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宗立派(3)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2835字 发布时间:2024-04-24

午时未到,雪势更大,山风呼啸,光影斑驳。

 

  魏武与余笙谈论了两个时辰,对于开宗立派的想法渐趋成熟,心中隐隐有种坐于峰峦之巅的感觉。冥教将是无神论的宗教,教宗不是一个虚无的神,而是利用自身的教化,令信徒追随度化,抛除心中的孽障。

 

  宗教源起于何时呢?又是如何流传下来,成为影响人心灵归宿的灯塔呢?如果没有了教宗,人世会变得黑暗吗?教宗会让人不再迷失吗?教宗最伟大的意义是什么?任何对人生思索有了感悟的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宗吗?

 

  这些疑问并非空谈,而是无数致力于教宗的智者思考千年,慢慢地形成了追寻本真的想法,希望窥探教宗的神秘力量。在那些智者之中,生活在亢龙纪时代的廊中人子空,乃是最早为教宗做出诸多解释的人。

 

  子空一族生活在悟川北坡的悟乡,在当地并非乡绅贵族,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然而,与其他寻常人不同,子空常常仰望天空,思索人生、教化等高深莫测的东西。后来,子空得到悟乡乡绅王飞赏识,赠送了不少古书典籍,支持他深入了解上古之史,研究教宗的神秘之处。

 

  经过十余年考证与研究,子空提出了一番见解。

 

  他认为,古时候,人类对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之外存在着神秘力量,使人们对那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这便是教宗出现的最初缘由。

 

  子空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以宗为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教说之意。他还认为,宗教与民间神话一样,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根本就是一种寄托和终极关怀。

 

  正是在这种思考影响之下,子空认为每一个有着独有神话传说的部落,都可能形成一宗之教,随着部落壮大而强盛,继而影响到其他部落族群,慢慢地在一个地区发展开来。子空还提出,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各有不同之种,又是同源同宗之说。

 

  后来,子空在悟山之巅筑亭,起名叫做云雾亭,创立了一个完全脱离部落的教宗:悟教。悟教指教外别传之悟门,以悟为生离顿解的言教,采用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然而,悟教太过玄妙深奥,入教人数极少,没有形成影响力,渐渐地淹没于浩瀚之史中,只留下了那云雾亭,徒然立于悟山的峦巅之上。

 

  路甲依然没有到来,派出去的探报也没有回来,魏武决定吃罢午饭后,由村人领路登上药峰。

 

  药峰的谷口正对益和村,跨过一条结冻的小河后,便可沿着曲曲折折山路上山。众人准备好应用之物,于漫天风雪中上了山。药峰不高,远不及伍岭卒子峰,但由于临近满江,不远处又有一座明湖,故而水气颇丰,是以旱灾影响较小,岭内草木荒芜依旧,但衰败之象不甚明显。

 

  众人骑马到了迎君台,雪渐渐地小了,寒风却更加凛冽了。迎君台至峰顶不过二里地,山路荆棘颇多,众人便下马步行。

 

  乐翼、仇刃、程风、魏歆与余笙陪着魏武,信步走在偶有啭鸣之声的榆林间,望着头顶灰蒙蒙的天空,感觉竟似奔赴天界。

 

  小路上看得到大大小小的印迹,有些是野兔、野獐的,还有些是山民猎户的。道边荒草丛里有一只小鹿,睁大眼睛看着一行人,轻轻地晃了晃脑袋,转身跑进林子深处了。

 

  魏武抬头向峰顶望去,已可见药王庙的灰墙红瓦。药王庙不大,建在峰顶的平坡处,三面均有岩石挡风,独立东方可以远眺,倒是极为清幽的所在。村人向导与庙内值守相熟,介绍了魏武一行人来历,对方自然不胜欢喜,一边通报主事人,一边招呼将献礼抬入偏堂。

 

  庙中主事人名叫何敬,是一个六十岁的老者,居住在药峰超过四十年。他对药理十分精通,听说魏武上山,满心欢喜,带着手下几名弟子迎出正殿,准备请魏武到正殿喝茶叙话。

 

  药王庙前后有两进院子,前院有正殿、偏殿,亦有简易的厨房、柴房,不大的一片菜地里有地皮菜、小香葱、荠菜和莴笋。后院有人高声诵读,不时地传入魏武的耳朵。

 

  “那是何人诵读?”魏武问道。

 

  “那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张仲正在讲学。”何敬笑答。

 

  “哦?他在讲什么?”

 

  “如今药王庙里访客不多,只有十几个求学之人,我已不能久坐讲学,故而传道多由张仲代劳。张仲是蛟龙湖畔的蛟龙镇人,年少之时便师从于我,因极具天赋,已是药峰最有名的药师了。”

 

  “何主事人带我们去听一听吧!”乐翼深知魏武心意,朗声说道。

 

  “那太好了。各位,请随我来。”何敬笑呵呵地说道。

 

  他们穿过一个小小的月亮洞门,沿着覆盖着积雪的石子路,来到了后院的大厅。那大厅不算大,但能坐下三十多人,除了正门之外,左右两侧都开着窗户,传出一人清朗的声音。

 

  张仲面色红润,眉毛粗黑,耳垂很大,头发高束了一个髻,用一根木簪扎住。他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正是药圣山荆所著的手迹,对着大厅中的众人讲解着。

 

  魏武不想打扰,静静地站在檐下。何敬悄声吩咐弟子,命庙内仆人搬了一把椅子,请魏武落座,在厅外角落详听。

 

  “山荆药圣著论颇多,以此卷有中草药谱最负盛名……”

 

  大厅内有问有答,张仲向求学者详解细谈,务求让每个人都能明了。魏武有不明白之处,转身向何敬请教。何敬讲解虽详,但却不免有旧习俗规,不及张仲更易让人领会。

 

  风雪已经全部止息,张仲讲解也进入尾声。求学者们早见到魏武到来,而且又看到何敬主事颇为尊敬,便不时地偷偷回望。张仲见状,便宣告今日讲解作罢,余人纷纷退出大厅,三三两两地各回屋中。

 

  “张仲,这位是济国大王魏武,亲到药峰来献礼参拜,盼望能够请药王派开枝散叶,到伍岭再立一坛,使山荆之学传遍亚夏。”何敬招手,将张仲叫到眼前。

 

  “难得大王重视药理,但张仲学问尚浅,恐怕于大王无益。”

 

  “仲儿不必过谦,你在药王庙诸弟子中深得精髓,又能够开悟变通举一反三,如今早已超越为师了。”何敬笑道。

 

  “张药师所做总结甚好,特别利于传承解说,魏武听了很有启发。”魏武真诚地说道。

 

  “大王意欲在伍岭新创药王坛,不知是为了推广药王之法,还是另有他图呢?”张仲对魏武的赞叹未加评价,反倒直言济国创坛的用意,倒是让魏武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药王庙修建多年,虽在亚夏大陆颇有影响力,但作为药学一派尚不能独尊天下。济国虽不是廊中最强大的王国,但君臣同心,民众合力,加之致力于海外贸易商道,将来国力必不同日而语,亦可学习域外医法新技,对药王庙定有裨益。”程风答道。

 

  魏武望向程风,投以赞许目光。

 

  “果然如此?这真是大王所思吗?”听了程风的话,张仲大为惊讶,脸上露出异样的光辉。

 

  “程风先生所言正是魏武所虑,我亦有派出亚夏匠人远赴海外的想法,向域外蛮荒所在宣扬亚夏文明、礼教、医理与宗教。”

 

  “张仲早有心到海外游历,寻访域外奇珍异草,以便能够研制出更多的药材,救治天下百姓。如果再能与域外医者交流,那实在是张仲平生最大的期待了。”张仲激动地说道。

 

  “既然先生有此想法,魏武必当玉成此事。不过,眼下亚夏陷入乱局,王国之间征战将起,帝国更是爆发了内战,将来必将引得战火纷扰。魏武期待救万民于水火,所以才颁布新策强国强军,打击侮视七子之神的姬鸠。战争不是儿戏,生死之战伤及颇多,所以还望张仲先生可以移驾伍岭,传授医学之理培养军中医者,使无辜卷入战事的人得安医治。”

 

  “医者是有天下心的,对于战争伤者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既然大王信任药王派,张仲愿意追随前往伍岭,为我派扶助苍生再献绵薄之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