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幸运的状元郎
书名:大明巡洋传 作者:白马踏绿洲 本章字数:3420字 发布时间:2024-04-24

傅兴向皇自荐当主考官,皇上欣然同意,并亲自挑选了副主考和人员,并让安全司护卫考场。

永乐元年四月一日,以大明第一才子驸马都尉马兴为主考官的丁丑科北方科举正式开始,让原已经失去希望的学子再次进入考场,这是何等幸运之事,千古难遇。

经一个月艰难科考,北方科考顺利完成,经傅兴黄观等人认真审阅,共录取了学子一百四十九名,其中北方学子一百名,南方学子四十九名,两榜合起来共二百名,可谓是历届科举录取最多的一次。

皇上闻言大喜,逐和傅兴商议接下来的廷试策论题目,傅兴当然知道太祖高皇帝所言的制策,便道:“皇上,太祖高皇帝一辈子忧国忧民,最重法度,有一次太祖高皇帝问我:”天生烝民有欲,必命君以主之。君奉天命,必明教化以导民。然生齿之烦,人情不一。

于是,古先哲王设五刑,以弼五教。善者旌之,恶者绳之。善恶有所劝惩,治道由斯而兴。历代相因,未尝改也。朕承天命,君主生民,宵衣旰食三十余年,储思积虑惟欲妥安生民,其不循教者亦有,由是不得已施之五刑。今欲民自不犯,抑别有其术欤?”

“我当时无言以对,皇上今何不以此为策问?”皇上点头称是,六弟,朕就用此策问,看天下学子有何良策。

五月十日在奉天殿廷试开始,一百四十九位贡士跪迎皇帝,按位置坐好后,帝亲出策问,“天生烝民有欲,必命君以主之。君奉......尔诸文士,陈其所以,朕将览焉。”

洪武丙子科举人韩克忠,(今山东成武县城北二里韩庄村人。)“韩克忠,字,守信,此次丁丑科举,自信会登上金榜,却没想到名落孙山,本就十分失落,人的运气好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万没想到皇上尽然另开北方科考,这让他喜出望外。

韩家在成武韩庄是名绅大族,韩克忠自幼聪慧好学颇得爹娘喜爱,十余年苦读寒窗没有白费,会试韩克忠列榜首第一,二月会考他名落孙山,对自己的才能一度产生怀疑,如今居然会试第二,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可谓苦尽甘来,殿试皇帝策问一出正中韩克忠下怀。

韩克忠最喜策论,他博览群书涉猎极广,对各朝弊端颇具研究,因此下笔如有神助,才思如泉涌,看看时间还早,在脑海里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感觉没有任何遗漏和问题,这才下笔书写。几乎一挥而就,如有神助。

三个时辰廷试结束,所有贡士退出皇宫,会试排在前几位的,会试第一的任伯安,第二名韩克忠和第三第四王恕,焦胜,聚在一起,步出宫门均松了口气,总算完成家族厚望,终于榜上题名,大局已定,殿试只是排名次而已。这时几只喜鹊从头上叽叽喳喳飞过,惹起众贡生一阵欢呼。

韩克忠施礼道:“伯安兄才高八斗,会试第一,此次殿试状元郎非你莫属,刚才喜鹊来报就是明证,恭喜伯安兄了!”

任伯安叹口气道:“不瞒各位,今日廷试紧张万分,脑子混沌不知如何下笔,匆忙之间不尽人意,他满脸悲切,状元恐怕与我无缘了。”

几人没有在意任伯安所言,都以为他是谦恭之言,几人放开心怀,恨不得高声吟唱!他们原先都是失意学子,没想到风云突变,居然金榜题名,而还有机会高中状元,这是何等荣耀,尤其是韩克忠更是仰天长叹,全拜祖宗保佑才有今天,几人相约同往状元楼庆祝,以贺高中。

傅兴领着前科状元黄观等人审卷,黄观在历史上可是个大名人,在后世来说是真正的学霸,他是自科考以来第一个获得六首状元的人。

 "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 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 历史上只有一人曾从县试到殿试六夺第一,一气呵成,他就是明代的科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父亲黄古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赘贵池上清溪的许家,成了"倒插门"的女婿。黄观出生后,即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做了礼部右侍郎以后,才获得恩准恢复原姓,改称黄观。

黄观只比傅兴小一岁,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而傅兴这个天下第一借了后世无数名人的光,因此傅兴选择黄观作为助手,是对黄观的肯定。

黄观等人经过认真审阅,挑出十名策问最佳者送到傅兴处,贡士策问到了傅兴这里就没有必要糊名,籍贯姓名清清楚楚。因这是朝廷重开北方科考,原因特殊,凡是贡生考卷都没有糊名,意在前一百名都是北方学子,南方学子贡士排在百名之后,傅兴翻看了一眼,他心目中的人选都在,可见黄观的水平确实高超。

黄观送完策问正要出去,傅兴叫住了他,”澜伯慢走,“叫黄观的字,傅兴显得格外亲切,黄观也没想到驸马爷对他如此亲切。

”驸马主考官有何吩咐下官?“

傅兴笑道:“澜伯,我们这是私下探讨,策问想必你也仔细阅过,在你心目中这十人谁的策问更加出色?”

黄观面色一怔。露出无比激动之色,知道这是驸马爷对自己的看重,但是他不敢妄言,便谨慎道:“下官不敢僭越,不过王恕,焦胜,韩克忠略胜一筹,请主考官明鉴。”傅兴微微点头不再言语,黄观悄悄退下。

第二日皇帝和六部尚书亲来御览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还有榜二前七名排序,而读卷官正是黄观。

排在前十的策论读卷完毕,皇帝对韩克忠的策问十分感兴趣,傅兴也没想到历史是如此的巧合,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标都赏识韩克忠的策论,这让傅兴感到不可思议。

韩克忠策问如下,“臣对:臣闻五常乃民生固有之善,五刑实人君辅治之具……钦惟皇上诞膺天命,奄有万方,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宵农旰食,励精图治,已有年矣……

臣愚以为,法愈严而人愈犯,盖由人心不古而轻犯之耳。今欲令行禁止,民不犯法,臣以为当再明号令,颁布中外。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俾克畏慕,使民彬彬然为善,而不至于为恶者也,不过明五常之教,而用五刑以辅其不及而己。 ”

在这个策论中,韩克忠着重惩恶扬善,在社会上弘扬“仁、义、礼、智、信”等风尚。(这和后世的法制宣传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韩克忠在策论中还对皇上大大颂扬一番。

皇上朱标非常赞同,加上韩克忠是山东成武人,皇上的母后马皇后族家就是山东成武,念及于此,于是朱笔一挥,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会元第一的任伯安排在二甲的第一名,至此殿试圆满结束。

四月十五日公布廷试放榜,礼部,南京府衙,吏员衙役连绵不绝敲锣报喜,一时间从礼部到各个客栈锣鼓喧天,报喜声不断。巧的是韩克忠,王恕,焦胜同住在东来顺客站,当报喜之人高喊报喜,山西平定焦老爷高中探花,焦胜的名字一经报出,客站老板和伙计们炸了锅,没想到他们的店里居然住着探花郎。

喜报一出东来顺客栈门前围满了人群,而且北方人居多,因为焦胜给北方人长了脸,韩克忠,王恕立即给焦胜道喜,焦胜也是喜不自胜,多谢二位抬爱,焦胜侥幸罢了,我有预感您二位说不定高中。

由于各个贡生住得较为分散,他们也不知道报喜到了几甲,但是焦胜报喜为探花郎,说明状元榜眼随后就会报喜,只是不知何方神圣。

没过多久报喜之人又一次来到东来顺客栈,给人更大的惊喜,报喜人高喊!陕西三原王老爷高中榜眼,围在东来顺客站的人欢呼声几乎掀翻了客栈,客栈老板已经说不出话来,这是自己走了大运了,榜眼探花都住在自己的客栈,以后客栈想不火都难。

但是更大惊喜还在后面,当报喜的来临时,客栈老板终于昏了过去。又是一队报喜之人,高喊,山东成武韩庄韩老爷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郎,这个结果韩克忠也没想到,原来会元任伯安没有说谎,他的策论没有得到皇上的首肯,幸运终于落在了韩克忠身上,兴奋之余,他把身上十余枚银币都赏了出去。

前三一甲全是北方人,而且状元郎是大明以来山东第一个状元郎,凡在京的山东人几乎全聚在东来顺客栈,彻夜通宵庆贺,来结交三人的人络绎不绝。接着就是传胪大典,恩荣宴,最有意思的是永乐元年丁丑科考,在御街有了两次状元游街,至此传为佳话。

礼部恩荣宴次日,五月十八日,朝廷颁赐朝服冠带和奖励进士银币与众新科进士。
状元的常服较为简单。两侧有点翠簪花的纱帽一顶,圆领绯罗衣两件,胸前用鹭鸶补,革带为六品素银革带,足衣为朝靴。不过状元冠上簪花却是纯金的,其余皆纯银簪花。
作为新科状元,韩克忠得到大明银币五百枚,礼部尚书郑洽告诉各位进士,这可是驸马都尉主考官马兴建议,比以往的奖赏多得多,众多进士无不欢呼,这绝对是有财神爷之称的驸马爷的手笔。

榜眼银币是三百五十枚,探花郎二百枚,二甲第一名至第十名都是一百五十枚银币,其余均一百枚,众进士皆喜,算起来他们都是驸马都尉的学生,也是天子门生,如此厚待他们,实属万幸。为感谢皇恩浩荡,状元韩克忠带头跪在宫门前,三叩朝拜,高呼皇帝万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巡洋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