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正提着草篮走了进来,他从草篮里拿出一碟风干牛肉放在几案上,又拿出一摞土陶小碗,依依到好酒,端了两碗酒递给坐在睡榻的夏禹和西伯,又给两人拿了肉干,提着草篮正要走,伯益道:“典正先生,你也来坐下,给祭司大人用印的敕令都出自你手……”
后稷对伯益道:“典正先生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们只有五个人,典正先生却拿来了六只碗。”
众人都哈哈大笑,典正见夏禹点头,便在皋陶身边坐下……。
“伯益大人……”夏禹端了下酒碗。
伯益呷了口酒,“桑父确是司徒一职的合适人选,不过他来大营也只有三年多,身世也不清楚。君上属意桑父臣也赞同,谨慎来看,我建议让桑父暂时署理司徒一职。”
后稷道:“桑父不负众望,练兵有成。但天下贵胄、百官都不识其人,陡然位居九卿,恐招闲言。”
任命殿臣要有司空伯益的荐书,否则大殿祭司不会用印。夏禹虽不快,但伯益也没有再生枝节。他见西伯点头,遂道:“这样也好……”
伯益对典正道:“君上和众位大人都议过了,在典史之下在设一新职,就叫典正,位在九卿之下……”伯益一脸笑意。
典正愣了半响才明白过来,他摇摇头笑了一下,“我不方便说话。”
夏禹道:“这事也不能在耽搁,那位大人去阳城一趟。”
伯益道:“还是祝师大人去最合适,笠汾大人对他映像不错。”
夏禹一大早就让娟梅带着夏启去河边玩耍,他将一方淡黄色的细麻布铺在桌上,涂山氏坐在对面双手压着细麻布的两边,脸上浮着淡淡的笑意……。
一侍女端来清水,夏禹净了手,在麻布前端坐下,拿起边上的细碳棒,抬眼看了一眼涂山氏,“你在笑我……。
夏禹很久都没有书写过文字了,他见涂山氏笑而不语,便一笔一划的认真写了起来,涂山氏则歪着脑袋盯着。一会典正来了,向涂山氏点头致意后走到夏禹身后……。
夏禹放下炭棒,长长出了口气对典正道:“写字可比出苦力要累人,妫樵和姚栎两位千夫长算不算是殿臣,伯益大人也说不好,那就只能我来写荐书了。”
典正道:“这是个大问题,君上要和祭司大人、伯益大人一同商议。”
夏禹点点头,“不知祭司大人看了荐书会不会笑话我,看娘娘的表情就知道……”
涂山氏对典正道:“就是鬼画符……”
夏禹哼了声,将荐书细细折好交给典正,“拿去用印……”
后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夏禹见是熊曦,沉下脸道:“昨日不是让你去河东吗?”
“我昨天就去了……,”熊曦一脸委屈,他见典正也在,就把粗话咽了回去,“听说西伯大人不让方儿念书!”说着看了典正一眼。
夏禹笑了下,“又是娟梅捣的闲话……”
熊曦喊道:“君上……”又望着涂山氏,“娘娘……”
夏禹指了下典正,“你送典正先生一坛好酒,在鞠个大躬,没准方儿就能去学堂。”
熊曦连忙朝典正深深一躬,头都快触到地板上了,典正到吓了一跳,待熊曦起身,笑着道:“君上在和你说笑,熊方虽说比公子小两岁……”
熊曦急道:“只小一岁多。”
“你就不能让先生把话说完。”涂山氏也笑了。
典正道:“两人个头却差不多,就让夫人接送,你就不要去学堂添乱了。”
夏禹道:“你去吧……”
熊曦又朝典正鞠了一躬,出门时还抹了把眼泪,抬头见桑父和许清扬已到门边,招呼也没打急急走了。
桑父和许清扬见过礼,桑父道:“熊曦大人这是怎么了?”
“不去管他……”夏禹道:“都来坐下……”
涂山氏见君臣有事商议,便招呼侍女从后面出了大屋。
夏禹道:“明日大军出行,我让伯益大人和藤荥大人代表大殿去送行……”
许清扬略显惊讶,“君上,这是为何?”
典正道:“桃园练兵,已有不少诸侯心存疑虑和恐慌,君上也有难处。”
夏禹点头,望着许清扬,“许大监军,这次你随军出行,要与姚栎千夫长同心协力,务要让沿途诸侯、百姓都明白,桃园士卒是守护中土,抵御外敌,忠于大殿的军队。”
桑父道:“君上所虑甚是。此次大军前往雁北关口,路程近三千里。士卒不经长途磨练,难察练军的弊端。”
夏禹道:“我已让伯候大人派出赤衣护卫,知会沿途诸侯、长老为大军接济粮草,过后由伯益大人从税赋中减免或从府库补足。”
夏禹起身到坐榻前拿起一个长条包袱,回到长桌前将包袱放在桑父面前,看着典正道:“姚栎、妫樵和众武士都佩带鱼肠重剑,桑子总揽桃园军务,却拿着一把匠营铸造的寻常铜剑……”
桑父道:“我没有名爵,也不是武士,怎能僭越礼制?”
夏禹指了指包袱,“打开看看,这把玄铁剑的来历就不说了,我让伯益大人和西伯大人一同看过,他俩都认定这是有苗大首领蚩尤的权柄蚩尤剑。”
桑父和许清扬都是满脸的惊讶……
典正道:“传言众神敬献了‘首山之剑’,轩辕大帝就把蚩尤剑赏给了他的驾前大将军,此后情形就无人知道了。”
桑父打开包袱,剑鞘黄铜打制,镶嵌着红绿宝石,剑鞘尾端略有弯曲。剑柄正中是一颗硕大的红色宝石,两侧均匀的嵌有四颗较小的蓝色宝石。
桑父道:“剑柄上的九颗宝石代表着九黎结义,苗家称之为‘蚩尤刀’”
夏禹哦了声,心道桑父的母亲是剑师之后,自然知道详情,他道:“此剑过于沉重,寻常人难于佩戴,桑子身形高大,应无问题。”
桑父拿起剑颠了颠,脸有喜色,他轻轻地拔出剑,就见眼前有炫光闪过,忙松了手叹道:“好剑……”
典正知此剑正合桑父心意,笑道:“此剑历经沧桑,造化弄人,竟又回到了铸剑之人的后代手中。”
桑父这才猛然醒悟,夏禹是赠剑与他,急忙起身行礼道:“多谢君上。”
夏禹道:“谢就不必了,桑子悬在腰间看看。”
桑父点点头,刚拿起剑走了两步又摇摇头,“得先回桃园供奉一日,方能佩戴。”
夏禹和典正相视一笑……。
提示:因赶写剧本征文《天地录》,本书只能月更、不断更。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