羡慕大嫂有这么个会哄人的儿媳妇,哪像我家这位……”
包氏瞪一眼身旁的儿媳妇叶安雅:“以后多向淑真学学,要不浩东把你娶回来有什么用?”
叶安雅不敢言语,任由婆婆批评。
老太太虽不满也不好说什么。
千里寻想观察观察再说,穿越前宅斗剧看多了,自然知道后宅之事不是用拳头就能解决的,需多动脑子。
崔氏与他的儿子陈浩飞则权当看热闹,再说他们早已习惯叶安雅被婆婆批评,见怪不怪。
包氏继续说:“怪只怪我家浩东从早到晚都在陈家的绸缎庄、茶庄、盐庄、瓷器行、码头,还有各大客栈、酒楼忙活,哪像浩宇和他媳妇,时间一大把,只顾着哄老太太开心。老太太您可不能顾此失彼,否则浩东会伤心。”
夏老太太听出对方话中有话,脸上笑容顿失:“不用你拿话提醒我,我心里有杆秤,谁人品、能力如何,谁对陈家贡献大,我都跟明镜似的。”
崔氏见二嫂为自己儿子立功,也不愿落下:“我家浩飞自然比不上他的两位堂兄,一个会筹谋,一个会玩儿,还会讨老太太欢心。只怪他一门心思用在读书上,明年就该参加会试,会试要是通过,那可是要去汴梁参加殿试。浩飞,赶紧给你奶奶背背《尔雅》。”
老太太说:“行了,不用背,背了我也听不懂。浩飞是好孩子,好好学,给咱们陈家考个功名回来,就是对陈家最大的贡献。”
陈浩飞说:“是,奶奶。”
老太太吩咐道:“都回去吧,我要跟浩宇的媳妇说几句话。”
千里寻目送大家离开,想想刚才二婶和三婶说过的话,完全能体会到老太太为何会喜欢陈浩宇这个只会哄她开心却一无是处的孙子。
待众人离开后,老太太才说:“淑真,扶我进屋。”
千里寻将老太太扶起,搀扶的过程更感觉出她腿脚实在不利索。不由想到老祖宗,一百二十岁的人不知比眼前这位强多少倍,怜悯疼爱之情油然而生。边搀老太太边说:“奶奶,陈浩宇上次说有位大夫能治腿脚疾病,改日我把人给您找来。”
老太太笑道:“浩宇的话你也信?他不过是哄我开心而已,陈家有的是钱,什么大夫请不来?早请过,我这腿脚无人可医。”
千里寻带着疑惑,扶老太太在榻上坐好,自己也脱去鞋子,盘腿坐在老人对面:“从今日起奶奶不再生我的气?”
老太太笑道:“我何时生过你的气?”
千里寻回想片刻,立刻醒悟:“原来奶奶是故意装作生我的气?早知道如此,我也不用费尽心思讨您欢心。”
没想到老太太却说:“在这陈府,我终于遇到你这么个明白人,知道我寻事、生气,不过是想让你讨我欢心而已,可我那几个儿子儿媳没一个懂我的心思。”
千里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太太每次见到陈浩宇的爹娘又是埋怨又是生气,不过是想让他们讨好她,哄她开心而已,却适得其反,她千里寻不过是歪打正着。
“奶奶应该将您的喜好直接告诉各位长辈,还有我们这些晚辈。”
老太太叹口气:“唉,说出来多没意思,凡是真正对我有心之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就像你,愿意在我身上花心思,讨我欢心。往后你在这陈府,有我罩着,没人敢欺负你。”
千里寻故意说:“我嫁到陈府这段时日,除老太太您,还没人欺负过我,再说我也不怕,谁让我拳头厉害。”
“呦呦呦,看把你能的。”夏老太太笑道,接着说,“不过,奶奶就喜欢你这样的女子,天不怕地不怕,像当年的我,可惜啊,我老了。”
“奶奶,您骗我吧?我来陈家闹时您看上去对我很不满意,怎么可能喜欢我?”千里寻既开心,又不敢相信。想起敬茶那日奶奶的态度,哪像喜欢她的样子?
老太太解释道:“你来闹事那日显然不想嫁给浩宇,我又何必同意?再说你那个表现,我老婆子笑脸相迎岂不是太不配合?再说我心疼孙子,怕你嫁过来真的揍他,想着干脆配合你把这婚事给搅黄了。”
千里寻觉得夏老太太深不可测,表面一套,心里又是一套,让人难以捉摸,难怪她的儿子和媳妇们猜不透她的心思。
说起婚前来陈家大闹一事,千里寻想起老太太那日提到父亲逼迫陈浩宇娶她一事,于是问道:“奶奶那日说是我父亲逼迫陈浩宇娶我,不知是何缘故?”
夏老太太立刻谨慎起来,孙媳妇还不知,看来知府大人有意瞒着她。只怪自己那日一生气没管好嘴,差点儿暴露。今日更不能说,凭孙媳的脾气和拳头,要是知道恐怕浩宇以后真没好日子过,还是赶快掩饰。
“没有的事儿,那日被你气得瞎说,别多想。”
千里寻从老太太的表情中看不出异样,也就不再多问:“奶奶,您觉得千里寻才子写的故事怎么样?”
“好!写得太好了!奶奶从来没听过这么新奇的故事。”老太太夸赞有加,接着疑惑道,“你刚才说写故事的人是才子,我怎么觉得像是位姑娘写的?”
被老太太夸奖,千里寻很欢喜,穿越前网暴残留的不快已荡然无存。接着她又佩服老太太的敏锐:“何以见得?”
老太太用肯定的语气说:“讲姑娘家的故事,肯定是姑娘写的。”
千里寻想到应对之语:“此言差矣,唐代诗仙李太白有《清平乐》,诗圣杜子美有《佳人》,诗佛王右丞有《洛阳女儿行》,写的全是女子,可他们都是响当当的男儿。”
孙媳妇书本上的知识懂得多,老太太更是乐得不行,心想,浩宇从小不怎么碰书本,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分,竟娶到一位才女:“不愧是江南女词人,懂得就是多。”
又被老太太夸赞,千里寻一高兴,想出讨老太太欢心的新招数:“奶奶,我认识一位负鼓盲翁,改日把他带来,给您唱蔡伯喈的故事。”
老太太的头点得跟拨浪鼓似的:“好好好!”
两人越聊越开心,快到中午时,老太太要用饭,千里寻才离开。
带着红豆走出老太太的院子没几步,被陈浩飞挡住:“二嫂好!”
千里寻刚见过,当然认得:“原来是三弟,找我何事?”
陈浩飞说:“我想求二嫂件事,您一定要答应我。”
“还是先说事情,我再衡量衡量要不要答应你。”跟陈浩飞不熟,千里寻不敢轻易应下。
“我虽过乡试,可写诗作词差些,在临安也毫无名气。曾受邀参加过一些诗会,都是去凑凑热闹,从来没有机会带新的诗词前去,现在闻名江南的幽栖居士成为我的二嫂,怎么着也得给我送一两首诗词,好让我在诗会上有表现的机会。求求二嫂送我一两首吧?”
原来是为此事,帮朱淑真宣传诗词,千里寻来者不拒:“我当什么事,写个把诗词不在话下,以后你想要随时找我。”
“现在就想要。”
“那就跟上。”
陈浩飞高兴不已,跟上二嫂往墨香苑而去。
当他们走到墨香苑门口时,叶安雅正站在门口等候。
千里寻上前问:“大嫂怎么站在这里?身边也不带个丫鬟?”
叶安雅说:“我正在等妹妹,想与你聊会儿。浩飞怎么也跑来?”
陈浩飞上前说:“大嫂好,二嫂答应送我两首诗词,让我跟着前来。”
“原来如此。”叶安雅笑道,“大名鼎鼎的幽栖居士进入陈家的门,倒是给你带来方便,以后参加诗会不会空手而去。”
陈浩飞也笑道:“那是自然,谁让我们成一家人。”
大家说着笑着走进墨香苑,苦荞已将饭摆好,千里寻不着急用,先坐在桌前给浩飞写诗作词。此时正值春季,便选了两首与春季相关的词,一首《西江月·春半》,一首《蝶恋花·送春》。
洋洋洒洒写完之后,给了浩飞。陈浩飞接过,感谢不已,高兴离去。
已到用饭时间,千里寻邀请叶安雅留下与自己一同用饭。
叶安雅没有拒绝,这个点儿等弟妹,不留下用饭说不过去。
两人在饭桌前坐好,不过是四菜一汤,加上主食。
千里寻穿越而来渐渐习惯古人的生活,对饭食已没有那么新奇,倒是对眼前的大嫂很感兴趣,不知前来找她所为何事?
苦荞给二人盛好汤和主食后,站在一旁伺候。
千里寻说:“在陈家只有大嫂是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子,以后你我要常来往。”
叶安雅并不客气,拿起勺子喝口汤后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日才来找你聊天儿。”
千里寻夹一道菜放入大嫂的碗中:“我刚嫁到陈家什么都不了解,有时间大嫂要多给我讲讲,省得我在陈家说错话,做错事,惹长辈不开心。”
“听说你根本不愿嫁到陈家,洞房那晚跟浩宇也未圆房,他整日逛荡在外你也不管,竟然愿意在长辈身上花心思,实在让人费解。”
“我是不愿嫁给陈浩宇,可命运捉弄,到最后不得不嫁。既然嫁过来,就把自己当陈家人看待,想在这里安心过日子。”
淑真提到“不得不嫁”让叶安雅想到仪王抢亲之事,原来仪王也看上朱家姑娘,她想不通为何朱家不愿把女儿给仪王,却偏偏许给浩宇这样的浪荡子?
不由感慨道:“在外人看来,妹妹与我能嫁到陈家算是幸运,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你我知道。浩宇整日不着家,也不知在哪里浪荡,我家那位表面看着比浩宇强,其实……”
叶安雅欲言又止,千里寻听出些心酸来,赶紧又夹些菜,放入大嫂碗中:“尝尝这道菜,还不错。”
叶安雅吃完菜后,继续说:“我很羡慕妹妹,又厉害又有主见,既得了浩宇的财产,还能把这院子收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我……”
千里寻赶紧解释:“我能如此也是公公婆婆人好,陈家各位长辈纵着我,不愿跟我一般见识,更有像大嫂这样愿意与我吐露心声的妯娌。”
叶安雅被夸得“噗嗤”笑出声来:“你这张嘴还真甜,难怪能把老太太搞定。我听说那日老太太带着我婆婆还有三婶前来寻事,你怼得有理有据,她们三人最后无话可说只能离开,你这张嘴啊不仅能口吐芬芳,还能吐出各种道理来,实在厉害!”
“大嫂谬赞。”
千里寻与叶安雅说说笑笑吃着饭,她觉得陈家人多又热闹,充满温馨的气息,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嫁人不淑,若陈浩宇是她喜欢的人那该多好。
想到喜欢之人,自然想起申简辰。他跟梦容应该还在回汴梁的路上,等到他们再回到临安时,大家会唤梦容仪王妃。千里寻默默在心中祝福,希望仪王与他王妃能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