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者被静化,不信者被放逐。
元世纪中期,银夏帝国处于鼎盛时代,除了贤臣、名将、大士与武林高手极多以外,还涌现不少探索未知海域的探险者。其中,壁上峰西的潜龙潭畔潜龙镇人丰震是极为有名的一个。
丰震文史俱佳,与异人堂冷峻关系莫逆,剑术已至剑尊境界。他一心渴望大海,渴望到域外传播亚夏文明,使更多蛮荒之地长出文明之花。
后来,丰震在银河入海口的婺华镇登船,远渡重洋,到了篷冲本岛,宣传中土神族文化,成为幻影团开山鼻祖之一。他的那句名言,至今被幻影团奉为圭臬。
野守曲穿着粗厚棉绸立领服,下面是麻衣裤,脚上套着羊毛长袜,穿了一双厚鹿皮靴。他蓄着短须,颧骨高耸着,嘴唇特别厚,眼睛像两条小剑鱼,透着精明与干练。
“安国主亲赴须磨,明石尚国守感恩不尽,命野守在此恭候多时了。”野守曲的亚夏语很流利,令泰 安吃惊不小。
“泰 安避祸来到篷冲列岛,没想到在沉冰岛落地生根,得到岛民土著和篷冲岛人的支持,心里万分感激。明石尚国守为人谦和,守土为民极有威望,若被外蕃强迫凌辱,实在令人不安。泰 安应邀而来,希望能够平息争端,使须磨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我早听说安国主年纪不大,却令强悍的浪人团拜服,如今毛利首领也投奔安国主,可见确有过人之能啊!此番远助须磨,安国主带来多少武士?”
“我此行带来了五百精锐,还有一支可供支援的战船箭手,想来足以应付须磨强敌吧!”
“放眼篷冲本岛最强的蕃镇,只有冷泉领主手下兵力超过千人,其他强蕃都在千人之下,单以战力来看,都无法与亚夏大陆曾经的强团相抗。不过,我觉得以武力解决争端,乃是落于末流的谋术,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安国主称霸篷冲本岛的法门。”
“野守兄何出此言?泰 安怎么有称霸篷冲列岛的心呢?”
“安国主是聪明人,不必遮遮掩掩,更何况你身负家仇国恨,怎么会不想在篷冲列岛建功立业,将来重返亚夏讨伐仇敌呢?须磨虽非最强蕃镇,但地理位置好,人口也不少,与沉冰岛巨浪城距离更近,足以支持两邦联合,开创篷冲列岛的霸业之路。”
“泰 安与野守兄只是初见,何以得到如此看重?”泰 安不解地问道。
“篷冲本岛蕃镇领主没有英明之君,只看重掠夺人口与土地,用以贵族们恣意享乐,根本没有长远的伟大计划。明石尚国守自知并无治世之才,愿将须磨献于安国主,助你早日完成篷冲列岛统一大业,建立盖世无双的伟业。”
“泰 安是亚夏族人,怎么担得起统一篷冲列岛的大任呢?”
“据我所知,亚夏族又何尝是单一之族,不也是融合了龙族、虎族、鸠族等各族,最终完成亚夏中土的统一?所谓民族,最关键是文明认同,只要百姓们接受了先进文明指引,怎么会排斥带来改变的人呢?何况篷冲列岛早与亚夏大陆关系紧密,除了上古传说黑龙入境外,更有吴福渡海传技之功,篷冲本岛民众早就渴望再获亚夏良助,安国主的出现可能正是天意。”
“如此说来,倒是天意不可违了。”泰 安笑道。
田垦与泰 安讨论过,想要扎根于篷冲列岛,必须借助强蕃领主的支持,合兵一处,将打一家。须磨蕃主动提出归附自己,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可是,野守曲是不是试探我呢?泰 安心里犯起了嘀咕。
“依野守君的意思,安公子该如何做呢?”肖勇开口问道。
“为了融入篷冲列岛,安国主该借用亚夏文明的精华,重新建立一套神话谱系,确定你是真神的现世传人,以此建立至高无上的地位。篷冲列岛部落族群众多,安国主可以提出统一民族的口号,使老百姓认同民族文化,真正安于向安国主尽忠。”
“既然野守君侃侃而谈,想必已经为安公子做好打算了?”肖勇又问道。
“我建议安国主,引领篷冲列岛各个族群,融合成统一的太和族!”
“泰 安何德何能,初登篷冲本岛便得野守兄襄助,真是天意啊!以巨浪城自己的力量,肯定难以在本岛成事,泰 安需要更多如野守兄的有识之士。”
“安国主所言正是。借力打力,借帆出海,乃是真正明主的选择。野守早已为安国主计划谋定,联系了乌取、山口等蕃镇,并同朝日山、野岳岭山地族联络,共同支持安国主平定四方。”
“据柏初言所知,野岳岭山地族有数百强悍勇士,曾经为冈山蕃作战,强夺了不少战利品。没有想到,冈山蕃主冈村次宁背信弃义,拒绝分给山地族战利品,甚至逼迫他们逃回野岳岭。”
“确有此事。只要安国主擅于利用这些矛盾做文章,联合那些愿意追随的族群,再联合东岛强大的蕃镇领主,便可先平定西岛诸蕃。待安国主稳定了西岛,可集中优势力量,越过贵士山向东挺进,必将一统整个本岛。”野守曲大声道。
“命运变幻无常,凡人只需接受。这是父亲常用来告诫自己的话,也令泰 安受益匪浅。”
“老前辈的话很是高深啊!”野守曲赞叹道。
“如今我得到野守君相助,让我又有了大不同的感觉。命运变幻无常,强者只需改变。能够得到篷冲本岛强者们的支持,泰 安有信心让篷冲列岛改天换地。”
“野守曲愿助安国主一臂之力。”
众人汇合一处,向须磨蕃进发。
跟随野守曲前来迎接的队伍,除了须磨城的五十名武士外,还有幻影团上隐宗十几名骨干,以及须磨颇有名望的乡绅。须磨武士个子都不高,鼻子塌陷,眼睛细长而明亮,肤色暗黑,多把头发束成一个发髻盘在头顶。武士们腰间悬着弓箭,有人拿着双股叉,一半则拿长柄刀。
篷冲本岛领主推崇武士,着意在民间培养好斗风气,致使普通平民械斗情况时有发生。更过分的是,领主在背后撑腰,蕃镇武士倚仗军功恃强凌弱,常在乡间飞扬跋扈任意妄为,甚至洗劫蕃镇属地的小村庄,完全没有守土一方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加以制衡,蕃镇领主借助属地律令,帮助自己限制武士力量。篷冲本岛的乡绅便是律令,承担着替蕃主征粮征税的任务。律令成分复杂,加之后裔通婚融合,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实力,能够左右领主的决定和去留,对外发起战争与缔结盟约。
须磨的律令们穿着对称长肩麻服,外面套着兽皮斗篷,多数已上了年纪,便坐在牛车上面。这些律令中有一人大为不同,被大家所推崇,野守曲对他也很尊敬。那人五十岁左右,眉发都已花白,满脸堆着皱纹,嘴角含着笑意。
“安国主,他叫做佐藤鹤鸣,是须磨国守的岳丈,拥有大片土地和奴隶,可以说是须磨真正的主人。”野守曲小声介绍道。
“难怪这些律令对他如此敬重。”
“别看佐藤老人没有同安国主招呼,但他对你颇为欣赏,有心把长孙女嫁给国主呢!”
“我初到须磨,竟考虑起儿女私事,岂不让外蕃笑掉了大牙?”
“呵呵,安国主不必过虑,若你能接受这门亲事,就足以说明你扎根篷冲本岛,将融入到本岛势力强大的律令群体中。何况佐藤老人不求孙女成为正妻,只要能够侍候左右便可。”
“既然如此,待须磨局势稳定之后,野守君再为我玉成吧!”
“好,全包在野守的身上。”野守曲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