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飞的大儿子毕竟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小鹿晋三很自信的认为自己这一个耳雷子打过去,准能把王楚飞的大儿子打一个跟头,半天爬不起来。不料,小鹿晋三过于轻视王楚飞的大儿子了。王楚飞的大儿子虽然只有十二岁,却是哈尔滨德坤武馆掌门,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传播人曹老先生的及门高弟,已经练了四年的太极梅花螳螂拳,打下了拳脚功夫基础。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支奇葩。太极梅花螳螂拳技是明末山东王郎所创。这套拳演练起来阴阳分明,上下肢时时旋转、划弧,带有浓厚的“太极”韵味。同时,伴随着上下肢的旋转,两手四面环绕,其招势似朵朵梅花。是故,后人称之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曹老先生是太极梅花螳螂拳名家,一九一五年由烟台到哈尔滨传授武艺。哈尔滨螳螂拳的发展规模比起烟台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有螳螂拳“发源在烟台,发展在哈尔滨”之说。
小鹿晋三一念轻敌,还没等他站起来,只见王楚飞的大儿子一招《梅花路》中的“胁锤反仰掌”,“啪”的一声重重的打在小鹿晋三的鼻子上。打得小鹿晋三的眼泪和鼻涕都流了下来。幸亏王楚飞的大小子人小力弱,否则,这一招就得让小鹿晋三的鼻梁骨骨折。小鹿晋三实战经验丰富,虽然双眼啥也看不清,但是怕再遭暗算,不敢双手捂脸,急忙退开一步。
王楚飞的小儿子小二眼见哥哥一击成功,竟然忘记了身处险地,全然不顾去擦一把脸上的鼻涕眼泪,一双小手一拍,大叫道:“哈!我哥真尿糗!哥,打死这个小日本!”
“八嘎牙路!”小二的话音未落,站在小鹿晋三身后的一个小鬼子宪兵,大骂了一声,一抖手中的三八大盖儿,就像在训练场上拿活人练刺杀,一个前进突刺,“噗嗤”的一声,长长的“明治三十年式刺刀”由王楚飞大儿子的后背刺入,前胸居然露出了半尺的刺刀尖。
“啊……”王楚飞的大儿子惨叫一声,但是他随即咬紧牙关毫不示弱的矗立在当地。
“杂种揍儿的,敢杀我儿子,老娘跟你拼了!”王楚飞的夫人一见小鬼子捅了自己儿子,她的眼睛立刻红了。她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犹如一头发狂的母兽,在小儿子的大哭声中,双手猛地在地上一撑,和身从地上蹦了起来,双手箕张,凶神恶煞般猛向小鬼子宪兵扑去。
那个小鬼子宪兵正一脚蹬在王楚飞大儿子的后腰上,双手一用力,拔出三八大盖儿的刺刀,见一个黑影向自己扑来,一枪把子把王楚飞的夫人打倒在地。小鹿晋三身后站着的另一个小鬼子宪兵冲上前来,“呀”的一声鬼叫,一刺刀刺在王楚飞夫人的肚子上。
“啊……孩子他娘!”妻儿就要惨死在自己面前的惨剧活生生的出现在王楚飞面前。这惨绝人寰的一幕让王楚飞肝肠寸断,他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力气,大叫了一声就想站起来和这帮小鬼子拼命。可是,王楚飞还没有爬起来,就被另一个小鬼子宪兵一枪把子打趴下。
“撬逃嘛哋!”那个小鬼子宪兵刚从王楚飞夫人的肚子上拔出刺刀,正想一顿刺刀把这个发疯的女人捅死,可是,还在擦去脸上眼泪鼻涕,杀人不眨眼的小鹿晋三却阻止了他。
小鹿晋三恨透了王楚飞一家人,他岂能让王楚飞一家人就这么轻易的死去!小鹿晋三眼珠子叽里咕噜一阵乱转,“马鹿马鹿嘎”、“稀里糊涂哒”的冲几个小鬼子宪兵吼了一阵。
“哈!”几个小鬼子宪兵答应一声,两个小鬼子宪兵立刻冲上前来,抓起王楚飞的小儿子,大头朝上塞进了绞人机中。一个小鬼子宪兵“咵”、“咵”、“咵”的跑过去,面部表情狰狞的猛地合上了电闸。绞人机“轰隆”开动了,随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犹如地狱中传来的“咔嚓”、“咔嚓”的声音,王楚飞的小儿子在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中被活活绞成肉酱。
王楚飞烈士全家殉难的消息是“连翘”领导的内线在苟府中听“狗一只”说的,过程也许有些地方难免夸张。但是,王楚飞烈士全家殉难,尸骨无存,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解耀先对王楚飞烈士全家遇难的元凶横田正雄和小鹿晋三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手持两颗二十响大肚匣子,杀进小鬼子的哈尔滨宪兵队,把横田正雄和小鹿晋三碎尸万段。恨不生啖其肉,饮其血,抽其筋,挫骨扬灰,方解心头之恨!但是,解耀先心中十分清楚,就算他长了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闯进了小鬼子宪兵队这样的魔窟,也是九死一生。何况,国共两党的地下情报员已经发现了情报掮客、国际间谍奥古斯特·冯·霍夫曼的踪迹。自己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找到霍夫曼的藏身之地,将他手中的《満開の桜》作战计划抢到手,完成国共两党交给自己的历史使命。至于横田正雄和小鹿晋三这两个人渣,迟早有一天会落在自己手里。嘿嘿,冤有头债有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血海深仇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很多人都不相信善恶有报的道理,认为是迷信。也有人说,那是更高的科学,是宇宙这个生命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实,这是老子的哲学命题,是指与“人道”相对的“天道”。相互的作用和功能。小鬼子在神州大地上如此作恶,若无报应,岂有天道?《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阐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小鬼子哈尔滨市保安局参事官影山善富贡一等警正十分赞赏老子的这段话。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