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头,去不去赶场了嘞?”路边的张大爷的邀约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二十几年前,那一次又一次的赶集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东方未亮,公鸡鸣叫,母亲便会很早起床收拾,准备上街采购一些生活用品。不用母亲的叫喊,那时的我也乖乖的主动起床,跟着她一起收拾,吃早饭。因为我知道,这样赶集的机会并不多,错过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就很可惜。
当我路过朋友的家门外时,大声呼喊一声,朋友也会笑嘻嘻的跟着她的母亲出了门,这是我们头天晚上都会约好的,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每个人都不会迟到。
我们的村子里没有宽敞的水泥马路,一行人只能走在青石板上。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在前面快乐的奔跑着,又停下来等着后面赶上来的大人。每次的赶集总会有种魔力让我们这些孩子盼望着。
我们会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眺望距离虽然远,但一眼就能望见河边的码头,停靠着两三只小船,这是我们赶集必须乘坐的交通工具。有时听到船只发动的声音,我们会对着码头大声吆喝着:“等一下,这里还有几个人呢。”
大人们知道错过了这班船,下一班又得等一会儿,都会加快脚步。
一路奔跑到了河边,遗憾的是有时候船老板并不会等我们,就这样,一行人只能等在码头边,等着凑足足够的人数搭下一班渡船。
我和小伙伴并不会因为这样的等待而感觉无聊,在这样一片沙滩上,这里是自然的游乐场,我们会在水里捞起一手的沙子,用手堆砌城堡,或是用手挤出各种各样图案。在沙地上写下心里的烦恼,任凭着一个浪冲洗掉这遗留的痕迹。
时间在这快乐的玩耍间总是过得很快,当船老板轻松地翻上的船,这一趟船就要出发了。他用着熟练的技巧,提着一个z型的工具,嵌入机器,然后费力地快速的一圈一圈转动着,用力加速,这样一套动作得一气呵成才能成功。伴随着柴油机发出的隆隆的噪声,我们的渡船驶向透过水汽能隐隐约约看见的对岸的码头。
在这样一只铁船上,没有任何舒适可言,没有固定的座位,只有一条宽大的木板左右架着,机器的轰鸣声,使得整个船只都是颤抖着,手扶在栏杆上体验着带来酥麻的感觉。
船只一路前行,我总喜欢低着头看着河面,行驶到浅水处,那清澈见底的河里有着游来游去的小鱼,趁着大人不注意,低下身,把手伸进河里掠过水面,又快速的抽回来,窃喜着这样危险的动作没被大人发现。
终于到了集市码头,待老板把船只停靠好的那一刻,我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跳下船。
只有到了柑橘成熟的季节,集市码头才会热闹起来,这里就会成为批发交易市场,大商贩,小散们的讨价还价的地方,充满博弈的精彩,而平时这里也就只有乘船的人和开船的师傅。
码头处的前方是一级级的阶梯,阶梯两边是煤炭的交易市场,堆满了黑黝黝的煤,在没有天然气以及电压不稳定的农村,这煤炭可算得上一大重要方便的能源。
再往前就是正街了,老式街道两边有商店老板摆放的货物,或是鞋店老板摆放的各式各样的鞋子,胶鞋,老式的塑料胶鞋,或是白色的网球都是我们的最爱。
还有DVD,VCD碟片的出租店,十元押金,一元租赁费,吸引着不少的人驻足观看。
亦或是卖菜苗的农户们把菜苗整整齐齐的摆在塑料薄膜上,等着其他农户的挑选,有倦意了就从怀里掏出一杆老烟枪,裹上自制的烟叶,巴拉上几口,看上去神仙感觉。
这个点的餐馆是忙碌的,卖完菜收摊的农户,有的会选择点一碗臊子米粉,嗦上几口,谈不上美味,能填饱肚子就行。有的会点一碗豆花饭,再点上一杯餐馆老板泡的酒,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就这样一碗饭能从早上,他们能抿到散场去。
在拥挤的街道上,穿越人群,母亲会拉着我,不让我自己单独乱跑,我也会紧紧的跟在她身后,不让自己走失。
在预算内,母亲心情好的话,她也会奖励我一块油炸的饼,看着在油锅里炸熟,炸出葱香味的饼,香气扑鼻,逗得我口水直流,等到饼到手的时候,却又一小口的咬着,不舍得一会就吃完了。满足的尝过味道后,我也会留一部分,等着找小伙伴一起分享。
当母亲快速的买好生活用品后,也差不多该回去的时辰了。
回去的路上经常会经过一大片黄桷树,树下是一处破旧不堪的屋子,屋子外是排着队的一群猥琐老头,老太太们经过时会啐几口口水,然后快速的离开,妈妈也会拉着我快速经过,不许我回头看。
我们登上回家的船,而船老板偶尔也会遇上想要逃票的乘客,总会在那里据理力争,面临的结果就是要么被赶下,要么掏钱。这里的船是不分儿童票,成年票,钱是一定要给足了才能乘坐。
路还是那条路,却没有来时的好走。一路上的缓坡在心里就已经觉得累了。
爬过两三个缓坡后,一大片竹林处成了大家休息的中转站。
我们都会随便找块干净的石板,吹了吹灰上面的灰尘,也不管还脏不脏,疲倦得一屁股就坐下。
炎热的夏季里,在这一片竹林下,这里堪比自然的空调,做小本生意的会搭起竹屋,做起卖雪糕棍儿的生意,悠闲的老年人也会坐在竹屋里围上一桌,打打扑克或者炸金花。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总要面对回家路上的最后一个坡,每次我都在心里说服自己,冲过这个坡,就能马上回家了,于是靠着这份动力,加足了马力,和小伙伴们一路狂奔,征服了这最后一个陡坡。
刚一上坡,我们就看到我们暗恋的隔壁班帅气的男孩也不慌不忙的上了这面坡,他连爬坡的样子也是极为帅气,不会像我们一样像个哈巴狗一样喘着粗气。我们害羞的给人家让开路,挤在一起偷偷地看着他的背影也是一脸满足。
到家后的母亲并没有闲下来,午饭还没着落,她一边烧火,一边把赶集买回来的肉切好,饥肠辘辘的我也帮着从地里摘些新鲜的蔬菜,洗干净,一顿简单的烹饪后,开饭!
在冰箱不普及的日子里,我们吃剩的肉被母亲小心翼翼的冰镇在井水里,如同珍宝般。尽管如此,炎热的天气也会加速食物变质,这剩下的肉晚上也必须得吃完。
这样的赶集日算得上我儿时快乐的时光,每天都在期待下一次的赶集。
而现在,天天都可以逛街的我却愿意窝在家里,刷着淘宝,顿顿都可以吃肉的我再也体会不到一个葱油饼带来的满足。
一份简单的快乐,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