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仁宗的后宫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6082字 发布时间:2024-11-02

 

真宗去世,仁宗继位。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刘太后很有政 治才能,皇帝幼小,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后来李宸妃去世了,刘太后决定按宫人的礼仪下葬。宰相吕夷简不同意,吕夷简说:太后要是不为你刘家的后人着想,那么怎么葬随你便,要是想要刘家后人平安,就要按太后的礼仪葬李宸妃,要在棺木中注满水银,防止尸体腐烂。刘太后是玲珑心,一点就透马上按照吕夷简的的建议埋葬李宸妃。

却说赵祯迎娶皇后还是风 流倜傥的少年,有激 情有梦想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个王氏乘着为天朝海选国母的春风从四川来到开封,王氏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赵祯看一眼就找不到北了。准儿媳按照议程首先要过准婆婆的关,太后刘娥看到艳冠群芳的小老乡不由一阵眩晕,虽然母仪天下统领后宫多年,仍有同性相斥的醋酸从心底泛出。刘娥深知赵祯是个情种,深怕红颜祸水美女误国于是一票否决了王氏把大臣郭允恭的女儿封为皇后。刘娥美艳不可方物的王氏嫁给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美即是银匠龚美,龚美两个儿子,刘从德便是其长子,太后此举无疑有报答龚美的意味。然而,这一许配却极大地伤害了少年皇帝。

赵祯很失落,很郁闷看着老表刘从德抱得美人,他做梦都恨死。王氏嫁到刘家蓬荜生辉。可是刘从德很快就死了,可能是被赵祯恨死的。赵祯的小心脏一阵狂喜,拟把意中人王氏召回禁内伴驾。诏书由办公厅秘书长富弼起草,富弼拟好诏书在诏书面写一个小纸条,力陈王氏进宫的弊端,赵祯看纸条,诏书也就不发了。

刘娥统领六宫的整个时代,赵祯并不知道李氏是自己的生母李氏也安分自守,未尝示异。宫中咸惮刘太后,哪个敢泄漏前事;所以仁宗年龄日长,仍视刘太后为母,并不知为李氏所生。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左右近侍,不稍假借,内外赐与,亦有节制。三司使程琳尝献武后临朝图,太后取掷地上道:“我不作此负祖宗事!”

公元10332月,宰相吕夷简和赵祯要把太后一党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

仁宗和郭皇后提起此事,郭皇后随口说:“吕夷简也是太后的人,不过为人机巧、善于应对而已。”仁宗其实对吕夷简也有所了解,认为郭皇后的话有道理于是也罢了吕夷简的官。当时宦官阎文应在旁边

第二天上班,大黄人宣布人事任免名单,吕夷简听到自己的名字,心想挖了半夜的坑,原来是在埋自己。吕夷简私下问大黄人闫文应怎么回事,闫文应说是郭后的主意。吕夷简从此恨透了郭皇后。

仁宗沉溺于酒色之,又宠上了后宫的尚美人和杨美人,有时连朝政都不管不顾。郭皇后仗着刘太后撑腰,骄横妒忌惯了,再加上她本就不受仁宗宠爱,现在看到仁宗又宠上别的女人,自然更加不平。而尚美人、杨美人仗着仁宗宠爱,也是目中无人,根本不把郭皇后放在眼里。

天郭后从赵祯窗外经过,无意中听到尚美人在赵祯怀里说自己长得丑,羡慕嫉妒恨让郭皇后瞬间爆炸,她闯进内室,用尽平生力气掌向尚美人挥去,尚美人一个猫跳躲在赵祯身后郭后来不及收手,一巴掌抡到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两道血印子。

打皇帝这还了得?仁宗大怒,气乎乎地转身离开。宦官阎文应建议仁宗上朝时将脖子上的伤痕给朝臣看,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掉郭皇后。仁宗本就对郭氏为后不满,第二天果然在朝堂上露出脖子上的伤痕让朝臣观看,并流露出废后之意。

这时吕夷简已经官复原职,他上次罢相之事忌恨皇后,所以就力劝仁宗废黜皇后。

郭皇后于是被废,被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迁居长乐宫。 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人集体劝谏仁宗“后无过,不可废。”都被斥责贬职。

郭皇后被废后,仁宗更加没有顾忌,整天和尚、杨等后宫美人泡在一起,不理政事,终因酒色过度病倒。

太后心疼赵祯,把两个美人送到寺庙清修小女子青春年少芳龄二八,被太后削去了头发闫文应负责遣送工作两个美女拉着阎公公撒娇人家不想出家嘛。公公甩开们的小手,在她们粉白的脸颊划拉两下:拉拉扯扯不害臊我又不喜欢女人!

后宫不可一日无后,虽然早有内定,必要的程序还是一个不少,温柔端庄美丽高雅的名门之后曹氏走进后宫,成为赵祯的第二任妻子。

不久赵祯在后花园散步,在冷宫门口遇到郭后,郭后还穿着离开时的衣服,又脏又破。郭后哭得梨花带雨,把赵祯的心哭成了土豆泥赵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朕看你这身衣服,回去一下,过两天朕就把你接回去。

回到寝宫赵祯还沉浸在对郭后的怜香惜玉伤感中,写了一首金枝词,命小黄人送给郭后。

郭氏独居道观,孤独凄凉,看到仁宗不忘前情,也是悲喜交集,就和诗表意诉说衷肠。

仁宗看到郭氏的和诗后,更加后悔当初废后,对郭氏的思念日益加深,就密召郭氏回宫。但郭氏不想这么偷偷摸摸,提出如果让她回宫,就要百官见证,光明正大恢复皇后之位。  

不料两人和诗的复印件却出现在吕夷简的办公室。吕夷简吓坏了,郭后复位意味着他又要下台。

后来郭后因为感冒吃错了药,在月黑风高之夜一命呜呼。郭后死得突然,朝中有正直的大臣要求彻查郭后的死因。赵祯觉得疑罪从无,宁可使千人漏网,不可错杀一人。何况人死不能复生,就让她入土为安吧。

后来又过了几年,刘太后病,对宋仁宗说:我想和宗死在同一天。三月二十九日,刘太后寿终正寝,真的和那个当年把逐出王府的公公宋太宗死在同一天若干年后,她无限疼爱的养子宋仁宗赵祯也死在这一天三代人同月同日死,不能不说奇异。

刘太后去世后,赵祯十分悲伤,这时八王赵元俨 竟朗声道:“治天下莫大于孝,皇上临御十余年,连本生母尚未知晓,这也是我辈臣子未能尽职呢。”

 仁宗十分惊诧,便问元俨道:“皇叔所言,令朕不解。”元俨道:“陛下是李宸妃所生,刘、杨二后不过代育。”仁宗不俟说毕,便道:“叔父何不早言?”元俨道:“先帝在日,刘后已经用事,至陛下登基,四凶当道,内蒙外蔽,刘后又讳莫如深,不准宫廷泄漏此事。臣早思举发,只恐一经出口,谴臣尚不足惜,且恐有碍皇躬,并及宸妃。臣十年以来,杜门养晦,不预朝谒,正欲为今日一明此事,谅举朝大臣,亦与臣同一观念。可怜宸妃诞生陛下,终身莫诉,就是当日薨逝,尚且生死不明,人言藉藉呢。”

燕王的意思,李是被刘后害死的!

仁宗闻言,忍不住泪眦荧荧,顾问夷简道:“这事可真么?”夷简道:“陛下确系李宸妃诞生,刘太后与杨太妃共同抚育视若己子,不过李宸妃薨逝,实由正命”。

为了澄清事实,仁宗坐着牛车赶往奉先寺,李宸妃的棺椁被四根粗大的铁索悬在幽深的井底匠人们奉命将棺椁牵引上来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赵祯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赵祯祭拜过生母后,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生母虽然厚葬,却未能冲淡赵祯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赵祯生母的地位

赵祯让宰相晏殊后拟写神道碑。晏殊写到:刘后不是赵祯的妈因为不会生孩子,把赵祯抱到身边......赵祯看后气愤地说:猪,你这是写的什么鬼东西啊,找个地方凉快吧孙抃,朕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了

孙抃洋洋洒洒:章懿温柔敦厚,品貌柔嘉,为天下之母,育盖世仁君。恩深似海,无以回报。我们永远怀念你!

孙抃的碑文在赵祯眼里化作柔情化作思念,化解他心中难人言的心结。生母固然伟大,养母更加情重!两者并无冲突。有分教:一个崭新的黎明就要来临,一个崭新的仁宗盛世,把大宋推向繁荣,推向辉煌。

仁宗无子,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赵祯“徐当议之。”一句话把包拯打发了。

张贵妃聪明伶俐,深得仁宗喜爱,短短几年就把她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提拔成贵妃

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人一把。张贵妃的父亲和兄弟或者早丧或者无能,只有伯父张尧佐还算争气。张尧佐担任地方官多年,名声还不错,被调到中央。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油水多多,一般都是由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兼任。

一天赵祯正准备上朝,张贵妃送赵祯至殿门,拉着赵祯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赵祯答道:放心!放心!宋仁宗上朝后宣布这项任命,可是包拯极力反对,赵祯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愈加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生气地说:节度使是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包拯不客气回答道: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节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包拯说话慷慨激昂,唾沫都喷到皇帝脸上

按照常理,一个人被人把唾沫喷到脸上后,会在第一时间擦去,可是宋仁宗没有。他不但没有在朝堂上擦去,就算在散朝之后也没有擦去,而是到后官来到张贵妃面前“举袖拭面”。

很明显,他在施展“苦肉计”。宋仁宗就是要告诉张贵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实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绝对不骗人,骗人是小狗。他说:“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果然,看到宋仁宗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张贵妃再不提给人封官的事情了。

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宋嘉祐六年(1061年),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张贵妃身为大宋帝国的第二夫人,自然少不了人巴结。大臣王拱辰因为反对庆历新政,刻意打压苏舜钦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宋仁宗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有一天宋仁宗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宋仁宗一看大怒,生气地问:“安得此物?”张贵妃不敢隐瞒,供出了王拱辰。宋仁宗更怒:叫你不要收人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一边说一边抄起柱斧把瓷器砸碎了。张贵妃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公元1048年闰正月十八日夜,赵祯在曹皇后宫里安寝。突然从福宁殿方向传来巨大声响,赵祯就想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宦官何承用说是“乳妪殴小女子”。曹皇后不愧是将门虎女,根据声音断定这是一场图谋刺杀皇帝的事变。她立即训斥何承用;“贼在殿下杀人,帝且欲出,敢妄言耶?

事实果然如此,这天夜里,崇政殿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四个人“杀军校,劫兵仗,登延和殿屋”,进入皇宫大内。或许他们不知道皇帝具体在哪个房间,所以就在福宁殿砍伤了宫人的胳膊,发出巨大声响,试图引起混乱,以便找到皇帝。

曹皇后出身将门世家,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胆大心细,沉着冷静,知道当下形势危急,一旦贼人真的闯进寝殿来,仅凭身边的几个太监宫女根本抵挡不住,皇帝恐怕难逃毒手,所以,曹皇后一方面派人去叫都知王守忠率兵前来护驾,一方面派宦官提水紧跟刺客,一旦刺客放火就赶快灭火。为鼓舞宦官们的斗志,曹皇后亲自剪掉他们的头发作为标记说:“贼平加赏,当以汝发为证。”王守忠很快带兵赶到,颜秀、郭逵、孙利当场被杀。王胜躲藏在宫城的北楼,“经日乃得,捕者即支分之”。

事变暂时得以平息,接下来就应该彻查此案。但耐人寻味的是,赵祯对此案的态度十分暧昧,使案件得疑点重重。

首先,赵祯对这件惊天大案秘密调查,低调处理。案发后,枢密使夏竦认为这个案子涉及宫廷秘密,“不可滋蔓,使反侧者不安。”参知政事丁度认为这个案子事关社稷安危,应该“付外台穷治党羽”,最终赵祯采纳了夏竦的意见。

其次,对宿卫宫廷的几个官员都宽大处理。本来皇帝遇刺,负责守卫的官员都有失职之罪,赵祯却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对涉事官员贬官外放了事。

最后,赵祯对临危不乱处置得当的曹皇后不置一词,却说自己宠爱的张美人“有扈跸功”。

综上所述,有人认为这是人为了迎合赵祯宠爱张美人的心理,选择皇帝住在皇后宫中的时候,导演出的一幕惊险大戏。目的是构陷皇后,为张美人取而代之创造条件,或许赵祯本人也参与其中。

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31岁的张贵妃暴病身亡。仁宗感念张贵妃生前的柔情与善良,悲痛无比地对左右说,当年颜秀等人发动宫廷叛乱时,张贵妃不顾自身安危,挺身出来保护自己。天下大旱为了替他分忧,又是张贵妃在宫中刺臂出血,书写祈雨的祷辞。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仁宗最后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一生都梦想登上皇后之位的张贵妃,终于在死后穿上皇后的殓服,享受到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仁宗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仁宗下令“禁乐一月”,京师惟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仁宗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生母和爱妃,不顾朝野内外的巨大非议,毅然进行了两次追册活动,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另外,仁宗对自己的臣子都给予相当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坦诚的。但是由于母后临朝和自己不幸婚姻的影响,造就了仁宗文弱、忧郁而又犹疑不定的性格

仁宗儿女不多,一半以上都早夭,福康公主是的长女极受父皇的宠爱她是宋朝第一个行册封礼的公主,典礼上被晋封为兖国公主。

历代皇帝都喜欢把公主嫁给自己的臣子或宗亲,以求亲上加亲。仁宗亲自公主筛选驸马人选,最后决定将公主嫁给舅舅李用的儿子李玮。李宸妃生前在后宫中毫无地位,弟弟李用以做冥币为生仁宗认亲后李用成国舅,因此发了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暴发户。

氏一家出身不高,所以行为较为粗鄙。驸马李玮不仅生得丑陋,而且智商情商都不高,为得公主欢心故意附庸风雅,反而弄巧成拙,一切行为举止都是笑话。公主嫁给了这样一个庸才,心里很是烦闷,出于身份与礼教又不能与其他男子接触,所以宦官梁怀吉成为她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一日公主与梁怀吉对饮,以解心中烦闷,可她那个出身市井的婆婆杨氏却在外偷看。公主发现后两人便吵了起来,粗鄙的杨氏说了一些难听的话指责公主,两人越吵越凶,公主又气又委屈,便跑皇宫找父皇哭诉,要求与驸马离婚。第二天,流言越传越大,整个皇宫都知道公主与太监有私情。

公主做出如此伤风败俗,朝臣纷纷上书指责,仁宗无奈将梁怀吉发配。公主深居宫中,因精神崩溃而发狂,差点烧了宫殿为了缓解公主的狂疾,仁宗又召回梁怀吉,但公主并没有因此好转,只要提及驸马或者让她回府邸,公主便发狂得厉害最后,李玮兄长李璋以李玮愚笨,配不上公主为由请求二人仳离,仁宗也就答应了。仁宗本想促成一段美好的因缘,没想到逼疯了自己的女儿,而这段婚姻,也成了皇室的笑柄。

而这位兖国公主,只是与太监喝酒,以求倾诉和安慰。最后不仅婚姻不幸福,还被万夫所指后来郁郁寡欢,年仅33岁就去世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