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章 避难自救原则不丢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7765字 发布时间:2024-04-21

 

第四三章 避难自救原则不丢

三号一整天向河渠反复对信件作了修改,将原来的四页纸给缩成两张,他在信中写道:

尊敬的伍书 记、田镇长:

方仁烨主任12月31日前召见我们时宣布:“四号下午5点前你们如不莶字收回信 访事项,抄补贴时会取消你们的名额”。2号就此事专门开会讨论,决定不收回,不莶字,有后果决不会让我们三人独自承担,四号由杨、向二人去回复。

由于被取消的是我们三人的二百五,故由我们来谈看法和打算。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镇政府如因我们充当上 访信的联系人,不肯莶字收回信 访事项,就取消我们信息员的补助,是一种侵犯公民权利,压制、打击报复的违法行为。

如真的实施,则我们三人将向监察、纪检部门控告这一行为,或去法院起诉,或向网络、媒体披露事情真相,或到南京、北京去鸣冤。我们有什么可失去的,不就是个二百五吗?公民的权利我们是不肯放弃的。

我们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人,饱经沧桑,什么阵势没见过,并不在乎这种取消二百五的压制和打击报复。当年志士仁人为革命杀头坐牢都不怕,我们还会为促进宪法的真正实施而害怕丢掉二百五?假如真是这样,我们也就真是二百五了。

2号会上同志们问我们的态度,我们表示,不会为害怕拿不到二百五而退缩,将坚持走依法维护大家权益的道路。同志们也都表示将作我们的坚强后盾。

2号会议认为方主任的这一最后通谍进一步证明信息员补助是不稳定的,去留完全以长官意志为准,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他们“扒掉”的对象,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抗争到底的决心。    

不知道方主任的宣布有没有征得你们的同意?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分析,应该是没有。因为作为一镇之民的父母官,依理依情都不会出此下策,故将情况书面汇报,恳请为小民作主。

附带就这轮信 访事项处理提提我们的建议和表示一下愿意配合的态度:

我们的建议是:

召集或聘请精通法律的专家、学者精心研究我们信函中所提出的法律依据是否适用于乡镇企业定职干部?

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否定我方提出的法律依据的适用性,是要由政府方面出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要我们拿出明文写有适用于乡镇企业干部的规范性文件才认可的说法是会令人贻笑大方的。

严格按照《信 访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作出书面答复。

7月3日的书面答复已经成为人们的笑柄,方主任12月31日读的那几条也是在走答非所问的老路。类似于7月3日的驴头不对马嘴式、指鹿为马式的答复,应对的措施本不应走复查、复核的路子。以前我们走错了,下次不会再这么傻。建议转告受委托处理的同志也不要走老路,走老路按《信 访条例》规定是要负责任的。

   我们的态度过去是,今后仍然是:

    一、如有法律法规确实能证明我们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则安于现状不再罗嗦。

    二、如所引依据适用于我们,则在保障措施上积极配合,见好就收。

    三、只要在滨江镇范围内能协商处理的,决不向外捅。如被逼无奈向外捅的,则预先申明,象5月24日、12月5日要寄前先呈送一样。

   以上所说不都妥当,恭候指教。

                        即将被“扒掉”二百五的耿正芳、向河渠、杨国强拜上

                                                        2016年1月6日

四号上午杨国强打来电话,说是稍稍提前一些,不如三点半到,因为他打算当天返回。四点半去,五点多才能往回赶,向河渠自是同意。

为信的事向河渠打电话跟耿正芳商量,耿正芳说他白天肯定没空,让先跟杨国强商量,老杨同意他同意。同时告诉向河渠,刚刚同省信 访局通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是信 访局打给他的。信 访局的电话说:我们的上 访信与以前的属同一事项,是重复信 访,不予受理。上次的上 访信,经查,上 访人已莶字,不符合十七号文件,又经复查、复核,已经终结,不应再上 访。认为政府没有按政策办理的,可以民告官,告政府不作为。

向河渠说:“上次省信 访局没打电话,而是直接下转,并要镇政府回复,是正常的;这次在信寄出后近一个月才打电话,如果是告之不受理,则应在十五天内书面告之,如按条例规定则应转送,受理不受理不属他们的权限,这电话有蹊跷。”

“你是说镇上做了手脚 ?”“不是没这可能,意在瓦解我们的斗志,不理他。”“那当然。不受理,镇上已受理了嘛。我只是告诉你一下罢了。”

下午的天,断断续续地到下着小雨,凤莲吩咐去时带上雨衣,向河渠答应晓得。忽地想道可不可以乘老杨的车去呢?设身处地,假如是自己的车当然会主动请对方的,就象老耿一样。与老杨接触不多,这样提是不是有些冒昧?望着天,他还是拿起了手机。不用说一提就同意,要他到路口等,一会儿就到。

上车后杨国强说他将在发言中不主动提莶不莶字的事,只提醒方仁烨不要太过分了,都是滨江人,退休后还在滨江住;只说既已受理,就按程序走。向河渠说:“行,听你的。”

方仁烨办公室的门敞开着,杨、向二人进屋叫了声方主任,方仁烨只抬头望了望 ,答应了一声,仍然在电脑上看他的东西,连让座的客套话也没有。向河渠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2013年跟冯友才来的,没有坐,站着听和说,今天是第二次。杨国强不管让不让座,一屁股在门口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向河渠则坐在倚墙放着的长沙发靠门的一端。

方仁烨依然故我地忙着,好象忘了二人的到来。杨国强离开门边的坐椅,坐到长沙发的南端,说开了早想好的两点。

方仁烨打电话叫谢国平上来。谢国平在门口办公桌后坐下。方仁烨发表了长篇演讲,他的讲话除重复三十一日所说内容外,重点说的是:

“乡镇企业干部能退休,全国怕不有几百万人?这几百万人中就你们三人聪明?为什么全国其他地方没人提,就你们三人提出来?这不是瞎想吗?无凭无据地瞎想,根本不可能的。

“全镇五十个干部就你们三人出头,当出头椽子,被取消的只有你们三个,别人躲在幕后,你们傻呀?

“我不愿做这个对头,也不是我个人的意见,是领导叫我这样做的,我也没有办法。你跟我哥关系也不错,只要在承诺书上莶个字,我一定想法子同上面说说情,仍然保留你们的名额。

其实我们年年都在向上头请示解决的办法,上头没文件、没指示,我们也没有办法。”

当杨国强问及中央和省的函件下落时,方仁烨召来那位陶科长,说上一次早来了,这一次的没看见。方仁烨说:“随便寄到哪里,最终还是回到我这儿。”

谢国平、陶丽的发言都顺着方仁烨的表述展开。都说完了,该杨、向表态了。向河渠说:“2号会议决定不莶字、不收回,是集体的决定,我们没权莶字。”

“老向,你别傻啦,集体的决定?被取消的可是你们三人的补助,其他人照拿钱。为大家的事,个人的补助没了,值得吗?”谢国平说。
  “来之前跟老耿通过电话,他在工地上很忙,这样,晚上我们商量一下,如果莶字的话,明天再来。”杨国强说。

“那好吧,不要自己误了自己。”谢国平说。

杨、向二人礼貌地点点头,说了声再会,就拉开门走了出来。

在往回转的路上,向河渠说:“这些家伙千方百计地逼我们莶字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没有办法去否定我们提供的法律依据,只好用这见不得人的手段。”杨国强说:“吓得了哪个呢,不理他。”

向河渠说:“我估计书 记镇长不一定晓得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胁迫人,不如去告诉书 记。”“老朱他们不同意呀。”

“被扒掉的是我们,又不是他们,为什么要他们同意?”向河渠问,随后说,“我给书 记写了封信,你把车子停到方便的地方看一看,行的话就寄出去。”“不用停车,你念念,一样的。”

向河渠将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杨国强说:“其他都可以,最后那句‘被逼无奈’去掉吧,让人听了不舒服。”向河渠说:“好的,没带笔,回去后一定划掉。你看是寄好还是送好?”“送是比寄好,可是哪个愿送呢?”

向河渠告诉他,可以请老谭送,五月份请老谭去送信的效果就很好。杨国强说他没意见,要向河渠跟老耿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车开到距向家最近的路口,向河渠下了车,杨国强继续向通城开去。

晚上到老耿家,也是让念,念完后说写得好,明天就去打印,多打印几份,给二号在他家开会的每人一份。说到请老谭送时,耿正芳也赞成。

第二天仍然是阴云密布,一副要下雨的样子,向河渠带上雨衣向滨江骑去。在床上时听得外面雨声好象不小,也曾想就近到本社区东海书店去打印,冒着雨多骑三公里路就为少花几块钱的打印费,他没有那么好的思想,现在不下雨了也在近处打印,心里就跟自己有些过不去了,还是去了滨江。

没想到滨江文印社今天特别忙,等到打印出来居然11:51了。原本与老谭约好顺路去他家的,甚至顺道也将给阮、冯的送去,这么晚是不行的了,肚子也饿了,就告诉老谭说得回家吃饭。

听向河渠说饭后还得到各家送打印的材料,凤莲抱怨开了。她说:“你是欠了那个的债?动脑筋写,写了改,改了写,为省钱多跑几里路去打字,别人在打牌你在奔波,还要一家一家地送,还落不到一声好,反而受人指责,何苦哇?难道你是他们的奴才?”

向河渠一听,再结合几次会上朱、常、阮等的言语和这次方、谢两人的话,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满不是个滋味,再也打不起精神往各家送了。可老谭那儿怎么办呢?还指望他送信呢。凤莲说要不送就都不送,单送谭家,别人会有意见的。于是打电话给老谭,老谭说他一会儿就到。

老谭跟常、朱、冯等不一样,他打牌但不天天打,没有瘾,说到就到,真的来了。向河渠对老谭二号会上的发言表示感谢。谭建说:“老朱、老冯本来就说得不对。你们是代表大家的。在镇上老冯说你们三人回去想想,商量商量,把上 访信变成你们三人的事;到耿家两人站到干岸上,把担子都推到你们身上。这就不象话了。”

向河渠说:“老阮也很支持你的说法。”谭建说:“不但是支持,而且对于他们的说法很来火。”

向河渠把四号去信 访办的情况和三人的想法说了一遍后,拿出信来给他。

谭建看后认为写得蛮好,说可以寄。向河渠问是寄好还是送好?谭建立刻意识到是让他送,说他可以去送,但最好有个人同他去,向河渠要是一齐去的话就更好了,因为信是他写的,说起来更清楚。

向河渠说:“信是我写的,给书 记送自己写的信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有话不好当面说还用写?”

“找老阮你看怎样?”“老阮?不晓得他愿不愿去?”

“我来问问看。”说罢老谭就拨通了阮志清的电话。出乎向河渠意外的是阮志清竟然同意去。

谭建兴致勃勃地拿起三份材料,向河渠找出一只老信封,谭建将其中一份折迭好放进信封。向河渠送老谭下楼而去。临走前他赞同耿正芳的意见,不送材料上门,但要打电话说一声,并征求意见。向河渠说将在他们散牌后打电话过去。

和冯友才通话等于向河渠一人在说。向河渠告诉他打字到家时已12点多了,曾打过一次电话,没人接,估计在牌桌上,所以迟到现在,接着把信的内容说了一遍,征求他的意见,他只说了两个字“好的”就没了下文。

和朱世泉通话截然相反,都是朱在说。他断然反对给书 记镇长寄信,说等扒掉再说。再说什么呢?长篇大论中除要向河渠就所提法律依据一条一条地向方仁烨详细讲解外,涉及到扒掉后的做法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如果你们被扒掉,我的补助同你们三人平分。”

结束通话时一看手机,竟然说了56分钟。凤莲在旁心疼地说:“别打电话啦,吃了苦,还挨怪,贴这么多话费同谁说去?用你的话费他又不心疼。”

向河渠听凤莲这么说,心想与朱世泉这类人共事,是不会帮人着想的。何止是用别人的话费不心疼,扒掉别人的补助同样不心疼的。

谭建打来电话,说是阮志清将打电话就送信事征求朱世泉的意见,因为在群体中朱世泉必竟是头儿,不听的他的不好。冯、朱态度如何,向河渠是不放在心上的,谭建的态度让向河渠心头一疼。他得重新审视自己的行动是否恰当?

他在电话中对谭建说:“对于给书 记写信一事,老冯只说了两个字‘好的’,老朱则坚决反对。为不让你们为难,就不烦劳你了,我自己寄。”说罢,他无力地坐到椅子上,一种孤军奋战的无助感袭上心头。

自换成天翼智能手机以来,凡通话都开免提,因此双方的话只要凤莲在场都能听到,她问:“假如他俩都听老朱的,你寄不寄?”向河渠说:“三个人无论如何都要一致,我听他俩的。”

凤莲叹了一口气说:“你该冷静地想想了,为五十个人的事,你吃尽辛苦动脑筋想办法,贴钱买书查法律,跑东跑西找律师,丢开写书这件大事不做为大家,结果呢?大家都缩到后头,让你受打击,何苦嘞?”

向河渠没吭声,他想起这一生中为坚持各种原则问题所走的坎坷崎岖路,突然想起几十年前对大队支书郑敬芝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正确的话不等于处处好说,正确的事不等于桩桩能做,我不说不做总可以吧?”

维护宪法的尊严,促进宪法真正得到实施,为大家争取合法权益,连不识字的凤莲也知道是对的。如果将这作为试题去问从小学到博士生到各类考生,哪怕是问到滨江镇大小官员 ,包括方仁烨之流的在内,只怕没有一个会回答是不该做的。而今自己该不该做?却成了问题 ,他陷入了茫然的沉思中。

谢国平打来电话,劝说向河渠去莶字。通篇都是围绕:不要做出头椽子,为大家自己受损失不值得;政府不可能向平民屈服的;一旦被扒掉永远不会再恢复,损失的不是几千而是几万;要识时务不要硬犟,等等。并说耿正芳已在电话中承认不揪了。前后共说了24分钟,向河渠基本上是只听不说的,当然也不是一句不说,他差不多总是说“我在听着”“假如为怕拿不到补助而莶字的话,我就别做人了。”“我马上打电话给老耿他们。”

说打就打,那边谢国平发出“最迟不得迟于明天”的最后通谍后,向河渠就打通了耿正芳的电话,汇报了谢国平所说的话后问:“谢国平说你已承认不揪了,是吗?”耿正芳说:“这家伙断章取义,我先跟他说道说道,再打电话给你。”说罢就挂了。

在等电话的空档里,向河渠打开电视看电视剧。电视里播放的是电视剧《伏击》里的一段。这个电视剧是重播的,正演着的这一集说的是萧汉乾、石永凯、翟辉、袁玉亭和外国人费吴生歃血为盟,誓死抗击日寇,不赶走日本鬼子誓不罢休。以后的结局向河渠看过,自然知道那位萧汉乾经受不住严刑拷打,终于投降叛变,死心踏地当了汉奸。他联想到眼下的局势,不同的是在坚持的只剩下他们三个了。

铃声打断了向河渠的遐想,是老耿打来的。老耿说谢国平曲解了他的意思,他说的是:信 访是群体行动,镇政府是在针对群体的信 访事件,还是在针对我们三个人?如果是针对信 访事件,我们不过是联系人,联系人没权决定什么,要通过群体来决定,大家莶字我们也莶,大家不揪了我们也不揪了。如果是针对我们三人帮大家寄了信,我们则斗到底。向河渠认为耿正芳说得很好。耿正芳说:“已跟他们说好了,明天下午一点钟我们三个一齐去同他们谈。”向河渠赞成他的决定。

晚上耿正芳又打来电话,说方仁烨说了下午两点才上班,我们两点去,你一点半到我这儿,先碰个头。”

7 号午睡后耿正芳打来电话说现在好动身了。向河渠问:“不是说两点的么?才一点呢。”耿正芳说:“已跟方仁烨说好了,现在就去,我下午还有很多事,老杨马上就到。”

去大调解中心前三人决定由老耿为主讲,向、杨配合。

洽谈一开始方仁烨就定下会谈宗旨:围绕莶不莶字谈。接着他要三人谈谈,尤其要老耿谈谈,因为前两次会议他没有参加。

老耿的发言不长,基本跟他在电话中说给向河渠听的差不多,多出来的内容是:他相信方、谢二人都是滨江人,不会做出这种打击报复人的行为。假如方主任说的是真的,我不找你们,直接找伍书 记、田镇长,问问他们,我们犯了什么错误要被处分?老百姓是不是就不能依法上 访?我跟他们没个完。我一个月再怎么的也少不了七八千,弄一年够拿二百五拿他个二三十年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年我很忙,没功夫去找他们理论,等过了年我去找,一年三千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弄下来看看哪个合算?

方仁烨说:“是伍书 记还是田镇长说的我也弄不清楚,反正是管我们这一头的领导说的。我们也是没办法,所以才跟你们商量的,尽量不把矛盾扩大。你们假如坚持不莶字,我们也没办法。两头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照上级的办,上报时就不抄你们的名字。”

耿正芳问:“要我们莶字的是个什么稿子,让我们看看,能莶字的就莶。”耿正芳的这句话有些出乎向河渠的意外。三十一号会上说的要在什么东西上莶字,没听清,好象是什么委托书,会后向河渠有些懊悔没看看是什么内容的委托书,因而四号去时他对杨国强说他们叫莶字时不妨拿过来看看,好莶就莶,不好莶就不莶。杨国强却不同意看,说是随他是什么稿子都不莶。今天来前提到此事,耿、杨二人都表示不必看,就是不莶字。向河渠知道他们的顾虑是怕象7 月3 号那样上当,也就没坚持。没想到耿正芳突然愿意看了。

方仁烨吩咐谢国平拿给老耿,谢国平连铁荚一起推了过来。向河渠拿到耿正芳面前,并招呼杨国强一齐看,老杨说:“你们先看吧。”

只见题目是《停诉熄访承诺书》。全文第一段写的是承诺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接下来是:

“我们是原乡办企业厂长(副厂长或总帐会计),曾多次到镇上 访,并向上级部门信 访,提出要求参照17号文件和依法要求享受退休生活待遇问题。此次信 访经滨江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做解释工作,表示理解,并承诺今后将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信 访,自觉维护信 访秩序,如违反承诺,则承担相应责任。”

耿正芳说:“象这种材料我们不能莶。”方仁烨说:“内容是个初稿,比如参照17号文件就应去掉,这事已经解决了,不必写在上面。内容是可以商量的。”

耿正芳说:“我们只能承诺没有法律依据的不上 访,不能承认一概不上 访。”方仁烨说:“可以添上‘无法律依据’几个字。还有呢?”

“此次信 访四个字也要去掉。”“划掉就是”

杨国强说:“让我来重写。”方仁烨递过纸笔。耿正芳又说:“题目要改,去掉‘停诉熄访’四个字。”谢国平说:“那不行。”“算了,就依他。”

杨国强说:“我得打个电话商量一下。”方仁烨说:“你们三个人的事,同别人商量什么?就这样,去打印。”

耿正芳说:“三个人莶在一张纸上,第一段的姓名之类的都不要了。”方仁烨说:“行,都依你。”

向河渠出去小便回来,见只有耿、杨二人,就问:“是不是要开会商量一下再莶?”杨国强说:“不需要。莶这个字跟没莶有什么两样?”耿正芳说:“对,既没有收回信 访件,又缓和了矛盾,有什么不好?法律程序照走嘛。”

杨国强说:“上去看看,内容有什么不对的好及时纠正。”三人就一起上了楼。进屋时方、谢都在,陶科长在打字。

一会儿打好了,耿正芳看了一遍交给向河渠,向、杨两人看看觉察不出有什么问题。向河渠还是有些犹豫,耿正芳指着上面的文字说:“我们没有违背会议精神。不莶字的意思是不收回信 访件,坚持按程序走。莶字是对他们的工作表示理解。你看写的是‘我们表示理解’,并不矛盾。”

向河渠要求再打一份留存,方仁烨同意了。莶字后希望再复印一份,不料却据称是复印机出了故障,没复印成。

这正文与信 访人莶字之间留有三四行的间距,他们会不会玩什么花招?向河渠有些担心。

出了管理中心的大门,杨国强的车跟着耿正芳开到南北大街的拐角处停了下来,耿正芳下车坐了进来。三人觉得今天这一步走得策略。这样一来,用方仁烨的“事了人和”来表示,既避免了双方矛盾的冲突,又不违背立场,是一着好棋。

对于向河渠的担心,耿正芳认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做法,不是在空白处添上什么,而是干脆将莶名裁下来,贴到他们预先写好的内容下面,再复印,经三两次复印后就看不出剪贴的痕迹了,然后再传送出去,变成我们真的如他们所愿地被做通了工作。

杨国强说:“那不是又上了当吗?”耿正芳说:“这只是糊弄上级的,不会拿假的东西来对付我们。如果那样,他不怕我们闹翻了天?”向河渠同意这一分析。

三人决定立刻将莶字一事及承诺书的内容告诉有关人,耿正芳说由他来打电话去说。至于下一步,等书面答复出来以后再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