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离开书房时是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是5人。
李忠发现自己的羽毛笔不见了,于是忍不住问妻子杨梅花:“夫人,你看到我的笔了吗?”
杨梅花蹙着眉,忧心忡忡地凝视着李忠,声音里满是关切:“夫君,你需得放下手中的笔墨,让身体得以片刻的休憩。”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忠健康生活的深深担忧。
李忠轻轻抬起头,声音里透着一丝寻求:“夫人,你可曾看见我的笔否?”他的目光焦急地寻找着那个熟悉的物件,那份迫切的寻求之情溢于言表。杨梅花见状,心中更是忧虑不已,她柔声道:“夫君啊,你笔下的世界固然引人入胜,但你也不能这般夜以继日地你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她的话语间,满是对丈夫的深情与劝诫,希望他能顾及自己的身体。
李忠微笑,温文尔雅地回应:“我想先练练手,手生疏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书写出要传授给你们的知识和学问。”
杨梅花帮李忠找回了那只被自己隐藏的羽毛笔,同时为他准备了书写用的墨水。此时,杨桃花、杨李花、杨维奇三人静立在一旁,默默无声,仿佛成为了他们这对夫妻背景中的点缀。
李忠拿起羽毛笔,慎重地书写着每一个字。他的手从容自如,笔下流淌的墨水不仅是色彩,更像是他的思绪和情怀。迸发出深层次的领悟,他的羽毛笔不再仅仅是一支工具,而是承载智慧的高速打印机。
字体的大小、粗细,随心而动,皆可掌控。他用行楷轻轻写下了几个4号字,仿佛看见了每一个字背后跃动的灵魂。他对自己的书写满意至极,仿佛已找到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钥匙。
接着,他取过一张纸,挥毫泼墨,以惊人的速度抄写《红楼梦》的第一回。每一个字都如同活脱脱的生灵,在纸上跳跃舞动。流水潺潺般的速度,字迹犹如龙蛇飞舞。书写之间仿佛与古人对话,与书中的情感交融。
这一幕宛如流动的画卷,展现了李忠沉醉于书法艺术的灵魂。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情感、灵魂和世界。
一章未完,新章浮现。此时的速度已非昔日可比,犹如疾风骤雨,闪电划破长空。高速之复印,字字如飞,一气呵成。这样的速度迅捷而精准,每一字每一句仿佛剑出鞘,锐不可当。
周小芸与母亲悠然踏入他的书房,映入眼帘的是李忠正沉浸在笔墨纸砚间挥洒自如。他的笔下似乎流淌着无尽的墨水,如江河滔滔不绝。他的手书能力已超越古人,速抄根本无法相比。两人目不转睛地观赏,惊叹着他的速度和技艺的精湛。
书桌上,笔墨如飞,字迹如龙蛇盘绕。李忠边写边把好的纸张一页一页摆放到桌子上。他的手指在笔和纸张上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如同音乐中的节拍,和谐而富有节奏感。周小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涟漪荡漾。她眼中的李忠,不仅是一个书写高手,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男子。
窗外,黎明渐渐露出曙光。李忠放下手中的笔墨纸张。
李忠朝着杨梅花温柔地微笑,轻声细语道:“夫人,这本书的篇章就暂时写到这里吧。已经有十余回了,字数也累积至十万有余。”
杨梅花留意到周小芸母女俩的存在,对周小芸说道:“肖木兰,你可以尽情欣赏,但可不要偷偷带走哦。”
随后她转向李忠,轻声细语:“我们已经写了很久了,已经十多回。什么?‘字数也累积至十万有余了。’”
对杨梅花来说,字数是否超过十万是她最在意的事情。她看着李忠,忧心他是否会陷入久睡之中。
她轻声问道:“夫君,你累不累?”她眼中充满对他的关心和担忧。
李忠看着她,嘴角勾起了微笑,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累。“在书写时,我突破了自己的速度,充满了兴奋感。”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和满足。
杨梅花有些疑惑:“你不是答应过我每天的抄写任务不超过两万字吗?为何此刻如此兴奋?”
他笑着解释道:“是的,我确实答应过你。但我发现自己抄写的能力有了突破,因此高兴过头多写了些。”
眼中闪烁着自信和满足的光芒。
公孙皇后审视着桌上的稿件,轻声道:“这就是你所说的每天撰写十万字吗?”
周晓芸微笑回应:“如你所见,这是一场奇迹的诞生。”
李忠说道:“夫人,我不妨先回我们的房舍稍作休憩。”
杨梅花轻声回应:“你尽管去好好休息,饭时我会来叫你。”
她转向肖木兰和周晓芸,问道:“你们感到疲惫了吗?”
周晓芸回应道:“梅花姐,你累了吗?我们还好。”
公孙皇后微微颔首,优雅地开口:“我暂时不想说话,只想静下心来先品读一番《红楼梦》。你们随意。”
杨梅花轻启朱唇,唤道:“桃花、李花、还有小奇,你们去准备饭菜,我稍后就来。”她的声音柔和而有力,多少带着乡村女子的独特韵味。
桃花和李花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也想读姐夫的新书,姐姐准许吗?”她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仿佛见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杨梅花心中有些犹豫,她不敢轻易离开,害怕肖木兰会偷走她的书。
周晓芸见状,笑道:“你这是对我不信任。”
杨梅花轻叹一声,道:“你不明白,我并不是不相信你,只是有过前车之鉴。”
周晓芸微微皱眉,问道:“前车之鉴?你说的是什么?”
杨梅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缓缓道:“你还记得《花木兰》不,难道不是你从我手中偷走的吗?”
她的话语中带有一丝忧伤和责备。周晓芸陷入了沉默,了解到杨梅花对于书籍的重要性和信任的紧张。
周晓芸终于笑了起来:“杨梅花,你为何变得如此小心眼?只是一篇文章而已,何必如此紧张。”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也有几分劝解。仿佛是想告诉杨梅花,应该放宽心态,不要过于吝啬自己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