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 春节欢聚重教育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8299字 发布时间:2024-04-23

 

第四五章 春节欢聚重教育

今年的春节是近几年来过得最快活的一年。这不,自2012年还清债务以后,经济状况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社保、补助连同帮村里打打另工,总收入达1.8万多,与全年的支出正好相抵,存款利息和孩子们给的根本不要动;全家的身体都不错,去年还考虑着慧兰的手术,今年什么也不用想了;馨兰破天荒比往年提前两天归来,增加了相聚的时间;老天爷也凑趣,年前年后都是春 光明媚的晴天......

欢声笑语中也夹着不谐音,凤莲对外孙女文睿的不亲热颇有不满。说起来也难怪凤莲,小时候她的爷爷奶奶忙于做糕点茶食,凤莲去带她;稍大一点会走路了,常接来家中抚养,学唱歌、学数数、学识字多从向家开始,疼爱得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可这几年呢,得知从江南回来了,就去接,不愿来、来了进门后气乎乎的、摔上房门不理人、整天阴着脸,就说这一回吧,上得楼来要车库钥匙,没名没姓地不叫人,又有谁得罪她了?

 向河渠笑笑说:“是个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过了年就十六了,戴立德的奶奶十六岁就生他爸了,还小哇?你年年说她小,年年不见变化。”凤莲不以为然地说。

“听馨兰说她在学校里与同学、老师处得还不错,说明并不内向,或者不是不懂礼貌,恐怕是跟我们接触太少,没感情。”

“我估计跟宏飞差不多。宏飞奶奶成天在他耳朵里叽咕他妈没带他,天长日久就形成宏飞对他 妈的淡薄,文睿奶奶也会这样做的。”

“可她说的也是事实啊。孩子的血缘有一半来自父家,一半来自我家,难道我们没有抚养的义务?到江南上幼儿园之后----”

正说间传来敲门声,馨兰一家三口都到了,自然话题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直到上了床后才又接上了前言。向河渠说:“凡事都有个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文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尽什么力,凭什么要她对我们亲热、喜欢?”

凤莲不服气地说:“假如我上江南去带她,这债什么时候能还清?这----”

“没说我们错,假如让我们重新选择,还会这样做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是说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感情是要靠相处才会有的,我们与她接触太少,感情淡薄,她不愿叫,也是正常的。”

“你总是帮她辩,我觉得这么大的孩子,象这样是不懂礼貌。你忘了浩儿了,他跟你走的时候,见一家邻居叫一家,哪儿又是有感情了?”

凤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是----,向河渠说:“你说得对,是她不太懂礼貌,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教育她,肯听你的吗?要想一个人肯听你的,第一重要的是感情要认同,要融洽,这又回到前面的话题了。”

“你可以跟她妈说呀,馨兰不是对你的话总容易听得进些的吗?”“你以为馨兰没跟她这个宝贝说过?你发现的现象她早发现了,还能不说吗?肯定说过了,只是没大用,说多了还会起反作用。大了点儿,要好的。”“哼!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只怕难。”

果不其然,馨兰来后,趁文睿父女俩不在跟前向河渠提到此事,馨兰说她已说过多回了,见效不大。她也不愿看女儿这种脸色。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也只是难移而已,并不是绝对改不了。”向河渠举了一个内向、怕见人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受工作环境、内容的逼迫,两年后有了很大变化的事例,说明只要策略地抓好教育,还是有希望改变的。他郑重地说:“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教育不好是父母的过失。不要只关注她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她的品格、性格、习惯的形成和培养,要千方百计。”

馨兰叹息说:“遗传基因真可怕,这方面太象她爸了。她爸能改吗?当然了,现在还没成型,可塑性还不小,我会尽责尽心的。有时候我甚至在想,等到我老了,要是她还是这么副脸嘴,我就离她远远的,不靠她。我有我的退休金,不去指望她养。”

凤莲望了她女儿一眼说:“现在有多少人老了靠子女养呢?象我们拿社保也够生活了。”

向河渠不知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为怕两个女儿听了不高兴,因为她们每年都给钱的,虽然不用,但是她俩的心意。忙接口说:“养不养不是钱的事,而是关照、服侍。有退休金到自己不能料理时,还是要子女料理的。趁现在可塑性还很大,精心地塑造才是最重要的。没听说桑树条儿要趁早拗?”

他跟女儿说起了《颜氏家训》中的《教子篇》。他说:古时候的帝王将相、大家人家凡重视道德修养的圣人贤者,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从小开始的,有的甚至注重胎教。怀孕三个月后,就要搬到别的房子里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包括有损于孩子成长的饮食不吃。孩子出世后教育跟着展开,让子女在懂得看脸色知喜怒时就慢慢知道什么该做和不该做,听从父母教育的能获得父母的表扬奖励和抚慰,不听的就会捱指责、斥骂,甚至捱打、熬疼。

在这一点上我主张一个拿刀一个拿盆,不能让小孩觉得有保护伞。你与峰儿配合得不好,文睿知道爸爸护着她,这样你的严教就打了折扣。

谁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并不想让子女变成不知礼的孩子,不想让子女有不良的性格、脾气,只是不愿把他们骂得灰头土脸的不高兴,不愿把他们打得皮肉熬疼。

他们不懂得人来源于动物界,生来就带有劣根性,我是倾向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这些恶劣的本性必须通过教育来纠正,就好比治病用苦药,用针扎,甚至开刀,打骂训斥和经济制裁就是苦药针刀。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你奖赏他做得对的,次数多了,他就会多努力做能获得奖励的事,同样你责罚他做得不对的,次数多了,他就会避免去做会被责罚的事,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成了你所希望的人了。

向河渠说现在教育走入了误区,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排第几名,忽视了子女的思想道德、性格脾气的教育和培养。由于人之初性本恶的原因,就会出现许多骄横自私、不懂礼貌的刁蛮小王子小公主,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同学同事,不孝顺父母长辈,只顾自己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也就搞不好夫妻关系,从而毁掉了子女的幸福,到头来也会影响自己的晚年生活。

这种教训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颜氏家训》中就举了一个古代的例子,朝代、姓名记不得了。说有个学士聪明有才学,从小受父亲的宠爱,他要说对一句话,父亲恨不得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一年到头说给人听;他要做错一件事,父亲千方百计为他分辩。这个学士越来越自以为是,谁都不在他眼里,终因出言不逊被上司所杀。

向河渠说:“峰儿不知道父子之间的关系是要严肃,不可过于亲昵的。我是主张严父慈母的。刚才我说过,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没有点怕惧就教育不好子女。过于亲昵就会产生怠慢之心。也许你们忘了,小时候我同你们话不多”慧兰插话说:“现在话也不多呀,几十年来一直话不多。”

向河渠说:“对,一直话不多,这就避免了过分亲昵现象的发生。有时候你妈 批评你们不听,喜欢拿‘不听话告诉你爸’来吓唬,能受到一定的效果。记得有一回馨兰放声哭闹,听你妈扬言要打,没有用。正在这时我回来了,人没进场,只高声说了句:哪个的声音这么好听啊。你立马止住了哭声,这就是严父的效果。峰儿止得住文睿的任性吗?”

“难,”馨兰说,“我也知道严母慈父是错位的,可是他不管,我也没办法,只好严一点了。”

“那也没问题,一方面跟峰儿说说这方面的道理,让他也管起来 。一方面继续当严母,重在性格、脾气方面的严管。

《伏击》电视剧看过没有?那里面的肖汉乾已二三十岁了,他的母亲为教育他,还让他跪着背岳母刺字呢。孟母为儿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迁住址,不也是母亲承担着教育重任?就是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妈管我的多,爸管的少。《颜氏家训》《弟子规》《教儿经》都是我妈教的,我爸只管为人治病,才没空管我们学好学坏呢。

你家的教育问题重点要解决的是你们夫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一致的问题。对文睿的言行要制订个家规,使孩子的言行有章可循,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两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要在事后商讨。”

外孙文浩就很得凤莲的欢心,因而怎么看怎么顺眼,嘴甜是一个方面,手也勤,肯贴近外婆。凤莲炒菜他就在旁边看着,同婆婆说着话儿。今年凤莲在烧煮上尽量将两个女儿往一线上推,文浩也时不时地帮帮她们的忙,端盘子,拿碗筷,饭后帮收拾残席,挺勤快的,自然能博得好评。

向河渠爱听外孙说话。当他告诉文浩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看点杂书时,文浩说开了他泡图书馆看了哪些方面的书。在说到观察人时就讲起了如何从骨格、脸形、体态、口鼻、眼神等等方面去观察、识别人,说得有条有理的。

向河渠听了很高兴,他说:“我几次跟文睿说过,好脑子不如个烂笔头,今天也这样跟你说。读书要带纸笔,一有收获就要及时记下来。不然就象俗话说的‘黑瞎子掰玉米,边掰边丢。’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你刚才说的都有用,都需要记下来,知识靠积累。”文浩答应了。

他说,“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春秋时的晏婴‘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处置悍臣二桃杀三士’‘劝谏君主日进三策’,在当时是出名的贤相。长得什么模样?身高不满五尺,那时的五尺才多高?一米三,不满五尺,也就是不满一米三。

包公怎样?黑炭头。刘庸是个驼子。施公呢,十不全。庞统呢‘浓眉掀鼻,黑面短髭,形容古怪。’张松额方头尖鼻子凹牙齿露出嘴唇外,出言象敲钟,跟我这个粗喉咙大嗓门儿差不多。”

为让外孙能进一步掌握识别人的方法,他建议文浩有时间不妨读读他的《成功八策》中的“求人辅佐   事业辉煌赖群英”那一章。说也许对他识别人有些帮助。

他说:“我这一生走了很多弯路,其中教训之一就在于没能识别人。这一章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是教训。

古人说知人者智,识人者明,而识别人的主要方法则在于‘观其言而察其行’。

还有一点你最好能记住,这就是高尔基所说的‘人是形形色色的,没有整个是黑的,也没有整个是白的。好的和坏的在他们身上搅和在一起。’观察和识别人要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能学瞎子摸象,才知道一点,便以为是全部。”

正月初二,是两个女儿来拜年的日子,慧兰为怕母亲累着,早早就来了。按母亲的吩咐由她掌勺,母亲则退居二线作指导。

忙些什么菜,怎么忙,向河渠不去管,尽管他买了一大堆的诸如《百姓家常菜1200样》《新编家常菜800 种》《冷盘制作技术》《家庭冷菜制作》《家庭汤菜制作》《烹调概论》这类的烹调书。起初出于凤莲出去收废旧,他在家学着烧点菜,以改善生活为目的,确也学了几个菜的烹调皮毛,也曾得过慧兰舅舅的赞扬。后来不收废旧了,除凤莲来不及回家迫不得已动动手外,他又成了远庖厨的“君子”,沉浸到他的纸、笔、书,如今又添上电脑中去了。那些书除文浩考大学那年,慧兰回来陪伴儿子拿去学着做菜用过外,一直冷冷清清地立在书橱里无人问津。

八个人围坐一桌是很开心的事,尤其是慧兰的厨艺得到大家的认可,更令人开心,从此后凤莲可以不必为过年家宴操多大心了。

慧兰不赞成宏亮、文浩饮酒(宏亮是文浩的表哥,爱到向家来),向河渠和毛锋却认为男孩子走向社会以后,饮酒在交际中是不可缺少的,还是学着喝一些的好。至于伤身体,不论吃什么食物对身体都是利弊共存的,贵在适量。

向河渠说:“我从小就喝酒,四十岁前还常醉,如今身体还是挺硬朗的。身体好不好,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适度。酒席台上、交际场合,你不会喝酒怎样与人打交道?来,倒一点儿,半杯就行,练练,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说罢就为两人各倒了半杯,至于自己和毛锋也只倒了半杯。烈性酒,如非陪客,他通常不喝,毛锋说他在家里也不喝酒,自然是因为脂肪肝。

脂肪肝,春华也有过,据他说是每天四十分钟的原地跑步跑没了的。向河渠见春华示范过,冬天也能跑出汗来。介绍给毛锋,可惜没采纳,就没说第二次。女婿不同于女儿,只能点到为止。

“浩儿喝得嫌快了点儿,酒席台上你这样喝容易醉。你的杯子喝空了,别人为你倒酒,受不受?不受别人不高兴,受了嫌多,慢一点儿。”毛锋说。“姨丈说得很对,要注意这一点,并养成习惯。”向河渠说。文浩自是连声答应。

向河渠把喝酒中有些地方的规矩作了大概的介绍,毛锋则教他要在有的场合装着酒多了,用以保护自己。

家中只有两个房间,晚饭后毛锋辞回家,文睿不愿睡在这儿,也要与父同行,文浩宏亮都回去,向河渠送他们到楼下。

毛锋说:“爸,明天同妈一齐去吃饭,我来接你们。”向河渠说:“我的性格你知道爱静不爱动,加上不能喝酒,蛮不合群的,就免了。跟你爸你妈说我心领了,谢谢。”毛锋说:“年年请你们,都不去,多不好哇。”向河渠说:“傻孩子,什么叫孝顺?孝顺的重点在不违双亲的意愿。我们怕去热闹场合,就遂了我们的心愿,正是孝顺的表现,有什么不好?”毛锋说:“知道你们的意思,行,就依着你们吧,我们走了,你上去吧。”

向河渠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孩子们走后,才漫步上楼。“爱静不爱动”不全是他的性格,他爱静是真,整天独坐书房,一点不想下去,是爱静,但却不是不爱动。有意义的活动他还是爱参加的。学生时代的校运会、文娱晚会他基本都参加,镇北的文 革和企干的活动他算是积极分子,几十年来的拼搏更不是爱静不爱动的性格。实际上是凤莲不愿给两亲家添麻烦。

现在两个女儿虽说都是丢掉四十往五十上数的人了,但一回到家还都不是当家人。公婆当家,请的客自应以公婆最亲近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为主,然后是公婆的兄弟姐妹和子侄,比较而言儿媳的父母是外客,内亲才是一家人。

没有外客,酒宴怎么摆布都自由,一有外客,无论是气氛还是菜肴都不一样,不能随便。她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好多年前就推辞不去,几乎已成惯例。毛锋的邀请也只是出于礼节,知道请了也不会去,但请还是要请一下的。展家则不一样,不搞这个虚文。

同女儿聊天是一种享受,这乐趣也只是从去年春节才让向河渠感受到,以往他或者先一步去睡,或者独个儿看电视,或者拿本书陪坐,她们母女三人聊,他则偶尔插几句。去年不,他全程陪同,今年固然。

大女婿展照俊投资失利,钱被套进砂石场,陷入经济困境中,家庭已亏了债。儿子上大学得花钱,家庭开支还好说,有老两口撑着,总不能连儿子上学也要老人负担吧。还有那装修借的债---,慧兰是一头的心思满腔的忧愁。

除夕那天照俊打电话回来,本意是请丈人帮劝劝慧兰想开点,不要总是担心思,弄垮了身体。不料向河渠会错了意,将电话递给了文浩,没能说出。正月初一他还在床上就打来电话,在一番恭贺新年的话语过后,照俊说:“爸,昨天我就想跟你说说的,被浩儿接过了电话。请你做做慧兰的思想工作,凡事想开些,事情到了这一步,着急也没用,急坏了身子反而不合算。我也在千方百计地做努力,听人说天津一家厂可能收人,就是脏一些,时间也长,对班倒,每月三四千,没有其他路的话,想去那儿凑合凑合。到哪儿说到哪儿。天无绝人之路,困难总会过去的。”

向河渠在问了如去那儿住宿怎么解决的,吃饭有没有食堂 ,有没有假期等情况后说:“你说得对,困难总会过去的。你们再难也没有我们经历的难。只要不怕它,总有办法克服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你说那工作脏,时间长,要考虑你身体可吃得消?身体是第一位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以硬撑。慧兰的思想工作我应当去做的,你放心。”

话是这样说,但向河渠知道慧兰的性格与她妈很是相象,好担心思好犯愁,如从气质上分,大概属于抑郁质型的人,要让她想得开放得下,只怕不容易。当然了,尽管不容易,谈还是要谈的,在今天的聊天中向河渠有意将话题扯进过去自己的坎坷曲折,说到几回几乎陷入绝境的经历,慧兰说运气太差。

向河渠说:“孔夫子不信命,信运。在人生之中确有运这种道理,也被叫做势。人在得势的时候做什么事都能顺利完成,反过来在不得势时,哪怕是同样的事出同样的力,却不能顺利办成,甚至越努力越难成功。

姜太公了不起吧,可他八十岁前怎么样?当屠夫肉几乎卖馊了,做面粉生意,又被奔马踢翻了面箩,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亏本,穷困潦倒,妻子绝望地离他走了,够倒楣的吧?可是楣运一去,时运来了,结果怎样?登坛拜帅作相,位极人臣。

照俊这几年也是运气不好。不要泄气,不要难过,要振作起来,耐心等待时机,用心寻时机。机会总是有的,能不能冲破困境,关键要有自信心。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照俊想找件事做做是对的,砂石场的事处于两难中,只能等,等又不能空等,空等是坐吃三年海也干的。”

“就怕他不一定真去,他的惰性大戏心重,加上那工作脏,他愿去?只怕难。”慧兰说。“姐夫的身子弱,脏活儿,尤其是尘土多的工作最好还是不做,没有比保住身体更重要的了。”馨兰说。

“馨兰说得不错,太脏的不能去。只是他在那儿这么多年,就找不到桩事做做?哪怕一个月弄过一两千也好哇。”凤莲说。

“回头我写封信让慧兰带去劝劝。”“是女婿不是女儿,肯听你的吗?”

“妈说的没错。姐夫与你相处很少,对他说轻了没用,说重了会生气。他也四五十岁的人了,自有他的主张。要说也是姐跟他说,你还是不说的好。”馨兰说。

“这样,等会儿我写出来念给你们听,认为行,就带去,不行就不带给他,留着小说里用。”向河渠说。

“馨兰,你知道浩儿早上见到你后说了什么吗?”凤莲问,见她一脸的茫然,慧兰笑着说:“说姨没洗脸?”

“瞎说,怎么会不洗脸就往外跑?”馨兰说。“是说你没搽雪花膏。”见馨兰还是否认,凤莲继续说,“搽得少,显不出。不是妈说你,一点儿不讲究打扮。你爸不打扮没事,他是个男的,又老了,你可不行,不打扮打扮,象个什么样子?”

向河渠也说:“你妈说得对,不论在家里夫妻间、母女间,还是在外头同事间、邻里间,或者公众场合,仪表都是很重要的。”

馨兰笑着说:“还不是你的不爱打扮的基因遗传给了我?”

向河渠说:“我有这基因问题不大,有你妈监督着呢,刮胡子、梳头、整衣领,不是嘴说就是手动。谁管你?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你听听,注重仪表的端正、得体是礼貌待人的具体表现之一。

以貌取人是人性的弱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标准,什么样外表好,什么样的外表不顺眼,都有固定的标准。你的脸上干巴巴的让浩儿看了不顺眼,你的家人、同事就顺眼了?不见得你注重打扮了,他们反而看不顺眼了吧?别好的不学,不好的倒照做。”

“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总行了吧?”馨兰笑嘻嘻地说。

“我知道你口服心不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仪表的重要。别的不想去说,今天单就夫妻关系说说打扮的重要。”向河渠接着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他说:“十有八九的男人之所以愿意与女人恋爱结婚,首先是受女人体态仪表的吸引。人们展示给他人的,首先也是外在的形象。以貌取人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聪明的女人都知道修饰自己外表来保持自己魅力不衰退。”

他以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说明了容貌的重要。

故事中说:李夫人的容貌倾城倾国,致使汉武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由于重病在身,她形容枯槁。汉武帝来看她,她深深知道“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用现在的病容见武帝,会破坏过去的美好形象,因而用被子蒙住头,向武帝哭着托付后事。说她生病时间太长,憔悴不成人形,不能见君王,只求君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看顾她的年幼的儿子和她的两个哥哥。武帝坚持要见,甚至发了大火,她也抵死不让见。她引孔子的话后说,女人的容貌不修饰好,不可以见父亲和丈夫,这是古礼,所以她不敢在仪容没有经过整理好之前见皇帝。

由于武帝没有见过李夫人的病容,只记得她的美貌绝伦,如花似玉,因而在李夫人死后还一直深有感情地思念着她,请方士招她的亡魂,以图一见;作悼歌让宫女们吟唱;爱屋及乌,不但特别钟爱李夫人的儿子,封为昌邑王,还封她的两个哥哥为将军、为都尉。

向河渠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哪个男人不喜欢欣赏漂亮的女人呢?哪个丈夫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楚楚动人呢?不少女人都忽略了这一点,结婚前一般都注意打扮自己,用以吸引对方。一旦结了婚,便以为大局已定,不需要再刻意打扮自己以讨对方喜欢了,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后,更显得松松垮垮,随随便便,以致失去了吸引丈夫的魅力,使丈夫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只是在尽丈夫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受自己的吸引,这是很危险的。

世界上那么多的第三者,很多不就是凭借漂亮的外表插足于原本幸福美满的夫妻之间的吗?所以每个已婚的女人每天都该照照镜子,看看镜子中的你,设身处地想一想,要是你是丈夫,会喜欢镜子中的人吗?”

“他可从没嫌过我,再说了,即使不注意打扮,配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男子不以貌取胜,他没嫌你不是因为他的仪表,而是不具备足以吸引其他女人的条件,诸如权势、财力。假如有权有势又有钱,能没美女追求他?

这且不说,常言说女为悦己者容,你的丈夫你总不会不爱他吧?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让他高兴,让他感到幸福。打扮打扮,让他看了心里更高兴,不也是你的义务?”

“你爸说的没错,”“所以妈总是整整齐齐地出现在爸面前。”慧兰打断她妈的话说。“哪里只是我,你奶奶也是这样,尤其是出门更讲究。”凤莲说。

“好好好,听你们的。”馨兰连忙答应。

向河渠知道积习难改。二丫头的不爱打扮遗传自自己,说听父母的,也只图个耳根清静。真能重视仪表?还说不定呢。不过也只能说到这儿了,他笑笑,转换了话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